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204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0名健康对照的BDNF基因C270T多态性;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用Andremson阳性与阴性精神分裂症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阴性症状为主型(阴性组)和阳性症状为主型(阳性组).结果 ①患者组和对照组间BDNF基因C270T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6,P<0.01),前者的C/T型和T/T型频率高于后者;患者组等位基因T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4.04,P<0.01);②阴性组、阳性组、对照组3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义(χ2=37.93,P<0.01;χ2=38.90,P<0.01);两两比较显示,阴性组、阳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义(P<0.001).③不同基因型患者组之间PANSS各因子分和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 C270T多态性与儿童精神分裂症有关,但与具体临床表现之间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NDF)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在91个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中,以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BDNF基因C270T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单体型相对风险(haplotype relative risk,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 test,TDT)对精神分裂症与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位点进行关联分析,以及分析该位点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各因子分的关系.结果 HRR分析显示,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掊 2 = 3.39,P > 0.05).TDT分析未发现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位点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传递不平衡(?掊 2 = 3.2,P > 0.05).携带T等位基因(CT和TT基因型)的患者阳性症状分高于未携带T等位基因(CC基因型)的患者(t = -2.11,P = 0.04).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BDNF基因C270T多态性和精神分裂症关联,但发现T等位基因可能与阳性症状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对130例身体健康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及144例正常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溴乙锭染色技术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临床表型。用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与精神分裂症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两组BDNF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患者组中C/C和C/T两组基因型患者的PANSS阴性分量表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DNF C270T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没有直接关系,但是,BDNF的基因变异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DNF)C270T多态性与脑室扩大及微小躯体异常(MPA)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分析204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0名健康对照的BDNF基因C270T多态性;用CT测量患者的脑室值,采用Waldrop编制的躯体异常量表(WS)修改版评定MPA发生情况.结果 ①患者组BDNF基因C270T多态性的C/T和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X2=24.56,P<0.01;X2=24.04,P<0.01);②不同基因型患者组之间各脑室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T与C/T基因型患者合并后哈氏值高于C/C型患者(t=2.28,P<0.05);③T/T和C/T型合并后与C/C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部WS评分及WS总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34.P<0.05;t=2.10;P<0.05);④WS总分与哈氏值及三脑室宽度存在正相关(r=0.26,P<0.01;r=0.29;P<0.01),与前角指数存在负相关(r=-0.18,P<0.05).结论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与微小躯体异常有关,并可能与脑室扩大也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已经证实为精神分裂症的候选易感基因,因为阐明其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重要作用靶点减轻阴性症状已引起业界倍加关注.本研究试图探讨(1)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在不同临床亚型之间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2)5-HT2A受体基因T102C在利培酮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关系,(3)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在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关系,(4)5-羟色胺2A受体T102C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疗效有关.方法对201例精神分裂症初发期患者分别进行利培酮治疗[3~5 mg/d,平均(3.2±1.3)mg/d],疗程8周.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以临床亚型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划分为偏执型、瓦解型、未定型和其他型,分析不同临床亚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按服用利培酮剂量划分低剂量组(<4 mg/d)和高剂量组(≥4 mg/d),经比较利培酮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5-HT2A受体基因T102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性;同时以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总减分率>50%有效,≤50%为无效以分析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无显著性;以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和第8周末的精神症状,比较5-HT2A受体T102C各基因亚型与年龄、发病年龄、PANSS总分值、阳性症状基线分、阴性症状基线分、一般病理症状基线分、PANSS总减分率、阳性症状减分率、阴性症状减分率和一般病理症状减分率的差异.结果5-HT2A受体T102C基因型在患者组分布频率均符合H-W平衡定律(P>0.05);不同临床诊断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415,P=0.937;χ2=1.705,P=0.941);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χ2=2.402,P=0.301;χ2=2.465,P=0.116);治疗有效和无效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χ2=1.995,P=0.369;χ2=1.939,P=0.164);各基因型亚组的年龄、发病年龄及其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大于0.05);但基因亚组A1/A1的治疗前PANSS总分(χ2=4.076,P=0.018)和阴性症状分(χ2=3.946,P=0.021)以及治疗结束PANSS总分减分率(χ2=4.036,P=0.019)和阴性症状减分率(χ2=3.876,P=0.022)均显著高于A1/A2及A2/A2基因型.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临床亚型5-HT2A受体基因T102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2)利培酮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5-HT2A受体基因T102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3)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5-HT2A受体基因T102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也无显著性差异.(4)5-HT2A受体T102C Ai/A1基因亚型可能影响中国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利培酮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2D6(cytochromes P450 2D6,CYP2D6)基因多态性、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 receptor,DRD2)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对19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疗效,同时收集198例正常对照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技术检测CYP2D6/C188T、DRD2 TaqIA基因型,分析二者与利培酮临床效应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CYP2D6/C 188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40.7% vs.21.2%,CT:25.6% vs.45.5%,TT:33.7%vs.33.3%,P<0.05;C:53.5% vs.43.9%,T:46.5% vs.56.1%,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DRD2 TaqIA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A1:29.1% vs.35.9%,A1A2:37.7% vs.47.5%,A2A2:33.2% vs.16.6%,P<0.05; A1:48.0% vs.59.6%,A2:52.0% vs.40.4%,P<0.05);CYP2D6/C 188T与DRD2TaqIA的交互作用对PANSS减分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F=0.735,P>0.05);CYP2D6/C188T,DRD2TaqIA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PANSS减分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3.214,P<0.05).结论 CYP2D6基因C188T多态性和DRD2基因TaqIA多态性不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临床疗效的易感因素,但是在协变量性别的作用下,上述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可能影响利培酮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散发性Alzheimer病(SAD)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与A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55例SAD患者和8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正常对照组)BDNF基因C270T多态性,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正常对照组BDNFC270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χ2=0.167,P=0.682),SAD组基因型[C/C型52例(94.5%),C/T型3例(5.5%)]及等位基因频率(C97.27%,T2.73%)分布与正常对照组[C/C型74例(92.5%),C/T型6例(7.5%);C96.25%,T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汉族人群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与SAD的发病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CYBA)C242T多态性和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利用SNaPshot技术对906例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82名健康对照者进行CYBA基因C242T多态性检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组进行精神症状严重程度评定.结果 (1)CYBA基因C242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242T多态性位点CT+TT基因型患者PANSS量表的阴性量表分及总分高于CC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 CYBA基因C242T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无明显关联,C242T多态性位点T突变可能会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基因(CFH)Y402H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对254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进行精神病性症状及认知功能评估;采用SNa Pshot技术对病例组及339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Y402H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和比较;分析Y402H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Y402H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PANSS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非C等位基因携带者(F=23.88,F=4.79,F=10.70;P0.05或P0.01);RBANS中的延时记忆分及总分显著低于非C等位基因携带者(F=8.27,F=5.51;P0.05或P0.01)。结论:CFH基因Y402H位点多态性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但该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DNF基因rs2030324和rs11030101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及临床症状的关 系。方法 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由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招募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 及200 例健康对照(对照组)纳入研究。每位研究对象抽取5 ml 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rs2030324 和 rs11030101 两个位点上下游500 bp 的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 扩增,比较rs2030324 和rs11030101 两个 位点在两组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分布及基因型分布。对病例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 床症状,分析PANSS 评分与不同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在rs2030324 和rs11030101 两个位点基因频率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该两个位点的A 等位基因,都是 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OR 值=1.532、1.391;95%CI=1.154~2.034、1.027~1.883。rs11030101 位点AT 基因型的患者与PANSS 阴性症状评分相关,AT基因型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最高。结论 BDNF 基因 rs2030324、rs11030101 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具有相关性,该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 A 均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易感等位基因。rs11030101 位点多态性可能影响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D1受体(DRD1)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疗效的关系.方法: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氯丙嗪(n=78)、利培酮(n=90)、氯氮平(n=132)单一治疗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SNaPsho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技术检测DRD1基因rs265981、rs4532、rs686和rs265976多态性. 结果:氯氮平总疗效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rs265981基因型T/T、T/C、C/C及等位基因T、C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01,P=0.029;x2 =4.011,P=0.045);rs265976基因型A/A、A/C、C/C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24,P=0.028),但其等位基因A、C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4,P =0.06).氯丙嗪改善阳性症状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rs686等位基因A、G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7,P=0.035),但其基因型A/A、A/G、G/G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42,P=0.146).氯氮平改善阴性症状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rs265976基因型A/A、A/C、C/C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999,P=0.05),而其等位基因A、C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1,P=0.305). 结论:DRD1基因rs265981、rs686和rs265976多态性可能对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功能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和抗精神病药急性期治疗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 (PCR RFLP)方法分析 138例首次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缬氨酸 (Val) 15 8蛋氨酸(Met)功能多态性 ;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 ,并分析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临床指标、治疗前PANSS分值及治疗 10周后PANSS减分率的相关性。 结果 :COMTVal15 8Met基因型在患者组和男女亚组的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 Weinberg定律 ;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治疗显效组和未显著进步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各基因型亚组及是否携带Met等位基因亚组的临床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基因型与治疗前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分显著相关 ,而与PANSS总减分率和各分值减分率无显著相关。 结论 :COMTVal/Val基因型主要与首次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相关 ,支持COMTVal等位基因是精神分裂症脑前额皮质多巴胺功能低下的遗传影响因子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287A/G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纳入23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41名正常对照,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测定受试者的COMT基因-287A/G多态性.结果 COMT基因-287A/G多态性突变率为10%,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该多态性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层后比较结果仍同前;不同家族史患者组间的上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该多态性基因型在精神分裂症阳性亚型、阴性亚型、混合型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G/G基因型在阴性亚型出现的频率是混合型的6.30倍(OR=6.300),G等位基因在阴性亚型出现的频率是混合型的1.859倍(OR=1.859).结论 COMT基因-287A/C多态性在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差异,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阴性亚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五羟色胺2C受体(5HTR2C)基因启动子区功能多态性与首次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及抗精神病药物(APS)急性期治疗疗效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109例首次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男53例,女56例)5HTR2C基因启动区-759C/T单核酸置换多态性;临床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分析单体型(男性)或暴因型(女性)和其他临床指标与治疗前PANSS分值和治疗后PANSS减分率的相关性。结果5HTR2C基因-759C/T基因型在女性患者组的分布频率符合H-W定律(P>0.05);-759T单体型(男性)或携带-759T的基因型(女性)在治疗显效组和治疗未显著进步组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单体型或基因型亚组的临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759C/T对首次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分值无显著影响,但对治疗10周后PANSS总减分率和阴性症状减分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5HTR2C基因启动子区-759C/T单核酸置换多态性在APS急性期治疗疗效中,可能主要影响对阴性症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酸性神经酰胺酶基因(ASAH1)与精神分裂症症状数量性状的关联.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25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ASAH1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rs3753118、rs3753116及rs7830490)进行检测;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疾病表型的数量性状.结果 (1)患者rs3753118位点3种基因型间的阳性症状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06,P<0.05);rs3753116位点3种基因型间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48,P<0.05;F=3.358,P<0.05).经两两比较,rs3753118位点C/C基因型组患者的阳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分明显高于C/T基因型组患者;rs3753116位点G/G基因型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明显高于A/G基因型组患者,且G/G基因型组患者的阴性症状分明显高于A/A基因型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患者3个位点各等位基因间的PANSS量表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rs3753118C-rs3753116G单体型者及rs3753118C-rs3753116G-rs7830490A单体型者,其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均明显高于参照单体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SAH1基因区域可能存在精神分裂症症状数量性状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SporadicParkinson'sDisease,SP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196例健康人和85例SPD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利用x2检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两组间BDNF基因G196A和C270T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BDNF基因多态性与SPD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基因(NT-3)基因甘氨酸(Gly) /谷氨酸(Glu)多态性与儿童精神分裂症及其脑室扩大的关系。方法分析218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0名正常儿童对照的NT-3基因Gly/Glu多态性;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采用Andreason阳性与阴性精神分裂症分型标准分为阴性症状为主型(阴性组)和阳性症状为主型(阳性组)。结果①患者组NT-3基因Gly/Gly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2% vs 64.3%, X2=6.86,P<0.05),等位基因Gly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2% vs 81.0%, X2=4.37,P<0.05)。②阴性组与阳性组患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各脑室值、PANSS量表总分及因子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患者阴性症状分与哈氏值、三脑室宽度呈正相关(r=0.38,P<0.01;r=0.16,P<0.05),与脑室指数和前角指数呈负相关(r=-0.16,P<0.05;r=-0.19,P<0.05)。结论 NT-3基因Gly/Glu多态性与儿童精神分裂症有关,与患者的脑室扩大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色氨酸羟化酶(TPH)基因A218C多态性和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T1460C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馈表>(MOAS)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99例MOAS加权总分≥4分者纳入有攻击行为组(研究组),102例MOAS加权总分0分者为无攻击行为组(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受试者的TPH基因A218C和MAOA基因T1460C多态性.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TPH基因A218C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性别分层后结果同前;两组间MAOA基因T1460C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后显示只有在男性中研究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男性携带C等位基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18倍.结论 未见TPH基闪A218C多态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存在关联;MAOA基因T1460C多态性与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关联,其等位基因C可能增加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5-HT2A受体基因T102C和A1438G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MAOS评分≥5分为研究组,MOAS≤4为对照组。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103例伴发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研究组)和99例非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5-HT2A基因型,并分别比较两组5-HT2A受体基因T102C位点多态性和A1438G位点多态性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T102C位点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统计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基因型T/T频率和等位基因T频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0.126,P=0.006),(χ2=8.176,P=0.004);A1438G位点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5-HT2A受体基因T102C位点和A1438G位点的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均具有相关性,其等位基因T和A可能增加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色氨酸羟化酶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色氨酸羟化酶(TPH)基因A218C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12例和正常对照168名,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TPH基因A218C多态性,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TPH基因的A218C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在患者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女性患者等位基因A频率显著高于女性对照组(χ2=4.905,P=0.027,OR=1.637,95%CI:1.057~2.536)。③早发型与晚发型分裂症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患者组家族史阴性和阳性亚组间的A218C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H基因A218C多态性等位基因A可能是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