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2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4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206篇
内科学   147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2篇
综合类   500篇
预防医学   268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90篇
  6篇
中国医学   218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鱼刺完全穿透胃壁者,直接胃镜下包块切开向外寻找或外科手术方案均存在术中无法准确定位鱼刺风险,而采用超声内镜辅助探查可有效解决术中定位困难的问题。本文报道了1例鱼刺完全穿透胃壁患者,经超声内镜精准定位鱼刺方向,术中以环形切开刀直接建立胃壁隧道,随后内镜下沿隧道切开胃壁,最终找到并拔除鱼刺。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脂肪肝对超声造影诊断肝脏炎性假瘤(IPL)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21年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诊治的IPL患者28例,其中伴有脂肪肝者12例,正常肝内IPL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血供状态、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的异同。结果 伴脂肪肝的IPL病灶动脉供血1例(8.3%)、静脉供血11例(91.7%)、富血供3例(25.0%)、乏血供9例(75.0%),IPL病灶动脉供血7例(43.8%)、静脉供血9例(56.3%)、富血供5例(31.3%)、乏血供11例(68.8%),两组供血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供丰富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脂肪肝病灶呈无明显增强型1例、快速廓清型5例、等增强型3例和低增强型3例,IPL病灶呈无明显增强型2例、快速廓清型5例、等增强型7例和低增强型2例,两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无显著差异(P=0.661);伴脂肪肝病灶造影剂到达时间为(8.9±1.3)s,显著慢于IPL病灶【((8.0±0.9)s,P<0.05】,峰值强度为(53.2±7.8)dB,显著弱于IPL病灶【((61.1±9.7)dB,P<0.05】,而两组达峰时间、曲线尖度和曲线下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正常肝背景下的IPL病灶比,合并脂肪肝的IPL病灶以静脉供血为主,其造影剂的到达时间较长,而峰值强度降低,在临床诊断时需要认真地甄别。  相似文献   
4.
招风耳的矫正在临床上分为手术矫正与非手术矫正,矫正方法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且各有优缺点。现对招风耳的概念、病理特点、治疗原则以及矫正招风耳的主要方式(如手术方式、非手术方式)进行阐述,同时对招风耳矫正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冠脉介入治疗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药物涂层球囊。结果两组FPG、2 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再狭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显著低于对照组再狭窄率13.0%,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1.7%(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减少介入术后再狭窄和心脏不良事件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与分析床边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抢救ICU重度高血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ICU抢救的60例并发重度高血钾的重症患者给予床边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先对患者使用无钾置换液,待血钾浓度到正常值之后,再增加置换液中的钾离子浓度直至到平衡的状态,对比患者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1 h、2 h、4 h、6 h、12 h和24 h的血清钾浓度。结果患者在治疗之后的1 h内血钾浓度都有普遍下降,6 h之内患者的血钾浓度都下降到正常值,12~24 h患者的血钾浓度均保持在正常水平内,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生命指标及体征都很稳定。结论在抢救ICU重度高血钾患者使用床边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的治疗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钾浓度,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的黄芪饮片中黄芪甲苷含量检测的分析方法。方法:比较了几种不同的前处理提取方法,最终确定以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相结合,正丁醇和氨试液萃取提纯的前处理方法,结合HPLC-ELSD法进行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结果:黄芪甲苷在0.06~1.9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16%,RSD=2.63%(n=5)。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准确、高效、重现性良好,适用于黄芪饮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性状的价值及相关程度。方法 18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分型分为2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106)、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n=82);选择同时期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n=90)。测定血清NT-proBNP、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测斑块成分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NT-proBNP、Hcy水平与Gensini积分及斑块成分指标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Hcy水平与易损性斑块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NT-proBNP、Hcy预测易损性斑块的价值。结果 3组间NT-proBNP、Hcy与hs-CRP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均为ACS组SAP组对照组(均P0.05)。ACS组Gensini积分、坏死核心(NC)比例、血管重塑指数(VRI)、斑块偏心指数(PEI)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NT-proBNP、Hcy水平与Gensini积分及斑块NC比例、VRI、PEI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Hcy血清水平是冠心病患者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NT-proBNP、Hcy预测冠状动脉易损性斑块的AUC分别为0.764(95%CI 0.729~0.803,P=0.021)、0.779(95%CI 0.742~0.814,P=0.015);两者联合预测冠状动脉易损性斑块的AUC为0.886(95%CI 0.823~0.951,P=0. 004)。结论血清NT-proBNP、Hcy联合检测可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病变性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获得热休克蛋白90β(HSP90β)基因干扰和过表达慢病毒表达系统,并检测其在人骨肉瘤细胞株Saos-2中的表达水平。方法:设计合成shRNA,以慢病毒表达质粒构建HSP90β干扰和过表达载体,酶切电泳、测序技术鉴定载体构建是否成功。重组病毒转染H1299细胞,以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转染的Saos-2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计数获得转染效率。将感染好的细胞分为干扰NC组(NEG-shRNA)、干扰组(shRNA-HSP90β)、过表达NC对照组(NEG-pEZ)及过表达组(pEZ-HSP90β)。通过qRT-PCR 与Western blotting 分别从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验证目的基因的干扰和过表达水平。结果:插入慢病毒表达载体的基因片段与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完全一致。病毒包装成功后,嘌呤霉素最小致死浓度1 μg/ml,感染复数200,感染人Saos-2的感染效率达80%,其中shRNA-HSP90β组干扰效率为86.35%,pEZ-HSP90β组的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2.8倍。进一步研究发现,shRNA-HSP90β组较NEG-shRNA组中HSP90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EZ-HSP90β组较NEG-pEZ组HSP90β蛋白表达增加。结论:HSP90β基因干扰和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够在Saos-2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0.
施春波  董长征  陈磊  翁磊 《浙江医学》2020,42(15):1594-1597
目的探讨22种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简称免疫细胞)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对594例转录组数据中22种免疫细胞的相对比例进行推算,筛选出P<0.05的样本用于研究,分析22种免疫细胞在正常肺组织与肺腺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利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22种免疫细胞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筛选出对肺腺癌患者总生存有影响的因素构建免疫风险评分模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该免疫风险评分模型的独立预测价值。构建列线图对肺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进行综合预测。结果除CD8+T细胞、幼稚的CD4+T细胞、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激活的肥大细胞外,其余免疫细胞在正常肺组织与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对肺腺癌患者总生存有影响的3种免疫细胞,即嗜酸性粒细胞、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及M1型巨噬细胞;利用这3种免疫细胞构建免疫风险评分模型。根据模型对每例患者进行复发风险评分,按风险评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Kaplan-Meier曲线提示高风险组患者总生存率低于低风险组(P<0.05)。ROC曲线提示该风险模型在预测复发风险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0.60)。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免疫风险评分模型是肺腺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HR=1.30,95%CI:1.20~1.40,P<0.05)。列线图能更全面地对肺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进行预测。结论免疫细胞在肺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3种免疫细胞构建的免疫风险评分模型是肺腺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