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7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91篇
内科学   145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214篇
综合类   398篇
预防医学   120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152篇
中国医学   189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巴曲酶敏感性及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2月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根据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分为敏感组及非敏感组,检测患者凝血功能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FIB的变化及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变化。结果 ①4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5.0%,其中平坦型总有效率为72.4%,全聋型总有效率为78.9%,敏感组有效率为85.7%,非敏感组有效率为60.0%,敏感组有效率高于非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敏感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FIB、APTT下降,TT、PT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敏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FIB降低,TT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敏感组FIB低于非敏感组,TT、PT高于非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曲酶敏感性与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主要与FIB、PT、TT密切相关,与APTT相关性不大,但机体可能通过APTT内源性凝血功能,降低出血风险。巴曲酶可增强抗凝血功能,促进内耳微循环,使抗凝、纤溶和凝血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平衡,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东莞市高尿酸血症人群的达标管理研究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东莞市东城医院诊疗的200例符合高尿酸血症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使用家庭式高尿酸检测仪器检测的血尿酸值。观察组予以良好的6个月规范管理。对照组常规门诊治疗随访未进行规范管理。之后在观察组100例患者中,选服用别嘌呤醇出现皮疹反应的20例患者中再选出15例行HLA–B~*5801检测,观察组中余下的80例服用别嘌呤醇无反应的患者中,选15例行HLA–B~*5801检测。分别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达标控制、关于高尿酸血症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血尿酸水平,以及分析服用别嘌呤醇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SCADRs)与HLA–B~*5801的关联性。结果:观察组的达标控制率明显较高,关于高尿酸血症疾病知识的掌握率明显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服用别嘌呤醇所致SCADRs与携带HLA–B~*5801呈正相关。结论:规范的管理对于东莞市高尿酸血症人群的达标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升达标控制率与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HLA–B~*5801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避免服用别嘌呤醇,从而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胰门板降低技术处理胰腺段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近期收治的1 例利用胰门板降低技术取出胰腺段胆总管巨大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 该例患者胰腺段胆总管内嵌顿一颗直径约2.5 cm质硬结石,纵行切开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前壁后采用液电碎石仪和取石钳难以碎石和取石,最终笔者首次利用胰门板降低技术显露胰腺段胆总管前壁后,继续纵行切开胰腺段胆总管才取出结石。术后经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出院,随访1 年半无结石复发和胆管狭窄。结论 胰门板降低技术可安全显露胰腺段胆总管,有助于取出胰腺段胆总管内嵌顿结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制一套静脉输液的管理系统,实现输液自动看护,在输液完成时自动关闭输液管或换液。方法 输液管理系统主要由控制单元、无线基站以及服务器组成。输液管理系统使用时仅需操作控制单元,无线基站和服务器一经安装后无需操作。按控制单元配合使用单腔输液管或双腔输液管2种使用操作模式。结果 静脉输液看护由输液管理系统独立完成,输液结束后能自动关闭输液管或者换液。结论 临床使用输液管理系统,利于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者和家属输液看护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瘀解毒汤对脓毒血症患者APACHEⅡ评分、ISTH DIC评分及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物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化瘀解毒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补充血容量、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吸氧等综合治疗,化瘀解毒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化瘀解毒汤治疗,每日1剂,持续治疗2周。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DIC评分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树突状细胞相关表面分子CD80、CD83、CD86表达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IL-6、TNF-α、PCT水平均降低(P<0.01),APACHEⅡ评分、ISTH DIC评分均降低(P<0.01),CD80、CD86水平均降低(P<0.01),CD83水平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化瘀解毒组血清IL-6、TNF-α、PCT水平均较低(P<0.01),APACHEⅡ评分、ISTH DIC评分均较低(P<0.01),CD80、CD86水平均较低(P<0.01),总有效率较高(P<0.01)。结论化瘀解毒汤辅助治疗脓毒血症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APACHEⅡ评分、ISTH DIC评分,可能与调节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物质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 诱捕受体3:1998年Pitti在搜索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时发现一组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同源的表达序列标签,诱捕受体3基因位于人染色体20q 13.3,已知此区域在人类肿瘤发生过程中与基因的扩增和重组有关。 肿瘤干细胞:与正常组织一样,肿瘤组织由处于各种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组成,其中存在一部分独特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功能的干细胞样亚群并将之称为肿瘤干细胞,又称肿瘤起始细胞或成瘤性癌细胞。 背景:目前尚未见有关以肝癌干细胞为靶向的中草药抗肝癌机制的报道,因此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肝癌干细胞诱捕受体3表达的影响,以及下调诱捕受体3表达对肝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按照课题组之前建立的技术方法,从肝癌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中获得肝癌干细胞。将肝癌干细胞分为黄芩素高、中、低剂量组以及对照组,黄芩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用含200,100,50 μmol/L黄芩素的L-DMEM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仅用L-DMEM培养基培养。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黄芩素处理后诱捕受体3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法检测肝癌干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凋亡和迁移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黄芩素能显著下调肝癌干细胞诱捕受体3的mRNA和蛋白表达,因此确认高剂量黄芩素为最佳作用浓度;②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黄芩素组肝癌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S期和G2期细胞比例增加,而G1期的细胞比例则减少(P < 0.05);③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黄芩素组肝癌干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迁移能力明显下降;④结果表明,高剂量黄芩素能通过下调肝癌干细胞的诱捕受体3表达而抑制细胞的一系列生物学行为,为临床上以诱捕受体3为靶点,以肝癌干细胞为对象进行肝癌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ORCID: 0000-0002-6020-0616(岑妍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存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肺部感染的人工气道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了解CRAB耐药特点。 方法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268例患者,按其痰培养结果分为CRAB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CRAB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并检测相关耐药基因。 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16年为51.61%,上升至2018年86.57%,2019年下降至7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五号.EPS;P〗=22.81, P <0.001);CRAB组患者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病死率等均明显高于CSAB组患者( 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合并COPD( OR =2.095,95% CI :0.117~1.474)、机械通气时间大于10天( OR =68.250,95% CI :3.545~5.374)及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OR =10.846,95% CI :1.784~3.201)是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CRAB中含有AmpC、IMP、VIM、OXA-23、OXA-51、aac ( 3)–I、ant(3″)-I、aph(3')-VIa、gyrA、parC等多种耐药基因。 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CRAB耐药率较高,应减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以遏制人工气道患者的CRAB感染。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