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鼻咽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64例鼻咽肿瘤组织和30例慢性鼻咽炎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率为71.9%(46/64)。以癌细胞表达(++)及以上(即〉25%)为高表达的判断标准,则高表达率为59.4%(38/64),在慢性鼻咽炎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率为23.3%(7/30);不同性剐、年龄组患者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Ⅳ期鼻咽癌患者鼻咽部组织Survivin蛋白高表达率61.1%(11/18)高于Ⅰ+Ⅱ期患者50.0%(2/4)。结论survivin在鼻咽癌中高表达,在鼻咽癌患者的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检测Survivin对鼻咽癌的诊断、判断病变进展、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应用地高辛配基标记探针和DNA-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鼻咽部的癌组织、癌旁粘膜和慢性炎症粘膜组织中C-erbB-2,EGFR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①C-erbB-2和EGFRmRNA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分别为86.7%(26/30)和83.3%(25/30);癌旁粘膜分别为80.0%(16/20)和70.0%(14/20);慢性炎症粘膜均无表达。②二基因同时表达者在癌组织中有25例(83.3%),癌旁粘膜有14例(70%)。③癌旁粘膜不典型增生中二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单纯性增生;而且,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二基因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由上皮基底层弥散至上皮全层。提示:C-erbB-2和EGFRmRNA基因激活在鼻咽癌多阶段癌变过程是一个较早期事件,在鼻咽癌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检测其基因表达对早期诊断鼻咽癌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对照试验方法,运用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MMP-7蛋白及mRNA在鼻咽癌及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表达。使用方差分析、q检验、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组间差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MMP-7蛋白在鼻咽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17%,明显高于在慢性鼻咽炎中的表达率11.11%(P〈0.001);MMP-7mRNA在鼻咽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9.58%,表达量为0.467±0.199,显著高于在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表达率16.67%(P〈0.001);MMP-7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鼻咽癌的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MMP-7在鼻咽癌中阳性表达率高,其表达随着肿瘤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范围和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强,与鼻咽癌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Survivin mRNA在鼻咽癌中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对64例鼻咽癌和30例慢性鼻咽炎鼻咽部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和细胞凋亡进行检测,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鼻咽癌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65.6%,慢性鼻咽炎鼻咽部组织阳性表达率为33.3%,差异有极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Survivin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分别是(0.63±0.36)和(1.58±0.44),Survivin阳性表达者明显低于Survivin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鼻咽炎鼻咽部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为1.32+0.36,与NPCSurvivin阳性表达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Survivin表达引起的凋亡抑制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多聚酵链反应(PCR)及4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探针杂交技术,检测福建58倒鼻咽癌活检的石蜡包埋组织中人乳头瘤状病毒DNA的存在及其类型。结果发现HPV DNA阳性者14例(24%),其中16型5例(35.7%),6型4例(28.6%),16型和6型同时阳性者4例(28.6%),未知类型者1例(7%)。未发现18型和11型病例。5例慢性鼻咽炎粘膜中未检出HPV DNA。42例癌旁粘膜被覆的鳞状上皮中见有挖空细胞、角化过度和疣状增生等HPV感染效应。结果表明在鼻咽癌高发区HPV DNA有较高检出率,它与鼻咽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UB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60例鼻咽癌组织、25例慢性鼻咽炎组织标本中BUB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中BUBl的阳性表达率为45.0%(27/60),低于慢性鼻咽炎组织的84.0%(21/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组BUB1阳性表达率为30.8%(12/39),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71.4%(15/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UB1的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相关,随临床分期的提高,BUBI的表达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UB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T分期、颅底破坏及颅神经损伤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BUB1的低表达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BUB1可作为鼻咽癌诊断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23蛋白(ADAM23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ADAM23蛋白在50例鼻咽癌、5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AD-AM23蛋白主要在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细胞质及细胞核中表达,显示为黄色,在鼻咽癌组织中较少表达,在50例鼻咽癌和 5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和96%,平均阳性表达值分别为(0.46±0.43)和(1.1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P<0.05)。在鼻咽癌的不同临床分期中(Ⅰ~Ⅳ期),ADAM23蛋白的表达随着分期的增加,表达有下降的趋势,但4期 ADAM23蛋白阳性表达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DAM23蛋白在鼻咽癌中低表达,在慢性鼻咽炎中高表达,它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在鼻咽癌的不同临床分期中,ADAM23蛋白的表达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nm23-H1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m23-H1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鼻咽癌患者和22例慢性鼻咽炎患者的鼻咽部组织nm23-H1蛋白表达进行分析。结果nm23-H1蛋白在鼻咽癌组中的阳性率为(53.30%)低于慢性鼻咽炎组(90.91%,P〈0.05);在鼻咽癌患者中,转移组的阳性率为(40.91%)低于非转移组(87.50%,P〈0.05);nm23-H1蛋白表达未显示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关。结论nm23-H1蛋白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转移有关;nm23-H1蛋白的表达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观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KAI—1和MMP-9在鼻咽癌组织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KAI-1和MMP-9在23例慢性鼻咽炎、62例鼻咽癌组织(其中38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KAI-1和MMP-9在鼻咽癌组织阳性率分别为56.5%、75.8%,两者在慢性鼻咽炎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转移组KAI-1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非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39.5%、83.3%(P〈0.05)。鼻咽癌转移组MMP-9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89.4%、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组中KAI-1和MMP-9表达无相关(P〉O.05)。结论KAI-1和MMP-9在鼻咽癌组织中异常表达,联合检测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7例低分化NPC及10例慢性鼻咽炎患者进行VEGF蛋白产物检到,并进行5年以上随访观察。结果:947例NPC组织中32例(68.0%)VEGF蛋白表达阳性。10例慢性鼻咽炎上皮VEGF表达均为阴性;②伴颈淋巴结转移的NPC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82.6%),明显高于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54.2%,P<0.05);③NPC放疗后局部复发者VEGF阳性表达率(85.0%),明显高于无局部复发者(55.5%,P<0.05);④NPC放疗后<5年生存期者VEGN日性表达率(84.2%),明显高于≥5年生存期者(64.3%,P<0.05);⑤Ⅲ-Ⅳ期NPC组织中VGEF的表达阳性率(80.0%)明显高于Ⅰ-Ⅱ期表达阳性率(49.0%,P<0.05)结论:VEGF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NP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VEGF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对预测NPC颈淋巴转移和复发、临床分期及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及鼻咽部粘膜中EB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鼻咽部粘膜及鼻咽中的EBV DNA片段,作为癌前病变的确立和癌变风险的评估指标。方法 用PCR扩增EBV的Bam HIW片段。结果 鼻咽癌中阳性率为87.9%(102/116),颈淋巴结转移灶66.6%(2/3),鼻咽癌放疗后鼻咽生炎75.6%(28/37),鼻咽粘膜不典型增生71.1%(15/21),鼻咽粘膜慢性炎和正常鼻咽粘膜上皮分别为21%及20%。结论:EBV感染在鼻咽癌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EB病毒( EBV) miRNAs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EBV诱发鼻咽癌的分子机制,寻找鼻咽癌防治和诊断的生物分子标志物.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EBV miRNAs ebv-miR-BART4?和 ebv-miR-BART18-3p在36例鼻咽低分化鳞癌组织和32例慢性鼻咽黏膜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结果 ebv-miR-BART4? 和 ebv-miR-BART18-3p的表达水平( Ct 值)在鼻咽癌组织中分别为(26. 97 ± 2. 67)和(27. 02 ± 2. 32),在鼻咽黏膜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 38. 49 ± 3. 05 )和( 39. 39 ± 2. 16 ) ,两种EBV miRNAs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鼻咽黏膜炎症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 结论 EBV可能通过ebv-miR-BART4?和ebv-miR-BART18-3p高表达诱发鼻咽癌,它们是鼻咽癌诊断和防治的潜在生物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及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初步筛选出鼻咽癌差异表达基因,以发现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新的候选基因.方法 分别用1例鼻咽癌细胞株C666及5例鼻咽癌培养出的原代细胞和3例鼻咽正常上皮的原代细胞,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并以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验证芯片结果.结果 原代培养的鼻咽癌细胞和鼻咽正常上皮细胞通过细胞角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EBER1原位杂交和EBV-DNA荧光定量PCR证实;鼻咽癌原代细胞和鼻咽正常上皮原代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差异;4例以上共同表达的差异基因有493个,包括上调基因264个,下调基因229个.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和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用原代培养细胞及人类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构建基因表达谱能够准确、高效地筛选出鼻咽癌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该基因表达谱的建立为研究鼻咽癌分子生物学机制、鼻咽癌的分子分型和分子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RASSFIA基因在鼻咽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在4种鼻咽癌细胞株、32例鼻咽癌组织和16例正常鼻咽部组织中检测RASSFIA基因的表达。并分析鼻咽癌组织在3p21.3D3S4604徽卫星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状况。结果 RASSFIA基因在4种鼻咽癌细胞株中低表达,32例鼻咽癌组织的RASSFIA基因表达显著低于16例正常鼻咽部组织(P=0.001);43.75%(14/32)的鼻咽癌组织在3p21.3D3S4604位点发生了杂合性丢失。鼻咽癌RASSF1A基因表达与性别、年龄、颈部淋巴结转移、TNM临缶床分期、D3S4604位点杂合性丢失和血清EB病毒VCA/IgA抗体滴度无显著相关性,但伴远处转移的鼻咽癌组织的RASSFIA表达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P=0.014)。结论 RASSFIA基因的表达下调可能是鼻咽癌发病过程中的晚期事件,3p21区域可能还存在与鼻咽癌发生密切相关的抑瘤基因。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端粒酶各组分基因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明确鼻咽癌组织端粒酶各组分(hTR、TP1、hTERT)基因表达及其与端粒酶活性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PCR-ELISA方法分别检测同一标本,包括鼻咽癌(NPC)组织、慢性鼻咽炎(CINE)组织端粒酶各组分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结果(1)43例NPC组织中,38例(88%)可检测到hTERTmRNA表达;16例CINE组织中均未能检测到hTERTmRNA表达,hTETRmRNA在NPC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CINE组织中hTERTmRNA的表达(P<0.05).(2)43例NPC组织中,39例(90.7%)表达hTR,38例(88%)表达TP1mRNA;16例CINE组织中,14例(87.5%)分别表达hTR和TP1mRNA.hTR或TP1mRNA在NPC和CINE组织中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NPC组织端粒酶活性(86%)显著高于CINE组织端粒酶的活性(0%)(P<0.05).(4)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显著相关(P<0.05);而hTR或TP1mRNA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无关(P>0.05).(5)端粒酶各组分基因表达均与NPC临床分期和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hTR和TP1mRNA在NPC和CINE组织中均高阳性率表达,并与端粒酶活性无关,hTERTmRNA仅在NPC组织中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高度一致性,提示hTERT在端粒酶活性调节中可能起决定性作用,对hTERTmRNA检测可以作为NPC临床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EB病毒原位杂交的表达与鼻咽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EB病毒原位杂交的表达与鼻咽癌各组织学类型的关系,用EB病毒原位杂交方法对NPC69例、NPC淋巴结转移11例、非NPC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10例进行研究,结果:角化型鳞状细胞癌12例全部阴性,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54例全部阳性,腺癌3 例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cDNA阵列技术研究转染人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hpIgR)的二亚硝基哌嗪(n,n′-dinitrosoperazine,DNP)转化的小鼠鼻咽上皮(TMNE)细胞系在:EBV感染前后基因表达谱差异,探索EBV在鼻咽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鼻咽癌的发病机制。方法提取转染hpIgR的TMNE细胞在EBV感染前后的总:RNA,逆转录成α-^32p-dATP标记的cDNA探针,与Atlas^TM mouse cancer array 1.2阵列膜进行杂交。利用AtlaslmageTM软件分析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共有25个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改变.有23个基因表达上调,2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EBV感染可使转染细胞的多个基因表达发生改变,这些基因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组织RASSF1A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在鼻咽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在4种鼻咽癌细胞株、32例鼻咽癌组织和16例正常鼻咽部组织中检测RASSF1A基因的表达,并分析鼻咽癌组织在3p21.3 D3S4604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状况。结果RASSF1A基因在4种鼻咽癌细胞株中低表达,32例鼻咽癌组织的RASSF1A基因表达显著低于16例正常鼻咽部组织(P=0.001);43.75%(14/32)的鼻咽癌组织在3p21.3 D3S4604位点发生了杂合性丢失。鼻咽癌RASSF1A基因表达与性别、年龄、颈部淋巴结转移、TNM临床分期、D3S4604位点杂合性丢失和血清EB病毒VCA/IgA抗体滴度无显著相关性,但伴远处转移的鼻咽癌组织的RASSF1A表达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P=0.014)。结论RASSF1A基因的表达下调可能是鼻咽癌发病过程中的晚期事件,3p21区域可能还存在与鼻咽癌发生密切相关的抑瘤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和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68例鼻咽癌组织标本进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与EB-LMP1的表达检测.结果:鼻咽癌组织Survivin蛋白产物的阳性率为82.4%(56/68),LMP1阳性率为67.6%(46/68);56例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鼻咽癌标本中,有42例LMP1阳性,共同阳性率75.0%(42/56),12例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阴性鼻咽癌标本中,9例LMP1阴性,共同阴性率66.7%(9/12),两者之间高度相关(P〈0.01).结论:鼻咽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LMP1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在间质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PCR及原位杂交法对12例间质性肾炎及10例微小病变肾病患者的肾穿刺组织行EB病毒检测。结果:在间质性肾炎患者肾组织中存在较高的EB病毒阳性率。结论:EB病毒感染与间质性肾炎的发病有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类型的间质性肾炎中EB病毒感染可能有不尽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