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5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392篇
耳鼻咽喉   114篇
儿科学   100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43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977篇
内科学   556篇
皮肤病学   156篇
神经病学   176篇
特种医学   2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50篇
综合类   2013篇
预防医学   607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709篇
  6篇
中国医学   837篇
肿瘤学   22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78篇
  2011年   555篇
  2010年   512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461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目的的:观察电针耳迷走神经对断奶前母本隔离(PMS)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只成年C57BL/6雄鼠与9只成年C57BL/6雌鼠按1雄3雌随机合笼,待雌鼠受孕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母本隔离组。在造模成功后,母本隔离组子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电针组麻醉后进行电针干预,穴位选择双侧耳甲区,连续波,频率为2 Hz,强度为1 mA,1次/d,10 min/次,6 d/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对照组、模型组参照电针组进行麻醉束缚,但不进行电针干预。干预完成后,分别采用旷场测试、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和悬尾测试对3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小鼠前额叶皮层(PFC)、中缝背核(DRN)脑区原癌基因蛋白(c-fos)表达水平和DRN脑区5-羟色胺(5-HT)神经元数量。结果:(1)行为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总移动距离、中心区域时间百分比、开臂花费时间、开臂总移动距离、进入开臂次数均明显降低,悬尾静止时间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总移动距离、中心区域时间百分比、开臂花费时间、开臂总移动距离、进入开臂次数均明显增加,悬尾静止时间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fos表达水平和5-HT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RN、PFC脑区c-fos神经元数量均明显降低,模型组DRN脑区5-HT神经元数量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DRN、PFC脑区c-fos神经元数量均明显更高,电针组DRN脑区5-HT神经元数量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耳迷走神经可改善PMS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其具体机制可能与调节DRN、PFC脑区c-fos表达和DRN脑区5-HT神经元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癌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累及野照射与扩大野照射对危及器官(OAR)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4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行累及野靶区勾画和扩大野靶区勾画并勾画危及器官,制定IMRT计划,评估2个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剂量学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2种计划的PTV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PTV在CIHI上相近(P = 0.317、0.130)。两组间平均肺剂量、两肺V5、两肺V20、两肺V30、脊髓Dmean、心脏Dmean、心脏Dmax、心脏V30、心脏V40、心脏V6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胸段食管癌患者行累及野照射与扩大野比较,可降低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从而降低放射性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药汤剂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VIP、CNKI、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汤剂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0篇文献,共24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中药汤剂或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OR=4. 17,95%CI(3. 31,5. 26),P 0. 05]; 2)中药汤剂或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OR=4. 30,95%CI(2. 54,7. 29),P 0. 05]; 3)中药汤剂或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OR=3. 96,95%CI(2. 94,5. 32),P 0. 05]。结论:中药汤剂或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来源的生物补片体内组织重塑的差异,并提供信息供临床选择生物补片时参考。 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随机分组,每组10处缺损,建腹壁肌部分层次缺损模型并以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SIS)复合细胞外基质补片、SIS补片、真皮补片和心包补片修补,设立未修补组为空白对照。术后2、4、8、16周评价修复区血清肿发生、皱缩率、植入降解比例,取修复区组织做组织学切片分析补片内组织长入、新生血管化、周围组织包裹情况。 结果实验期内,BM/SIS复合细胞外基质补片未发生血清肿,基本维持植入面积,术后4周再生高度有序的新生胶原替代缺损区域,术后8周补片降解。术后2周,SIS补片的血清肿发生率为65%,修复区早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再生胶原组织有序性较差,术后8周补片降解,术后16周皱缩率为-52.0%±9.8%。50%的真皮补片细胞浸润补片中央,完全降解。其余真皮补片出现纤维囊包裹,细胞仅浸润交界区,修复区显著扩张,实验期内无降解。心包补片仅少量细胞浸润交界区,无组织长入,术后16周皱缩率为-29.5%±14.0%,出现致密纤维囊包裹,实验期内无降解。 结论与SIS补片、心包补片和真皮补片相比,BM/SIS复合细胞外基质补片具备优异的组织修补和再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骨疏康颗粒(GSK)对去卵巢(OVX)小鼠的体重、血清骨代谢指标和组织形态学的作用,进一步阐述GSK延缓OVX小鼠骨量丢失的药理学作用。方法 3月龄雌性C57BL/6 J小鼠去卵巢造模后,一周内给予GSK灌胃3个月:低[2 g/(kg·d)]、中[4 g/(kg·d)]、高[8 g/(kg·d)]。干预期间,分别在1、2、3月内,称量各组小鼠体重。实验结束后,采集各组小鼠血液检测骨吸收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的水平和骨生成指标: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的水平;同时,阿尔新蓝染色观察腰椎骨量变化。结果 GSK干预1、2、3个月后,小鼠体重未见明显的变化。GSK干预3月后小鼠血清中β-CTX的表达水平下降;骨生成指标PINP、ALP和OCN水平升高。GSK干预后OVX小鼠腰椎的骨量增加、腰椎结构相关参数优化。结论 GSK同时调控OVX小鼠的骨吸收和骨生成指标的表达,延缓OVX诱导的骨量丢失,提高OVX小鼠的骨量。  相似文献   
6.
<正>Morgagni疝(Morgagni Hernia)是先天性膈疝最少见的一种,其位于胸骨和肋骨连接部后面的膈缺损,以右侧多见,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或部分结肠。临床上常无症状,偶有上腹部疼痛不适或轻微胸闷、憋气等,多在体检时发现,但发现即应尽早手术。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Morgagni疝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人,男,65岁。间断性上腹部隐痛7个月余,加重2天余入院,饱餐后自觉症状加重。既往无腹部手术史,无消化道溃疡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评价"清宣理肺、疏风解痉"中药复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患者的肺功能、ACT评分及气道炎症关键指标及免疫失衡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气道慢性炎症的演变,阐释中药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提供研究思路和有效方剂。方法遵循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原则,将60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热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组30例,西药组30例。中药组予"清宣理肺、疏风解痉"中药复方,1剂/d,分2次温服,西药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属于轻度持续者(哮喘控制水平第2级):普米克气雾剂,2喷/d,早晚各1次。病情严重程度属于中度持续者(哮喘控制水平第3级):舒利迭2吸/d,早晚各1次,疗程4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ACT评分及气道关键炎性指标IL-8、IL-10、Ig E、ECP、IL-17、IL-33的变化。结果肺功能:中药组FVC、FEV1、PEF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改善;FEV1/FV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明显改变;西药组PEF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改善;FVC比值、FEV1比值、FEV1/FV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比值FVC比值、FEV1比值、PEF比值、FEV1/FVC无统计学差异(P>0.05)。ACT评分:西药组及中药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ACT评分明显好于西药组。炎症因子:西药组IL-8、IL-10、Ig-E、ECP治疗前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改善明显;IL-17、IL-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中药组IL-8、IL-10、Ig-E、ECP、IL-33治疗前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改善明显;IL-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清宣理肺、疏风解痉"中药复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可改善肺功能,改善ACT评分,降低气道炎症水平,减少Ig E结合效应细胞产生脱颗粒,减少致敏因素;降低ECP水平,减少气道损伤;提高IL-10水平,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产生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来改善了气道炎症反应,抑制Ig E产生,从而减轻过敏反应,抑制炎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应用于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主要药物。由于氯吡格雷体内代谢过程复杂引起个体抗血小板差异大,而标准剂量90 mg替格瑞洛抗血小板作用强常导致出血风险增高,并且在“东亚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缺血风险低,出血风险高”的东亚悖论(East Asian Paradox)的背景下,低剂量替格瑞洛的应用成为一种选择。本文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临床应用的困境至降级抗血小板治疗的兴起,以及低剂量替格瑞洛降级治疗现状等相关循证证据做一阐述,并对低剂量替格瑞洛的临床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防治全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使临床医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医各家对新冠肺炎的认识,我们将各医家对COVID-19的相关论述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分析。发现各医家均认为COVID-19属中医"疫病"范畴,其病因为疫戾之气,但因各医家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不同,所诊治患者体质及病程阶段各异,故对于疫戾性质从寒湿、湿毒、湿热、温热、湿燥论者各异,总以湿毒和寒湿为主;治则以祛邪为第一要义,同时亦需全程顾护正气;分期分型辨证论治结合整体论治,内治法和外治法相结合,共同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优势。  相似文献   
10.
医生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死亡病例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之一,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死亡病例的报告与分析则有更深远的意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我国带来巨大损失,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而战胜疫情的有利武器便是医疗数据及相关科学研究,死亡病例的系统分析与高效利用是关键一步。该文基于疫情下死亡病例报告记录不完善、人文视角与患者报告缺乏等现状,针对各部门机构面临巨大的数据管理压力,相关制度有待完善,规范化报告和临床科研一体化工作尚不成熟等问题提出方法学思考与建议:①建立国家医药健康数据中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②加大医药数据管理投入,疫情期间尽早开始数据收集与分析;③完善死亡病例报告相关内容,促进规范化报告形成;④重视死亡病例报告,回顾总结分析,强调疫情过后继续建立并完善相关平台与方案,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提升健康卫生数据管理效率,提高医疗系统抗风险能力,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