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剧、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可普及,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已被证实是脑老化相关疾病如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和痴呆等的危险因素,但其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述。课题组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系列实验(试验)研究后提出“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加速脑老化进程”的科学假说,并依次从单一负性情绪积累(愤怒情志)研究拓展到多情交织共同致病的长期负性情绪积累,从动物实验研究拓展到正常人群再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和MCI患者,从未用药病例对照研究拓展到疏肝法用药干预肝失疏泄型MCI患者,逐层深入分别探索了单一负性情绪积累(愤怒情志)对认知老化进程的影响、多情交织作用的复合负性情绪积累(复合情绪)对认知老化进程的影响、疏肝解郁方药对认知老化进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并充分借助神经心理学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功能磁共振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眼动技术等获取肝失疏泄加速脑老化进程的实证依据,以期为MCI的中医临床干预提供新思路,为中医脑老化学说增添新内涵。  相似文献   

2.
舒劲教授认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诱发因素为情志不调,基本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郁脾虚,大肠传导失司。她主张从肝脾入手,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本病,临床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3.
<正> 肝郁,是肝失条达,疏泄不及,气机郁滞的病症。今之医者,多责之于情志所伤。笔者认为,引起肝郁的原因很多,凡外感六淫、内伤情志、脏气虚损、瘀血、痰浊等皆可导致肝郁。 情志致郁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而调畅情志,若情志内伤,可致肝郁。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怒伤肝”,石念祖云:“人忿则全身气血颠倒,最易伤肝”。如四逆散证、柴胡疏肝散证。  相似文献   

4.
心理应激(压力)正逐渐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临床慢性难治性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应激反应可归属于中医情志病范畴,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相关学者认为中医肝主疏泄是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慢性或反复的心理应激,机体可由最初的抑郁、焦虑情绪行为的改变,逐渐出现胃肠功能不适,这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乘克脾土-肝郁脾虚(肝脾不调)形成过程相似,肝郁脾虚亦为心理应激相关性疾病常见中医证候,具有疏肝健脾功效的逍遥散已成为抗应激的经典方药。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不但参与消化道的运动、结构与功能,还可通过脑-肠轴影响宿主的大脑功能与行为,微生物-脑-肠轴已成为心理应激引发机体出现胃肠道症状和大脑行为异常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心理应激,探讨了肝郁脾虚证与微生物-脑-肠轴的相关性及逍遥散的干预机制,以丰富中医肝郁脾虚证候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梁惠卿  ;陈少东 《光明中医》2014,(5):1052-1054
抑郁症是常见精神科疾病。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报道日益增多。本文通过病因病机的探讨,认为本病可为情志因素引起肝的疏泄功能下降,形成肝郁;肝失疏泄,影响及心、脾、肾,导致机体精、血、津液的亏虚,而成阴虚之候;反之,阴虚势必影响肝主疏泄,继而形成肝郁阴虚之证。故而临证时,应注意采用滋阴疏肝法以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6.
许芳  李侠 《江苏中医药》2014,46(10):7-9
产后抑郁是产褥期常见精神障碍,发病以"产后多虚多瘀"为基础,思虑伤脾、肝失疏泄,脾虚、肝郁相互影响,致肝郁脾虚,共同作用发为产后情绪低落,精神抑郁。治疗上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以疏肝健脾、调畅情志为主,注意顾护气血。  相似文献   

7.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被认为是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是防治痴呆的关键阶段。提出情志失常-肝失疏泄可导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逍遥丸具有疏肝解郁调节情志之功效,已有相关动物实验作为研究基础,所以逍遥丸适合于干预肝气郁结型MCI患者。同时借助fMRI、ERP、MRS等技术作为疗效评价机制并探讨其机制。  相似文献   

8.
病证过程模拟是开展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现代机制研究的关键环节。从证候的判别、病因的模拟与肝藏象功能主体性体现的3个方面来看,目前通过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模拟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病理变化过程建立的肝失疏泄动物模型仍须深入探讨。基于青少期"肝常有余"理论,肝藏象功能在青少期脏腑功能的主体性以及青少期阴性情绪的多发性与共病性,青少期应激及其诱发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动物模型可以成为构建情志内伤肝失疏泄动物模型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实证高血压1.1疏肝泄热法适用于肝郁化热型。“肝为心母,操用心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易造成精神紧张,可致肝气郁结,久而化热。盖肝主疏泄喜条达,肝之疏泄失常,易致五脏功能紊乱,而引起血压升高。症见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胀满,每因情志波动而致血压上升,舌淡红或红,苔白或淡黄,脉弦。方选大柴胡汤,而以大便秘结者尤佳。  相似文献   

10.
焦敏 《中医药通报》2011,10(1):17-19
党中勤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归属到中医"腹痛"、"泄泻"、"郁证"等病证范畴,本病致病因素不外乎六淫外侵、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而其病机则是多方面的。主要病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脾失调。本病其本在肝,其制在脾,其标在肠。肝郁脾虚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消化系统疑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好等优势。各医家对于本病多从湿热、血瘀论治,但近年研究发现,情志因素在诱发UC、影响其转归复发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临床上肝郁脾虚证患者多见,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现从肝脾生理特性、病机变化、临床方药等多个方面探讨疏肝健脾法在UC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与康复相结合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临床经验丰富。对于中风病,进行了深入研究,曾提出“瘀血生风”的理论,辨证论治中风病及其合并症,临床疗效显著。刘教授认为中风后抑郁的发生是由于肝气郁结,心神失养,阴阳失调所致,提出“疏肝解郁,宁心安神,调和阴阳”的基本治疗大法,自拟“疏肝宁神方”,随症加减,减轻了患者抑郁状态,从而提高整体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蒙中医药对抑郁症认识有别,蒙医药认为抑郁症是由赫依偏盛所致,治疗重在调节赫依、平衡三根、宁心安神、促进白脉传导;中医药认为肝郁气滞、情志不遂为抑郁症的核心病机,治疗以疏肝解郁,兼顾心脾为主。槟榔十三味丸为蒙医调节赫依的经典名方,具有调节赫依,安神止痛之功,通过调节赫依,平衡三根,促进了白脉的传导,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蒙医认为脑为白脉之海,故槟榔十三味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实则为心脑同治。进而从中医药角度分析槟榔十三味丸,发现其多用辛味药,能行气温中,因而调理中焦脾胃气机可能是其治疗抑郁症的重要途径,温补肾阳的功效也提示其通过心脑肾同调治疗抑郁症。因此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中医可以学习蒙医辛味药的用药经验,重视调理脾胃气机和温补肾阳;中医治疗抑郁症多从肝论治,所以蒙医也可以借鉴中医疏肝解郁药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安神法联合"双心"医学模式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焦虑抑郁(以下简称双心)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PCI术后伴抑郁和/或焦虑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双心组及中药组,每组40例,3组均给予PCI术后规范化治疗,双心组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治疗、运动疗法等非药物干预;中药组在双心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肝解郁安神中药膏方,疗程12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在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最长持续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或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的变化,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中药组和双心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中药组有效率为87.5%,双心组有效率为7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中药组优于双心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和双心组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和双心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安神法联合双心疗法可明显减少冠心病PCI术后双心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缓解其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代谢异常的综合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而从中医学的角度,肝郁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以疏肝为要,着眼于情志、运动、针药等中医特色干预手段,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瑞  唐旭东  欧宇阳  曾恩锦  郭朋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10-121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中医病名为"肠郁"。郭朋教授根据IBS生理、病理特点,以疏肝健脾法调和肝脾,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疗效。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经典案例介绍等几个方面对郭教授治疗IBS经验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IBS提供理论和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痉挛性斜颈患者逐渐增多,抑郁状态也引起了人们足够重视,两者合病的罹患概率日趋升高,老师在治疗痉挛性斜颈合并抑郁的患者中,总结出此类患者发病的主要病机是肝气郁结、痰气交阻,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强调以疏肝理气、化痰通络方为基础方,随证加减,运用于临床,收效颇丰。文章阐述了韩永升主任治疗痉挛性斜颈合并抑郁的经验方,具有疏肝理气、化痰通络功效并列举1个案例。  相似文献   

18.
多寐是郁证的表现之一。郁证性多寐包括但不限于心气不足,凡忧悲、思虑、悒郁、恼怒等情志因素均可引起多寐;病机主要与心、脾、肝、胆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痰湿、瘀血有关。古今治疗方药均可证实郁证性多寐之存在,主要包括养心安神定志、开窍醒神、疏肝理气解郁、活血化瘀、祛痰化浊。现代医学有关嗜睡症的精神心理机制及抗抑郁治疗亦可旁证郁证性多寐之存在。  相似文献   

19.
昌艳艳在临床中灵活辨证治疗抑郁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整体调节,注重疏肝,同时脉症结合取得较好的疗效,体现了中药治疗情志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疏肝解郁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焦虑抑郁障碍的效果。方法: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伴焦虑抑郁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每组25例。西药组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每日1片;中药组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每日1剂。连续用药4周,比较两组病人中医症状积分、焦虑抑郁评分等指标。结果:中药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西药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比同组治疗前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疏肝解郁法能改善慢性CHB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