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实验豚鼠胆囊组织调宁蛋白(Cap)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受试豚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养肝柔肝中药组(中药组)、熊去氧胆酸西药组(西药组)。后3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其中中药组、西药组在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7周后,分别对实验豚鼠胆结石生成情况,胆囊组织Cap蛋白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养肝柔肝中药组能有效防止胆结石的生成,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其效果优于熊去氧胆酸西药组(P〈0.05)。模型组动物胆囊组织CaD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养肝柔肝中药组和熊去氧胆酸西药组胆囊组织Cap蛋白表达水平虽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P〈0.05,P〈0.01),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1),且养肝柔肝中药组Cap蛋白表达水平较低,但与熊去氧胆酸西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肝柔肝中药能显著降低胆结石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胆囊平滑肌组织Cap蛋白的水平,提高胆囊平滑肌收缩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养肝利胆颗粒对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80只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共4组。用高脂高胆固醇饲养法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中药治疗组灌服养肝利胆颗粒,西药组灌服熊去氧胆酸。造模第49天每组各取8只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于实验期间测定葡萄糖输注率。实验结束处死豚鼠取材,观察胆结石成石率。结果:经胆结石红外光谱定性分析,豚鼠胆囊结石均为胆固醇结石。模型组成石率为83.25%。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中模型组豚鼠葡萄糖输注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养肝利胆组与熊去氧胆酸组葡萄糖输注率明显升高,且养肝利胆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养肝利胆颗粒可以明显升高葡萄糖输注率,改善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的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养肝利胆颗粒对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成石率和血浆胆囊收缩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8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养肝利胆颗粒组和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组。除正常组外。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并于造模当天开始灌胃治疗,养肝利胆颗粒组予养肝利胆颗粒1.81g/(kg·d),UDCA组予UDCA30.12mg/(kg·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7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豚鼠一般情况变化和胆囊成石率,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的含量。 结果:养肝利胆颗粒能明显改善胆结石豚鼠的一般情况及行为学体征,但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模型组豚鼠成石率(82.3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26%)(P〈0.01),养肝利胆颗粒组和UDCA组豚鼠成石率分别为27.78%和38.89%,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血浆CCK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养肝利胆颗粒组和UDCA组血浆CCK含量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养肝利胆颗粒组和UDCA组血浆CCK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养肝利胆颗粒能显著降低豚鼠胆结石的成石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养肝利胆颗粒能提高豚鼠血浆CCK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何永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139-139,147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比较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36例健康对照者之间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因素有无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中FPG、FINS、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I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O.05)。胰岛素敏感性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正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浓度呈负相关。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并与血脂代谢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升清胶囊下调胆囊结石豚鼠胆囊上皮组织雌、孕激素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升清胶囊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和升清胶囊组,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高脂致石饮食法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升清胶囊组和熊去氧胆酸组豚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造模7周后观察各组豚鼠胆囊成石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豚鼠胆囊上皮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升清胶囊可降低造模豚鼠的成石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正常对照组、升清胶囊组、熊去氧胆酸组和模型组的顺序,各组豚鼠胆囊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半定量分级逐级升高,升清胶囊组与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方药升清胶囊可下调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降低胆固醇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6.
陈雯  郭进 《广西医学》2005,27(9):1346-1347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HD)伴高脂血症患者在调脂治疗的同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对41例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服用血脂康调脂治疗前、后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IDL)、空腹血糖(FB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调脂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TC、TC、LDL、FINS降低(P〈0.05~0.001),HDL、ISI升高(P〈0.05~0.01),FBC无显著性改变。TC、TC、LDL与FINS呈正相关(P〈0.01),与ISI呈负相关(P〈0.01);HDL与FINS呈负相关(P〈0.01),与ISI呈正相关(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血脂康在调脂治疗的同时,可降低FINS及提高ISI,改善胰岛索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82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型24例(A组)、中型21例(B组)及重型37例(C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50名为对照组。测定上述患者FFA、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rII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FPS、FINS、Homa.IR、TC及L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及C组FFA、FPS、FINS、Homa—IR、TC、TG和L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B及C组血清FFA与FPS、Homa—IR、TC及HDL—C水平呈现相关性(均P〈0.05),B及c组血清FFA与FPS、Homa-IR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FFA水平明显升高,与FP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喜 《河北医学》2009,15(1):69-71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NAFL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及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及肝脏超声声像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而对照组仅66.7%(P〈0.01)。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NAFL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血浆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68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对照组3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常规行空腹血糖(FPG)、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测定,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ELISA法测定各标本血浆脂联素水平,并对各组间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对各指标与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FIG、TC、TG和FINS、BMI、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浆脂联素水平及ISI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1)。且血浆脂联素水平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也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2型糖尿病病人血浆脂联素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FPG、TC、TG、BMI及HbA1c显著负相关,与IS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中可能发挥保护性作用,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发生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两种脂联素受体在人白色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清瘦素(LEPTIN)、游离脂肪酸(FFA)的关系。方法 选取19例超重或肥胖(BMI≥25kg/m^2)和29例正常体重(BMI〈25kg/m^2)人群,用RT-PCR技术检测腹部皮下与大网膜脂肪组织中脂联素受体的表达水平,并测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血脂和血清LEPTIN、FFA等指标。结果 ①两种脂联素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在肥胖组和对照组、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之间均无差异;但超重或肥胖患者的血浆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FINS、LEPTIN、FFA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②总体观察对象中,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联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LEPTIN、FFA、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负相关(P〈0.05);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正相关(P〈0.05)。③超重或肥胖组中FFA与血浆TG、总胆固醇(Teh)、低密度脂蛋白(LDL)、FINS正相关(P〈0.05);LEP-TIN与BMI、FINS正相关(P〈0.01)。结论、超重人群的血清LEPTIN、FF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脂联素受体、空腹胰岛素、FFA是很好的评估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优思弗,UDCA)在预防胆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间在我院消化科行ERCP术的胆管结石患者27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33例,术后服用熊去氧胆酸,对照组142例,术后未服用熊去氧胆酸,随访1年,观察有无结石复发,同时检测其血脂水平。结果实验组结石复发8例(8/133),复发率为6.01%,对照组复发20例(20/142),复发率为14.08%,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胆固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甘油三酯及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结石ERCP术后服用熊去氧胆酸可有效预防结石的复发,熊去氧胆酸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可能是其预防复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A组)38例,老年2型糖尿病无非酒精性脂肪肝(B组)32例,健康老年人(C组)4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对象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Ic)、空腹游离脂肪酸(FFA),并检查各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FBG×FINS/22.5。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TG、TC、LDL—C、FFA、BMI、BWH、Homa—IR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值均〈0.05),将老年2型糖尿病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FFA与Homa—IR、TC、TG、LDL—C、BMI、WHR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FA与Homa—IR、TC、TG、LDL—C、BMI、WHR呈正相关(分别为r=0.756,0.843,0.738,0.819,0.792、0.725.P均〈0.05)。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中。FFA水平升高与IR并存,二者存在明显相关性,二者在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治则的中药清胆胶囊和养肝利胆颗粒对豚鼠胆色素结石形成过程中炎症环节的影响。方法:应用雄性豚鼠建立胆色素结石模型,分别观察清胆胶囊和养肝利胆颗粒对该模型成石率、胆囊容积、胆汁中黏蛋白浓度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清胆胶囊组与养肝利胆颗粒组成石率均显著降低(P〈0.01),胆囊容积明显减小(P〈0.05);胆汁中黏蛋白及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种中药制剂对黏蛋白及CRP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胆胶囊与养肝利胆颗粒对胆色素结石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而且二者在干预胆色素结石病炎症反应环节上的作用效果和机制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肾病与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脂变化及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尿清蛋白肌酐比(ACR)将19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临床DN组、晚期DN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的尿清蛋白肌酐比、血脂、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AI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1)与无糖尿病肾病组比较,DN各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降低(P〈0.05)。(2)ACR与TC(r=0.285,P〈0.01)、LDL—C(r=0.321,P〈0.01)、ApoB(r=0.345,P〈0.01)呈正相关,与HDL—C(r=-0.378,P〈0.01)、ApoA(r=-0.268,P〈0.01)、ISI(r=-0.305,P〈0.01)呈负相关。结论 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IR)可能与2型DN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大鼠经不同干预后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经不同干预后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总胆固醇(T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游离脂肪酸(FFA)及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高热量饲料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mg/kg)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1周后FPG≥11.1mmol/L为成模标准(n=28),将糖尿病大鼠分别予以瑞格列奈+二甲双胍(B,n=7)、罗格列酮十二甲双胍(C,n=7)、胰岛素+二甲双胍(D,n=7)、生理盐水(E,n=7)干预,8周末测定血生化指标并计算HOM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结果B—E组FPG、FINS、HOMA、TC、TG、LDL、FFA、内脏脂肪素及体重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HDL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给予不同治疗后FPG、FINS、HOMA较未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C组FFA较其他各组明显下降(P〈0.05),而内脏脂肪素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P〈0.051;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与体重及糖脂代谢相关。结论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殖受体(PPARr)核受体可能参与调控内脏脂肪素的表达和分泌活动;内脏脂肪素可能是PPARr的激动剂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靶点之一;内脏脂肪素与糖脂代谢和体重密切相关,与胰岛素抵抗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游离脂肪酸(FFA)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9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0例、健康人群42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对象的FFA、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FFA、ISI、TC、TG和LDL-C分别为(697.58±45.12)μmol/L,-4.99±0.12,(6.72±1.26)、(3.14±0.98)、(3.56±0.99)mmol/L;FFA、TC、TG、LDL-C等各项指标均以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高于其余各组(均P〈0.05);ISI则以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低于其余各组(均P〈0.05);将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FFA与ISI、血脂3项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FA与ISI呈负相关(r=-0.773,P〈0.05),与TC、TG、LDL-C呈正相关(分别为r=-0.791,0.816,0.873,均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中,FFA升高与IR是并存的,并且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二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与血糖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tion,EH)患者血糖水平与血脂、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比较EH组与对照组及EH按血糖水平分组后与对照组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asting plasma insulin,FINS)的水平。结果:EH组患者血脂成分及胰岛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EH组与对照组相比,EH组的TC、TG、LDL-C、FINS显著升高(P〈0.01,P〈0.05),HDL-C显著降低(P〈0.05)。结论:EH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水平增加是血脂异常的原因之一,血脂异常的程度随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而加重。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燕  林碧  余劲明 《广西医学》2005,27(12):1920-192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胰岛素抵抗(IR)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观察T2DM并DN组和非DN组(NDN组)各79例与健康对照组(对照组)50名之间糖化血红蛋白C(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等因素的组间差异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的关系。结果①3组间性别、BMI、TC和LDL—c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②DN组和NDN组间年龄、FBG、HbA1c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均P〉0.05);③与NDN组和对照组比较,DN组TG显著升高、HDL-c明显降低(F为4.37和4.00,均P〈0.05);④DN组FINS显著高于NDN组、ISI显著低于NDN组。两组FIN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为29.41和37.77,均P〈0.001)。⑤以UAE为应变量,BMI、FINS、ISI、FBG、HbAlc、TC、TG、HDL-C、LDL-c为自变量,a为0.05,多元回归显示FINS、FBG和TG与UAE正相关。结论DN组胰岛素、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胰岛素、血糖以及甘油三酯等是UAE的主要影响因素。IR可能与DN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养肝利胆口服液对胆结石溶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养肝利胆口服液是上海中医学院龙华医院的验方,对胆石病,胆道感染有良好的疗效,它是否具有溶解胆结石的作用,尚待研究,本工作用人胆石埋入豚鼠胆囊作为实验模型,经口灌服养肝利胆口服液进行治疗。结果证示该药具有明显溶石作用,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其溶解胆固醇结石的效应和熊去氧胆酸(UDCA)相近,而溶解胆红素结石的作用则明显优于UDCA。胆汁成分分析显著该药能促进胆汁分泌,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桑枝颗粒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的FPG、TG、TC、LDL-c、FF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HDL-c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大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桑枝颗粒治疗组FPG、TG、TC、LDL-c、FFA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桑枝颗粒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及改善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