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氯化钴对急性下肢缺血模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氯化钴治疗肢体动脉闭塞症的可能性。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4组:手术+氯化钴、手术+生理盐水、假手术+氯化钴、假手术+生理盐水。手术行左股动脉结扎,术后1 d腹腔注射氯化钴(60 mg/kg),或等容积生理盐水。各组术前1 d、术后1 d(腹腔注射前)、2、4、6 d左腓肠肌穿刺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的表达。结果股动脉结扎手术可增加术侧肢体骨骼肌HIF-1α的表达(t=5.963,P=0.000),缺血肢体经氯化钴处理后HI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F=18.074,P〈0.05)。结论氯化钴可以增加缺血肢体骨骼肌的HIF-1α的表达,可望用于治疗肢体动脉闭塞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参三七组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 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美托洛尔(商品名倍他乐克)组和高、低剂量人参三七组方组。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结扎各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并于造模后予相应药物治疗12 d。治疗结束后,检测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心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和HIF-1α的蛋白表达,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缺血心肌VEGFR-2和HIF-1α mRNA表达。 结果:模型组缺血心肌MVD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高、低剂量人参三七组方组及倍他乐克组MVD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低剂量人参三七组方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VEGFR-2、HIF-1α的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人参三七组方组及倍他乐克组VEGFR-2、HIF-1α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高、低剂量人参三七组方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人参三七组方能够促进缺血心肌VEGFR-2和HIF-1α表达,提高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茶多酚(TP)、黄芩苷(baicalin)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及肺组织TGF-β1、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急性百草枯中毒组(P组)、茶多酚干预组(T组)、黄芩苷干预组(S组)及茶多酚加黄芩苷干预组(L组),每组18只,各组再按随机原则分为1、7和14天三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P、T、S、L各组大鼠均予5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染毒;大鼠染毒6h后T组给予茶多酚250mg/(kg·d)、S组予黄芩苷80mg/(kg·d)L组给予茶多酚加黄芩苷混悬液灌胃干预,N组和P组均给予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在第1、7和14天随机处死大鼠,腹主动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HIF-1α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TGF-β1、HIF-1α表达量。结果经百草枯染毒后,P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各时点TGF-β1、HIF-1α含量均高于N组(P均〈0.05)。经药物干预后,T、S、L组大鼠血清TGF-β1、HIF-1α水平在第7天和第14天时较P组显著降低(P均〈0.05);S组在第14天时,T组与L组第7天和第14天时大鼠肺组织TGF-β1、HIF-1α表达均较P组显著降低(P〈0.05)。各药物干预组各时点TGF-β1、HIF-1α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多酚、黄芩苷对急性PQ中毒大鼠血清及肺组织TGF-β1、HIF-1α表达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位点诱变体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Ad-H564、Ad-H564/402和Ad-H564/803转染大鼠急性下肢缺血模型后,骨骼肌中HIF-1α的核酸及蛋白表达.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6组,在骨骼肌中分别注入对照基因Ad-lacZ、野生型HIF-1α基因(Ad-H0)、(Ad-H564、Ad-H564/402和Ad-H564/803和生理盐水(NS),于第1,3,5,7 d处死动物,RT-PCR检测骨骼肌中HIF-1α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7 d HIF-1α蛋白表达和28 d的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3种突变体HIF-1α基因组的HIF-1α mRNA表达均高于Ad-H0组(F=99.380,P=0.000);以7 d的表达量最高(F=24.942,P=0.000);各突变体HIF-1α基因组间相比,以Ad-H564/402组表达量最高,Ad-H564/803组为次,再次为Ad-H564组.各突变体HIF-1α基因组7 d的骨骼肌组织间及间质组织中均可见明显的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细胞,28 d均可见明显的CD3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以Ad-H564/803组最为密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外源性人突变体HIF-1α基因Ad-H564、Ad-H564/402、Ad-H564/803均可促进骨骼肌组织中的HIF-1α核酸及蛋白表达,并促进毛细血管新生,且较Ad-H0的作用更强.各突变体基因组间相比较,Ad-H564/402组HIF-1α mRNA的表达最强,Ad-H564/803组的蛋白表达及促毛细血管新生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位点诱变体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Ad-H564/803)在动物体内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构建急性大鼠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Ad-LacZ、Ad-H0、Ad-H564/803和生理盐水(NS)转染术侧下肢骨骼肌,于转染后1,3,5,7d,RT-PCR测定骨骼肌中HIF-1αmRNA的表达量;基因转染后28d,选择下肢动脉造影及动脉铸型观察血管密度。结果RT-PCR结果显示:Ad-H564/803组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较Ad-H0组高(P=0.000);以转染后7d表达量最高(P=0.000);第3,5,7dAd-H564/803组的表达量均高于其它各组(P=0.000)。基因转染28d后造影显示:Ad-H564/803组的侧支血管密度大于Ad-H0组及其他各组;动脉铸型显示:Ad-H564/803组的绒毛样微血管最为密集。结论外源性双位点诱变体HIF-1α基因(Ad-H564/803)可增强急性下肢缺血模型大鼠骨骼肌内HIF-1αmRNA的表达,促进缺血骨骼肌中的血管新生,且生物学功能较野生型HIF-1α基因更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实施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及该影响与心肌HIF-1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I)、电针1d组(EA-1d)、电针2d组(EA-2d)、电针3d组(EA-3d)、电针4d组(EA-4d)、电针5d组(EA-5d),每组9只。选择大鼠双侧内关穴进行电针干预后,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进行心电图检测,并于24h后取心脏,采用TTC染色评价效应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IF-1α表达,并在明确最佳时间点后,增设假手术组(Sham)和假手术加电针组(Sham+EA),每组3只,进一步观察HIF-1α表达情况。结果?MI组结扎LAD 30min后,ST段弓背抬高,结扎24h后出现病理性Q波,提示模型制作成功;与MI组比较,EA-1d、EA-2d组心肌梗死面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HIF-1α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EA-3d、EA-4d和EA-5d组心脏梗死面积比明显减小(P<0.05),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但3组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电针预处理4d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MI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电针预处理能使MI下降的HIF-1α表达上升(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内关穴3~5d均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其中以4d为佳,该保护效应与调控HIF-1α蛋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损伤1 d、3 d和5 d组(n=6)。眼前房灌注生理盐水调节大鼠眼压至110 mmHg并持续50 min,制作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视网膜切片,测量内网层(IPL)、内核层(INL)厚度及节细胞层(GCL)细胞数;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视网膜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HIF-1α在视网膜细胞中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1 d、3 d和5 d组大鼠的IPL和INL厚度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GCL细胞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视网膜细胞凋亡位于GCL;缺血再灌注损伤1 d、3 d和5d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损伤1 d、3 d、5 d组视网膜GCL的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7.88±14.71)%、(50.28±13.11)%、(43.09±10.04)%,与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53)。缺血再灌注损伤3 d组视网膜细胞HIF-1α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与HIF-1α的表达均增加,两者呈正相关;HIF-1α的表达可能参与视网膜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胎盘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4例GDM孕妇、37例正常产妇胎盘组织中HIF-1αmRNA和EPO mRNA的表达。结果 GDM组HIF-1αmRN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15.907,P〈0.05);GDM组EPO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0.167,P〈0.05)。GDM巨大儿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HIF-1α及EPO表达均呈正相关(r=0.662、0.475,P〈0.05)。结论胎盘组织中存在HIF-1α和EPO的基因表达,与GDM巨大儿的发生有关。HIF-1α的高表达可能是EPO表达上调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鼠血管性痴呆(VD)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规律,探讨VD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动物模型,应用Y型水迷宫实验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随缺血时间的延长,痴呆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性下降(P〈0.05);②痴呆组大鼠海马CA1区HIF-1α、EPO的表达于缺血1周时最明显,此后缓慢下降,但与假手术组比较仍处于较高水平(P〈0.01);③痴呆组大鼠两蛋白表达与学习记忆能力呈高度正相关(P〈0.01)。结论 HIF-1α和EPO参与了VD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在此过程中通过HIF—UEPO缺氧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红景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心肌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低氧诱导因子1β(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β,HIF-1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红景天促进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机制,并了解红景天苷是否为红景天发挥这些作用的有效成分。 方法:建立Wistar大鼠AMI模型,造模前7d开始分组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红景天(红景天组)或红景天苷(红景天苷组),每组12只。灌胃持续至造模手术后第7天,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梗死心肌边缘区和非梗死区Ⅷ因子相关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的表达,计算其免疫组织化学指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HIF-1α、HIF-1β、VEGF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方法检测HIF-1α、HIF-1β、VEGF蛋白的表达。 结果:红景天组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心肌v WF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红景天组HIF-1α、HIF-1β、VEGF mRNA表达和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HIF-1β蛋白水平虽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苷组各指标的表达水平均介于对照组和红景天组之间。 结论:红景天具有促进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HIF-1α、HIF-1β、VEGF表达有关。红景天苷可能是红景天发挥上述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空间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术后常规饲养3 m后,连续给予EPO 1 000 U/kg腹腔注射,持续1 w。3 w后应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空间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观察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及凋亡状况。结果:慢性脑缺血可导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损伤,与假手术组相比,2VO+saline组大鼠空间学习能力显著降低,P<0.01;给予EPO干预后较生理盐水处理组有所改善,P<0.05。免疫荧光结果提示慢性脑缺血后大鼠齿状回凋亡神经细胞较假手术组增多,(19.50±3.52)/0.1 mm2 VS(9.58±2.43)/0.1 mm2,P<0.01;给予EPO治疗后,神经细胞凋亡减少,(13.17±2.25)/0.1 mm2 VS(19.50±3.52)/0.1 mm2,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慢性脑缺血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较假手术组增多,(6.46±0.82)/0.1 mm2 VS(3.59±0.73)/0.1 mm2,P<0.05;EPO治疗组比生理盐水处理组更加明显,(8.24±0.89)/0.1 mm2 VS(6.46±0.82)/0.1 mm2,P<0.05。结论:EPO可通过促进神经细胞增殖、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改善慢性脑缺血导致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腺病毒介导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对兔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急性左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成5组,每组9只,分别在术后即刻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5ml(NS组)、腺病毒空载体2×1010 PFU(Ad-null组)、腺病毒介导的HIF-1α2×109 PFU(低剂量组)、2×1010 PFU(中剂量组)、2×1011 PFU(高剂量组)。术后第7天行实时PCR检测骨骼肌中HIF-1α mRNA表达水平,术后第0、14、28天对兔后肢进行对比超声检查,术后第28天行病理切片CD31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实时PCR显示NS组和Ad-null组HIF-1α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量相当(P>0.05);各基因转染组HIF-1α表达量高于NS组和Ad-null组,且随转染剂量增加而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超声示NS组和Ad-null组A×β标化值无明显差别(P>0.05)。HIF-1α各转染组A×β标化值随剂量增加而增大(高剂量组与NS组、Ad-null组比较,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P<0.05);微血管密度值各组间比较亦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进行预处理对缺血海马CA1区神经元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 4 -VO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EPO处理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EPO处理组于术前 3h ,分别脑室立体定向注射生理盐水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 -EPO) ,假手术组只进行假手术处理。观察缺血后 72h大鼠的生存情况及海马细胞凋亡和超微结构。结果 EPO处理组海马CA1区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有较少的凋亡神经元 (P <0 0 1)。结论 EPO预处理可以对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预处理在大鼠心肌缺氧复氧损伤中对其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Wistar成年雄性大鼠6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EPO预处理组(EPO组),每组30只,EPO组大鼠经腹腔注射5 000 U/kg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HuEPO),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两组中的各15只大鼠于给药24 h后检测各指标,其余各15只大鼠置于常压缺氧环境中(O2的体积分数为7%)12 h后,移至常压常氧环境中2 h.采集血及心肌标本,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酶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效应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并分别于复氧30、60、120 min后观察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 dp/dtmax、-dp/dtmax、LVSP、LVEDP、HR.结果 损伤前两组大鼠血清心肌酶活性、心肌细胞凋亡率以及心脏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 05),损伤后EPO组大鼠血清心肌酶活性、心肌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P<0 01),复氧后30、60、120 min EPO组的±dp/dtmax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复氧30、60 min EPO组的LVSP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EPO预处理能促进心肌缺氧复氧损伤后心脏舒缩功能的维持及恢复,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抗凋亡心肌保护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40只7 d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HIBD模型组、EPO干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各10例。在建立HIBD模型后,EPO干预组立即一次性腹腔注射5 000 U/kg剂量的人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处置24 h后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和流式细胞计(FCM)检测受损局部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情况,用RT-PCR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信号分子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HIBD模型组在术后24 h神经元出现Bcl-2/Bax比值倒置,神经元凋亡增加;与HIBD模型组比较,EPO干预组神经元Bcl-2表达相对增加,而Bax表达相对受抑制,Bcl-2/Bax比值升高,神经元凋亡明显减少并且增殖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O可以通过提高Bcl-2/Bax比值,抑制细胞凋亡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缺血下肢的表达及分布规律,为应用HIF-1α基因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5例ASO截肢患者肢体的血管、肌组织及3例正常人肌组织中的HIF-1α、VEGF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应用CD34标记血管,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数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SO患者缺血肢体主干血管及缺血肌组织内HIF-1α、VEGF表达灰度值较正常人均明显增加,MVD计数增加。增加最高的是胫后动脉(HIF-1α为932.5±545.2,VEGF为354.5±75.8,MVD为38.4±8.4),股浅动脉、胫前动脉、小腿缺血肌肌间动脉、小腿缺血肌以及足坏死肌中HIF-1α和VEGF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胫后动脉;在缺血血管壁内,HIF-1α、VEGF表达量及MVD计数均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而在缺血肌组织内,HIF-1α、VEGF表达量及MVD计数增加均与缺血程度无关联;HIF-1α、VEGF在缺血肌组织内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缺血大血管。结论:HIF-1α、VEGF在ASO患者缺血肢体主干血管和缺血肌组织中均有较高水平表达,但在缺血肌组织内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缺血大血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进行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4-VO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EPO组。生理盐水组和EPO组于术前3h,分别脑室立体定向注射生理盐水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假手术组只进行假手术处理。观察缺血后72h海马细胞凋亡和缺血后4周大鼠学习和记忆力的变化。结果缺血后72h,EPO组海马CA1区较生理盐水处理组有较少的凋亡细胞(P〈0.01),并且缺血4周后,EPO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EPO预处理可以抑制缺血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减轻全脑缺血造成大鼠学习和记忆力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水肿及MMP-9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150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EPO组,线栓法复制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后,缺血组于再灌注开始前10 min经腹腔注入生理盐水2 ml,EPO组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3 000 U/kg)+生理盐水2 ml,再灌注后6 h、12 h、24 h、48 h、72 h、7 d及10 d,采用Zea Longa法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断头取脑,按Elliot公式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相应时间点MMP-9免疫阳性细胞数。结果缺血组再灌注6 h出现神经功能障碍,48h最严重,72 h开始恢复;缺血组脑含水量在再灌注6 h轻度升高,24-48 h时达高峰;缺血组再灌注6 h有少量表达MMP-9的免疫阳性细胞,12 h开始增多,48 h达到高峰,72 h后有所下降,7 d、10 d明显降低。EPO治疗组与缺血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含水量和MMP-9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MMP-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促炎抗炎失衡的干预效果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和EPO预处理组,每组各30只。SAP组和EPO组建立逆行胆胰管注射3.5%牛黄胆酸钠法(1 ml/kg)SAP模型,EPO组建模前1 h予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 U/kg,1000 U/ml),而SO组和SAP组予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第1、3、6、12、24小时取血清和胰腺标本。检测血清淀粉酶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IL-18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10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胰腺组织核因子-kappaB转运激活情况;胰腺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胰腺病理学评分。结果与SAP组相应时点比较,EPO组核因子-kappaB激活率(除12 h外)显著降低(P<0.05);血清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3、6、12 h(P<0.05);血清IL-18水平显著降低,3、6、24 h(P<0.05),血清IL-10水平无明显降低;病理总评分降低,6、12、24 h(P<0.05)。结论 EPO预处理可通过抑制核因子-kappaB激活,减少促炎细胞因子产生,而对抗炎细胞因子影响不明显,进而调控促炎-抗炎失衡状态,改善SAP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及缺氧诱导生长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注射液组,每组24只,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评价术前、术后、给药7 d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微血管密度,RT-PCR 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 HIF-1α mRNA 和 VEGF 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给药7d后黄芪注射液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微血管密度、HIF-1α mRNA和VEGF mRNA表达水平、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激活HIF-1α/VEGF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