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日益增多和巨大的家庭负担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目的:研究孤独症儿童(ASD)父母的人格特征和神经认知功能,并与正常发育的孩子父母进行比较.方法: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这项研究招募了41名符合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的中国孩子.对于他们79位亲生父母均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一套神经心理学测试来进行评估.正常对照组是由80名发育良好的儿童组成,年龄、性别相匹配.结果:留学生较中国学生更经常地使用"积极重新关注"和"我们发现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在P量表中EPQ得分显著高于发育良好的孩子父母(t=1.68,p=0.039),而他们E量表和L量表的评分均显著较低(t=1.84,p=0.035;t=2.07,p=0.023).我们还确认了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比正常对照花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连线试验(TMT)A部分和B-M部分(t=1.57,p=0.013;t=0.83,p=0.019).结论:相对于发育良好的儿童父母,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更偏向于漠不关心、死板、固执、内向、沉默.他们表现出较少的创新性和寻求刺激的行为,并且社会技能和成熟性有限.虽然孤独症儿童的父母的一般认知功能,包括智商在内,都比较完整,但是他们的计划性、灵活性和视觉处理功能是有损伤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父母的照顾负担及生活质量。方法使用Zarit护理负担量表(ZBI)评估父母照顾负担。使用简式健康状况问卷第二版(SF-36v2)评估父母生活质量。使用社交反应量表(SRS)评估儿童社交障碍。使用Sobel检验研究儿童社交障碍、父母照顾负担及生活质量三者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发育(TD)儿童家庭相比,ASD家庭母亲的照顾负担更重(P0.001);ASD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低于TD儿童父母(P0.05);ASD儿童社交障碍对其母亲生活质量的影响是通过增加照顾负担来介导调节的(P0.001)。结论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给母亲带来了沉重的照顾负担,并严重影响了父母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与睡眠质量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86例ASD患儿的父母(研究组)及83名性别、年龄均匹配的健康儿童父母(正常对照组)进行调查,比较两组WHOQOL-BREF及PSQI评分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睡眠质量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ASD患儿父母的WHOQOL-BREF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各领域因子分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4.903,t=-6.931,t=-4.300,t=-6.639;P均0.001);ASD患儿父母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t=4.547,t=2.545,t=2.508,t=3.479;P均0.01或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对生存质量的各领域评分均存在显著负影响(t=-2.608~-5.661;P0.05或P0.001)。结论: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及睡眠质量相对较差;且睡眠质量可能影响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家系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并筛查染色体畸变,探讨患者染色体畸变区域是否存在拷贝数变异和神经发育相关基因,为寻找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遗传病因提供线索。方法采用G带显色技术并依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Human Cytogenetic Nomenclature,ISCN)对632个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家系(包括632例患者及其健康生物学父母1264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根据各染色体带型特征筛查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情况。经与细胞遗传学芯片标准化联盟(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Cytogenomic Arrays,ISCA)数据库和人类亚微观结构基因组变异和疾病表型数据库(Database of genomic variation and Phenotype in Humans using Ensembl Resource,DECIPHER)比对,探讨检出的染色体畸变区域是否可能存在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神经发育相关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和基因。结果共检出携带染色体畸变的患者22例,占患者3.48%(22/632)。其中5例为新生畸变,在患者中检出率为0.79%(5/632),包括1例重复,1例平衡易位,2例Turner综合征核型,1例21q22区域额外未知来源片段;另外17例染色体畸变为父母遗传,占患者2.69%(17/632)。经数据库比对,检出的染色体1q25和3p24畸变区域可能存在致病性较高的拷贝数变异,并累及TNR、ASTN1、NMNAT2等神经发育相关基因。结论部分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存在新生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区域可能存在累及神经发育相关致病基因的拷贝数变异。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为寻找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遗传病因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袁丁 《四川精神卫生》2014,27(3):271-272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人格特征,为干预儿童孤独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孤独症诊断标准的26例孤独症儿童和26例正常儿童,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分别对两组儿童及其父母其进行测评。结果孤独症儿童父母内外向维度(E维度)得分低于正常儿童父母[(41.75±9.80)vs.(54.2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l),孤独症儿童父母情绪稳定性维度(N维度)、精神质维度(P维度)得分高于正常儿童父母[(59.86±8.72)vs.(49.63±7.79),(53.17±9.16)vs.(46.43±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l)。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人格以偏内向,情绪波动性大,固执已见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人格诊断问卷(PDQ-4+)、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情感障碍独生子女患者90例(研究组)和正常独生子女9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评,其中研究组患者在自知力恢复以后测评.结果:研究组EPQ评分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倾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5.63,6.11,11.13;P均<0.01).研究组人格障碍的阳性率(44.44%)高于正常对照组(28.89%)(x2=4.69,P<0.05).研究组EMBU评分父母惩罚、父母拒绝、父亲保护、母亲干涉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t=3.03 ~8.20,P均<0.01),而父亲温暖因子低于正常对照组(t=4.46,P<0.01). 结论: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造成独生子女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与情感障碍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倒退型与非倒退型孤独障碍儿童的临床特征。方法:12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孤独障碍诊断标准的2~5岁孤独障碍儿童,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患儿的一般情况及相关信息;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进行发育商测量;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定孤独障碍严重程度;使用《倒退情况补充核查表》结合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本)根据起病形式分为倒退型和非倒退型两组,对比分析两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121例孤独障碍儿童中倒退型30例(32.97%),孤独障碍儿童技能倒退起病的平均年龄为23.81个月。倒退型和非倒退型孤独障碍儿童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P=0.09);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P=0.30);CARS量表总分倒退型组显著高于非倒退型组(t=-2.47,P=0.02)。主要的倒退类型是语言、社交、语言合并社交。倒退型孤独障碍儿童其倒退时发生的前3位生活事件为:主要照管者的改变、生病、家庭冲突;在倒退型孤独障碍儿童中有73.33%的家长反映有技能重获,技能重获的相关事件为:行为训练(30.00%)和父母陪伴时间长(10.00%)。结论:孤独障碍儿童中约1/3在起病形式上属于倒退型。倒退型较非倒退型孤独障碍儿童的症状更严重,家庭环境及躯体疾病可能与其倒退发生有关。训练、父母陪伴有助于孤独障碍儿童技能丧失后的重获。  相似文献   

8.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种认知功能缺陷。Gamma振荡存在人脑中,与神经认知关系密切。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 ASSRs)是一种反映gamma振荡的神经电生理指标,既往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40 Hz ASSRs诱发能量较健康者明显降低,不过ASSRs的相位指标与临床症状及神经认知缺陷的相关性尚有待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gamma节律神经活动缺陷及其与临床症状和神经认知间的相关性。目的:比较并验证精神分裂症与健康人群20 Hz和40Hz ASSRs能量和相位一致性的差异,探索精神分裂症ASSRs与神经认知缺陷的相关性。方法:记录2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重复听觉刺激引起的听觉稳态诱发电位,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MCCB)评估神经认知功能,计算ASSRs能量、锁相因子和相位一致性等指标与临床和认知评估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在信息处理速度(t=-2.39, p=0.021)、注意/警觉(t=-2.36, p=0.023)、词语学习(t=-3.11,p=0.003)、推理和问题解决(t=-2.60, p=0.012)等认知领域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40 Hz ASSRs能量比对照组明显降低(t=-2.291, p=0.032),锁相因子和试次间相位一致性指标均弱于健康对照(t=-3.017, p=0.004和t=3.131, p=0.003),且与推理和问题解决功能缺陷显著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多个认知领域存在缺陷且40Hz ASSRs能量偏低,特别是相位锁定特性和相位一致性较差,与推理能力和思维障碍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的生物运动知觉障碍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生物运动障碍是指无法准确捕捉他人动作传递出的信息状态和意图。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生物运动知觉障碍与ASD的核心症状社会认知功能缺陷密切相关。本文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生物运动知觉障碍与社会认知功能的关系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进行梳理,从ASD患者生物运动价值的敏感性不足可能会导致社会功能缺陷、低水平视运动知觉功能缺陷可能导致情绪识别能力障碍两个方面阐述,介绍了ASD生物运动知觉障碍在ASD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并对患者生物运动知觉缺陷的神经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本综述可为深入研究ASD的生物运动知觉障碍与社会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孤独症(自闭症)(autism),或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1]),是一种广泛性神经精神发育障碍疾病,体现在社交沟通、环境适应、多任务认知处理以及执行功能等方面存在障碍~([2-3])。自从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于1943年首次报道11例ASD患儿  相似文献   

11.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缺乏社会交流和互动能力,同时伴有重复刻板行为。近年来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常可伴有胃肠功能异常,同时国内外部分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肠道菌群构成与健康儿童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甚至出现了相反的结论。该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资料,从微生物―肠―脑轴角度出发,着重从肠道代谢产物异常、免疫失衡及神经发育角度对肠道菌群介导的免疫失衡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4): 65-7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102例孤独症患儿采用结构化教育训练、语言训练、家长指导、感觉统合训练、地板时光等综合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每周6 d,每天3.5 h,共4个月。在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波特奇早期发育核查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以及儿童感觉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评价疗效。结果:在综合训练4个月后,波特奇早期发育核查表各项评分(t=4.93~7.64)以及儿童感觉能力发展评定量表中前庭功能(t=3.766)、触觉防御(t=3.719)、本体功能(t=4.005)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升高(P均0.01);ATEC量表总分及语言、社交、感知、行为评分均明显下降(t=2.18~5.81,P0.05或P0.01),其中≤3岁组明显优于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儿童孤独症症状及改善其适应能力;3岁前进行干预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孤独症谱系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常见的儿童神经精神发育障碍,孤独症症状和多动症症状经常同时出现。两病在病因、临床表现、认知功能、神经影像学中均存在重叠的表现。尤其两病的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对既往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关于孤独症与多动症影像比较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王莉  王锋 《精神医学杂志》2014,27(5):350-352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儿童孤独症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82例孤独症儿童采取综合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应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量表修订版(C-PEP)进行测查.结果 CARS量表评分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p=0.000);发育商干预后显著高于干预前(P=0.000);干预后C-PEP的功能发展量表中所有项目评分及发展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病理学量表中所有项目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8项自变量中的6项进入CARS评分变化的回归方程(P<0.05),9项进入发育商变化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能有效减轻孤独症患儿的病理症状,提升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胃肠问题与临床核心症状及预后的关系,为ASD的诊断和预后提供线索。方法纳入98例ASD儿童(ASD组)和103例发育正常的健康儿童(HC组)。评估两组儿童是否存在胃肠问题;ASD组根据是否存在胃肠问题分为胃肠道阳性组(GI+组)和胃肠道阴性组(GI-组),分别予以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评估患儿核心症状。经过行为康复治疗后,再次给予GI+组儿童以上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ASD组胃肠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C组(P0.05);GI+组和GI-组CARS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胃肠症状好转的患儿治疗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无好转者,也显著低于治疗前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P0.05);胃肠症状加重时患儿精神症状多加重。结论 ASD组胃肠问题发生率较高,积极干预胃肠道症状可能有利于ASD的治疗,且胃肠道症状可作为预测ASD儿童病情变化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网络成瘾心理行为的关系。 方法 :用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 (EMBU) ,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儿童版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分别对 4 2名网络成瘾儿童及 4 2名正常儿童进行评定。 结果 :网络成瘾儿童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对孩子过于严厉 ,惩罚过多 ,而理解关心不够。在CBCL评定中 ,网络成瘾儿童在交往不良、不成熟、违纪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网络成瘾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缺陷 ,他们的孩子存在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家庭干预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6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按随机数表法,将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了团队指导下的家庭早期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背外侧前额叶(DLPFC)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盖塞尔发育量表(Gesell)、孤独症疗效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分。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Gesell量表五大能区(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会)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研究组Gesell量表的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会领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ATEC四个领域(语言、社交、感知、行为)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ABC评估中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孤独症和精神发育迟滞的多动及冲动等行为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8例儿童孤独症和精神发育迟滞,给予阿立哌唑治疗。疗程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2、4周对其进行Conners父母量表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等症状即有显著改善(P<0.001)。治疗4周改善更明显。不良反应少。结论:阿立哌唑能有效治疗精神发育迟滞和儿童孤独症的冲动及多动行为,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缺陷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交流、互动障碍和限制性、重复性行为模式.目前,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全球患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仍在探索中,治疗与干预方式较多,运动干预对ASD儿童起到一定作用.文章旨在就现今主流的运动干预形式,以及其对ASD儿童的疗效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孤独症父母和健康对照的认知功能,探索孤独症核心家系中神经心理的改变.方法 选用11个效能可靠的神经心理测验,通过与正常对照的比较,来探索孤独症父母的认知损害.结果 孤独症父母在数字符号、木块图、Stroop CW、言语流畅性测验的重复数、WCST的持续错误数、WCST的非持续错误数、坚持性反应数和概括力水平百分数、Hanoi塔的执行时间、Hanoi塔的总分和总分/执行时间测验上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孤独症父母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特别是构建功能、注意和执行功能方面,这些神经心理指标可能是孤独症遗传的表型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