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标记染色双脱氧末端法测序,对15个家系23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1部分序列突变分析。结果:发现4例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7.4%(4/23例),其中1例为2228insG,致编码子711处蛋白截短,另3组(2种)为1884A→T和3232A-→G,突变引起单个氨基酸改变。结论: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 1突变率较低,3232A→G可能为中国人的突变热点,BRCA 1突变检测在高危人群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从1990年以来,国内外已发现乳腺癌易感基因有BRCA1、BRCA2,而且有人又提出BRCA3,其中BRCAI是最早发现的一个,并对它的定位、结构、产物、功能、突变、突变率和外显率等作了大量的研究调查,现就BRCAI基因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1BRCA1的定位、结构、产物和功能1990年,Hall等D]首次利用PCMM6探针,通过基因连锁分析发现了早发家族性乳腺癌与第17号染色体长臂(17qD17574位点)的连锁;1991年,Nalod等(‘)调查了5个大的遗传性乳腺癌一卵巢癌家族(每个家族至少有2~3个乳腺癌和2个卵巢癌),验证了Anl的发现,并将BR…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Song CG  Hu Z  Yuan WT  Di GH  Shen ZZ  Huang W  Shao Z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3030-3034
目的研究中国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对象为来自上海地区的50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440岁),其中13例(26%)有一级亲属患病家族史。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之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BRCA1基因中发现有6个致病突变位点,其中4个为新发现的位点,包括两个移码突变(3449insA,5587-1del8)和两个拼接点突变(IVS17-1G〉T,IVS21+1G〉C)。BRCA2基因的两个致病突变位点都很接近位于Il号外显子上;其中的1个致病突变位点为移码突变(5950delCT),另一个错义突变(5911G〉C)可能为新的致病突变位点。另外,共发现有12个新的SNP位点,都未引起氨基酸编码改变;其中,8个在BRCA1基因上,4个在BRCA2基因上。在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频率(12%)比BRCA2基因(4%)高;BRCA1基因突变频率在有无家族史的患者中分别为30.8%和5.4%。结论新发现的4个BRCA1基因的致病突变位点和一个BRCA2基因的错义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在中国人群中,BRCA1基因突变起着比BRCA2基因更大的作用;本研究为未来的临床基因检测提供了可能的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4.
家族性乳腺癌患者115例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和特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来自全国4个乳腺癌医疗中心的115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包括前期研究的35例),应用DHPLC和DNA序列测定技术对这些患者进行BRCA1/2基因全编码区的突变检测.结果 在115例患者中,共发现11例BRCA1基因突变和3例BRCA2基因突变,总的突变发生率为12.2%.根据家系中乳腺癌患者个数分层后,突变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家系中先证者和所有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显著早于突变阴性的家系(P<0.01),同时家系中年轻的乳腺癌患者越多,突变携带率就越高.结论 在中国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患者的发病年龄能有效地预测BRCA1/2基因突变的携带率,但是家系中乳腺癌患者个数的预测功能却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6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突变的特点。方法以16个乳腺癌家系中1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BRCA2部分序列突变。结果 16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发现3例致病性突变,突变率为18.75%。其中2例为新发现的突变,单个碱基替换引起的编码氨基酸改变M2610I和2405 delT(stp729)导致蛋白截短;另外1例是已报道的无义突变E2924X。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未发现致病性突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本研究还发现已知的内含子变异IVS21-66T/C在16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的检出率达56.25%,该位点变异在散发性乳腺癌中检出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9,P〈0.05)。结论 BRCA2突变与家族性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而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关系不大,在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中该检测突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期的家族性乳腺癌和乳腺—卵巢癌综合征结合研究已为17q染色体上的易感基因(BRCA1)定位。约一半有早期发生乳腺癌的家族及多数伴乳腺—卵巢癌综合征的家族中,DNA遗传标记D—17S588和D17S50之间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该基因位于D17S579位点附近。在挑选的家族中应用这些侧翼多形遗传标记鉴别对这些癌症易感的妇女。  相似文献   

7.
廖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3):176-17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欧美国家,在我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其发病也呈上升趋势,在许多大中城市,乳腺癌已占妇女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近年来对乳腺癌高发家族的分析表明,存在一个或更多的常染色体显性乳腺癌易感基因,所有乳腺癌中5% ̄10%的发病与其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被克隆,是癌基因、抑癌基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BRCA1定位和克隆1990年Hall[3]等通过对23个乳腺癌家族进行基因连锁分析,发现约40%家族与D17S74(17q21染色体上的一个标志)连锁,而且患者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汉族乳腺癌家系中BRCA1和BRCA2基因的胚系突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Zhou YZ  Sun Q  Lin SQ  Wang J  Liu B  Li JX  Zhou YD  Ye J  Han H  Fang FD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4):294-298
目的 检测中国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和BRCA2的胚系突变位点。方法 对象为来自汉族的14个乳腺癌家系中的15例乳腺癌患者、散发性乳腺癌患者76例和正常对照100名,知情同意后取其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用15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和2份pool DNA(每份pool DNA含50名正常对照者的等量DNA)作为样本,对BRCA1基因外显子4、8、11、18、19、20和部分内含子区域,BRCA2基因外显子1~14、外显子17~24和外显子27及部分内含子区域进行序列测定。用DNA Star软件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筛查基因突变位点及多态性位点,对有意义的突变位点在正常对照和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在BRCA1的外显子11上发现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2个不改变氨基酸编码,4个改变氨基酸编码。其中2个为致病性位点:一个致病位点为G 1235A(Trp 372 stop),导致蛋白质合成终止,该位点仅在1例29岁的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发现;另一致病位点C 1196 T(Pro 359 Leu)也只在1例37岁的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发现,该位点在正常对照和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进行基因分型后均为野生型,并在相关的文献和乳腺癌信息中心网站的突变数据库中均未检索到,为一新的中国家族性乳腺癌特有的致病位点。在BRCA2的外显子3、10及11中发现8个SNP位点,5个不改变氨基酸编码,3个改变氨基酸的编码,其中2个位点A 1093 C(Asn 289 His)和A 3199 G(Asn 991 Asp)在2个pool DNA样本中均为野生型。结论 在BRCA1上发现两个致病的SNP,可能与早发型乳腺癌有关,其中一个可能是中国家族性乳腺癌特有的新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3个外显子的突变特性及突变位置。方法 采用PCR-SS-CP银染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对34例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第2,11,20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2例患者BRCA1基因第11外显子的2430位点出现突变,由A变成G。结论 中国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率较低(6%),可能只与小部分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相关;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广泛的BRCA1突变筛查意义不大;在Ashkenazi犹太妇女中发现的两个突变热点185delAG和5382insC不是中国乳腺癌患者的突变热点,在中国人群中进行上述突变热点的筛查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6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突变的特点。方法以16个乳腺癌家系中1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BRCA2部分序列突变。结果 16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发现3例致病性突变,突变率为18.75%。其中2例为新发现的突变,单个碱基替换引起的编码氨基酸改变M2610I和2405 delT(stp729)导致蛋白截短;另外1例是已报道的无义突变E2924X。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未发现致病性突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本研究还发现已知的内含子变异IVS21-66T/C在16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的检出率达56.25%,该位点变异在散发性乳腺癌中检出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9,P<0.05)。结论 BRCA2突变与家族性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而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关系不大,在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中该检测突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贾蓓  李琦  宋兰林  刘思平  钟梅 《重庆医学》2012,41(12):1186-1188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非综合性耳聋患者相关耳聋基因突变,初步了解广州地区耳聋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后,收集广州地区52例非综合性耳聋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4个常见耳聋相关基因(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及GJB3基因)的9个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52例耳聋患者中共检出18例带有耳聋基因突变,检出阳性率为34.6%,其中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6例,杂合突变2例,299delAT纯合突变1例;SLC26A4基因IVS7-2A>G纯合突变4例,杂合突变1例;线粒体12SrRNA A1555G均质突变4例。结论广州地区非综合性耳聋患者的耳聋相关基因检出阳性率、GJB2基因及SLC26A4基因的携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线粒体基因突变的携带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RCA1 gene in 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early-onset breast cancer and sporadic ovarian cancer. Methods. The exons of 2, 11 and 20 of BRCA1 gene were analyzed, Polyrn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analysia(PCR-SSCP) and PCR SSCP combined by restriction enzymes were used to screen for mutations. Mutations were further indentifed by sequencing. The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were also investigated at the BRCA1 genetic loci D17S855 in 10 hereditary ovarian cancer. Results. A insertion mutation was detected in H7. “C“ was inserted ay nucleotide 797. It would result in truncation of the BRCA1 protein at cndon 277. A missen mutation was detected in an early-onset breast cancer(diagnosed at age 24). At nueleotide position 3732, the substitution of a “G“ to a “C“ in codon 1205 changes a Gly to a Arg. A missen mutation were also detected in three sporadic ovarian cancers. At nu-cleotide position 2051, the substitution of a “T“ to a “G“ in cndon 644 changes a Cys to a Trp. H3 and H7 patients show LOH. Conclusions. BRCA1 gene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in Chinese 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its effect on early-onset breast cancer and sporadic ovarian cancer are still to be studied. BRCA1 gene is a tu-mor -suppressor gen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湖南人群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和Nijmegen断裂综合征1(Nijmegen breakage syndrome 1,NBS1)基因的突变特点及潜在意义。方法:纳入131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PTEN基因所有外显子以及NBS1基因外显子5和外显子6的突变位点进行筛查,然后采用DNA直接测序证实。结果:在131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PTEN基因插入突变IVS4+109insTCTTA,其突变频率为1.15%;首次发现PTEN基因的2个突变225 A>C(Thr 160 Pro)与IVS5+13T>C,另一个已报道的错义突变为rs121909229 G>A(Arg 130 Gln)。在NBS1基因上发现3个突变,其中IVS6+43A>G与IVS6+127A>G为首次发现,另一个已报道的同义突变为rs1805794 G>C(Glu 185 Gln)。结论:新发现的PTEN和NBS1突变可能是中国湖南人群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有无突变.方法 选择内蒙古地区69例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DNA,采用聚HTK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基因测序技术方法检测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统计分析BRCA 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69例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上共发现2例突变(2073delA移码突变和W372X无义突变).结论 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第11外显子发现2例突变,均已收录于NCBI数据库中;尚未发现国内文献报道的在中国汉族群中可能具有部分始祖效应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5.
特应性皮炎丝聚合蛋白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丝聚合蛋白(Filaggrin,FLG)基因的突变与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的相关性。方法提取50例汉族AD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组DNA,利用SequenomMassArray质谱阵列技术分析FLG基因(3321delA,441delA,1249insG,E1795X和S3296X)五个突变位点。结果14例(28%)AD患者发现FLG基因332ldelA突变,对照组有4例(4%)发生该基因突变。6例(12%)AD患者发现FLG基因441delA突变,对照组有0例(O%)发生该基因突变。患者组及对照组均未见FLG基因1249insG,E1795X和S3296X突变。结论FLG基因突变可能与AD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Thirty patients with early onset breast cancer or familial breast cancer from Malaysia were analysed for germline mutation in the early onset breast cancer I gene (BRCA1). Direct sequencing of the entire coding region of BRCA1 identified a frameshift mutation, c.5447-5448insC (insC5447) (codon 1776 of exon 21) in a patient aged 32 of the Malay ethnic origin, who had no family history of breast and/or ovarian cancer. Eight polymorphisms (2201C > T, 2430T > C, P871L, E1038G, K1183R, 4427T > C, S1613G and IVS8-57delT)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amples tested.  相似文献   

17.
1190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序列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Yu F  Han DY  Dai P  Kang DY  Zhang X  Liu X  Zhu QW  Yuan YY  Sun Q  Xue DD  Li M  Liu J  Yuan HJ  Yang W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0):2814-2819
目的分析非综合征性耳聋(NSHI)患者GJB2基因的突变序列,为绘制中国NSHI人群GJB2基因的突变图谱奠定基础。方法收集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安徽省、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聋哑学校1190例NSHI患者及301例正常对照的血样,进行GJB2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测序,检测GJB2基因的序列改变,对GJB2基因的序列改变进行统计。结果1190例患者中,共检测到明确病理性突变16种。NSHI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235delC、299-300delAT、176dell6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确定了235delC为中国NSHI人群中GJB2基因最常见的突变方式,其次为299-300delAT、176ddl6bp,检测结果为绘制中国NSHI人群GJB2基因的突变图谱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CA1基因在早发性乳腺癌中的突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Ding X  L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2):111-113
了解早发性乳腺癌和BRCA1基因异常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研究了10例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在外显子2,11和20的基因突变情况。结果10例患者PCR扩增产物均显示单一条带,与正常对照的相应片断长度一致。结论BRCA1在早发性乳腺癌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