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组小鼠血管抑素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的胆囊癌细胞表达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活性的血管抑素蛋白,以及对裸鼠种植性胆囊癌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重组小鼠血管抑素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angiostatin转染胆囊癌细胞株GBC-SD,G418抗性筛选;以Western blot检测血管抑素的表达,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析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接种裸鼠并比较肿瘤体积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得到表达血管抑素的胆囊癌细胞克隆,其培养上清能有效抑制bFGF刺激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P<0.01);血管抑素组裸鼠肿瘤体积小于野生细胞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血管抑素组裸鼠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低于野生细胞对照组(P<0.05). 结论: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对裸鼠种植性胆囊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这是血管抑素组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形成受到抑制而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细胞源性因子(PEDF)在体内、外的高表达对黑色素瘤细胞生长、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pcDNA3-PEDF质粒导入黑色素瘤A375细胞,G418筛选,蛋白质印迹鉴定。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分析体外PEDF转染肿瘤细胞的增殖。以PEDF高表达的肿瘤细胞皮下注射于裸鼠,检测原发性肿瘤的生长。采用抗鼠CD3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肺转移。结果体外研究显示,PEDF显著抑制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在裸鼠皮下接种高表达PEDF的肿瘤细胞后,与对照细胞比较,高表达PEDF的细胞在裸鼠皮下致瘤能力减弱,肿瘤生长明显减慢;CD31染色显示高表达PEDF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34±3.75):(12.37±3.52)(P<0.01)],且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肿瘤肺转移也被显著抑制。结论PEDF可以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的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可能为治疗黑色素瘤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调宫颈癌细胞系SiHa中CD147蛋白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成瘤性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Silencer 4.1-CMV neo/CD147 siRNA1、2,稳定转染至宫颈癌细胞系SiHa,采用半定量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扰后细胞CD147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caspase-3 mRNA及蛋白的表达;运用MTT法检测干扰后肿瘤细胞增殖变化;裸鼠成瘤实验分析肿瘤细胞CD147蛋白表达下调后的成瘤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了pSilencer 4.1-CMV neo/CD147 SiRNA 1、2的SiHa中CD147及Bcl-2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下调,活性caspase-3表达增加,肿瘤增殖活性下降,裸鼠成瘤实验显示干扰后肿瘤细胞成瘤性及癌肿大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SiRNA转染能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系SiHa中CD147的表达,且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肿瘤的成瘤能力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iR-18a对结肠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用合成的miR-18a模拟物转染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细胞.应用MTT法检测过表达miR-18a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分别用稳转miR-18a的SW620细胞接种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每周测量瘤体积.5周后麻醉处死裸鼠.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标志物Ki 67和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血管生成相关的mTOR通路中mTOR下游靶蛋白S6K1和4E BP1的磷酸化情况,并检测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 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凶子(VEGF)的表达.结果 miR-18a过表达显著降低SW620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并且,该基因对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SW620组瘤体显著减小,抑瘤率达71.8%(P<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miR-18a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核抗原蛋白Ki-67(P <0.01)和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P<0.05)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miR-18a显著抑制S6KI(P<0.01)和4E-BPI(P <0.05)的磷酸化,而且抑制肿瘤组织中HIF-1 α (P<0.05)和VEGF蛋白(P<0.01)的表达.结论 过表达miR-18a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血管生成,这可能与其抑制mTOR/VEGF通路有关,提示过表达miR-18a 可能成为结肠癌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熊果酸体内抗肺癌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进行裸鼠移植瘤实验。通过移植瘤生长曲线、终末瘤重计算抑制率观察熊果酸对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TUNEL检测凋亡指数,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实验组用药后移植瘤生长缓慢,实验结束时,实验组瘤重及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为51.35%。实验组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及VEG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实验组癌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熊果酸对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移植瘤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对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肝癌Hep G2裸鼠模型评估EVn-50在体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D31蛋白表达。结果:EVn-50显著抑制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5,10,20 mg/kg的EVn-50对移植瘤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55%,62%,69%。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EVn-50(5,10,20 mg/kg)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CNA、VEGF、CD31的表达下调,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EVn-50具有抑制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PCNA、VEGF、CD3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苦参素与顺铂合用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建立40只人肝癌裸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苦参素组、顺铂组、联合组),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药,给予对照组裸鼠注射生理盐水,给予苦参素组裸鼠注射苦参素,给予顺铂组大鼠注射顺铂,给予联合组裸鼠注射苦参素和顺铂,给药结束后第15天将4组裸鼠处死,取皮下移植瘤组织,对比4组抑瘤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VEGF、CD31的表达情况.结果 联合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小于其他3组裸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率检出率为20.00%,低于苦参素组的80.00%、顺铂组的70.00%、对照组的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裸鼠的CD31阳性率检出率为30.00%,低于苦参素组的90.00%、顺铂组的70.00%、对照组的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素与顺铂合用能够抑制人肝癌皮下移植瘤组织中VEGF、CD31的表达,延缓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fascaplysin对ICR小鼠S180移植瘤生长的体内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fascaplysin在体内抑瘤的分子机制。方法皮下注射技术建立荷S180骨肉瘤的ICR小鼠为实体瘤动物模型,然后将其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CTX,30mg/(kg.d)]、fascaplysin高剂量组[20mg/(kg.d)]和fascaplysin低剂量组[5mg/(kg.d)],处理10天后,利用电镜分析各组小鼠移植瘤细胞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应组织PCNA、CD31表达情况。结果电镜结果显示肿瘤组织细胞出现凋亡现象。PCNA结果发现,fascaplysin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一定程度的剂量-效应依赖性。MV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fascaplysin各剂量组肿瘤组织内MVD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 Fascaplysin治疗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肿瘤组织PCNA的表达,降低肿瘤的增殖活性。减少肿瘤组织微血管的密度,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提示fascaplysin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癌生物活性肽作用于荷胃癌裸鼠后,对其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裸鼠接种胃癌MGC-803细胞后使之致瘤.实验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1只,脾肽实验组12只,肝肽实验组11只;分别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4mL、脾肽0.4mL(0.15mg/mL)、肝肽0.4mL(0.05mg/mL).连续处理35d,停药4d后处死裸鼠,取肿瘤,以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切片.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CNA、caspase-8蛋白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CNA蛋白在对照组(NS组)肿瘤中阳性表达较强,在P组、G组裸鼠肿瘤中PCNA蛋白的表达均比对照组的表达弱,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caspas-8蛋白在对照组(NS组)肿瘤中阳性表达较弱,P、G组裸鼠肿瘤中caspas-8蛋白的表达均比对照组表达强,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癌生物活性肽能降低胃癌移植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能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SP免疫组化法对64例星形细胞瘤的VEGF和PCNA表达进行观察.CD3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微血管,用微血管计数(MVC)测定肿瘤血管生成.结果 VEGF蛋白主要分布在高级别胶质瘤组织的瘤细胞和内皮细胞,低级别胶质瘤呈低表达,且与PCNA的表达成显著正相关(r=0.991,P<0.01);高级别胶质瘤MVC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结论 VEGF可能参与胶质瘤血管生成,对胶质瘤的恶性进展起促进作用,PCNA较能客观地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1.
人参皂甙Rg3对荷宫颈癌裸鼠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3(简称Rg3)对人宫颈癌裸鼠模型中肿瘤的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接种于14只雌性裸鼠,随机均分为2组:①对照组:0.5 m l生理盐水灌胃;②人参皂甙Rg3组:0.5 m l浓度为5 mg/kg人参皂甙Rg3灌胃;用药5周,动态监测肿瘤的重量和体积。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计数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Rg3组裸鼠生存质量好,毒副反应未增加,抑瘤效果持久而稳定,肿瘤生长缓慢;肿瘤组织CD31表达明显下降,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Rg3能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降低肿瘤MVD,抑制宫颈癌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增殖在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比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因子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的差异。结果在侵袭和非侵袭组中PCNA、bFGF及MVD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性,相关分析显示bFGF和MVD、bFGF和PCNA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bFGF分泌强度的改变是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脑膜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8例人脑膜瘤 (良性 14例 ,非典型和间变型各 12例 )第 因子相关抗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特点 ,分析肿瘤微血管密度 ( MVD)值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 PCNA LI)之间的关系。结果 :良性与非典型脑膜瘤 MVD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间变型脑膜瘤 MVD显著高于良性和非典型脑膜瘤的 MVD值 ( P<0 .0 1) ,间变型脑膜瘤 PCNA LI明显高于良性和非典型者。良性脑膜瘤 MVD和 PCNA LI不相关 ,而非典型和间变型脑膜瘤 MVD值与 PCNA L I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非典型和间变型脑膜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能力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陈翔  王洪林  李坚  张盟辉 《重庆医学》2005,34(12):1841-184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表阿霉素对兔肝VX2肿瘤微血管密度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制作兔肝VX2肿瘤模型,采用射频消融、局部注射表阿霉素和两者联合的治疗方式,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治疗后肿瘤组织中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射频消融联合表阿霉素治疗组MVD和PCNA较单纯射频消融组和单纯药物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表阿霉素治疗能较好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亚硒酸钠对人结肠癌细胞的抑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对人结肠癌细胞的抑制机制。方法:通过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TUNEL)检测亚硒酸钠溶液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C凋亡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亚硒酸钠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C p16,p21,PCNA,CD44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测定亚硒酸钠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TUNEL染色法表明亚硒酸钠作用细胞后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亚硒酸钠作用后人结肠癌细胞SW-111C p16和p21基因的蛋白表达上调,PCNA和CD44基因的蛋白表达下调;亚硒酸钠能使小鼠CD3 ,CD4 细胞数增加,而且CD4 /CD8 比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硒酸钠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影响p16,p21,PCNA,CD44基因表达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抑制SW-111C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体酮在裸鼠血管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外构建裸鼠血管瘤模型,实验组用不同剂 量(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0.2,0.4,0.8 mg/d)黄体酮连续肌肉注射1周,对照组用茶油0.04 mL/d肌肉注射,动态观 察血管瘤大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 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在成瘤第14天,与对照组和黄体酮低剂量组比较,黄体酮高剂量组瘤体体积 增大(P<0.01),VEGF的表达水平升高(分别P<0.01和P<0.05),MVD增大(均P<0.01);在成瘤第28天,各组间瘤体体积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酮中、高剂量组VEGF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黄体酮低剂量组降低(均P<0.01), MVD较对照组和黄体酮低剂量组减小(均P<0.05)。结论:在成瘤早期,高浓度黄体酮能上调VEGF的表达水平从而促 进血管生成,刺激瘤体生长;提示过量补充外源性黄体酮可能是早期血管瘤形成的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其不同浓度单克隆抗体(bFGF-Mab)的方法对裸鼠入侵袭性垂体腺瘤移植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50只入侵袭性垂体腺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按区组随机排列方法分成bFGF组,30、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肿瘤自然生长率、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4 例人听神经瘤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分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微血管密度及听神经瘤生长率的关系。结果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所有肿瘤组织中表达(100 % ) ,而在正常听神经组织中无表达。肿瘤明显生长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平均值显著高于缓慢或无生长组( P< 005 , P< 005 , P< 001)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且和微血管密度( P< 001) 密切相关,但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 005) 无关。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明显生长的听神经瘤中表达增强,且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提示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参与了听神经瘤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osound,HIFU)联合化疗对裸鼠皮下胶质瘤靶区周围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人(U251)胶质瘤移植模型,随机分入3组,局部分别行单HIFU治疗、单盐酸尼莫司汀(Nimustine,ACNU)及HIFU联合ACNU治疗.治疗24 h后切取肿瘤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治疗7d后分别测量3组瘤块体积.结果:HIFU联合化疗组靶区周围组织凋亡细胞数较单HIFU组及单化疗组高(P<0.01);而PCNA阳性细胞数较后两者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较单HIFU组及单化疗组缩小(P<0.01).结论:HIFU治疗及化疗在胶质瘤的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HIFU联合化疗能明显提高HIFU治疗疗效,诱导靶区周围胶质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有利于胶质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