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中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方法: 对65例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用微弹簧圈栓塞损伤动脉。若首次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则采用以下措施以防止遗漏病灶:(1)腹主动脉造影;(2)重复肾动脉造影;(3)造瘘管走行区域肾动脉分支超选择造影;(4)保留穿刺通道,拔除肾造瘘管后造影。对肾动脉出血的造影表现进行总结,并对栓塞止血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造影有阳性发现的60例(62个肾脏), 均经超选择性栓塞成功止血。肾动脉造影的阳性表现包括:假性动脉瘤形成、斑片状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造影剂进入集合系统、造影剂弥散至肾被膜下。一次栓塞成功53例(55个肾脏), 成功率88.71%,两次栓塞成功率96.77%。首次栓塞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遗漏病灶(4例,57.10%)和栓塞的受损血管再通(2例,28.57%)。5例患者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经保守治疗血尿停止。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3、6、12个月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血尿,且未发生持续、严重的肾功能损害。结论: 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是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肾动脉造影遗漏病灶是造成止血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中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方法: 对65例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用微弹簧圈栓塞损伤动脉。若首次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则采用以下措施以防止遗漏病灶:(1)腹主动脉造影;(2)重复肾动脉造影;(3)造瘘管走行区域肾动脉分支超选择造影;(4)保留穿刺通道,拔除肾造瘘管后造影。对肾动脉出血的造影表现进行总结,并对栓塞止血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造影有阳性发现的60例(62个肾脏), 均经超选择性栓塞成功止血。肾动脉造影的阳性表现包括:假性动脉瘤形成、斑片状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造影剂进入集合系统、造影剂弥散至肾被膜下。一次栓塞成功53例(55个肾脏), 成功率88.71%,两次栓塞成功率96.77%。首次栓塞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遗漏病灶(4例,57.10%)和栓塞的受损血管再通(2例,28.57%)。5例患者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经保守治疗血尿停止。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3、6、12个月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血尿,且未发生持续、严重的肾功能损害。结论: 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是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肾动脉造影遗漏病灶是造成止血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4年11月~1986年3月应用经皮穿刺股动脉选择性肾动脉化疗配合纯酒精栓塞治疗肾肿瘤7例,经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材料:本组化疗药物选用丝裂霉素、5-氟脲嘧啶.栓塞剂选用99%纯酒精. 方法:病人仰卧位,局麻下穿刺一侧股动脉,插入F6~7号肾动脉导管,电视监视下将导管选择性插入患侧肾动脉.行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脏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2000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的肾脏血管疾病32例.结果 32例患者均经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肾动静脉瘘28例,肾假性动脉瘤1例,肾动脉瘤3例.其中2例行肾切除术,29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所有患者治疗后血尿均消失.1例因肾血管病灶多处.为避免肾梗死及异位栓塞发生,未行栓塞术及其他治疗.结论 选择性肾脏动脉造影检查及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肾血管疾病的首选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部分肾脏疾病介入治疗的价值.64例肾脏疾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18例,肾肿瘤32例,肾出血14例.在行腹主动脉、肾动脉或肾段动脉DSA检查,并明确病变性质后,行球囊扩张或栓塞治疗,术后复查DSA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发现,64例介入治疗前后DSA成像良好,图像清晰,手术效果满意.提示DSA能实时地为介入治疗提供确切诊断图像和插管导向,术后能评价介入治疗效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插管栓塞对肾大出血的价值。方法对该院2006年3月至2011年1月15例外伤性或医源性肾大出血进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对出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后以弹簧钢圈实施栓塞,术后3d内观察止血情况,1、3、6、12个月行超声、CT等检查评价残肾功能。结果 15例经肾动脉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为假性动脉瘤11例、同时伴动-静脉瘘4例,靶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成功率100%(15/15),术后24~48h及72h停止出血分别为80%(12/15)、20%(3/15),一次性栓塞止血成功率100%(15/15)。术后1年残肾功能良好100%(15/15)。结论动脉造影可迅速、准确诊断肾大出血原因及出血动脉,靶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止血效果肯定,并能有效保全非病变肾动脉,应作为肾大出血的首选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状体毛栓塞动脉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s法股动脉穿刺插管,经导管送入螺旋状体毛至靶血管对6条犬9支肾动脉、1支脾动脉进行栓塞。其中5支肾动脉加用体毛颗粒栓塞。栓塞术后饲养2wk处死取标本观察。栓塞前后及处死前分别行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造影显示9支肾动脉血流减慢。其中5支有狭窄表现。加用体毛颗粒栓塞的5个肾脏有造影剂分布不均。1支脾动脉造影无异常。大体标本观察。除1支脾动脉外其余9支肾动脉内均有血栓形成,9个肾脏有萎缩、表面凹凸不平表现。可见灶状坏死。结论:螺旋状体毛可经导管置入动脉干内。具有动脉干平面栓塞价值。  相似文献   

8.
肾损伤出血的介入治疗与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肾损伤出血的患者,在全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上操作,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送入导管行肾动脉造影,明确肾出血灶后再把导管超选择至出血部位,注射栓塞剂,最后DSA造影显示出血停止。结果10例患者均见到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等动脉出血的直接征象;栓塞后7例72h血尿转正常,其余3例5~14天正常。1个月~半年复查无复发。结论部分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效果可靠,创伤小,见效快,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肾癌的术前栓塞研究在19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尤其在1990年以后,无论是栓塞技术还是栓塞材料,均有了很大发展。我院从1997年起对5例肾癌患者进行了手术前的肾动脉栓塞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对此方法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 5例患者,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53岁,均经术前CT诊断及病理诊断确诊为肾癌。1.2 方 法 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V-3000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穿刺插入60FCobra型导管,先进行双侧肾动脉造影,确定健侧肾脏无异常时再进行患侧肾动脉选择性插管至靶动脉,然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借助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定位的Eudragit-E液体栓塞剂(MR-E)的制备方法,并对其体外和体内的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聚乙二醇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polyethylene glycol-modified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EG-SPIO),将PEG-SPIO和Eudragit-E液体栓塞剂混合均匀制得MR-E.通过体外MRI实验考察MR-E的成像性质,并筛选PEG-SPIO的浓度.通过经微导管推注实验和体外固化实验考察MR-E的推注性能和固化性质.以家兔肾动脉为栓塞模型,考察MR-E的体内栓塞效果和磁共振成像性质.结果:MR-E中PEG-SPIO的浓度确定为2g/L,MR-E具有良好的推注性能和固化性质,0.2 mL MR-E注入家兔肾动脉后,可以有效地栓塞肾动脉远端血管,并且通过MRI可以示踪MR-E的组织分布情况.结论:MR-E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借助MRI可定位的液体栓塞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乙醇对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36只家兔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垂体后叶素组、5%乙醇+垂体后叶素组、1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2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3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观察不同给药组血流动力学、心电图指标,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浆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垂体后叶素组和3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心电图ST段抬高、T波在1 min、3 min和5 min时幅度均增高,血浆CK、LDH活性均增加(P<0.05);与垂体后叶素组比较,5%乙醇+垂体后叶素组和1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ST段、T波幅度均下降,血浆CK和LDH活性均降低(P<0.05).结论:5%乙醇和10%乙醇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而30%乙醇加重垂体后叶素诱导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兔缺氧复氧损伤肾脏组织的延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R组)和吗啡后处理组(H/R+MO组)。H/R组和MO+H/R组吸入8%O23h后立即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和吗啡3mg/kg,并空气复氧48h。比较各组肾功能变化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凋亡指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H/R组和H/R+MO组复氧48h,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提高(P均<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H/R组相比,H/R+MO组缺氧复氧48h,SCr和BUN水平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均<0.05)。结论吗啡后处理可能减轻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降低SCr和BUN水平,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急性低氧对家兔心室肌细胞去极和复极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组家兔人工吸入12.5%和8.5%低氧气体,模拟海拔4000m和6500m高原急性低氧。于急性低氧前和急性低氧后5、10、15、20min,各时间记录心电图,测算Q-Tc和J-Tc间期。结果:急性低氧两组Q-Tc间期均延长。J-Tc间期12.5%低氧组延长,8.5%低氧组缩短。结论:急性低氧可改变家兔心肌去复极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浓度四氯化碳复合法诱导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寻找到适宜做影像学和血清学研究的动物家兔肝纤维化模型建市方法.方法 分别用体积比为5%四氯化碳(CCl4)油溶液和纯CCl4,按0.1 ml/kg剂量每周1次腹腔注射,并辅以5%浓度的乙醇作为饮水,诱导家兔肝纤维化形成,并于注射后6、8、10、12周分组处夕匕家兔取其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家兔的死亡多发生在4周之内,6周之后趋于稳定.5%CCl4浓度组家兔死亡率为60%,纯CCl4组死亡率为25%.结论 长期给予CCl4可导致家兔的肝纤维化形成,采用腹腔注射纯CCI4,同时辅以5%浓度的乙醇作为饮水的复合法造模,家兔死亡率低,成模率高.  相似文献   

15.
陈琼  王强  宋文英  马锐  熊利泽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7):1916-1920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后处理足否可以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氧自由基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1)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仅行单纯手术操作但不阻闭腹主动脉;对照组,行单纯缺血再灌注,即阻闭腹主动脉20 min后进行再灌注;纯氧后处理组,在再灌注前5 min给予100%O2,持续13 min.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0.5组/Sevo1.0组/Sevo1.5组),分别冉灌注前5 min给予0.5、1.0及1.5 MAC(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七氟烷处理,持续10 min,然后100%O2洗脱3 min.(2)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4组(n=9).纯氧组及七氟烷组,分别接受纯氧和1.0MAC七氟烷后处理并于后处理前1h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kg,DMTU+七氟烷及DMTU+纯氧组,分别接受纯氧和1.OMAC七氟烷后处理并于后处理前1 h静脉注射10%二甲基硫脲(DMTU)5 ml/kg.再灌注48 h对所有动物的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并取脊髓行HE染色对行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结果 (1)再灌注48 h,七氟烷后处理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Sevo1.0组明显多于Sevo0.5组和Sevo1.5组(P<0.05).(2)再灌注48 h,七氟烷组、DMTU+七氟烷及DMTU+纯氧组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均明显高于纯氧组(P<0.05);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七氟烷组明显高于DMTU+七氟烷及DMTU+纯氧组(P<0.05).结论 七氟烷后处理通过氧自由基介导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经肝动脉碘油与无水酒精乳剂节段性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动脉肝节段性栓塞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选取新西兰兔18只、体重2.2~3.1kg,随机分为三组。导管分别插入至肝右和肝左动脉分支各7、11例。用超液化碘油与无水乙醇3种比例3:1、2:1和1:0的乳剂经微导管内缓慢注入,直至相应节段染色、门脉显现为止。术中观测兔的生命体征;术前、术后1、3、5、7天分别测定肝肾功能及外周血象,术后1~2周行肝动脉DSA后处死兔,观察栓塞肝段的病理变化。结果:3:1与2:1实验组大体标本及组织学检查示肝组织节段性灭活,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及外周血象显示术前和术后第7天指标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超液化碘油与无水乙醇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方法可行、安全,可达到肝节段性组织灭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甘露醇对兔肾血流量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对兔肾脏功能,肾血流量及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探讨甘露醇诱导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可能机制,1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小剂量甘露醇,生理盐水,大剂量甘露醇并自由饮水,观察肾脏功能,肾血流量及血和尿中NO代谢终产物NO2^-/NO3^-的变化,小剂量甘露醇组肾功能,肾血流量及血NO2^-/NO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大剂量并自由饮水组肾功能,肾血流量明显下降,血NO2^-/NO3^-明显上升,与对照组及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间尿NO2^-/ NO3^-排泄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大剂量甘露醇诱导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其明显降低肾血流量有关,而内皮衍内舒张因子(EDRF)生成似有代偿性增高。  相似文献   

18.
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对兔肾脏功能、肾血流量及一氧化氮 (NO)生成的影响 ,探讨甘露醇诱导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可能机制。 1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给予小剂量甘露醇、生理盐水、大剂量甘露醇并自由饮水 ,观察肾脏功能、肾血流量及血和尿中NO代谢终产物NO-2 /NO-3 的变化。小剂量甘露醇组肾功能、肾血流量及血NO-2 /NO-3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 ;而大剂量并自由饮水组肾功能、肾血流量明显下降 ,血NO-2 /NO-3 明显上升 ,与对照组及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三组间尿NO-2 /NO-3 排泄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提示大剂量甘露醇诱导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其明显降低肾血流量有关 ,而内皮衍化舒张因子 (EDRF)生成似有代偿性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导引经皮导管法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的价值。方法 共收集48例单纯肾囊肿,其中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龄35~71岁,平均51.5岁,行CT导引经皮穿刺置入猪尾引流管,连续引流3d,通过猪尾引流管注入无水乙醇保留15 min左右,每日一次。结果 48例肾囊肿,疗效指数为0者无、为I者有3例(占6.3%)、为II者8例(占16.7%)、为III者有37例(占77%)。结论 CT导引经皮导管无水乙醇法对肾囊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