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化学性损伤的因素,探讨不同化学物质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将不同的化学物质用前房内注射、前房内灌注和玻璃体内注射等3种方法,制成兔角膜内皮细胞化学性损伤动物模型,用药后15d,对兔角膜行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数量及超微结构,分析不同化学物质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高浓度庆大霉素(25mg/0.2ml)及未经冲洗含有戊二醛的注吸头前房内注射的生理盐水,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重度损伤;Healon,麦斯特,生理盐水及Bssplus前房内注射,不会损伤角膜内皮细胞;硅油,重水,过氧化烷玻璃体内注射对角膜内皮细胞无影响。结论:1.角膜内皮细胞的化学性损伤,与眼内注入化学性物质的浓度和时间密切相关;2.Bssplus、Healon和生理盐水的短时间灌注对角膜内皮细胞没有损伤;3.统一用药和器械消毒的标准,以预防内皮细胞化学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实验性家兔持续性高眼压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探讨临床上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选择26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高眼压持续3 d组、2周组、4周组)各7只(14眼)共42只眼,及正常对照组5只(10眼)。实验组前房注入1%甲基纤维素建立持续性高眼压家兔模型,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持续性高眼压兔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3个实验组兔眼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变化。结论持续性高眼压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随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重。提示临床上诊治青光眼时应早期控制眼压,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
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早期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只成年灰兔进行定量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伤后定期进行眼部裂隙灯检查、角膜厚度及眼压测定,预期取角膜材料进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1天可见细胞膜破损,细胞肿胀,细胞器颗粒粗大;伤后3天内皮细胞崩解,胞质脱落,胞核裸露,伤后5天出现细胞缺损区,膜脂降解聚积而形成脂质球,附着于细胞缺损区,角膜上皮细胞音隙增宽;伤后7天角膜内皮细胞移行修复细胞缺损区;伤后9天后内皮细胞异形明显。上皮细胞出现变性。角膜混浊与角膜厚度呈正相关,眼压增高者角膜厚度增加,内皮细胞损伤加重。结论:超微结构结果提示,角膜内皮细胞受损后细胞崩解似科是必然的结局。动态测定角膜厚度可以判断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控制眼压是预防内皮细胞损伤加重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硅油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硅油填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硅油填充术的患者81例(81眼),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第1组为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患者,即保留晶体组;第2组为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的患者,即无晶体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角膜内皮中央区进行活体摄像,计算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进行图像处理和结果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第1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后1周左右就基本保持稳定,第2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后仍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在术后1个月左右基本稳定.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在术前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手术对角膜内皮有损害.术中保留晶体对保护角膜内皮有重要意义.当确定视网膜复位后,应尽早取出硅油.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应用手持裂隙灯检查和治疗救灾部队眼外伤患者的体会。方法:2008年5月14-7月14都江堰抗震救灾医疗队接诊救灾部队眼外伤患者31例,应用手持裂隙灯检查并给予诊断,其中角膜铁质异物17例,角膜上皮损伤9例,前房出血5例。在手持裂隙灯下行角膜异物取出17例。结果:17例角膜异物患者均一次性取出铁质异物及周围的铁锈环;9例角膜上皮损伤患者2 d后痊愈;5例前房出血患者3 d后视力恢复正常。结论:地震环境下应用手持裂隙灯可以正确诊断眼外伤患者,并能及时处置。建议将手持裂隙灯列入部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的常规配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持续性高眼压致角膜内皮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24只成年家兔,前房注入1%甲基纤维素0.20ml建立眼压30~40mmHg、持续1~2周的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每只兔双眼随机分为rhEGF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局部滴用100μg/ml rhEGF4次/d,对照组点用赋型剂。在术前及术后第1、3、7天分别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六边形细胞百分数(6A)和中央角膜厚度(CCT),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角膜超微病理改变。结果 术后第1天rhEGF治疗组ECD、6A及C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第3、7天,治疗组ECD、6A较对照组明照增高.CV比对照组低,CCT较对照组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术后第7天透射电镜检查显示治疗组再生的角膜内皮细胞可见更多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结论 局部用rhEGF可有效促进持续性高眼压致兔角膜内皮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验性前房积血继发高眼压时角膜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各10只,每组随机一眼作为实验眼,另一眼作为对照眼;第一、二、三组实验眼前房内注射自血形成高眼压,维持时间分别为3、5、8d,对照眼做同样的操作,注射生理盐水。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情况,于第3、5、8d分别测量3组实验兔的实验眼及对照眼的角膜厚度;并取3组兔实验眼及对照眼角膜并分别进行光镜检查,观察前房积血形成高眼压的实验眼随着时间延长有无角膜血染发生;角膜基质水肿、弹力纤维变化、新生血管等情况;嗜酸细胞、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变化情况,以及角膜各层病理变化与对照眼进行比较,结果用两个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进行角膜厚度的组间比较,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动物模型成功建立,术后第三组角膜水肿最重,角膜厚度最大,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0)。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角膜基质弹力纤维间隙增大,纤维扭曲变形很重。角膜边缘区可见新生血管长入,可见嗜酸细胞浸润,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纤维细胞;三组均显示后半部分水肿较前半部分明显。结论实验性前房积血并发高眼压的角膜组织的病理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延长角膜水肿越来...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病人白内障手术后中央角膜内皮及厚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糖尿病病人白内障术后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数目、形态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同时观察角膜厚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并发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病人26例(28眼),在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3 d、1周、1月、3月时,应用带有角膜测厚仪的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其中央角膜的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厚度的变化,并与34例无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病人进行对照。分析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各变量的变化,同时进行角膜厚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厚度手术前后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角膜厚度与角膜内皮细胞数无相关性(r=0.095、0.084,P〉0.05)。但是在组内观察各个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时显示,糖尿病病人的内皮细胞对损伤的反应及修复能力较无糖尿病病人差。结论 糖尿病病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对损伤的反应及修复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毕前房注入曲安奈德2 mg;对照组39例,术式同实验组,术毕前房不注入曲安奈德。观察术后角膜水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前房渗出、后囊混浊,眼压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角膜水肿、前房渗出、房水闪辉、后囊混浊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瞳孔黏连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可以有效地减少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0.
张明悦  刘金华  彭鹏  杨勇 《广东医学》2013,34(10):1559-1561
目的观察前房注入滤过空气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46例6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观察组24例(30眼)术毕前房注入滤过空气,对照组22例(30眼)术毕前房注入平衡盐溶液。分别比较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前房深度、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结果术后1、3、5 d,观察组眼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前方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5 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 d低于对照组,术后3、5 d偏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毕,前房注入滤过空气可有效形成前房,并可能减轻手术因素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助于术后短期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正常新西兰兔眼前节各项参数的参考值范围,为构建以兔为实验动物的眼部疾病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测量20只(20眼)新西兰兔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前表面曲率、角膜后表面曲率、角膜最薄点厚度、前房容积、前房深度、前房角的正常参考值。结果中央角膜厚度平均为(390.06±59.46)μm,角膜最薄点厚度平均为(356.84±60.08)μm。角膜前后表面平均屈光力分别为(45.75±3.95)D与(-6.05±0.37)D。兔眼前房平均容积(176.88±42.99)mm3,前房平均深度(2.10±0.27)mm,前房角平均(27.93±6.78)°。结论本实验初步探讨了Pentacam测量兔眼前节参数的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兔用膜上皮广泛丧失对角膜形态的影响。方法:用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两组,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作对照眼。将一组兔左眼角膜中央8mm上皮刮除,另一组兔左眼角膜上皮广泛刮除,仅保留角膜缘部0.2mm上皮。术后每日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4周后测量角膜厚度、前房浓度深度、角膜中央曲率。结果:广泛刮除角膜上皮眼上皮使命愈合时间明显延长,角膜厚度明显变薄,前房深度明显变深,角膜中央曲率明显变大。结论:兔用膜上皮广泛丧失可使角膜变薄,引起角膜曲率变大。  相似文献   

13.
脂肪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以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羟基乙醇(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支架,复合自体脂肪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修复角膜基质层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兔脂肪干细胞(rabbit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rASCs)培养至第4代接种在PLGA载体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生长黏附情况。体外培养7天后将rASCs-PLGA复合物回植到角膜基质缺损模型的兔角膜基质层间,术后第12周和24周取材行组织学和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未接种细胞的PLGA材料移植基质层间作为对照组。结果 细胞在PLGA支架上生长增殖良好,实验组移植术后12周材料降解,角膜基本恢复透明。组织学检查显示移植后24周新生角膜基质样组织与正常角膜基质组织相似,电镜下胶原纤维直径与正常角膜基质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干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来源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硅油入前房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硅油入前房继发青光眼26例,其中无晶体眼22例,有晶体眼4例.硅油填充3个月以上,网膜复位好的患者直接取出硅油.无晶体眼患者分别行俯卧位、激光或手术行下方虹膜周切、硅油再注入、角膜下方小梁切除术.有晶体眼患者使用Healon将硅油从前房排出,硅油再入前房者切除晶体、硅油再注入、6点周边虹膜切除.患者眼压控制后随访3个月眼压.结果 除1例无晶体眼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随访3个月眼压控制.21例无晶体眼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眼压得到控制,其中5例单纯采用俯卧位、5例激光虹膜周切、4例手术虹膜周切、2例硅油再注入、2例直接取油、3例行角膜下方小梁切除术.有晶体眼患者4眼眼压均控制,其中3例使用Healon将硅油从前房排出,1例切除晶体、硅油再注入.结论 硅油入前房继发青光眼经多种方法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眼前段生物测量值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56例,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程度,将其分为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组(51例)、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组(54例)、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51例)。比较各组患者眼前段生物测量值;采用Spearman法分析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与DR程度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程度DR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R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NDR组比较,NPDR组和PDR组球镜屈光度增大,角膜厚度增厚,前房深度变浅,眼轴长度缩短(P <0.05);与NPDR组比较,PDR组角膜厚度增厚、前房深度变浅、眼轴长度缩短(P <0.05);但NPDR组、PDR组球镜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角膜厚度与DR程度呈正相关(rs =0.882,P =0.000);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与DR程度呈负相关(rs =-0.921和-0.886,均P =0.000)。与NPDR组比较,PDR组T2DM病程延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占比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升高(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长[O^R=6.404(95% CI:3.358,9.451)]、DPN占比高[O^R=2.591(95% CI:1.153,4.029)]、mALB水平高[O^R=3.353(95% CI:2.365,4.342)]、角膜厚度厚[O^R=3.200(95% CI:2.086,4.313)]、前房深度浅[O^R=0.384(95% CI:0.124,0.645)]、眼轴长度短[O^R=0.408(95% CI:0.245,0.571)]是PDR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与DR程度有相关性,且角膜厚度厚、前房深度浅、眼轴长度短是PD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 (rAAV)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 基因经角膜基质瓣转染兔角膜基质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微型角膜刀制作兔角膜基质瓣;转染组用含rAAV-EGFP转染液浸泡角膜瓣和角膜基质床10 min,对照组用等量BSS液浸泡角膜瓣和角膜基质床10 min,不同时间点(1、3、7、14、21d)通过荧光体视镜观察角膜出现EGFP荧光的起始时间及分布情况,收集角膜,其中一半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照相,另一半固定后行HE染色。结果 转染组于转染第3天,体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兔眼角膜瓣内面及基质床中开始有GFP阳性表达;7d达到高峰, 21d时仍有微弱表达。第7天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兔角膜基质中有明显的荧光表达。对照组角膜始终未见荧光表达。转染组和对照组角膜HE染色均未见炎症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等异常。结论 rAAV- EGFP经兔角膜基质瓣转染角膜基质细胞的方法可将基因安全、相对高效地转入角膜基质细胞。为转基因治疗角膜病提供了新的转染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行体外分离和培养兔角膜缘干细胞,使之成为一种上皮组织,以便进行角膜移植。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兔角膜缘干细胞:角膜缘组织块作为外植体,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上培养;获得的复合角膜上皮组织移植于兔眼,观察并记录兔角膜组织生长情况,待角膜组织生长良好后做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兔角膜缘组织应用组织块法在脱细胞角膜基质上生长9~10 d后达到80%汇合状态,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生长良好,增殖能力较高,将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作异体板层角膜移植于兔眼后,4~5 d角膜上皮光滑,20~21 d角膜变为透明,荧光素染色只见缝线处少许着色,期间未见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术后30 d HE染色显示角膜组织与宿主角膜组织结合良好,上皮细胞可见4~5层结构,可见角膜缘干细胞多呈卵圆形;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培养的细胞P63、CK3单克隆抗体呈阳性表达。结论以组织块法生长的以脱细胞角膜基质为载体的组织工程化兔角膜可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兔眼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细菌纤维素(BC)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兔和人角膜基质细胞,种植到BC膜中,构建完成后进行兔和人角膜基质细胞-BC复合膜的生物检测,并将兔角膜细胞生物复合物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术后1、4和8周时分别活体行前节OCT、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离体后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人和兔角膜基质细胞长入BC的网架结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移植术后1周兔眼无炎症反应及新生血管,4周后植片边缘出现新生血管,表面无水肿及溃疡形成。术后8周角膜共焦显微镜显示:移植片周围基质细胞增生活跃,邻近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正常。前节OCT显示:移植后复合膜逐渐降解,4周时复合膜边界模糊,8周时密度接近正常角膜组织。离体组织学检查显示:BC复合膜与正常角膜基质相似,有炎细胞浸润和血管形成,角膜组织无坏死和溶解。结论: BC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的生物支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