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131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时间对IVIG无反应性及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北京45家医院2000-2004年有IVIG治疗资料的川崎病患儿,按IVIG使用时间分成早期组(病程1~4 d)、常规组(第5~9天)及晚期组(≥10 d)3组.疗效评价参考MG无反应性及急性期(发病1~2周)和亚急性期(发病3~6周)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有1052例(男680例、女372例)患儿纳入研究,年龄2个月~13.8岁,其中早期、常规及晚期组各有108例、763例和181例.早期组IVIG无反应性发生率(28.7%,31/108)显著高于常规组(11.9%,91/763)和晚期组(7.2%,13/181,均P<0.01).早期组和常规组相比,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冠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7.6%(19/108)比18.3%(140/763),5.9%(4/68)比5.5%(25/452),均P>0.05],晚期组急性期及亚急性冠脉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高于早期和常规组[33.7%(61/181)和12.8%(15/117),均P<0.01)].结论 川崎病病程1~4 d应用IVIG增加了患儿IVIG无反应性的发生率,发病≥10 d应用则增加了冠脉并发症的发生率,第5~9天可能是最好的IVIG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的适宜麻醉诱导剂量.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拟行腹部手术患者16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3岁,性别不限,体重42~90 kg,根据舒芬太尼不同麻醉诱导剂量分为4组:舒芬太尼0.4 μg/kg组(S1组,n=44)、0.6 μg/kg组(S2组,n=43)、0.8 μg/kg组(S3组,n=38)、1 μg/kg组(S4组,n=40).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当BIS<60且异丙酚达设定血浆靶浓度时,各组经30 s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0.6、0.8、1 μg/kg,四组均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9 mg/kg,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3 min(BIS 35~45)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于麻醉诱导前(T0)、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时(T1)、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1 min(T2)、3 min(T3)、气管插管后即刻(T4)、1 min(T5)、3 min(T6)、5 min(T7)时记录SP、DP、MAP和HR.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气管插管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四组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7时S4组心动过缓发生率较其余各组升高(P<0.05);S1组和S2组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较S3组和S4组升高(P<0.05或0.01).结论 舒芬太尼0.8 μg/kg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麻醉诱导时患者血液动力学平稳,是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适宜的麻醉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彩色血管平均密度(MCVD)对前列腺癌临床分期诊断的应用价值,以及估测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应用经直肠彩色血管能量超声(TR-CPA)检查86例经病理诊断和不同临床分期的前列腺癌患者,比较不同分期的前列腺癌患者MCVD间的差异。结果 8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MCVD为(0.26±0.06);22例前列腺癌D期患者的MCVD(0.3897±0.0356)分别与21例A期(0.2158±0.0322)、20例B期(0.2267±0.0422)、23例C期(0.2366±0.0656)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CVD可作为前列腺癌临床分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并对前列腺癌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规范专家经验辨证,提取证候要素,总结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两个阶段的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并比较两者的异同。方法:纳入2006年10月~2007年6月就诊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院且符合疾病诊断和纳入标准的1582例更年期综合征门诊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专家经验辨证证候名称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取炳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证候名称105个,常见证候是肾阴虚、肝肾阴虚、肝气郁结和肾阴阳两虚证。在此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6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7个。出现较多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是肾、肝、脾、心,病,胜类证候要素是阴虚、气滞、气虚、阳虚、虚。围绝经期肝气郁结、脾肾两虚及气滞的分布较绝经后期明显增多,而绝经后期则多见肾阴虚证,且病位多在肾,其余证候与证候要素的分布趋势基本相似。结论:更年期综合征的证候分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证候要素分布则相对简约。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两阶段的证候、证候要素在总体分布上具有一致性,但在一些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出现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可为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首次医疗接触24 h内应用左西孟旦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升高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全国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纳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14家中心255例经急诊或门诊入院的NSTEMI合并NT-proBNP升高的患者, 通过区组随机分组(block=4)按1︰1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129例)和对照组(126例)。其中男性142例、女性113例, 年龄65(58~70)岁。主要结局指标为随机化后第3天NT-proBNP水平及第5天NT-proBNP较基线的变化率。次要结局指标为第5天NT-proBNP水平下降超过30%的比例、住院期间和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用药期间的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结果第3天NT-proBNP水平, 左西孟旦组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6(455, 1 960)比 1 118(459, 2 417)ng/L;Z=-1.25,...  相似文献   
76.
人Gasdermin B(GSDMB)基因作为Gasdermin(GSDM)基因家族的一员,可能与哮喘、肿瘤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最新研究发现由其编码的GSDMB蛋白介导了细胞焦亡,GSDMB蛋白可以在细胞毒性淋巴细胞释放的颗粒酶A(granzyme A,GZMA)的作用下裂解为GSDMB-N端结构域直接诱导细胞焦亡,亦可以通过结合半胱天冬氨酸酶-4(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4,caspase-4)促进Gasdermin D的裂解,从而间接促进细胞焦亡。本文综述了GSDMB基因参与的细胞焦亡的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7.
目的:系统评价口服中成药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NKI、CSPD、CCD、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并通过手动筛选补漏文献,筛选口服中成药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HF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5.1.0手册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利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301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中成药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能进一步提高CHF患者的治疗后总有效率[RR=1.23,95%CI(1.16,1.30),P<0.001]、增加6 min步行距离[MD=53.04,95%CI(33.43,72.64),P<0.001]、提高射血分数[MD=6.67,95%CI(5.15,8.19),P<0.001]、提高每搏输出量[MD=7.56,95%CI(3.94,11.18),P<0.001]、减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D=-3.68,95%CI(-4.57,-2.78),P&...  相似文献   
78.
中老年人群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为脊椎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5103例5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胸腰椎侧位平片,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对140余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危险因素的比数比值(Odds Ratio,OR)。结果 筛选出19个影响我国部分地区脊椎骨折患病因素,其中,年龄因素(OR=1.03-1.07)为男女共同危险因素;服用钙剂(OR=0.62-0.80)和骨密度高(OR=0.00-0.15)为男女共同的保护性因素。脑血管病,喜吃咸食物等危险因素和住房朝阳,常吃面类,常吃鱼类,走路速度快等保护性因素在男性中出现;长期卧床危险因素和年轻时高(cm),服维生素D,服女性激素,右手握力大(公斤)保护性因素在女性中出现。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男女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中有共同的暴露因素,同时,男女之间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暴露水平又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活血(三七总皂苷)、解毒(黄连提取物)、活血解毒中药有效部位(虎杖提取物、大黄醇提物)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和主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ApoE基因敲除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26周,给药13周后,处死检测血脂,并取出心脏及主动脉,石蜡包埋,取主动脉根部4个切面,分别行HE染色、Movat染色,测量并计算脂质核心占斑块总面积的百分比以及斑块内脂质成分/胶原成分比值;每个样本取4个切面的平均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给药13周后,斑块内脂质核心面积、斑块内脂质成分/胶原成分比值,中药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其中活血解毒中药虎杖提取物降低最为显著,并与活血中药三七总皂苷组、解毒中药黄连提取物组比较亦具有显著差异(P<0.05)。虎杖提取物、黄连提取物、三七总皂苷均具有程度不同的调脂作用,但仍以虎杖提取物的作用最为显著;各给药组只有大黄醇提物组的TNF-α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组GM-CSF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活血、解毒及活血解毒中药有效部位三七总皂苷、黄连提取物、虎杖提取物、大黄醇提物在临床推荐剂量上均可通过改善斑块内部成分来稳定易损斑块,其中,兼有活血和解毒作用的中药虎杖提取物、大黄醇提物效果最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0.
贝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贝尼地平的降压效应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20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配到贝尼地平组(n=99)和拉西地平组(n=102),第1周口服贝尼地平2mg或拉西地平4mg,4周后舒张压>85mmHg者,贝尼地平增加到4mg、拉西地平增加到8mg,8周为一疗程。结果贝尼地平组服药8周后SBP和DBP下降(15.51±17.19)和(11.82±9.84)mmHg(P<0.01),拉西地平组SBP和DBP下降(19.26±15.85)和(13.51±7.26)mmHg(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7%和78.4%(P>0.05)。服药8周有效的36例患者继续服药到24周,仍维持88.9%的总有效率。对12例服贝尼地平患者作动态血压资料分析,24h、白天和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78%和80%。2药的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分别为10.80%、11.5%(P>0.05)。结论贝尼地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