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3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和消风散加减方,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7 d末、治疗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the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治疗7 d和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7 d末,两组UAS及DLQ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末,两组UAS和DLQ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末和14 d末,两组UAS和DLQI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治疗14 d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荨麻疹痊愈时间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其长期疗效优于单用依巴斯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蛋白质芯片在莱姆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伯氏疏螺旋体鞭毛蛋白包被N-羟基琥珀酰亚胺修饰的芯片对82例神经性莱姆病、35例环形红斑莱姆病患者和44例正常人对照血清鞭毛蛋白特异性IgM 和 IgG抗体进行检测,并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比较。 结果 神经性莱姆病患者血清IgM和IgG抗体水平均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 < 0.001)。蛋白质芯片检测神经性莱姆病患者IgM抗体阳性率为76.8%,ELISA检测为63.4%,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蛋白质芯片、ELISA和蛋白质印迹联合检测使环形红斑莱姆病患者IgM和IgG抗体阳性率有所提高。对蛋白质芯片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的神经性莱姆病、环形红斑莱姆病患者IgM抗体结果分别进行线性分析,发现两种检测方法具有相关性。结论 鞭毛蛋白包被N-羟基琥珀酰亚胺修饰的蛋白质芯片可用于莱姆病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张福仁  黄薇  陈树民  孙良丹  刘红  李毅  崔勇  颜潇潇  杨海涛  杨荣德  初同胜  张弛  张林  韩建文  于功奇  权晟  于永翔  张铮  史本青  张连华  程晖  王昌媛  林燕  郑厚峰  付希安  左先波  王强  龙恒  孙一萍  程义林  田洪青  周伏圣  刘华绪  陆闻生  何素敏  杜文莉  沈珉  金祺祎  王颖  Hui—Qi Low  Tantoso Erwin  NinghanYang  李金勇  赵欣  娇曰林  毛立国  殷刚  姜珍霞  王晓东  于京平  胡宗厚  巩翠华  柳玉强  刘瑞玉  王德民  魏东  刘金献  曹巍鲲  曹恒仲  李永平  阎维国  魏世玉  王奎军  Martin L Hibberd  杨森  张学军  刘建军 《中国麻风杂志》2010,(1):1-4
背景:由于麻风分枝杆菌宿主的局限性和难以在体外培养,限制了对麻风病的研究及其生物学方面的了解。宿主的遗传因素不仅影响对麻风菌的易感性,也影响麻风病的病程。方法:采用IlluminaHuman 610-Quad BeadChips对706个麻风病例及1225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扫描的结果采用PUNK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可能阳性的93个SNPs位点在3254个麻风病例及5955名正常对照中验证,以确定麻风病的易感基因。同时我们在麻风病的不同临床型别中进行了异质性检验,以期发现与型别相关的易感基因。结果:(1)研究发现位于6个区域的15个SNPs达到了全基因关联研究水平(P〈1.0×10^-8),定位了6个麻风病的易感基因:HLA—DR,RIPK2,TNTSF15,CCDC122,C130RF31和NOD2。另外IBRK2基因对应SNP的P值为5.10×10^-5,提示该基因可能为麻风病的易感基因。(2)研究发现5个SNPs在多菌型麻风病中的遗传效力强于少菌型。结论:位于调节固有免疫NOD2介导的信号通路中基因的变异与麻风病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养阴活血祛风法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69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的同时,治疗组予以养阴活血祛风中药口服,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片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单个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观察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症状、体征总积分及降低瘙痒面积、瘙痒持续时间、干燥、鳞屑、抓痕血痂积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养阴活血祛风法能有效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复方泽漆颗粒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区的皮肤镜表现。方法 将45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分别口服复方泽漆颗粒和复方青黛胶囊8周。采用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采用血管银屑病面积严重性指数(vascular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VPASI)对皮损区皮肤镜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皮肤镜V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PASI评分、皮肤镜VPASI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泽漆颗粒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疗效较好;皮肤镜可用于评估血热证银屑病皮损恢复情况及药物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降钙素原(PCT)与重症肺炎患儿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商丘市睢阳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重症肺炎患儿,均接受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治疗7 d时,参照相关指南评估临床疗效,依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无效组;所...  相似文献   
8.
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表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在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病情严重程度及发病部位等表型上的不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210例有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780例无家族史该病患者进行调查,用EPI和SPSS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较无家族史该病患者发病年龄早(t=3.585,P=0.000),在夏季的发病频率低(x^2=6.458,P=0.011),病情较轻(x^2=12.712,P=0.002),较少累及到臀部(x^2=8.059,P=0.005)、胸部(x^2=5.235,P=0.022)、腹股沟(x^2=7.496,P=0.006)、颈部(x^2=6.515,P=0.011)、腋下(x^2=9.594,P=0.002)、外生殖器(x^2=4.813,P=0.028)和甲(x^2=5.735,P=0.017)部位。结论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在某些表型上差异有显著性,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苦参、土槿皮、黄柏、百部、黄连、虎杖、黄芩、大黄、藿香、五倍子及其混合液体外抑制念珠菌的效果。方法参照1997年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M27-A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同一种中药水煎剂及不同的单味中药水煎剂对不同的念珠菌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各不相同,中药混合液对5种标准菌株的MIC最低,均≤0.031 25g/ml。结论不同的中药对不同的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各不相同,复方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单味中药。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9年~2005年1月共收治醉酒后颅脑外伤60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