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全组共52例, 年龄(27±4)岁(3-62岁)。在X线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从右股静脉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观察术后当时、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3个月后未见残余分流,其中1例因房间隔缺损过大而行手术治疗,成功率98.1%。ASD封堵治疗术后3个月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 P<0.05)。结论 应用房间隔封堵器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指导手术成功及术后疗效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超声心动图对62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功能变化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2例成功施行经皮穿刺ASD封堵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大小及功能的改变。结果:ASD封堵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每搏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增大,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未见明显改变;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每搏量、右室射血分数及右室心肌工作指数均减小。结论:经皮穿刺ASD封堵治疗既可减轻右室容量负荷,改善右室功能,也可改善左室的收缩功能:超声心动图对ASD封堵前后心脏血流动力学评价及疗效的观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后心脏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心脏结构改变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成功实施经封堵器封堵ASD的74例患者在封堵术前、术后3 d、3个月及6个月时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相关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收缩末期容量(RVEDD)、左房内径(LAD)、右房长径(RAD1)和右房横径(RAD2)。并将这74例患者在术前、术后及随访过程中所测得的指标作对照研究。结果:ASD封堵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RVEDD、RAD1和RAD2逐渐缩小,LVEDD和LAD逐渐增大。术后6个月随访时,各指标无进一步改变。结论:ASD封堵术治疗既减轻了右心容量负荷,使右房、右室内径缩小,也改善了左心的几何构型,使已经缩小的左房、左室逐渐增大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研究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前后右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入选继发孔型房缺患者33例,均于封堵治疗前后行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检查,检测其右心室功能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在行封堵治疗术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而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及三维右室射血分数(3D-RVEF)在封堵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在术后3个月下降趋缓,术后6个月达到新的平衡。结论①房间隔缺损患者在行封堵治疗后右心功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右心功能具有便捷、无创、可重复性强、敏感性和准确性高等优点,能较准确全面地评价右心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方法随访观察经导管双盘状封堵器堵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对具有完整术前超声资料的5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于手术前、手术后7d、3、6、12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指标包括左右心房内径,双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容积、射血分数,二、三尖瓣血流速度峰值比,置入封堵伞中份的厚度等,观察术前、术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右心房室内径、右室容积及射血分数在术后3个月明显缩小(P〈0.05),封堵伞中份厚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变薄,而左室内径、容积及射血分数均在术后3个月明显增大(P〈0.05)。上述变化均持续至术后1年。左房内径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不但减轻了右心的容量负荷,使右室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也可在短期内明显改善左室的几何构型及收缩功能。在随访中,封堵伞形态逐渐变薄,更稳定地固定在房间隔上。  相似文献   

6.
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左室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术后与随访中的变化。方法 对该院成功实施经导管ASD封堵术且资料完整的36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于封堵治疗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 ASD封堵治疗术后,LVEDD和LVEDV明显增大,提示左室前负荷改善;LVESV轻度增加;LVSV、LVEF和LVFS显著增加,表明左室功能增强。LVESV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随访时与术后3d比较无明显变化,左室前负荷和左室功能在随访中持续改善。结论 ASD封堵治疗术能有效改善左室前负荷,改善左室功能,且在短、中期随访中左室前负荷及左室功能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房间隔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 ,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全组共 30例 ,年龄3~ 5 3岁 ,平均 (2 7± 4 )岁。在X线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从右股静脉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术后即刻、2 4h、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疗效均佳 ,手术 3个月后未见残余分流 ,成功率 10 0 %。ASD封堵治疗术后 6个月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 (P <0 0 5 )。结论 应用房间隔封堵器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张瑜  金恒  赵刚  吴红平 《中外医疗》2011,30(25):166-166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缺封堵术后右心大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房间隔缺损56例术前术后行三位容积成像,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术前术后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并分析。结果房缺封堵术后24h,6个月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每搏输出量、右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改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房缺封堵术后患者右室大小及功能较术前有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中的观测重点及术后心功能的改变。方法:术前对51例VSD、14例PDA、27例ASD患儿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量封堵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LVSV)、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左房(LA)、右房(RA)、右室(RV)、主动脉(AO)、肺动脉(PA)大小及变化。结果:封堵术后1个月VSD、PDA患儿LVEDD、LVEDV、LVESV、LVSV、LA、PA较术前减小(P<0.05或P<0.01),封堵术后6个月,LVEF、LVFS也较术前减小(P<0.05或P<0.01)。ASD患儿封堵术后1个月LVEDD、LVEDV、LVESV、LVSV、LVEF较术前增大(P<0.05或P<0.01),RA、RV、PA较术前减小(P<0.05或P<0.01),6个月LVFS增大(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对VSD、PDA、ASD患儿进行术前筛选,评价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左心形态及功能变化.方法: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24例,于封堵术前、术后3d、3个月及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脉冲多普勒测量收缩期肺动脉瓣口、舒张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速度;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每搏量、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率.结果:在VSD封堵术后3d、3个月、6个月脉冲多普勒示收缩期肺动脉瓣口、舒张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各时间段与前一时间段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每搏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率明显降低,且术后各时间段与前一时间段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左心形态及功能变化观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房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术后心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房间隔缺损经Amplatzer封堵术前后左、右心室功能及右房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对成功施行经皮穿刺房间隔封堵术的65例患者进行研究.于术前、术后72小时及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DD)及右房横径(RA)等指标.结果封堵术后72小时,LVEDD及LVEDV增大,提示左室充盈量及可张性增加;LVEF、CI增大,提示左室收缩功能改善;随访中,LVEDD、LVEDV、LVEF、CI较术后72小时进一步增大,提示左室功能持续改善.术后72小时,RVEDD及PA减小至21.54±5.28 mm、32.56±5.40 mm.术后3个月随访中上述指标进一步缩小,提示右心前负荷降低,术后6个月随访RVEDD未见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经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成功实施经Amplatzer封堵器封堵VSD的40例患者在封堵术前、术后3d、3个月及6个月时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功能的相关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每搏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收缩末期容量(RVESV)、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RVEDV)、右室射血分数(RVEF)和肺动脉压力(SPAP)。并将这40例患者在术前、术后及随访过程中所测得的心功能指标作对照研究。结果左室容量负荷和左室收缩功能在术后随访过程中持续改善。右室容量负荷术后恢复正常,右心功能在术后随访过程中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经Amplatzer封堵器封堵VSD既减轻了右室的容量负荷,也改善了左室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彩色M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随访观察成人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介入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房间隔缺损患者75例,年龄18~45岁,平均36.4岁.所有患者成功接受ASD介入封堵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分别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容积、射血分数(EF)、二尖瓣血流传播速度(Vp),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Em/Am).结果 ASD患者治疗后3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容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01),EF明显改善(P<0.05),另外,与治疗前相比,Vp和Em/Am比值均明显增高(P<0.001).结论 二尖瓣血流传播速度指标不受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用于评价ASD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孙品  王志斌  徐传金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25-162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右心功能及形态变化的评价。方法:73例接受国产封堵器封堵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于术前1d、术后3d及3个月分别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测量右室前后径、右房横径和长径,肺动脉压力,右室侧壁基底部组织收缩期运动速度(S′)、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及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结果:本组患者ASD大小为8~33mm,封堵伞直径为10~40mm;术后3d66例右室前后径、右房横径和长径较前缩小,3个月70例内径恢复在正常范围。结论:ASD封堵术在消除异常分流的同时,可有效的改善右心心功能及几何形态,降低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初步筛选20例单纯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患者,观察各切面ASD大小及周缘情况,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进一步观察缺损情况,在TEE引导下进行经胸微创封堵术,术后1周、3个月随访,采用TTE观察心房水平有无残余分流、封堵器有无移位及右心系统回缩情况等。结果:20例ASD患者行经胸微创封堵术,封堵成功20例,占100%。TTE对上、下腔静脉缘的显示率为75.5%和78.6%,TEE均为100%。术后1周、3个月TTE随访,心房水平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稳定,无移位,未影响周围瓣膜功能及静脉回流,右房、右室内径较术前缩小。结论:超声心动图贯穿了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全程,TEE与TTE联合应用,对术前诊断与筛选、术中选择封堵器和实时监控、术后效果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蕾  卢钦玲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8):1393-1394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郑市人民医院84例(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接受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对照组接受经皮导管封堵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LVEF、LVESD、LVEDD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失血量少,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成人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右心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7例继发孔型ASD成功进行封堵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 d、1个月、3个月测量左右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RVED)、右房收缩末期内径(RAD)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脉冲多普勒测量三尖瓣口舒张期早期峰值流速(E峰)、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三尖瓣口收缩期反流峰值流速(TR)和肺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FVP)。结果:封堵术后RVED、RAD、RVEF、E峰、A峰、TR和PFVP减小,LVED增大。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使右心系统的几何构型改善,右心舒缩功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福林  赵龙 《疑难病杂志》2014,(5):466-468
目的评价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前评估以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收集2010年1月一2013年1月收治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成功实行介入封堵术的患者20例。分析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的缺损最大径与术中球囊测量并成功应用的封堵器型号的关系。于术后3 d及3个月进行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复查,了解封堵器的位置和形态,右心房、右心室的大小与功能以及肺动脉内径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房间隔缺损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值为740(24.6±8.2)mm,术中经球囊测定后成功释放不同规格的封堵器,测量值为840(24.6±8.2)mm,术中经球囊测定后成功释放不同规格的封堵器,测量值为840(24.8±8.5)mm,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930,P<0.01)。术后3 d及3个月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封堵器位置与形态正常,右心房上下径、右心室前后径、肺动脉内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右心房上下径、右心室前后径、肺动脉内径、RVEDV、RVESV及RVSV均显著缩小(P<0.01),且与术后3 d比较,术后3个月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指导与评价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右心形态的改变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测价值。【方法】全组68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ASD患者术前右心房长径和横径,右心室前后径、长径、横径及舒张末期右室横截面积,并手术后2 d、3个月、6个月复查。【结果】右房长径和横径,右室前后径、长径、横径和横截面积术后2 d、3个月、6个月均比术前减小(P<0.01)。右心形态的改善,右室最早体现在前后径及横径上,长径改善较小且出现较晚;右房横径和长径缩小明显。【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有效评价ASD封堵术后右心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特征。方法选择45例ASD患者,分别于封堵术前、术后48h及术后3个月,用超声心动图从血流动力学及左室内径、左室每搏量、左室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偏心率及长短径比值来观察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封堵术后3个月左室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二尖瓣口血流峰值流速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前后径及容积增大(P〈0.05),而左室收缩末容积未见明显改变(P〉0.05),左室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增大(P〈0.05),左室偏心率及长短径比值均较术前减小(P〈0.05)。结论ASD封堵术后3个月左室容积及收缩功能各指标较术前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