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毕前房注入曲安奈德2 mg;对照组39例,术式同实验组,术毕前房不注入曲安奈德。观察术后角膜水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前房渗出、后囊混浊,眼压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角膜水肿、前房渗出、房水闪辉、后囊混浊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瞳孔黏连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可以有效地减少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云南省红河州复明工程中的疗效。方法:选择云南省红河州复明工程100例(10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随访并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散光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术后1周及1月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优于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组,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眼压无差异,且两组术后均较术前眼压降低约3 mmHg(P<0.0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散光的度数和性质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1周及1月角膜循规性散光比例明显增加(P<0.001);两组手术患眼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恢复过程相似。结论:在复明工程中,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安全有效,适于初学白内障手术的眼科医生操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具有恢复快、近期效果好等特点,随经济发展及严格培训,也是可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3.
韦玉玲 《华夏医学》2012,25(2):207-209
目的:探讨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57例(65眼)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眼压、滤过泡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d视力(含矫正视力)小于0.3者11眼(16.92%),0.3~0.5者43眼(66.15%),0.5以上者11眼(16.92%);在并发症中,发生角膜水肿13眼(20.00%),虹膜损伤14眼(21.54%),后囊破裂3眼(4.62%);所有病例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滤过泡均能有效保留。结论: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前房注射在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 80例(8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植入后注入地塞米松针0.5 mg,对照组注入复方平衡盐溶液以维持前房.结果 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和前房纤维蛋白渗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d、7d、14 d眼压水平虽有一定波动,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术后后囊浑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应用可减轻角膜水肿和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且可减少后囊浑浊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程晓霞 《吉林医学》2014,(11):2366-2367
目的:分析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传统囊外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13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74只眼)与对照组(54例,64只眼),分别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传统囊外摘除术,两组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对比两组术后视力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d,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角膜水肿、前房积血、虹膜损伤、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传统囊外摘除术相比,具有术后视力较好、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且无需昂贵设备,较为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前房内注入消毒空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70例7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为根据房角检查须行滤过手术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35例,前房注气+小梁切除术组(观察组)35例,比较两组术后1周低眼压和浅前房、眼内出血的发生率、最佳矫正视力情况、术后12个月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结果两组术后1周低眼压和浅前房、眼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一周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2个月眼压和滤过泡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向前房内注入消毒空气可预防术后浅前房、眼内出血的发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不同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对白内障患者视力水平、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及角膜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7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组,对照组48例采用3.0 mm传统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观察组49例行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观察两组视功能、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角膜内皮功能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裸眼远视力、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阻力因数(CRF)、Goldmann相关眼压(IOPg)、角膜补偿眼压(IOPcc)高于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CC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泪膜破裂时间(BUT)水平高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能减轻对角膜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改善角膜生物力学,提高术后视功能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54只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设对照组27例(27只眼),采用常规现代囊外技术,改进组26例(27只眼),采用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结果:改进组和对照组术后1 d最佳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20只眼(74.1%)和10只眼(37.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改进组比对照组术眼术后炎性反应轻,瞳孔圆,角膜散光轻.结论:应用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操作安全、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视力及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结果: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为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视力为0.16±0.05,治疗后为0.44±0.14;观察组治疗前视力为0.15±0.03,治疗后为0.42±0.13;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712.08±52.032个/mm2)和六角形细胞比例(37.95±5.29)%,治疗后两组患者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均可提高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降低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但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对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将84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行超声乳化术,B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d、1个月及3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六角形细胞密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A组始终高于B组(P<0.05);术后A组的角膜水肿程度显著轻于B组(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对于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但超声乳化术的损伤轻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位置选择对白内障患者视觉功能、眼内压及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2例,共计85眼进行观察,入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据手术切口位置不同分为观察组(n=36,43眼)及对照组(n=36,42眼),观察组在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做3.0mm透明角膜切口,对照组于颞上侧或鼻上侧做3.0mm常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2组均给予常处置,术后进行随访,比较2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散光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2组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呈逐渐升高趋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呈明显降低趋势(P<0.01),但2组间BCVA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眼压术后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术后2h、1d眼压明显高于术前(P<0.01),术后2d眼压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2组间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角膜散光度于术后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手术源性散光度于术后7d~6个月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术后7d~6个月观察组平均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6个月观察组手术源性散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选择最大角膜屈率位和常规手术切口均可改善患者的视力,但最大角膜屈率位手术切口可减小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2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207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高度近视将患者分为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其中高度近视组104例(右104眼),对照组103例(右103眼)。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眼压、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前房角、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角膜散光、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显著改善(P<0.05),但高度近视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值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未显著改变(P>0.05),但高度近视组黄斑中心凹厚度高度高改变量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高度近视组术后前房深度、前房角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改变不明显(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六角细胞均显著改善,且术后高度近视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6—12月该院收治的131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使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66例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围术期2、12、24、48 h眼压变化,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12、24、48 h眼压分别为(16.81±4.33)、(25.11±14.71)、(19.91±3.98)、(13.99±3.47)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眼压(19.14±4.01)、(28.02±4.02)、(24.02±3.79)、(13.76±4.22)mmHg(P<0.05);观察组角膜水肿、虹膜损伤、瞳孔变化、前房积水、后囊破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均低于对照组(34.85%)(P<0.05).结论 使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较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效果更加显著,具有围术期眼压升高速度慢、术后视力恢复速度快且不良反应率低的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8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其治疗效果,重点观察视力、前房、视野、结膜滤过泡等检查。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2者21眼,随诊0.5~2年,眼压控制率在90%以上,视力检查情况良好,无损害。结论:白内障小切口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在临床上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69-75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32例(48眼),行颞上象限角膜遂道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观察视力、前房深度、眼压等情况。结果患者32例(48眼)术后视力恢复较满意,48眼术后随访矫正视力为0.3~0.8,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稳定,平均眼压(14.13±3.4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前房深度(3.4±0.6)mm,高于术前(2.5±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效果良好,可提高视力,同时保持滤过泡功能,眼压维持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在初学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45例(45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截囊前向前房内注入曲安奈德,娩核后观察:后囊完整的36例36眼行常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伴有后囊破裂并玻璃体脱入前房的9例9眼,在曲安奈德染色辅助下彻底清除前房内的玻璃体后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角膜情况、前房内炎症反应、眼压变化、黄斑水肿情况、视力等。结果45例患者术后有9例角膜水肿,所有患者前房清亮,无炎症反应,无不可耐受的眼压升高,检眼镜下未见明显的黄斑水肿。结论初学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使用曲安奈德,可以提高手术的可视性和安全性,抑制术后炎症反应,减少近期及远期并发症,视力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小切口碎核与超声乳化两种不同白内障摘除手术方式的综合疗效差别。方法:收集我科2013年1~11月收治的125例硬核白内障患者,综合比较超声乳化组与小切口碎核组术后矫正视力、术中后囊破裂、术后前房反应及术后角膜水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矫正视力低于0.3的患者比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超声乳化组高于小切口碎核组;术后1周矫正视力低于0.3的患者比例间及术后1月、3月两组患者矫正视力大于0.5的患者的比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后囊膜破裂及术后1 d前房反应情况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角膜水肿情况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声乳化组高于小切口碎核组。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切口碎核白内障摘除术对硬核白内障均有可靠疗效,但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损伤明显,角膜水肿情况明显高于小切口碎核组。小切口碎核白内障摘除术对于硬核白内障不失为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毕眼压与早期无缝线透明角膜切口闭合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94眼)住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46例(49眼)和B组44例(45眼)。 A组设置术毕眼压15~20 mmHg,B组设置术毕眼压21~25 mmHg。术后3 d内,观察透明角膜切口、眼压、视力、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角膜厚度的情况。结果术后3d内,两组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差异,透明角膜切口闭合有差异,角膜切口闭合程度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术毕适度高眼压能促进超声乳化术后透明角膜切口闭合,眼前段光学相干扫描仪能无创、可重复、高度灵敏的检测早期术后切口情况,指导手术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73-76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青光眼性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70例青光眼性白内障患者(单眼患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技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平均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眼压和视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术后1周、4周、12周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有所减少,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技术治疗青光眼性白内障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稳定患者眼压,有利于内皮细胞的生长,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84例(184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92眼),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费用情况。结果:随访中观察组在术后视力、手术费用方面及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术后疗效与传统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差异较明显,且其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