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评价Amplatzer堵闭器对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Amplatzer堵闭器和主动脉造影及6F长鞘输送器置入Amplatzer堵闭器,治疗1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结果]堵闭成功率100%;随访2月~1年,全部病例无残余分流和任何并发症.[结论]应用Amplatzer堵闭器治疗PDA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自Porstmann等应用Ivalon海绵塞子堵闭动脉导管未闭(PDA)获得成功以来,应用介入疗法堵闭PDA技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如Rashkind等型堵闭器、Sideris纽扣式补片、弹簧圈、Amplatazer蘑菇伞等.治疗效果良好,术后残余分流也多在1~3个月后消失,但术后可发生急性溶血常需紧急外科手术或第2次行介入弹簧圈堵闭术[1].我们于2001年5~7月,对采用Amplatzer房间隔堵闭器堵闭巨大PDA术后急性溶血的 2例患者,进行积极的内科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Amplatzer堵闭器与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Amplatzer堵闭器(ADO)与开胸结扎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21例PDA患儿在透视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堵闭器封堵PDA,术后30 min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术后24 h、1月、3月、6月及1年、2年、3年,分别行彩色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等随访观察;与行开胸结扎术的18例PDA患儿做比较.结果ADO介入组与开胸组治疗成功率均达100%.ADO介入组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与开胸组比较均有显著减少,ADO介入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结论介入组痛苦更少、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且无需输血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ADO介入治疗在有适应症的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堵闭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应用。方法堵闭术前超声观察PDA形态,测量其最小内径、肺动脉内径、左心腔、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术后超声检测堵闭器位置、有无残余分流、肺动脉及降主动脉是否梗阻狭窄及肺动脉、左心腔等大小。结果与主动脉弓部左侧位造影比较,术前超声检测PDA形态、最小内径测量值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中13例堵闭成功,术后即刻超声检查,10例无分流,3例少量分流。堵闭器位置均正常,降主动脉、肺动脉未见梗阻变窄,左心及肺动脉均较术前缩小。结论超声心动图在PDA堵闭术前病例选择、判断PDA大小形态、选择合适型号的堵闭器及术后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性心导管术的发展,已有多种封堵器运用于PDA的介入治疗,Amplatzer封堵器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现将我院成功地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1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Amplatzer堵闭器(ADO)与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探讨ADO治疗PDA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11月-2004年1月在我院采用Amplatzer堵闭器介入治疗的PDA患者31例,同期采用外科手术法治疗的PDA患者32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主要并发症等.[结果]两种疗法的成功率(介入组93.3%、外科组100%)、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介入组14.3%、外科组12.5%)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科组接受输血、呼吸机辅助通气各8例,介入组无1例接受输血和呼吸机辅助通气;术后住院时间介入组2~7(4.7±1.4)d,外科组7~23(10.9±3.5)d.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platzer法治疗PDA安全可靠,疗效与外科手术相似,较外科方法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作为治疗PDA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以Rashkind闭合器及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导管以Rashkind闭合器及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以Rashkind闭合器关闭PDA16例,Amplatzer封堵器关闭PDA4例。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术前胸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处直径为3-8mm(平均5.6mm)。Rashkind关闭术16例,术后即刻胸主动脉造影示PDA处未见分流4例,微量分流8例,少量分流4例;半年后彩色多普勒示PDA处均无分流。Amplatzer术关闭PDA4例,术后即刻胸主动脉造影示PDA处均无分流,彩色多普勒示PDA处无残余分流,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以Rashkind闭合器及Amplatzer封堵器治疗3-8mm直径的PDA是安全有效的方法,Amplatzer封堵器闭闭PDA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 PDA)的疗效。方法 :6例患者经静脉使用 6 F输送鞘管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术后 2 4 h和 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PDA平均最小直径为 4 .4± 1.6 mm( 3~8m m) ,6例封堵均获成功。造影示无残余分流 5例 ,微量残余分流 1例 ,2 4 h超声心动图检查残余分流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安全简便、疗效可靠 ,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动脉导管未闭(Patertductus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常见于婴幼儿和儿童.我院今年采用Amplatzer蘑菇伞封堵器治疗PDA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丹  潘国艳  常娅洁 《吉林医学》2008,29(24):2396-2396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疾病之一,占小儿先心病发病总数的15%-20%,女性多见。以往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方法,直至1997年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的方法应运而生。现将我院2007年1—7月完成的96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 ductus arteriosus,PDA)介入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与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X线透视和超声心动图或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指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施行ASD封堵术26例,PDA封堵术10例。术结及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疗效。结果:26例ASD患者共27个缺损,22例ASD球囊最大伸展直径12-32mm,4例AS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直径>34mm,选择Amplatzer封堵器直径为13-38mm。24例25个缺损应用24只Amplatzer封堵器闭合成功,成功率92.3%,10例PDA封堵术均获得成功。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动脉导管呈漏斗型8型,管型2例,未闭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为3.5-8.0mm。随访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1例PDA在术后4h出现心包积液,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次日消失,病人痊愈出院。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已经成为常规方法,但术后仍有一定并发症,其中急性溶血为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护理尤其重要.笔者所在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使用不同类型堵闭器堵闭PDA 502例,发生溶血9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其中海绵塞(Porst-mann)2例、弹簧圈(Coil)2例及蘑菇伞堵闭器(Amplatzer)l例。结果:5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术后24h心脏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残余分流,4例随访发现增大的心脏在3~5年内恢复正常大小,1例术后1个月增大的心脏恢复正常大小,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心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简单、安全、有效,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疗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心导管放置封堵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缺损部位,是近几年来介入治疗先心病的一种新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10月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行Amplatzer封堵的室间隔缺损31例患者资料,以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春英  刘永岭 《医学综述》2009,15(12):1819-1821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疾病之一,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第2位。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①药物治疗,主要有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可促进未闭动脉导管的闭塞。②经导管介入治疗,使用弹簧栓及Amplatzer蘑菇伞状封堵器。③手术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腋下小切口、经胸部正中切口等。上述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PDA经导管介入封堵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率低,与外科手术疗效相仿,在其适应证范围内可作为外科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6.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以往开胸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Masurra等于1998年报道采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获得成功以来,我院于2003年以来应用该技术治疗2名PDA病人获得成功.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报告经静脉鞘管放置Amplatzer封堵器 ,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 2例。结果 2例造影示分流完全消失。术后 3d超声心动图示 1例微量分流 ,术后 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 ;另 1例无残余分流。提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国产类Amplatzer伞对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etus Arteriousus PDA)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确诊PDA的32例患者行封堵术。结果:32例患者实施经皮穿刺封堵术,31例成功,随访3个月到半年,无封堵器移位或残余分流。封堵器脱落1例,经外科手术满意解决。结论:国产类Amplatzer伞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效果满意,严格选择封堵器型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施行PDA封堵术22例,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术后3天、3个月分别行TTE检查以评估疗效。结果:22例均获成功,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连续性杂音消失,15min后胸主动脉造影示18例(81.8%)动脉导管完全封闭,4例有微量或少量的残余分流。术后3天TTE检查示9例有由左向右的少量分流(一年后完全消失),3个月后TTE随访检查仅发现1例存在微量分流,所有病例左心室直径均缩小,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动脉导管再通或肺动脉狭窄等;除1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外,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适应证广,是一种治疗PDA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堵闭器与开胸结扎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32例PDA患儿在透视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堵闭器封堵PDA,术后30分钟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术后分别行彩色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等随访观察;与行开胸结扎术的24例PDA患儿做比较.结果 介入组与开胸组治疗成功率均达100%.结论 介入组痛苦更少,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且无需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