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将33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男210例,女122例),分为儿童组31例(9.34%),青年组101例(30.42%),中年组114例(34.64%),老年组86例(25.90%)。其中289例经肠镜检查,43例经钡灌肠、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或手术探查。结果 289例经肠镜检查的病人均确诊;43例经钡灌肠、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或手术探查的病人,32例(74.42%)明确了诊断。本组资料表明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大肠癌(25.30%)、息肉(19、90%)、肛周病变(18.63%)、、结肠炎(17.17%),憩室(3.61%)等;息肉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痔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大肠癌在中年组、老年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果酱色或咖啡色血便多来自小肠及右半结肠,暗红色血便来自左半结肠。结论 大肠癌、息肉、肛周病变、结肠炎和路室等疾病为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年龄及性别与病因相关;便血的颜色与病变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2.
肝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肝癌这种异质性恶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组织学分型.肿瘤微环境(tumormicroenvironment, TME)是一个由肿瘤细胞及肿瘤相关基质共同构成的动态系统. HCC可以通过多种血管生成模式形成肿瘤相关血管,已有研究表明TME各组分通过多种方式介导HCC的血管生成,使其临床抗血管生成治疗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就HCC的血管生成模式、TME对HCC血管形成调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供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应用REP-PCR对来自壮族和汉族各1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这些菌株按照基因型被分为两大类,但两种来源的菌株在两大类中的比例无明显差异,提示Hp临床分离株REP-PCR基因型与种族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水平变化,分析PCT、CRP在鉴别AP的分型及对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入住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按RANSON诊断标准及Balthazar CT分级评分来判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分组,每组30例。入选病例均于入院当天及入院后第35、、7、9天空腹静脉采血4 ml,提取血清后放置-80℃超低温冰箱保存备检。PCT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结果 MAP组与SAP组PCT及CRP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高低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分型及预后判断密切相关,24 h内即能达到峰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CRP,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T是一种特异敏感的鉴别急性胰腺炎分型、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新指标,且检测方法简单易行、无创,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值得临床试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进展和转归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及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HCC患者,尤其当病情进展至中晚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致使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升高.而免疫治疗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减少HCC的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的目的,已成为HCC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本文就HCC的免疫逃逸机制、免疫治疗实验及其临床应用研究的概况及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原发性肝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消化系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原发性肝癌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与肝硬化、乙型和丙型肝炎病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号外显子+3953C/T位点处存在多态性,这种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有关,而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型在中国壮族的分布特点又如何呢?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号外显子+3953C/T多态性在中国广西壮、汉两民族中的分布,并与高加索人和非洲白人进行比较。 设计:对比观察。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对象:观察对象为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壮族155名,男80名,女75名,平均年龄(37&;#177;9)岁;汉族195名,男100名,女95名,平均年龄(38&;#177;9)岁。相互间无血缘关系,且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 方法:实验于2003-06/2005—05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完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55名壮族人和195名汉族人的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号外显子+3953C/T多态性,用基因直接计数法计算健康人群白细胞介素1β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结合文献与高加索人、非洲白人进行了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种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β(+3953)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携带频率比较。 结果:纳入壮族和汉族健康体检者分别155和195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广西壮、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β基因+3953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相近(壮族人群CC,CT,TT基因型和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94.8%,5.2%,0,97.4%,2.6%;汉族分别为93.3%,6.7%,0,96.7%,3.3%,P〉0.05)。②高加索人、非洲白人与广西壮、汉两民族人群间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携带频率差异明显(高加索人CC,CT,TT基因型和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52.2%,43.9%,3.9%,74.1%,25.9%;非洲白人分别为60.4%,33.2%,6.4%,76.4%,23.6%,P〈0.01)。 结论:广西壮、汉族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号外显子+3953C/T多态性分布相近.但与高加索人、非洲白人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背景: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方向分化潜能,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和适当的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达到修复组织缺损的目的。 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点及其在诱导条件下的成骨能力。设计:单一样本实验。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材料:实验于2004—06在右江民族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完成。新西兰大白兔,雄性,体质量2.0-2.5kg。 方法:抽取兔骨髓组织,梯度离心后,保留贴壁细胞传代,稳定传代后改用诱导成骨培养液(50mL/L胎牛血清的Dulbecco改良培养基含10mmol/L β-甘油磷酸钠,10nmol/L地塞米松,50mg/L维生素C)进行培养,隔日换培养液1次。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骨连接素、骨桥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观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特性。 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观察。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特性。 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原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七八天即可长满,并可稳定传代,传代细胞五六天即可传代。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特性:碱性磷酸酶免疫组化染色可见胞浆中出现大量棕褐色颗粒,对照染色细胞胞浆未见着色;骨连接素、骨桥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胞核染成淡蓝色,胞浆内出现大量的棕黄色颗粒,呈明显强阳性,对照染色中胞浆内没有出现黄色颗粒。 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培养液联合诱导培养后,符合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具有成骨活性,可在短期内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白体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与顺铂(DDP)联合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及wtp53、hTERT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应用金氏公式分析药物间的相互作用,TRAP-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半定量RT-PCR法检测wtp53和hTERTmRNA表达。结果:苦参素注射液、DDP单独应用均能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两药联合具有单纯相加或协同作用,与DDP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细胞抑制率明显增加(P<0.01),端粒酶活性显著下降(P<0.01),wtp53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hTERT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苦参素注射液和DDP联合应用具有单纯相加或协同抗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wtp53和下调hTERT基因表达,从而有效抑制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胃良、恶性溃疡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59例胃良性溃疡患者、72例胃恶性溃疡患者及63例健康人血清hs-CRP浓度.结果 胃良、恶性溃疡组血清hs-CR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P<0.01 );且恶性溃疡组hs-CRP水平高于良性溃疡组(P<0.01 ).结论 血清hs-CRP在胃恶性溃疡中明显升高,对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