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1篇
  免费   949篇
  国内免费   618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843篇
口腔科学   145篇
临床医学   1082篇
内科学   1214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411篇
特种医学   2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839篇
综合类   1608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704篇
眼科学   148篇
药学   899篇
  9篇
中国医学   566篇
肿瘤学   71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414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632篇
  2011年   663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on impairment, MCI)是尚未达到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诊断标准且可逆转为正常脑老化状态的最佳窗口期。情志异常、肝失疏泄(肝失疏泄日久致肝郁)已被证实为MCI的重要情志病机,且“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致衰加速脑老化”的科学假说已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得到初步证实,疏肝法干预肝郁型MCI患者疗效显著,但以上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完全阐述。因此本研究系统总结了中医学对MCI的认识,长期情绪不调肝失疏泄对MC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疏肝解郁方药及其成分改善肝郁型MCI的可行性,并提出使用无束缚性设计的眼动技术以探索疏肝法改善肝郁型MCI的可行性,为MCI的中医药干预及其神经机制探讨提供新思路,为中医情志衰老学说增添新内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道微皱褶细胞(M细胞)变化的影响,为大黄附子汤临床防治SAP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选取40只健康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大黄附子汤对照组、SAP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其中SAP组和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分别以3.5 g/kg剂量腹腔注射20% L-精氨酸,空白对照组和大黄附子汤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等渗盐水;于造模后12、24、36 h,空白对照组和SAP组给予等渗盐水0.2 mL,大黄附子汤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大黄附子汤0.2 mL灌肠,均于造模完成48 h后处死取材,使用ELISA检测血清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含量,取回肠及胰腺组织行HE染色、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细胞特异性蛋白GP2并评分。 结果(1)一般情况:对照组腹腔注射后小鼠一般情况好,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进水,四肢活动自如,行动未受影响;SAP组小鼠腹腔注射后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呼吸急促,拱背收腹,饮水减少。(2)SAP组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SAP组进行对比,大黄附子汤治疗组血清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水平出现显著下降(P<0.05)。(3)HE染色:SAP组胰腺及回肠组织坏死严重,可见大量白细胞浸润。大黄附子汤治疗组胰腺及回肠组织轻度坏死,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等白细胞浸润。(4)免疫组化染色:SAP组与对照组相比GP2表达降低(P<0.05);相较于SAP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GP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 结论大黄附子汤治疗可改善作为肠道免疫应答起始的M细胞数量与功能,增强肠道免疫应答,减轻肠免疫屏障损伤,减少内毒素入血,改善SAP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再深一步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来研究柴胡疏肝散治疗CAG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柴胡疏肝散的所有活性成分与药物靶点;通过收集PharmGkb、OMIM、GeneCards和Drug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筛选出交集靶点,将得到的交集靶点构建PPI网络与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并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并通过免疫印迹法验证柴胡疏肝散对两种受体蛋白EGFR和STAT1的影响。结果 最终筛选得到柴胡疏肝散活性成分104个,潜在靶点238个,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交集靶点52个;GO与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166条目和148条目,主要涉及到JAK-STA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EGFR、STAT1两个靶点能够与核心活性成分能够自发结合成较为稳定的构像;免疫印迹法实验证明柴胡疏肝散能够降低大鼠胃黏膜组织EGFR和STAT1蛋白表达。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发现柴胡疏肝散可能通过调节EGFR和STAT1蛋白表达来共同调控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进而发挥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为深入进行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5.
胰腺囊性肿瘤(PCNs)是少见肿瘤,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重咖啡、高脂高蛋白饮食等)、慢性胰腺炎、环境污染因素及遗传因素等是潜在致病因素。PCNs分为浆液性囊性肿瘤(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CN)、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和实性假乳头状瘤(SPN)四种类型。发病症状常不典型,早期诊断难。PCNs具有典型影像特点,单个影像检查技术对PCNs的准确性和局限性不同,CT检查在胰腺病变中仍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检查方式。MRI对于小的囊性病灶比CT更有优势。超声内镜(EUS)充分结合了内镜和超声检查的优势,与CT、MRI检查相辅相成,同时还可进行细针穿刺取病理及囊液分析。尽管PCNs大部分为良性,但只要达到切除标准,均应推荐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严格遵循PCNs诊治流程,制订个体化PCNs治疗策略,使患者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周婷婷  张艺  樊展  胡晔  武彩花 《陕西中医》2020,(11):1665-1668
目的:探讨补脾益肾方联合温针灸治疗对重症肌无力(MG)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分配84例MG病例为西药组和针药组,每组各42例,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即泼尼松片中剂量冲击,小剂量隔日维持治疗,针药组基于以上用药基础给予补脾益肾方联合温针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治疗前后的颈部血管流速、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针药组的变化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 针药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低于西药组(P<0.05); 治疗后,两组颈内动脉(ICA)、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显著提高(P<0.05),两组T淋巴细胞中CD3+、CD4+亚群所占比和CD8+、CD4+比值显著降低(P<0.05),两组血清slL-6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以上指标针药组变化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结论:补脾益肾方联合温针灸治疗能缓解MG患者的中医证候症状,提高疗效,促进其颈部血管循环,纠正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及肝胆湿热两种典型证候(同病异证)的血清差异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通路,探寻虚、实两种典型证候的内在物质基础,以期从代谢水平上为中医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1例不同证候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胆湿热证40例,肝肾阴虚证41例,隐证(无证可辨)者30例)中医症状及体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两种不同证型的临床信息分布规律及证候特征;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对乙肝肝硬化患者,以及与之相匹配的60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经非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及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找出与乙肝肝硬化疾病本身及其两种典型证候相关的差异性物质;运用MetaboAnalyst 3.0数据库,寻找并解析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虚实两种证候间差异性物质的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1)肝胆湿热证中出现频率较高(50%以上)的症状为小便色黄,口干,口苦,口臭或有异味等。肝肾阴虚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为口干、腰酸、乏力、腿软等。两证共见症/征为口干、尿黄、易怒、舌红。(2)各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健康组比较,隐证组中白蛋白(Albumin,ALB),肝胆湿热证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汁酸(Total Biliary Acid,TBA)及ALB,肝肾阴虚证TBil、ALP、GGT、TBA、AL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隐证比较,肝胆湿热证TBil、DBil、AST、ALP、TBA、ALB,肝肾阴虚证TBA、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胆湿热证与肝肾阴虚证相比,TBil、D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代谢组学检测及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各组之间代谢谱均有良好的区分,并获得各组间的差异性物质。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两典型证的共同物质10个,去除疾病(隐证)的信息,则得到两证共同物质6个,涉及的代谢通路为甘氨酸、丝氨酸及苏氨酸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同时,分别获得两证各自特异性的代谢物质各8个,分别涉及亚油酸代谢和甘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代谢。结论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不同证之间既存在病的共同物质(同病),也存在证的差异物质(异证),从而在代谢层面上为中医证候分类的科学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统计分析中国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青光眼亚专科建设、诊疗设备配备和服务提供情况,为进 一步推动我国青光眼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研究。2015年对全国提供眼科服务的县级 及以上医疗机构通过网上填报的方式进行普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我国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青光眼亚专科建设、诊疗设备配备和服务提供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覆盖 全国6 341家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其中设立青光眼亚专科的医疗机构有672家(10.60%)。在青光眼 检查和治疗相关设备中,视力表配置率最高(99.30%),平均每家医疗机构配置3.28台;超声生物显 微镜配置率最低(11.50%),平均每家医疗机构配置0.13台。眼压测量、白内障手术和小梁切开术是 青光眼主要的诊疗服务类型。结论:我国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青光眼亚专科建设亟待加强,诊疗设 备配备不全,诊疗服务能力需要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微小核糖核酸-4516(miR-451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2019年 5月手术切除的 GBM组织 89例和颅脑损伤内减压术切除的非肿瘤脑组织 35例为对照组,采用 qRT-PCR检测 miR-4516的表达水平,根据 miR-4516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GBM病人术后随访 2年,记录生存情况。结果 GBM组织 miR-4516表达水平([ 5.32±1.75)]明显高于对照组([ 1.13±0.45);P<0.01]。术后 2年随访,42例(47.19%)生存,47例 47(52.81%)死亡。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显示,miR-4516高表达是 GBM生存预后病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 miR-4516高表达组 2年累积生存率(27.45%)明显低于低表达组(73.68%;P<0.001)。结论 GBM组织 miR-4516表达增高,其高表达是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Because retinitis pigmentosa (RP) has been shown to cause degenerative changes in the entire visual pathway,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perform longitudinal assessments of RP-induced degeneration and identify imaging protocols to detect this degeneration as early as possible.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a transgenic rat model of RP by using complementary noninvas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iques, namely,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MRS), to investigate the metabolic changes in RP. Our study demonstrated decreased concentrations and ratios to creatine (Cr) of N-acetylaspartate (NAA), glutamate (Glu), γ-aminobutyric acid (GABA), and taurine (Tau), whereas myo-inositol (Ins) and choline (Cho) were increased in the visual cortex of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RCS) ra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rats (p < 0.05). Furthermore,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RP, the concentrations of NAA, Glu, GABA, and Tau, and the ratios of GABA/Cr and Tau/Cr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over time, whereas the concentrations of Ins and Cho and the ratio of Ins/C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ver time (p < 0.05). In addition, in RCS rats, NAA/C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3 to 4 months postnatal (p < 0.001), and Cho/C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4 to 5 months postnatal (p = 0.005). Meanwhile, the 1H-MRS indicators in 5-month postnatal RCS rats could be confirm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n conclusion,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RP, the metabolic alterations in the visual cortex indicated progressive reprogramming with the decrease of neurons and axons, accompanied by the proliferation of gliocy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