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建立RP-HPLC法测定白芍-甘草药对中12种有效成分,并用此方法探讨有效成分随白芍-甘草配比变化的溶出规律。方法 采用Dikma Technologies-C18色谱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5%~10% A;5~10 min,10%~12% A;10~15 min,12%~14% A;15~20 min,14%~16% A;20~25 min,16%~18% A;25~30 min,18%~20% A;30~40 min,20%~25% A;40~50 min,25%~40% A;50~62 min,40%~55% A;62~72 min,55%~70% A;72~85 min,70%~55% A;85~95 min,55%~5% 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7 nm(0~13 min)、258 nm(13~17 min)、230 nm(17~27 min)、276 nm(27~32 min)、230 nm(32~42 min)、360 nm(42~46 min)、276 nm(46~50 min)、230 nm(50~53 min)、275 nm(53~55 min)、250 nm(55~95 min),柱温30 ℃。结果 在所观察的白芍-甘草的9个配伍比例(0∶1、0.3∶1、0.6∶1、1∶1、2∶1、3∶1、4∶1、5∶1、1∶0)中,以1∶1、3∶1组有效成分溶出量最高,另外0.6∶1组也较高。结论 以现代研究方法证实了张仲景《伤寒论》芍甘汤中配伍比例1∶1的科学性,也进一步从有效成分上证实了现代临床经典比例3∶1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白芍中芍药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了微波提取与高速逆流色谱纯化白芍中芍药苷的方法。方法 实验采用90%乙醇、微波功率850 W的条件下对白芍提取25 min,提取物在正丁醇-醋酸乙酯-水(2∶3∶5)的溶剂体系下进行高速逆流色谱纯化,纯化物在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甲醇-水(70∶30);色谱柱Shim-pack VP-ODS(150 mm×4.6 mm, 3.5 μm);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200 mg的白芍提取物,芍药苷质量分数10.62%,经逆流色谱分离制备得到20.52 mg 质量分数为98.8%的芍药苷,芍药苷的回收率为96.6%。结论 高速逆流色谱是分离与纯化白芍中芍药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 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 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量。色谱条件为DiamonsilTM C18柱(250 mm×40 mm, 5 μm);流动相甲醇(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0~15 min,28% A;15~25 min,28%~40% A;25~50 min,40% 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8 nm;柱温室温。结果 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 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32~1.32、0.078~0.78、0.034~0.34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103.1%、99.3%。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 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丹参药材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来源丹参药材的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A)-0.05%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8 min、10%~25%A;8~20 min、25%A;20~25 min、25%~40%A;25~35 min、40%~100%A;35~40 min、100%~10%A;40~45 min、10%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 ℃。结果 丹参素、迷迭香酸、丹酚酸B及丹参酮IIA分别在0.037 12~0.556 8 mg/mL(r=0.997 1)、0.022 04~1.102 mg/mL(r=0.999 2)、0.277~8.31 mg/mL(r=0.999 9)、0.016 08~0.804 mg/mL(r=0.999 7)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3%(RSD=1.72%)、102.4%(RSD=1.05%)、102.9%(RSD=1.67%)、97.9%(RSD=1.42%)。结论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各指标成分量差别较大;所建立的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有效评价不同产地丹参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畲药地稔药材中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SB 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7 min,5% A;7~9 min,5%~35% A;9~11 min,35%~55% A;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81 4~0.326 0 μg(r=0.999 8),0.027 1~0.136 0 μg(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2%(RSD=0.90%),99.75%(RSD=1.39%)。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畲药地稔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元胡止痛片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Extent C18柱(250 mm×4.6 mm,5 mm),流动相为0.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pH 6.5,A)-甲醇(B)梯度洗脱,程序为:0~45 min,88%~40% A;45~70 min,40%~20% A;70~75 min,20%~10% A;75~80 min,10%~5% A;80~85 min,5% A;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 ℃,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 在HPLC色谱指纹图谱中,确定了16个共有峰,建立了元胡止痛片的共有模式,在14批元胡止痛片样品中有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以上。结论 本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元胡止痛片HPLC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金莲花茎叶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 以荭草苷为对照品,采用Welch Materials Ultimate TMXB-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A)-0.35%磷酸(B)梯度洗脱,0~25 min,15% A;25~60 min,15%~25% A;60~90 min,25%~30% A;90~110 min,30%~100% A;110~120 min,100% A;检测波长340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30 ℃;采用SPSS 19.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建立金莲花茎叶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22个共有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相似度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药材质量主要与其产地有关,同时与采集时间也有一定关系。结论 此研究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用来控制金莲花茎叶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羊开口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5% A;10~15 min,5%~12% A;15~50 min,12% 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 ℃。结果 没食子酸、鞣花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95~0.950 μg(r=0.999 9)、0.123~1.839 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5%、97.20%,RSD分别为2.54%、2.16%。结论 本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羊开口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采用UPLC同时测定乐脉颗粒中主要成分没食子酸、丹参素、原儿茶醛、绿原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的方法。方法 采用UPLC色谱系统,色谱柱为BEH C18柱(50 mm×2.1 mm,1.7 μm);以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2 min,97%~73% A;12~13 min,73%~5% A;体积流量为0.4 mL/min;检测波长:芍药苷为230 nm,没食子酸、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酚酸A为280 nm,绿原酸、阿魏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为324 nm,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400 nm。结果 本方法可在12.5 min内完成一次色谱分析,11种成分的色谱峰均有良好的分离度,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的RSD均小于2.0%,各成分均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回收率97.2%~102.7%,RSD 0.50%~1.42%。结论 本方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能同时测定乐脉颗粒中11种主要成分,可较全面地控制乐脉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法测定染发剂中20种染料成分的含量,对《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的氧化型染料的HPLC检测方法进行改进和补充。 方法 样品经乙醇-水超声提取,过滤后进样检测。色谱柱:Agilent Zorbax Bonus-RP (4.6 mm×250 mm,5 μm); 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4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6.0,含0.1%的辛烷磺酸钠离子对试剂),梯度洗脱:0~24 min,10% A; 24~26 min,10%~40% A; 26~45 min,40% A; 45~47 min,40%~80% A; 47~52 min,保持80% A不变; 流速1 mL/min; 柱温15℃,使用DAD进行检测,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5 μL。 结果 各染料成分在50 min内基线分离。在10.0~50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高于0.999。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4%,加样回收率为81.90%~119.88%。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于氧化型染发剂中染料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联用技术研究不同配伍比例的人参-附子的物质基础,并分析配伍比例对人参皂苷溶出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Acquity HSS T3(100 mm×2.1 mm,1.8 μm)色谱柱,乙腈-水系统(含0.1%甲酸)梯度洗脱,质谱仪检测,分析人参皂苷。以液相色谱图峰面积表示人参皂苷溶出量。结果 人参与附子配伍后,大部分人参皂苷的溶出量随着人参比例下降呈线性下降;三醇型人参皂苷Re和齐墩果酸型人参皂苷Ro的溶出量比理论值增加;二醇型人参皂苷Rb2、Rb3和Rd及其丙二酸甲酰基衍生物的溶出量比理论值减少。结论 人参-附子配伍后,各种人参皂苷的溶出现象不同;这些人参皂苷的溶出量变化可能与人参-附子配伍的药效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药配伍中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使疗效降低,而“十八反”是重要的配伍禁忌,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且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主要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芫花反甘草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探讨了影响“十八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确定其特定部位的安全药理实验内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制川乌配伍甘草对制川乌中多种单酯型生物碱煎出量的影响,探索其变化规律,以指导制川乌与甘草的合理配伍。方法 HPLC法测定制川乌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时煎出液中单酯型生物碱的总量,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配比对煎出量的影响。结果 随着甘草配伍量的增加,煎煮液中单酯型生物碱总量逐渐降低,每种单酯型生物碱煎出量趋于单煎液煎出量的40%。结论 甘草配伍制川乌时,甘草的使用量应是制川乌的一半以上,既可以保证煎出液中单酯型生物碱总量稳定可控,又可以防止制川乌毒性过大造成使用危险。  相似文献   

14.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合理的中药配伍可以达到减毒增效的效果。附子-甘草作为经典药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通过综述近些年来中药药对附子-甘草的研究概况,并参考现代研究文献,从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包括影响附子毒性成分的溶出)、与毒性成分形成沉淀或复合物、影响毒性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过程以及配伍后对附子原有药效的影响几个方面阐释了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存效的作用机制,并用中医药传统药性理论“四气五味”解释了附子-甘草配伍的科学内涵,以期以这一经典药对为切入点探讨中药配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汤液中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揭示附子-甘草配伍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对比分析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量,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二阶光谱比较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的结构变化。结果 附子配伍甘草合煎过程中,附子中大量酯型生物碱被甘草成分复合而发生沉积,沉积物产生的机制初步确定为生物碱中叔胺N与甘草羧酸C=O发生缔合。结论 初步探析了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汤液中沉积物化学组分变化,有助于揭示附子-甘草配伍过程中化学组分变化及配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考察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生附子、黑顺片分别与浙贝母、川贝母配伍前后双酯型生物碱的量,分析共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之间的转化。方法 采用HPLC及电喷雾质谱技术,对川乌、草乌、生附子及其炮制品与浙贝母、川贝母配伍前后双酯型生物碱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乌头属中药及其炮制品在与浙贝母配伍时能够抑制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转化,而与川贝母配伍对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转化则起到促进作用。结论 从化学成分量的变化方面分析,中药“十八反”之“乌头反贝母”并不是绝对的,乌头属中药及其炮制品与浙贝母配伍“相反”,与川贝母配伍“不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石斛碱(1)、石斛醚碱(2)、邻苯二甲酸丁酯(3)、松脂素(4)、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穆坪马兜铃酰胺,6)、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N-反式香豆酰酪胺(8)、N-顺式香豆酰酪胺(9)、山药素III(10)、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11)。结论 化合物3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羊耳菊花Inula capp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结合各种色谱分离技术、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羊耳菊花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乙酸羽扇豆醇酯(2)、豆甾醇(3)、ineupatorolide B(4)、cleomiscosin C(5)、木犀草素(6)、3, 4-二羟基苯甲酸(7)、芹菜素(8)、fortuneletin(9)、luteolin 4′-methyl ether(10)。结论 化合物245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将外源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蛋白基因 CryIA(c) 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CpTI 共同转入四倍体菘蓝以获得鳞翅目昆虫小菜蛾抗性。方法 构建了以 CaMV 35S 为启动子,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pt-Ⅱ) 为选择标记,带有 CryIA(c) 基因和 CpTI 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pGBI121S4ABC 并转入根癌农杆菌 LBA4404。采用叶盘法遗传转化四倍体菘蓝。转基因再生植株经 PCR 和 Southern 杂交检测,并进行抗小菜蛾实验。结果 T0 代转化四倍体菘蓝的双基因阳性转化率达到 16.67%。Southern 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外源 CryIA(c) 基因和 CpTI 基因均已经随机整合到转基因菘蓝的基因组中。与野生对照相比,转基因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显示出明显抗性。结论 转双价抗虫基因 Bt-CpTI 是提高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抗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