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运用综合干预方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 3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采用综合干预方法,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采用心理教育量表(PEP) 、JL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综合治疗能提高PEP各项目得分,除模仿、表达外,差异均有显著性;CAR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能提高孤独症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效果。方法将80例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案治疗(n=40),观察组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n=40),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行为量表(ABC)评分、发育商(DQ)评分、症状量表(CARS)评分及ABC各因子评分情况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性激素P、E2、L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性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性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BC量表、DQ量表、CARS量表评分经测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ABC总分、CARS评分经评测均有降低,DQ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变化程度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ABC各测验分值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观察组在语言功能、躯体运动、社会交往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可有效的调节孤独症患儿的性激素水平,纠正孤独症异常行为,减轻临床症状,促进心理发育,特别在语言功能、躯体运动、社会交往改善方面,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胃肠问题与临床核心症状及预后的关系,为ASD的诊断和预后提供线索。方法纳入98例ASD儿童(ASD组)和103例发育正常的健康儿童(HC组)。评估两组儿童是否存在胃肠问题;ASD组根据是否存在胃肠问题分为胃肠道阳性组(GI+组)和胃肠道阴性组(GI-组),分别予以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评估患儿核心症状。经过行为康复治疗后,再次给予GI+组儿童以上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ASD组胃肠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C组(P0.05);GI+组和GI-组CARS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胃肠症状好转的患儿治疗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无好转者,也显著低于治疗前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P0.05);胃肠症状加重时患儿精神症状多加重。结论 ASD组胃肠问题发生率较高,积极干预胃肠道症状可能有利于ASD的治疗,且胃肠道症状可作为预测ASD儿童病情变化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102例孤独症患儿采用结构化教育训练、语言训练、家长指导、感觉统合训练、地板时光等综合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每周6 d,每天3.5 h,共4个月。在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波特奇早期发育核查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以及儿童感觉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评价疗效。结果:在综合训练4个月后,波特奇早期发育核查表各项评分(t=4.93~7.64)以及儿童感觉能力发展评定量表中前庭功能(t=3.766)、触觉防御(t=3.719)、本体功能(t=4.005)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升高(P均0.01);ATEC量表总分及语言、社交、感知、行为评分均明显下降(t=2.18~5.81,P0.05或P0.01),其中≤3岁组明显优于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儿童孤独症症状及改善其适应能力;3岁前进行干预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结构化教育结合地板时光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孤独症患儿80例,对这80例患儿采取结构化教育结合地板时光的疗法进行9个月的治疗。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和孤独症治疗评估表(ATEC)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孤独症患儿ABC量表各个因子得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孤独症患儿ATEC量表各个维度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孤独症患儿C-PEP量表各因子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结构化教育结合地板时光在孤独症患儿中治疗有效,能改善患儿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发育水平,通过对5个能区的分析,为早期诊断,早期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北京-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对50例符合ICD-10及DSM-Ⅲ-R诊断标准的孤独症儿童和50例非孤独症儿童进行评估。结果早期确诊的典型孤独症儿童在三岁以前与非孤独症儿童发育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从各个功能区发育水平看,除0~24个月组大运动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其它各项孤独症组与非孤独症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在早期即有发育滞后的表现,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并评价ATEC中文版评分与孤独症症状和发育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入组2016年6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就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诊断标准的77例儿童作为病例组,招募健康儿童71名作为对照组。采用ATEC中文版、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Gesell发育量表评定病例组儿童的临床症状和发育水平;对照组儿童完成ATEC中文版评定。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估ATEC中文版的信度,采用ROC曲线评估其效度。 结果 ATEC中文版总量表及其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750~0.787之间。ATEC中文版总量表及其分量表的敏感度在0.922~0.987之间,特异度在0.803~0.887之间,曲线下面积在0.924~0.972之间。ATEC中文版总评分与CARS和ABC总评分呈正相关(r=0.509、0.580,P均<0.01);ATEC中文版的表达/语言/沟通、社交能力、感知/认知能力分量表评分与Gesell发育量表对应分量表的发育商均呈负相关(r=-0.677、-0.383、-0.332,P均<0.01)。 结论 ATEC中文版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且其评分能反映ASD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患儿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沙盘游戏疗法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Web of Science ﹑ Embase ﹑ Cochrane Library、PsycINFO、ScienceDirect、ProQuest、Google Scholar、中国 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SinoMed),检索从建库至2020 年5 月5 日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 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运用Review manager 5.3 软件对纳入文章进行数据统 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1 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853 例患者。结果显示,沙盘游戏可以降低孤独症儿 童行为量表(ABC)评分(MD=-10.06,95%CI=-12.35~-7.77,P< 0.01),降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评分(MD=-4.67,95%CI=-7.58~-1.76,P=0.002),降低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MD=-16.36, 95%CI=-20.22~-12.50,P< 0.01),增加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评定量表评分(PEP-3)(MD=11.65, 95%CI=7.89~15.42,P<0.01)。结论 沙盘游戏可以有效改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心理状况、躯体行为、 感觉认知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 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 82 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5 版(DSM-5)诊断标准的汉 族ASD儿童,平均年龄 (6.83±2.63)岁,随机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1)。研究组采取左侧高频+ 右侧低频刺激,对照组被试者接受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低频刺激,两组刺激周期为每周 5 次, 共刺激 8 周。分别在 rTMS 干预前、干预 1 个疗程、干预 2 个疗程后进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重复行为问卷 - 第 2 版(RBQ-2)、长处和困难问卷(家长版)(SDQ)和简式感觉剖析量表(SSP)评定。 结果 79 例儿童完成了全部试验。两组干预前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 果显示:CARS评分方面,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1,76)=3.651,P=0.063];疗程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75)= 82.154,P< 0.01];组别与疗程的交互作用不明显[F(2,75)=0.153,P=0.696]。RBQ-2 方面:组别主效应 [F(1,76)=5.273,P=0.012]、疗 程 主 效 应[F(2,75)=64.312,P< 0.01]和 两 者 交 互 作 用[F(2,75)=14.314, P=0.004]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SDQ方面:组别主效应[F(1,76)=7.321,P=0.011]、疗程主效应[F(2,75)= 75.643,P< 0.01]和两者交互作用[F(2,75)=8.752,P=0.005]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SSP 方面:组别主效 应不显著[F(1,76)=2.778,P=0.071];疗程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122.306,P< 0.01];组别与疗 程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4.752,P=0.046]。通过简单效应分析,进一步分析组别与疗程 的交互作用发现,RBQ-2 在第一疗程(P=0.001)和第二疗程(P=0.014)测量时,研究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SDQ 在第一疗程(P=0.021)和第二疗程(P=0.035)测量时,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SP 仅在第一疗程 结束时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27)。结论 左侧高频 + 右侧低频及双侧低频 rTMS 刺激 ASD 儿童双侧 DLPFC 都改善 ASD 的症状,左侧高频 + 右侧低频有利于控制患者的情绪障碍,双侧低频有利于控制患 者的重复刻板行为和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10.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脑损伤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脑损伤患儿存活后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脑损伤患儿分为有系统干预的甲组96例和未干预乙组28例,2组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另设正常足月儿30例丙组为对照组.均进行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测定.早期干预即予丰富环境、语言、视、听、触觉刺激、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综合疗法.结果 体格发育:乙组低于甲、丙组(P<0.01),甲与丙组无显著性差异;发育商:丙组高于甲、乙组各5分及27分;甲组高于乙组22分(P<0.01).结论 早期干预可提高脑损伤患儿神经心理发育,降低脑瘫、智障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影响抑郁症患者抗抑郁剂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241例抑郁症患者给予抗抑郁药治疗6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评分,采用减分率评定疗效。分析人口学因素、基线HAMD、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定(MMPI-2)、认知功能评分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转运体(5-HTTLP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3种基因多态对疗效的预测。结果:基线HAMD评分(β=0.771,P0.001)、MMPI-2中偏执(Pa)分(β=-0.322,P=0.032,R2=0.451)、连线测验B评分(TMT-B)(β=-0.045,P=0.013)、汉诺塔总分(β=-0.067,P=0.026)、数字广度(倒序)分(β=-0.974,P=0.025)及GR BclI基因G-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与抗抑郁剂HAMD减分率有关。整合模型回归分析显示,结合基线HAMD评分(β=0.894,P0.001)、MMPI-2-Pa分(β=-0.155,P=0.036)和TMT-B分(β=-0.038,P=0.034)3个预测因子可解释57.1%的变异。结论:基线HAMD评分、MMPI-2-Pa分和TMT-B分可预测抗抑郁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7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研究组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时间为48周.在实施干预前后,两组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SANS总分、ADL中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干预后SANS总分、ADL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NOSIE中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和总积极因素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自身干预前比较显著上升(P<0.01);干预后的研究组激惹、精神病表现、抑郁、迟缓因子和总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自身干预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措施能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职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73名大学生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EPQ测量结果显示文科生在精神质(P)维度得分显著低于理科生(P<0.01)男生精神质(P)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大二学生在神经质(N)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P<0.01).内外向(E)维度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1)、母亲偏爱被试(m5)呈正相关(P<0.01);精神质(P)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1)呈负相关(P<0.01),与父亲惩罚严厉(f2)、父亲过分干涉(f3)、父亲拒绝否认(f5)、母亲拒绝否认(m3)、母亲严厉惩罚(m4)呈正相关(P<0.05);神经质(N)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1)呈负相关(P<0.01),与父亲过度保护(f6)、母亲过分干涉及过度保护(m2)、母亲惩罚严厉(m4)呈正相关(P<0.05).父亲惩罚、严厉(f2)、母亲惩罚、严厉(m4)进入精神质(P)回归方程;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1)进入内外向(E)回归方程;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m2)进入神经质(N)回归方程.结论 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对其人格形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儿童期与青少年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期起病和青少年期起病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及差异。方法:儿童期起病26例(儿童组),青少年期起病68例(青少年组);采用自编临床资料调查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采用病前适应性量表(PAS)对患者病前心理社会适应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父母的生育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19,P〉0.05);青少年组出现思维内容障碍64例(94.1%)明显高于儿童组18例(6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461,P〈0.05);儿童组男性在同伴关系、学校适应性及PAS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同组的女性(P均〈0.05);青少年组男性在学业成绩上显著高于同组女性(t=2.548,P〈0.05)。儿童组男性学校适应能力较青少年组男性显著为差(P〈0.05)。有家族史的两组男性在同伴关系上差异有显著性(t=3.873,P〈0.05)。结论:早发型精神分裂症中思维内容障碍、心理社会适应不良与起病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6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劳动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治疗等综合康复措施,与治疗前后分别采取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6个月后,64例患者的BPRS、IPROS和WCST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变(P<0.01).WCST的分类数、正确数明显提高(P<0.01);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康复疗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迁移相关因素对上海外来学生自尊、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上海浦东一所中学初中部612名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编的一般人口学问卷、迁移因素调查问卷、自尊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5.8%外来学生来沪时间不足3年,3.7%经常感受到歧视,55.0%对上海和老家都表示喜欢,40.5%对未来感到不确定。(2)自豪感、对转学政策的态度与抑郁水平呈负相关(P〈0.01),转学政策对学习的影响、歧视感受、融入态度与抑郁水平呈正相关(P〈0.01);自豪感、本地话掌握程度与自尊水平呈正相关(P〈0.01),融入态度、歧视感受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P〈0.05,P〈0.01)。(3)歧视感受、对上海话有自豪感、上海话重要程度、上海话掌握程度进入自尊的回归方程(P〈0.05,P〈0.01);歧视感受、对上海有自豪感、政策影响学习进入抑郁的回归方程(P〈0.01)。结论迁移因素与外来学生自尊、抑郁水平密切相关,歧视感受、对上海的自豪感是预测其自尊、抑郁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疾病健康教育与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疾病健康教育与功能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健康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设计比较40例原发性PD患者在健康教育与功能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分析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8周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D患者PDQ-39等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进展顺利,评价良好。8周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P〈0.001),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亦明显改善。结论:疾病健康教育与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良性干预不仅是对PD患者除药物治疗以外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措施,也是慢性疾病管理和“长期医(护)老关怀”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军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与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自尊评定问卷(SEQU)和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TIASU)对300名军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自尊重要感维度与网络成瘾及各因子呈正相关(P<0.01);外表感维度与除网络信息成瘾因子外网络成瘾及各因子呈正相关(P<0.05).重要感维度和胜任感维度进入回归方程,重要感维度对网络成瘾有正向预测力(t=5.829;P <0.01),而胜任感维度却对网络成瘾具有负向预测力(t=-3.649;P <0.01),总贡献率为11.1%.结论 军校大学生群体中,人口学变量对网络成瘾行为影响不大,且自尊因子与网络成瘾行为之间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脑梗死患者的基线情况与其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静脉溶栓后24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减少≥4分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完全消失视为有效,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房颤、吸烟,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溶栓前平均动脉压、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药物类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溶栓早期治疗效果有关的因素.结果 静脉溶栓早期有效率为40.8% (29/71).有效组在3h内接受溶栓的患者比率高于无效组(55.2% vs 21.4%,P=0.003),而心房颤动的比率低于无效组(6.9% vs 26.2%,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3 h)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独立相关(OR =0.161,95% CI:0.148-0.533,P=0.003),而心房颤动则是其危险因素(OR=8.666,95% CI:1.482~ 50.688,P=0.017).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与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及是否伴心房颤动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在校大学生的各种异常心理状态进行系统全面筛查并对早期综合干预机制的构建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整群抽取我市三所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共1500人,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对抽取对象进行心理健康状态首次评估,对筛查出的存在异常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分类汇总及严重级别评定;建立早期综合干预机制并于干预结束后再次使用SCL90进行评估对比。结果经SCL90评定共筛查出存在各种异常心理问题大学生共258例(17.2%),存在单一症状者186例(72%),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者72例(28%),症状表现以轻、中度为主;经早期综合干预后各项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9,2.46,2.94,13.30,11.59,2.88,4.34,2.65,11.30;P〈0.05)。结论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机制对大学生各种异常心理状态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