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老年人因皮肤老化、多种慢性病共存、失能和半失能而容易发生多种皮肤损伤,如压力性损伤、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皮肤撕裂伤、皮肤干燥症,这些皮肤损伤可能单发,也可能多发,还有可能是多种损伤类型并存,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甚至会威胁生命。各国均在关注老年人的皮肤健康,将预防皮肤损伤作为临床护理和管理的重点。本文就老年人皮肤衰老特征、不同类型皮肤损伤在老年人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现况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老年皮肤损伤预防和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背景 创伤后洗浴是保持皮肤清洁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洗浴一直存有争议,有研究报道术后温水淋浴不增加伤口感染率,居家洗浴是否可行尚缺乏证据支持。目的 多中心调查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及伤口感染的现况,分析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的相关性以及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选择适宜的洗浴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9月纳入13所医院伤口护理门诊创伤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现况的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创伤伤口资料、创伤后洗浴及伤口感染资料等。通过问卷星链接或二维码自愿完成在线问卷的匿名填写及提交。分别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居家洗浴和伤口感染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到949份问卷,剔除2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947份,有效率为99.8%。(1)基本资料:男460例,女487例;年龄18~100岁,平均年龄(50.2±17.9)岁。创伤持续时间(42.7±66.7)d,全皮层损伤和部分皮层损伤分别占55.8%(528/947)和44.2%(419/947);致伤原因中以利器切割伤和跌倒外伤为主,分别占43.4%(411/947)和27.8%(263/947)。(2)伤后居家洗浴现况:伤后从未洗浴者占28.0%(265/947),带伤居家洗浴者占72.0%(682/947);洗浴方式以温水擦浴为主,占76.7%(523/682),包裹和敞开伤口温水淋浴分别占18.3%(125/682)和5.0%(34/682);洗浴以1次/周最多,占38.4%(262/682),其次为2次/周37.4%(255/682)和3次/周24.2%(165/682)。(3)伤口感染现况:伤口总感染率为36.0%(341/947),带伤居家洗浴者伤口感染率为24.6%(168/682),伤后从未洗浴者伤口感染率为65.3%(17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00,P<0.001);其中温水擦浴、包裹和开放伤口温水淋浴者伤口感染率分别为25.8%(135/523)、20.0%(25/125)和23.5%(8/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0,P=0.395);居家洗浴频次1次/周者、2次/周者和3次/周者伤口感染率分别为32.8%(86/262)、22.4%(57/255)和15.2%(2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73,P<0.001)。(4)伤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以伤口是否感染分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伤口感染组居家洗浴情况、洗浴频次、抗生素治疗情况、创伤持续时间、致伤原因、创伤深度、创伤部位比例与无伤口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家洗浴情况〔OR=0.30,95%CI(0.20,0.44),P<0.001〕、洗浴频次〔OR=0.60,95%CI(0.39,0.93),P=0.023〕、抗生素治疗情况〔OR=1.67,95%CI(1.20,2.33),P=0.002〕、创伤持续时间〔OR=1.64,95%CI(1.19,2.76),P=0.003〕和创伤部位〔OR=5.69,95%CI(2.72,11.90),P<0.001〕是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居家洗浴和增加洗浴频次不增加伤口感染率,是可行的皮肤清洗方法。抗生素治疗、创伤持续时间超过30 d和腰臀部及四肢伤口可能增加伤口感染风险,患者可根据自理能力和伤口疼痛、伤口异味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洗浴方式和频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raden量表诊断老年人压力性损伤的适用性和最佳界值,为临床正确使用Braden量表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全国52所医疗机构,1 067名培训合格的护士每2~3人一组,采用目的 抽样法纳入60岁以上住院患者,检查其全身皮肤并收集相关资料,判断是否存在压力性损伤及其分期,同时采用Braden量表预测评分。使用统计软件分析老年人压力性损伤流行特征和Braden量表预测诊断压力性损伤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 在33 769例有效资料中,压力性损伤总现患率为3.12%(1 054/33 769),其中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0.79%(267//33 769)。分层分析显示,Braden量表预测诊断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和不同医疗机构中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的AUC为0.85~0.9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0.96和0.71~0.86。总分≤15、≤16、≤17、≤18、≤19、≤20分6个界值的AUC为0.67~0.8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7~0.84和0.54~0.68,约登指数为...  相似文献   
4.
背景 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主要发生于危重患者和矫形患者,一直是全球住院患者安全管理和专科护理的研究热点,但尚缺乏关于医护人员的报道。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容易引起皮肤损伤,严重危害了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增加了其被感染的风险,如何保护医护人员免受伤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由本课题组研制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防护装备佩戴情况、皮肤损伤情况、针对皮肤损伤的防护措施及损伤后处理情况。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于2020-02-08至2020-02-15通过微信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推送,采用自愿参与、手机“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法完成调研。1周内完成调研数据收集,建立数据库,并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及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901份,来源于我国19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145家医院。其中,男214例(7.38%)、女2 687例(92.62%),医生147例(5.07%)、护士2 754例(94.93%)。825例(28.44%)医护人员因佩戴防护装备发生皮肤损伤,合计皮肤损伤数量为2 794处。主要皮肤损伤类型为压力性损伤〔771例(26.58%),人均2.53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256例(8.83%),人均2.77处〕、皮肤撕裂伤〔42例(1.45%),人均3.12处〕。在发生皮肤损伤的825例医护人员中,存在≥2类皮肤损伤者221例(26.79%)。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防护装备所致皮肤损伤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31~45岁者高于≤30岁者(P<0.016 7),工龄>10年者高于工龄<5年者(P<0.016 7),医生高于护士(P<0.05),武汉防疫定点医院高于其他医院(P<0.003 3)、其他医院中传染科高于其他科室(P<0.003 3),三级防护高于二级防护、二级防护高于一级防护(P<0.016 7),而不同连续佩戴时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抗疫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并有多种类型、多个部位损伤并存现象,建议采取减压、减轻摩擦力、吸湿、护肤的综合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同时关注性别、年龄、工作岗位等人力资源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二、三级防护装备所致的医护人员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特征、相关因素和预防现况,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2月8—22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国161家医院的1814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设计问卷上传问卷星网站,将问卷链接发送至医护人员的微信工作群,医护人员自愿采用手机在线填写和提交人口学资料、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资料和预防措施资料等。从网站导出数据,双人核对后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分析其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特征、相关因素、预防现况,并提出对策。结果1761名来自全国161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提交了问卷,其中男性290名(16.47%),女性1471名(83.53%)。潮湿相关性皮炎现患率为18.85%(332/1761),其中三级防护装备现患率高于二级装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穿戴时间>4 h组的发生率高于≤4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部位现患率高于单部位(P<0.001)。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的关联因素中呈现增加风险的有出汗潮湿(OR=168.52,P<0.001)、佩戴三级防护装备(OR=1.65,P<0.05),损伤前采取预防措施仅占12.72%(224/1761)。结论二、三级防护装备所致的医护人员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较高,其中出汗潮湿和三级装备是主要风险因素,预防不足。需要加强评估、洁肤、润肤、护肤、吸湿等预防策略,损伤后需在预防基础上做好局部抗炎和保护处理。  相似文献   
6.
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医疗保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病理和生理性皮肤衰老使老年人成为皮肤损伤的高发人群,因此,近年来老年人皮肤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 多中心横断面调研住院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PI)、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皮肤撕裂伤(ST)3种皮肤损伤的患病率和流行特征,为制订老年人皮肤损伤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以16个省、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52所不同等级医院作为多中心调研单位,1 067名护士经过课题组线上同质化培训并考试合格后作为资料调研员,2~3人一组采用相同工具和方法对参研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进行全身皮肤检查,发现皮肤损伤者,分别按照国际指南或专家共识推荐的PI定义和分期、IAD定义和分级、ST定义和分级进行识别,同时获取人口学资料、住院时间、既往慢性病史、近1个月用药情况、生活自理情况及有无PI发生风险(采用Braden量表评估)等资料,每组双人签名确定结果,原始数据通过"问卷星"网站上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调研14 675例老年患者,问卷有效率100.0%。男、女分别占56.3%(8 262/14 675)和43.7%(6 413/14 675);平均年龄(73.5±9.0)岁;中位住院时间7(4,13)d;汉族和19个少数民族老年患者分别占95.5%(14 020/14 675)和4.5%(655/14 675)。PI、IAD、ST及其多种皮肤损伤的总患病率为6.0%(881/14 675),其中PI、IAD和ST患病率分别为3.3%(484/14 675)、1.4%(199/14 675)和0.8%(110/14 675),多种皮肤损伤(≥2种共存)患病率为0.6%(88/14 675)。流行特征:汉族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少数民族(6.2% vs 2.9%,P<0.05),>80岁老年患者患病率高于71~80岁和60~70岁者(10.2% vs 6.1% vs 3.8%,P<0.016 7),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无慢性病者和患1种慢性病者(5.7%~12.0% vs 2.9% vs 4.4%,P<0.005),使用2种及以上药物的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未用药和使用1种药物者(6.1%~10.2% vs 2.7% vs 4.6%,P<0.005),住院时间>30 d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住院时间8~30 d和≤7 d者(10.7% vs 4.4% vs 7.1%,P<0.016 7),有PI发生风险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无PI发生风险者(20.5% vs 1.6%,P<0.05),生活不能自理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完全自理者(7.0% vs 0.9%,P<0.05)。损伤部位:PI多发于尾骶部(57.9%)与足跟(14.3%),IAD多发于肛周(68.3%)与臀裂(24.6%),ST多发于下肢(38.2%)与上肢(28.2%),PI合并IAD多发于骶尾部(71.0%),PI合并ST多发于尾骶部(50.0%)和足跟(35.7%),ST合并IAD多发于尾骶部(33.3%)、肛周(33.3%)和臀裂(33.3%),PI、IAD和ST共存多发于尾骶部(50.0%)和臀裂(50.0%)。 结论 我国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患有慢性病、全身用药、生活不能自理和有PI发生风险者皮肤损伤患病率明显增高,多重损伤和多部位损伤是老年人皮肤损伤的重要特征,制订老年人皮肤损伤预防策略时应关注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局部氧疗的适宜时机、置管方式、氧流量和疗程等方法学技巧。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3例创伤性伤口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试验组清创后伤口中放置微细输氧管、连接便携式局部微氧治疗仪,持续输入50%的湿化纯氧3 mL/h+标准湿性疗法每周更换3次输氧管和敷料;对照组清创后采用标准湿性疗法每周更换3次敷料。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28 d。干预前、后每周测量受试者伤口面积、深度,从面积、渗液量及组织类型3方面计分,计算2组干预期伤口面积缩小率和愈合率,判断愈合效果,计算随访12周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 试验组干预28 d的伤口面积缩小率大于对照组[(88.06±11.74)%vs(79.17±18.79)%,P=0.018],愈合率高于对照组(41.67%vs 20.0%,P=0.048),愈合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33±2.73)分vs(5.05±3.40)分,P=0.02]。随访1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愈合率接近(100%vs 94.29%,P=0.146)。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34.81±13.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处理现况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以问卷星形式进行网络在线调查,分析其皮肤损伤发生类型及特点、预防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结果共调查医护人员2 901人,其中1 069人(2 794处)发生皮肤损伤,皮肤损伤发生率为36.8%(95%CI 35.1%~38.6%),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6.6%(95%CI25.0%~28.2%),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8.8%(95%CI 7.8%~9.8%),皮肤撕裂伤1.5%(95%CI1.0%~1.9%)。穿戴一、二、三级防护装备者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9.5%、43.1%和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取预防措施者仅占13.1%(380人),其中使用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和涂抹油剂分别占3.7%(107人)、5.8%(169人)和5.9%(170人)。皮肤损伤发生后,57.0%使用了不同方法处理。结论防护装备引起的皮肤损伤高发于穿戴二、三级防护装备的医护人员,以压力性损伤为主,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其次,预防和处理措施不足且不规范。建议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加强管理,有效干预,维护一线医护人员的皮肤健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