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比较不同表面修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IONPs)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染色体和DNA损伤及其作用机制的差异。方法:比较相同粒径范围(约5 nm)的胺基表面修饰的纳米氧化铁颗粒(Amine-IONP)和聚乙二醇表面修饰的纳米氧化铁颗粒(PEG-IONP)对A549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使用高内涵法检测细胞经IONPs处理后的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MMP)和内质网(ER)状态的变化;采用体外胞质分裂法微核试验和彗星电泳评价IONPs对染色体和DNA完整性的影响。结果:两种纳米氧化铁颗粒处理48 h对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均小于20%。相同浓度条件下,PEG-IONP主要表现为对A549细胞G0/G1期阻滞,自20 μg/mL起即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率(P < 0.01),320 μg/mL PEG-IONP处理24 h后可诱导p21与p5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给药48 h时,Amine-IONP作用后细胞ROS、MMP及ER水平显著性改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0、20和80 μg/mL,而PEG-IONP作用后产生显著性改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40、40和160 μg/mL。此外,与PEG-IONP比较,Amine-IONP可在较低浓度条件下诱导微核和彗星拖尾形成(Amine-IONP的起始浓度为20和80 μg/mL;而PEG-IONP则为40和160 μg/mL)。经氧自由基清除剂乙酰半胱氨酸和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预处理后,两者导致的胞内ROS含量和尾部DNA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 < 0.05)。结论:带正电荷的Amine-IONP更易于诱导A549细胞氧化应激及与之有关的DNA损伤;相比之下,PEG-IONP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较弱,但除氧化损伤外也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干扰细胞增殖,作为肿瘤诊断试剂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庆大霉素诱导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中评价尿肾损伤分子-1(Kim-1)作为肾毒性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性能。方法 ip 60和120 mg/kg庆大霉素,每天给药1次,连续10 d,制备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在给药第2、4、8、11天,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分析,检测尿液Kim-1、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结果 病理学结果显示,庆大霉素组大鼠出现典型肾损伤变化,呈明显的剂量及时间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庆大霉素低、高剂量组尿液Kim-1浓度在给药第4天即开始出现显著升高(P<0.05),增幅程度明显高于传统指标BUN和Cr,并且呈显著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结果表明,尿Kim-1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优于BUN和Cr。结论 尿Kim-1的肾毒性诊断性能优于传统肾功能评价指标,可作为一种药物肾毒性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药物的免疫原性是指药物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质。评价非期望的免疫原性是生物技术药物临床前和临床评价的重要内容。免疫原性评价内容包括方法的开发、验证、药物诱导的抗体反应水平检测(滴度)、抗体的特性研究、抗体的中和活性测定、分析抗体产生对疗效、毒性和药动学的影响,并预测对人体潜在的免疫原性强弱。如何提高动物模型的预测性、优化检测技术、实现评价方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未来免疫原性评价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神经毒性是许多药物或化合物常见的毒副作用。在新药研发早期要进行神经毒性筛选。对于可能通过血脑屏障影响神经系统的小分子药物或疫苗类的生物制品在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要进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神经毒性评价。毒性病理学或神经病理学评价是临床前药物神经毒性评价的金标准。针对影响药物毒性神经病理学评价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神经病理学评价的一般策略、最佳的评价时机、特殊的神经组织屏障系统、神经组织病理制片中的取材方法以及人工假象对神经病理学诊断的干扰,进行详细的解析,以期为我国神经毒性评价指导原则的制定和药物非临床神经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述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毒理学试验中解剖病理学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要点,为提高我国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解剖病理学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病理部门的组织和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解剖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报告书写、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质量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逐条梳理。结果:解剖病理学质量控制可确保病理学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和可靠, 还可为确定受试物的靶器官、有害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提供可靠的病理学数据支持。结论:毒性病理学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毒理学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毒理学试验解剖病理学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组织病理学评估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不仅可以确保诊断术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而且可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病理学报告的质量。因为GLP质量体系的核心是原始数据,所以要确保最终病理学报告能够真实反映原始数据。组织病理学评估和同行评议的原始数据是病理学报告重建和保证报告质量的基础。本文对国内外GLP法规对原始数据的定义、美国FDA对病理学原始数据的规定、国内外监管机构对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中原始数据的规定、不同类型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中的原始数据以及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GLP符合性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GLP机构更好地开展组织病理学评估及同行评议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大鼠尾静脉重复注射给药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偶联美登素衍生物DM1,对其进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方法:大鼠随机分成5个试验组,包括空白对照组、受试物低(5 mg·kg-1)、中(11 mg·kg-1)、高(22 mg·kg-1)剂量组和已知对照药品组(22 mg·kg-1,Kadcyla?),每组30只动物,雌性各半。尾静脉注射给药,每周给药1次,连续给药3次,末次给药后恢复3周。研究期间,在不同时间点对动物临床症状、体重、摄食量、体温、尿液、血液学、血清生化及组织病理学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给药后,动物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且作用强度呈剂量依赖性递增。毒副反应症状包括摄食量减少、尿液pH值改变;血液学检查发现,动物Lymph、RBC、HGB、HCT、MCV、MCH、MCHC、APTT下降,WBC、Neut、Mono、Eos、Baso、Retic计数升高;血清生化检查发现,动物TG、A/G、Na+、K+下降,ALT、AST、ALP、GGT、CHO、LDH、BUN、TP升高;骨髓检查发现,受试物影响动物红系细胞成熟分化;受试物引起动物肝脏、脾脏、肺(含支气管)重量增加,睾丸、附睾重量减少;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肝脏、肾脏、脾脏、垂体、肾上腺、舌、皮肤细胞有丝分裂项增加,睾丸生精细胞数目减少和变性坏死,附睾精子减少和纤维组织增生。对照品组动物,给药后出现上述同样的改变。试验结果表明,受试物和已知对照药品两种药物的大鼠毒性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结论:大鼠尾静脉重复注射给予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偶联美登素衍生物DM1后,毒性靶器官为肝脏、肾脏、脾脏、胸腺、肺(含支气管)、肠系膜淋巴结、十二指肠、睾丸、附睾、眼球、垂体、肾上腺、皮肤、舌、胸骨(骨髓)。未见毒性反应剂量(NOAEL ≤ 5 mg·kg-1)。上述研究结果支持该药物成功获得临床试验批准,为后续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GLP要求及关注点。方法:简要介绍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领域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指导原则、目的、GLP要求、GLP符合性要求、种类、地点、病理工作组、同行评议病理学家和专题病理学家的职责、动物数量的选择、建议归档文件、同行评议声明以及使用数字扫描全切片图像进行同行评议等内容。结果: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可核实并提高病理诊断和病理解释的准确性、一致性及完整性,提高病理报告的质量;同时,可作为毒性病理学家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论:本文探讨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GLP要求及关注点,以期为我国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领域更好地开展符合GLP的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林铌  刘鑫磊  孙百阳  俞月  耿兴超  周晓冰  李波 《中国药事》2022,36(12):1414-1423
目的:建立3D肝细胞微球模型并用于评价盐酸胺碘酮及联用肝药酶诱导剂利福平或抑制剂酮康唑时的重复给药肝毒性。方法:采用诱导分化的HepaRG和HHSteC细胞混合共培养构建3D肝细胞微球模型,对HepaRG诱导分化后形成的胆管结构功能进行验证,活细胞探针标记肝细胞微球中两种细胞并对其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免疫荧光染色对肝细胞微球表达的特异性和功能性蛋白进行检验,并对试验周期内模型的肝功能指标稳定性进行连续监测。模型验证后,对每40个肝细胞微球进行连续4或5天的盐酸胺碘酮重复染毒,并联用肝药酶诱导剂利福平或抑制剂胺碘酮进行重复染毒,检测不同给药组的细胞毒性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本研究构建的3D肝细胞模型可以模拟肝脏胆管结构的外排功能,HepaRG和 HHSteC细胞在微球中以24∶1的比例始终保持较均匀的分布,肝脏特异性和功能性蛋白表达丰富,并能在至少5天内维持肝功能指标稳定。在重复给予胺碘酮时,模型从给药第三天起出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细胞毒性作用,且联用利福平(LDH和TBIL升高)或酮康唑(LDH、ALT、ALP和GLU升高)能产生剂量相关的肝毒性协同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更适用于短期重复给药毒性评价的3D肝细胞微球模型,对于体外药物肝毒性筛选和代谢研究具有明显优势,能够进行药物肝毒性标志物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确定并验证以细胞表面标志物CD54作为评价指标的光致敏体外评价方法。方法 将THP-1细胞与多种光致敏剂、光刺激剂、皮肤致敏剂、皮肤刺激剂和阴性受试物分别孵育,在光照射或避光处理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标志物CD54和CD86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分析,进一步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并对该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 19种光致敏剂中有15种引起照射组THP-1细胞表达CD54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较非照射组显著增加(P<0.05、0.01) ,且照射组细胞表达CD54的相对荧光强度(RFI)值均在1.5以上。光刺激剂经光照射后也可引起细胞表达CD54的MFI显著增加(P<0.01) ,但经过预照射处理后,CD54的表达水平较直接照射组显著下降(P<0.01)。未经光照射条件下,皮肤致敏剂即可引起THP-1细胞表达CD54和CD86的MFI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 ,光照后CD54的表达反而略有下降。在光照和避光条件下,皮肤刺激剂、阴性受试物(乳酸)均未引起细胞表达CD54或CD86的显著性变化。以CD54为评价指标的THP-1细胞光致敏评价方法检测光致敏剂的准确性、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是85.2%、100%和78.9%,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 确定了THP-1细胞光致敏评价方法的细胞表面标志物评价指标为CD54,判定标准为:(1)光照后THP-1细胞表达CD54的MFI较照射前显著性增加;(2)光照后THP-1细胞表达CD54的RFI≥1.5;(3)当上述条件均满足时,对受试物进行预照射处理,结果仍然满足前2条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