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逆钟向低位环折返不典型心房扑动(房扑)的特点,评价CARTO标测系统对其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一57岁男性患者,因长期反复的房扑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常规放置右心房内导管、希氏束导管、冠状窦导管和标测消融导管。在心动过速中进行激动标测和3D标测。在心动过速中进行三尖瓣环至峡部的连续性线性消融。以宽分离的双电位为射频消融的终点。结果:体表心电图和心内激动顺序提示为典型房扑。多部位拖带标测发现右心房侧壁远离折返环,低位右心房后壁在折返环上,峡部隐匿性拖带。进一步CARTO 3D标测提示折返环眼下腔静脉逆钟向折返(尾头方向观)。进行峡部至三尖瓣环的连续性线性消融终止心动过速,并出现宽分离的双电位。随访6个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房扑复发。结论:逆钟向折返的低位环折返可以与典型房扑共用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间的峡部为缓慢传导区。峡部消融可以终止并消除心动过速。传统的标测方法容易漏诊,CARTO标测系统对折返环部位的判定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心脏电生理研究已表明,房扑是折返所致,因折返环通常占据了心房的大部分区域,属"大折返".故房扑又称为大折返性房速.以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间的峡部(简称峡部)作为折返环关键部位的是典型房扑,又称为峡部依赖性房扑,折返非峡部依赖性的心房扑动即非典型性房扑,又称为非峡部依赖性房扑.  相似文献   

3.
心脏电生理研究已表明,房扑是折返所致,因折返环通常 占据了心房的大部分区域,属"大折返".故房扑又称为大折 返性房速.以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间的峡部(简称峡部)作为折 返环关键部位的是典型房扑,又称为峡部依赖性房扑,折返非 峡部依赖性的心房扑动即非典型性房扑,又称为非峡部依赖性 房扑.  相似文献   

4.
典型心房扑动的电解剖基础是沿三尖瓣环走行的一个大折返环,具有缓慢传导和单向阻滞等电生理特性的右房峡部,是房扑折返环的必经之路.通过消融将峡部传导的单向阻滞改变为双向阻滞,可明显提高房扑消融的长期效果[1,2].本文报告26例典型房扑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消融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 (AF)已广泛应用 ,但在消融前常常需要进行AF的诱发 ,以进行房扑类型以及缓慢传导区的判断。而相应的诱发与电生理检查过程时间较长。本研究在心电图判断较明确的基础上 ,观察窦律下AF消融的成功率。方法  10例AF病人 ,依据体表心电图的F波频率 ,形态 ,方向 ,判断为典型房扑 ,即右房内顺钟向或者逆钟向的大折返。所有病人无心脏外伤以及手术史。消融前与消融过程中病人均表现为窦律。于右房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峡部进行线性消融。 7例患者以出现右房特征性激动顺序的变化 (即低侧位右房刺激时呈逆钟向阻滞 ,冠状静脉窦刺激时呈顺钟向阻滞 )为消融终点 ,另 3例在上述心房激动顺序变化基础上 ,以消融线上双电位为消融终点。消融后进行心房程序刺激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到相应的射频消融终点。X线曝光时间 19.2± 8.3min ,总手术时间 82 .4± 15 .7min。随访 8.5± 3 .4个月 ,AF无复发。结论 对于AF病人 ,在心电图可以明确判断为典型AF的基础上 ,消融前可以不采用心房程序刺激以及其他一些心内电生理检查 ,直接在窦性心律下进行峡部的线性消融。从而减少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苏浩  严激  徐健  孙贤林  范西真 《安徽医学》2012,33(11):1436-1438
目的总结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经验。方法根据体表12导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典型心房扑动25例,其中阵发性心房扑动17例,持续性心房扑动8例。全部患者口服过2种及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常规放置10极冠状窦、右室电极,ARRAY球囊置于右房中下部,构建右房模型,在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引下进行三尖瓣峡部消融。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其中18例放电过程中房扑终止,7例在窦性下放电消融。术后分别起搏冠状窦近端、低位右心房,证明双向传导时间延长,同时无激动穿过峡部的消融线,证实峡部双向阻滞。术后随访6~18个月,1例复发,复发率4.0%。结论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安全可靠,同时可减少X线曝光时间及放电次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慢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中运用倒"U"形态导管标测消融二尖瓣峡部的有效性.方法 塑形成倒"U"形态的CARTO盐水标测消融导管紧密贴靠于二尖瓣峡部,窦性心律下起搏冠状静脉窦远端,若CARTO导管心房波近端早于远端,则提示逆钟向阻滞,同理起搏CARTO导管远端,验证顺钟向阻滞.结果 40例慢性房颤患者,运用倒"U"形态导管标测消融二尖瓣峡部,31例患者实现二尖瓣峡部的双向阻滞,与CARTO激动标测结果一致,其余9例患者未实现二尖瓣峡部的双向阻滞.术后随访(12.7±5.2)个月,在实现二尖瓣峡部双向阻滞的患者中7例(22.6%)复发,未实现二尖瓣峡部双向阻滞的患者中4例(44.4%)复发.结论 运用倒"U"形态导管标测消融二尖瓣峡部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导管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典型心房扑动(房扑)的电生理机制为局限于右心房、围绕三尖瓣环的大折返,三尖瓣环与终末嵴及欧氏嵴分别为心房激动向前与向后的阻滞线、缓慢传导区,在三尖瓣环峡部(Cavotricuspid isthmus,CTI)消融形成完全双向阻滞成功率较高.虽然开放式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已经广泛应用,但典型房扑消融如何缩短手术时间及能量损伤的深度等问题仍困惑着电生理医师.本中心旨在总结采用国内新上市的十二通道开放式冷盐水灌注导管(Contact TherapyTM Cool PathTM Duo,CTCPD)消融的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点消融法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疗效。方法将16例典型心房扑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线性消融组(A组)与点消融组(B组)。比较两组下腔静脉与三尖瓣峡部双向阻滞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放电次数、手术费用、复发率。结果与线性消融组比较,点消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短,放电次数少,手术费用低(P<0.01)。两组均未发生心包填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栓塞等并发症。两组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点消融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西宁地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一步提高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410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8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2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4例,心房扑动(Ⅰ型)2例.结果:第一次消融成功率为95.0%,未成功者行第2次消融后总成功率98.1%;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总成功率96.0%,房室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总成功率97.6%,特发性室速总成功率100%,心房扑动(Ⅰ型)总成功率50%,随防(1~5)年,7例复发,复发率1.7%,并发症发生率1.7%.结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单椎体内固定+峡部补丁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慢性腰痛或神经根症状的腰椎峡部裂患者,采用单椎体内固定、峡部修整、补丁植骨治疗.结果16例患者均随访2年,患者下腰痛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内固定系统的松动、断裂. X 线及 CT 均提示峡部已骨性融合.结论单椎体内固定+峡部补丁植骨术是一种治疗腰椎峡部裂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3年3月至2002年7月射频消融治疗的833例快速心律失常。左房室旁道消融二尖瓣环侧,右房室旁道消融三尖瓣环房侧;房室结双径路通过下位能量递增消融法,改良房室结慢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采用心内膜激动时间及起搏标测相结合方法,标测起源点消融;心房扑动采用三尖瓣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峡部行线性消融的方法;房性心动过速采用双大头电极顺序标测法。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23例,成功51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40例,全部成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42例,成功35例;房性心动过速21例,成功17例;房扑7例,成功5例。消融成功率97.4%,总复发率3.8%,并发症发生率1.8%,无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各类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可重复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治疗的1065例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心律失常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37例,房室折返性386例,室性早搏59,室性心动过速26例,心房扑动35例,阵发性心房纤颤8例,复合性心动过速14例.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6.80%,并发症发生率为1.56%.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Micro CT检测腰椎峡部,运用Micro CT的后处理功能-骨分析,检测腰椎峡部骨微细结构,并探讨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30具成人尸体标本的L1~L5双侧峡部,共300个干燥腰椎峡部进行扫描,检测峡部的骨微细结构参数,并分析比较L1~L5峡部骨微细结构的差异性.结果 L5腰椎峡部BMD值最低,L2腰椎峡部BMD值次之,L4腰椎峡部BMD值最高;L5和L2腰椎峡部BV/TV值较低,L4腰椎峡部BV/TV值最高;L5和L2腰椎峡部Tb.Th值较低,L4腰椎峡部Tb.Th值最高;L5腰椎峡部Tb.Sp值最高,L1和L4腰椎峡部Tb.Sp值较低.结论 L2、L4峡部骨质较腰椎各峡部骨质密集、骨小梁较粗;L1、L5峡部骨质较腰椎各峡部骨质稀疏,骨小梁较细;L3峡部骨质微细结构居腰椎各峡部骨质微细结构的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不连及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诊断,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法.结论 前路椎体间植骨术、后路植骨融合术等治疗方法对于腰椎峡部不连及腰椎滑脱症德治愈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宫颈妊娠及子宫峡部妊娠是罕见的异位妊娠,发生率低,临床不易诊断,常因延误诊断而引起大出血,多以切除子宫为结局.因此,宫颈妊娠及子宫峡部妊娠的明确诊断,对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报道1例肌注甲氨蝶呤治疗峡部妊娠成功的病例。通过临床表现(宫颈颜色正常,子宫下段变软且体积增大)和超声影像(长宫颈,峡部可见胎囊,宫腔内空虚)诊断峡部妊娠。峡部妊娠可能达到足月,但是出血的风险较大。终止此类妊娠的方法很多,包括使用药物甲氨蝶呤、刮宫术、子宫动脉栓塞后的刮宫术以及最终的子宫切除术。保守治疗的成功与否似乎与是否为宫颈妊娠的标准有关,包括胎心搏动、hCG水平、孕周及头臀径。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处的峡部妊娠1例(法)@Paillocher N.$Service de Gynécologie-obstétrigue, CHU d'Angers, 4, rue Larrey…  相似文献   

18.
聂晶  蔡衡  万征  张文娟  姚薇  程晔  张亮  朱可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21-1824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对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久性心房颤动(房颤)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持续性及长程持久性房颤患者55例为组1,选取同期住院的阵发性房颤患者55例为组2。在CARTO或ENSITE 3000系统标测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术中采用CARTO-Merge或Ensite Fusion图像融合技术,持续性和长程持久性房颤采用步进式消融策略,在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复杂心房碎裂电位(CFAE)或高频电位消融、对规律的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房扑)进行标测和消融,主要是线性消融,包括左房顶部线、二尖瓣环峡部线、左房间隔线和(或)三尖瓣环峡部线等其中之一或不同组合,消融至实现窦性心律,对于呈持续性房扑者经静脉推注伊布利特或直流电转复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所有患者术后继续服用华法林抗凝,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采用门诊随访,于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心律失常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左房直径。结果 (1)组1中17例(30.9%)消融过程中直接转复窦性心律;29例(52.7%)消融过程中房颤转变为房扑,经三维激动标测及拖带标测证实其中22例(22/29)为左房大折返房扑,余7例(7/29)为右房三尖瓣峡部依赖的典型房扑,左房房扑经静脉推注心律平或胺碘酮或伊布利特转复5例,直流电转复窦性心律15例,快速起搏拖带转复2例,7例右房房扑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均转复窦性心律;9例(16.4%)至消融结束仍为房颤律经直流电复律。组2中18例术中发生房颤,其中13例完成环肺静脉消融后恢复窦性心律,2例采用高频刺激转复窦性心律,3例静脉推注心律平转复。(2)组1术后3个月内随访发生房性心动过速29例,不典型房扑9例,房颤13例;术后6个月房颤复发19例,一次消融成功率为65.5%。3个月内组2发生房性心动过速16例,不典型房扑8例,房颤8例;术后6个月时房颤复发7例,一次消融成功率为87.3%。两组一次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持续性和长程持久性房颤行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较为安全,但与阵发性房颤比较,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较长,消融步骤较复杂,一次消融成功率较阵发性房颤低;消融术后发生大折返房速或不典型房扑较为常见,部分可在术后3个月减少或消失,往往需再次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射频消融治疗转复窦性心律后,左房容积减小,提示有利于心房重构的减轻或逆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macroreentry atrial tachycardia,MAT)电生理特征和消融效果.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本科电生理检查确诊的MAT共计38例,年龄(48.4±10.8)岁,男性17例,女性21例,38例中15例为持续性或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合并右房明显扩大12例.常规电生理检查初步确定房速的起源心腔,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三维电激动和/或电压标测,确定MAT关键峡部及其基质,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行相应的线性消融或局灶性消融.结果 ①右房MAT共31例,27例无外科手术及消融术病史,54.8%( 17/31)为单个折返环MAT,45.2%( 14/31)合并其他类型心动过速.31例MAT均行三尖瓣峡部消融,30例消融峡部房扑终止.16例单纯消融峡部达到消融终点,另14例则同时行其他部位消融.②7例左房MAT均为导管消融术后患者,其中4例在原有的消融线上存在传导裂隙(GAP),3例为二尖瓣峡部依赖性房扑.6例消融成功.③本组消融成功率为94.7% (36/38).随访时间2~36(18.6±4.5)个月,7例复发[复发率19.4% (7/36)],5例再次消融成功,随访期间89.5% (34/38)的患者无房速发作.结论 右房MAT常与三尖瓣峡部和自发性瘢痕有关,而左房MAT多与手术损伤有关,三维标测有助于提高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正>心房扑动需要依赖功能或解剖的阻滞带来维持其激动的折返传导,外科手术为心房扑动的发生创造了基础条件,手术瘢痕的形成,人为地产生电静止区,使心房扑动形成的概率增加[1]。外科瘢痕相关心房扑动、肺静脉触发心房扑动[2]、左房消融后裂隙相关心房扑动[3]为左心房扑动的成因;因心房扑动发作症状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它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对心房扑动电生理机制的认识及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使根治该类心房扑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