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7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庆市城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状况及性别等差异。方法对1526例符合CCMD-3[1]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进行生活满意度量表调查分析。结果患者配偶性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配偶不同文化程度比较除初中与高中比较无差异(P0.05)外,其余各项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且文化程度越高,差异越显著。不同病程患者配偶比较显示:15年内各组比较及与16年以上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1;16年以上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状况明显偏低,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开展家庭教育和早期心理干预有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相关研究表明T波峰-末间期(T peak-Tend interval,Tpe)可以反映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从而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本文旨在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pe的特点,Tpe在评价心室复极离散度中的意义。方法对2002~2010年入住我院,已确诊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全心衰患者28例(男15例,年龄28~58岁,平均(45.3±6.14)岁及正常人25例(男12例,年龄19~56岁,平均(37.61±5.51)岁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体表心电图12个导联的Tpe和QT间期离散度(dispersion of QTinterval,QTd),T波低平的导联除外,计算Tpe平均值校正值(Tpe-AVEC)、Tpe最大值校正值(Tpe-MAXC)。比较上述各参数扩张型心肌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Tpe-AVEC(106.31±26.34 vs.82.72±10.01,P=0.027)、Tpe-MAXC(234.05±69.75 vs.119.15±11.55,P=0)、QTd(119.17±67.62 vs.39.74±17.04,P=0.01)。结论伴发心力衰竭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室整体复极离散明显增加;Tpe-AVEC、Tpe-MAXC及QTd可作为伴发并心力衰竭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室复极离散的无创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巨大的进步,同时也推动基因检测的发展。这些技术应用于离子通道病的基因检测中,使基因结构和功能复杂的离子通道病得以明确。但基因检测中发现的大量基因变异仍成为我们被迫面对的"基因学炼狱",这些变异的数目也会随着外显子或基因学测序的广泛应用而更趋增多,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包含有临床确诊和变异分级证据相关的基因变异数据库。这样或许更能推动离子通道病的基因检测,至少现阶段,离子通道病基因检测的潘多拉盒子仍未打开。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Atrioventricular node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 ablation may effect the vagal response,which is indicated by sinus tachycardia. On the other hand,atrial fibrillation (AF) ,which wa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vagal irmervation, often coexists with AVNRT. 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m-pact of slow pathway ablation on local vagal innervation to atria. Methods In 11 dogs, bilateral cervical sympa-thovagal trunks were decentralized and metoprolol was given to block sympathetic effects. Linear lesion was per-formed from coronary sinus (CS) ostium to the middle area of Koch triangle. Atrial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 ,vulnerability window (VW) of AF, and sinus rhythm cycle length (SCL) were measured at high fight atrium (HRA),low right atrium (LRA), distal (CSd) and proximal CS (CSp) at baseline with and without vagal stimulation before and after ablation. The histological study was also performed. Results (1) SCL during vagal stimulation remained unchanged before and after ablation(107±19)bpm vs (108±8) bpm (P > 0.05). (2) After ablation, ERP during vagal stimulation remained unchanged at HRA (55±34) ms vs (69 ±37) ms (P >0.05),and decreased slightly at CSd (42±32) ms vs (55±30) ms (P =0.08). However,at LRA and CSp,ER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ablation (19±21) ms vs (66±24) ms (P <0.001) ; and (7± 18) ms vs (46±24) ms (P < 0.001), respectively. (3) AF was difficult to be induced at baseline before and after ablation in all sites (VW close to 0). While during vagal stimulation, after ablation VW of AF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LRA (1±3) ms vs (49±36) ms (P < 0.005) and CSp (10±12) ms vs (45±34) ms (P < 0.05) ,decreased slightly at CSd after ablation (35±37) ms vs (57±28) ms (P =0.07) ,and remained un-changed at HRA (63±31) ms vs (63±25) ms (P > 0.05). (4) The altered architecture of individual gan-glia was histologically observed. Conclusions The decreased ERP shortening to vagal stimulation in CS and LRA induced by slow pathway ablation indicates that ablation in such area may result in the vagal dennervation in LRA and CS,thereby attenuating the susceptibility to vagal mediated AF. While unchanged SCL,ERP short-ening and VW to vagal stimulation in sinus node area and HRA indicate that slow pathway ablation did not change the vagal innervation to these sites.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静脉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密切相关,肺静脉隔离术也成为目前房颤治疗的重要手段。最紊乱的房颤波分布部位可能是房颤维持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最紊乱的房颤波在肺静脉内及肺静脉口部的分布特点,解释肺静脉内快速紊乱的电活动是否是房颤的主要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张树龙 《工企医刊》2015,(3):1471-1472
目的 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药物作用和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阐述。方法 对近年来有关文献中报道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情感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总结。结果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氯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先后被研究并应用到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治疗中,有助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全程治疗,可以作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线药物应用。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对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有效性已得到大量临床对照研究证明,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依旧无法彻底代替标准心境稳定药。  相似文献   
7.
在心血管疾病中肺动脉栓塞(肺栓塞,PE)的发病率位居第三位,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病.而PE中以晕厥为临床主要表现者占10%[1].因此对于原因不明的晕厥病人应高度警惕有PE的可能.本文12例以晕厥为主要症状的PE患者,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8.
报道6例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房室旁道患者(1例为外科手术切断未成功),其中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逆向型1例。6例中有心房颤动和电击复律史者3例。经导管射频消融均成功地阻断了旁道。与心内结构正常的15例右后侧壁显性旁道消融结果比较,平均消融时程(139±74minvs113±46min)、X线曝光时间(28±17minvs23±12min)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随访8±5月,1例术后6个月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其余病例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心动过速复发。无并发症发生。提出掌握Ebstein畸形旁道消融的有效靶点图特征及其消融的特殊性,此种病人的消融疗效可与心内结构正常的旁道者相当  相似文献   
9.
总结和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内电生理标测中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内肌袖电活动的特征,及其与房颤的关系。选择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126例,用环状标测电极行肺静脉和 /或上腔静脉电生理标测,分析引起房性心律失常时肌袖内的电活动类型、频率、发作方式及其与房颤之间的联系。结果:有50例(39. 7% )经心电生理标测证实其房性心律失常与大静脉肌袖的自发电活动相关。共标测心脏大静脉 354根,心律失常相关大静脉 59根,包括肺静脉 49根、上腔静脉 10根。电活动类型呈现单一或连发电活动 38根,呈短阵性快速电活动 8根,呈连续快速( >300次 /分)电活动 27根,呈连续较慢电活动 ( <100次 /分 ) 2根。房颤的发生均与静脉肌袖内连续快速的、规律或紊乱的电活动对心房的引发有关。结论:根据房性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大静脉肌袖内电位的特征以及与心房电位的关系,可以明确判定房颤的相关肌袖。同一根大静脉肌袖可表现为 2种或 2种以上的电活动类型,其中以单一和连续快速电活动多见,房颤均为静脉肌袖内的连续快速电活动所引发,而非单一房性早搏诱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进展风险评估指标(HATCH评分)的相关性,为阵发性房颤患者进展风险提供新的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并测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至2012年180例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的HATCH评分及PTFV1,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TFV1与HATCH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180例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PTFV1与HATCH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50,P<0.01);②HATCH评分1分组PTFV1略大于HATCH评分0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TCH评分≥2分组PTFV1明显大于HATCH评分1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平均随访1年,由阵发性房颤进展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进展组)HATCH评分及PTFV1明显大于仍为阵发性房颤患者(阵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④PTFV1为0.07mm·s是ROC曲线上的最佳临界点,其预测房颤进展风险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81.8%,曲线下面积为0.876.结论 PTFV1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指标对预测阵发性房颤向持续性房颤进展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