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灵芝多糖对高血脂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灵芝多糖对高血脂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以高、中、低三个剂量灵芝多糖灌胃,分别于第14天和28天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 不同剂量的灵芝多糖均可显著性抑制高血脂大鼠血清TC、TG和LDL-c的升高(P〈0.01),并能调节HDL-c的升高(P〈0.05).结论 灵芝多糖有较显著的调节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大鼠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及PDS 35、70、140mg•kg-1组,高脂饮食伴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5 5 mg•kg-1建立大鼠实验性2型糖尿病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治疗性给药4周,每周测空腹血糖1次,4周后检测肝糖原、胰岛素(Ins)、C-肽、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PDS 70、140 mg•kg-1组于第3、4周血糖明显降低(P<0.01),4周后肝糖原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TC、TG、FFA、T C/HDL-c、LDL-c/HDL-c及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SOD活性、C-肽含量及胰岛 素敏感指数(ISI)显著升高(P<0.05或P<0.01),HDL-c、LDL-c及Ins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PDS可降低T2DM大鼠的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提高肝脏及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化痰活血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乳剂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后给予化痰活血方,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化痰活血方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中TC、TG、LDL-c,显著增加HDL-c、HDLe—c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结果显示该方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结论化痰活血方不仅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代谢紊乱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而且能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治法方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以高脂饲料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IR大鼠模型.给予不同治法的方药干预.检测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游离脂肪酸(FFA),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中药干预Ⅰ方、Ⅱ方均明显降低模型大鼠FPG和Fins水平(P《0.05),提高ISI(P《0.05),并使模型大鼠血清TC、LDL-C显著降低(P《0.05);中药干预Ⅲ方使模型大鼠血清Fins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中药干预Ⅰ方(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方)的治疗作用最优.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方(干预Ⅰ方)、益气养阴化痰降浊方(干预Ⅱ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养肝利胆颗粒对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探讨养肝柔肝法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80只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养肝利胆组和熊去氧胆酸组。建立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动物模型,并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各组动物均于第7周末取材,测定胆结石成石率及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模型组成石率为83.25%,其成石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熊去氧胆酸组和养肝利胆组的FPG及FINS水平相对于模型组均有所降低,ISI明显提高(P〈0.01);养肝利胆组的FPG、FINS均低于熊去氧胆酸组,而ISI高于熊去氧胆酸组(P〈0.05)。熊去氧胆酸组和养肝利胆组的TG、TC、FFA相对于模型组而言均降低,但TG、TC熊去氧胆酸组和模型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养肝利胆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养肝利胆组明显均低于熊去氧胆酸组(P〈0.05);FFA两药物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养肝利胆颗粒能显著降低豚鼠胆固醇结石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G、TC、FFA,改善胆固醇结石豚鼠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将成模的糖尿病大鼠按血糖和体质量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六味地黄丸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并分别给予蒸馏水和六味地黄丸灌胃6周,每3周测量体质量1次,6周后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糖尿病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糖显著升高,TC、TG、LDL-C含量显著增加,补充六味地黄丸后,体质量逐渐增加,血糖显著下降,TC、TG、LDL-C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六味地黄丸能增加糖尿病大鼠体质量,对其糖、脂代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血脂代谢、自由基氧化损伤和肾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其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将80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黄芪注射液组,每组20只。 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每天给予高糖高脂饮食,8周后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1次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黄芪注射液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第17周开始每天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 2 mL•kg-1,4 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Ualb)、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尿蛋白排泄率(UAER)和肌酐清除率(CCr),检测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TC、TG、LDL-c、MDA、UAlb、BUN、SCr和UAER升高(P<0.05或P<0.01),HDL-c水平、SOD和GSH-Px活性、CCr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注射液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肾组织MDA水平,UAER和血清UAlb、BUN、SC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SOD和GSH-Px 活性及CCr显著升高(P<0.05或P<0.01),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黄芪注射液能纠正2型糖尿病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抵抗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雷竹笋汁对糖尿病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雷竹笋汁的抗糖尿病作用。方法:分别以生理盐水和雷竹笋汁(1组205.70mg/kg,B组436.40mg/kg)给正常和糖尿病大鼠灌胃28天。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醉(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二醛(MDA)合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糖原含量。结果:雷竹笋汁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浆中的G1u、TG、NEFA、TC、LDL-c和MDA含量,升高HDL-c和肝糖原含量及SOD活性,与模型组比较P<0.05;其降LDL-c和MDA及升HDL-c作用呈量效关系(P<0.05)。结论:雷竹笋汁有明显的抗糖尿病作用,又大剂量不致血糖和血脂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随机选取60例2013-03/2014-03月期间在作者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试验组,根据IMT试验组分为IMT增厚组(27例)和IMT正常组(33例),记录研究对象的IMT、FFA及相关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h blood sugar,2hB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在TC、TG、HDL-C、LDL-C、2hBS、FPG、IMT、FFA等指标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MT增厚组的TC、TG、HDL-C、LDL-C、2hBS、FPG、IMT、FFA等指标均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和血糖均为紊乱状态,且IMT增厚组较IMT正常组更为严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FFA的检测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意义显著,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0.
沙苑子提取物降脂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沙苑子提取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肝脏中脂肪(粗)含量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用酶学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的变化。用索式法测定各组大鼠肝脏中脂肪(粗)含量。结果沙苑子水提取液、油提取液、50%乙醇提取液和95%乙醇提取液大剂量(90g/kg)使用15d,可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中TC、TG的含量及肝脏中脂肪(粗)的含量,水提液小剂量组(20g/kg)和油提液中剂量组(45g/kg)可显著升高血清中HDL-c的含量,其作用优于对照药物绞股蓝总甙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沙苑子提取液有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TG、TC、LDL-c的含量和升高HDL-c作用;同时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肝脏中脂肪(粗)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黄素改善KKAy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PF级KKAy小鼠50只按血糖值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素低、中、高治疗组按12.5、25、50mg/(kg·d)剂量灌胃,吡格列酮治疗组按1.95mg/(kg·d)剂量灌胃,并选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8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大黄素可以降低KKAy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FA、hs-CRP及TNF-α,并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结论 大黄素能降低血糖及肿瘤坏死因子-α并改善KKAy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血脂水平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lc、FPG、TC、TG、LDL-C、HDL-C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层析法;FPG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TC检测采用酶法(CHOD-PAP法);TG检测采用酶法(GHO-PAP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直接酶法。结果空腹血糖增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随之增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随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的上升而数值增大,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随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的上升反而逐渐减小,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程度与血糖的增高有关;联合检测HbAlc和血脂对糖尿病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柱强 《西部医学》2013,25(7):992-993,99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4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2)与对照组(n=72),观察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TG、TC、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可纠正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阿尔茨海默病人血脂进行测定和分析,了解其血脂与同年龄段健康人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2例病例和86例同年龄段正常对照,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等六项血脂指标,并将病例样本与同年龄组正常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02例病例样本与86例正常对照比较,TC、LDL-C、ApoB升高,ApoA1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TG、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人与同年龄段健康人之间存在血脂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蛋白(a)[LP(a)]与血脂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枸橼酸钠抗凝组(A组)、普通肝素抗凝组(B组)、低分子肝素抗凝组(C组)各30例.分析3组透析前、后血清IL-6、TNF-α、LP(a)的变化;3组透析前、透析3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的变化;分析A组IL-6、TNF-α、LP(a)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透析后A组IL-6下降,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2个月后A组TG较透析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LDL-c、vLDL-c低于B、C组,HDL-c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与TG、LDL-c、vLDL-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3、0.521、0.512,P值分别为0.026、0.038、0.043).结论 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TG、LDL-c、vLDL-c、HDL-c的影响小于肝素,可能与其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和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屯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为观察组,未合并的患者为对照组,再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空白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以及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将糖尿病患者归为一个整体,以合并自主神经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以TC、TG、LDL-C、HDL-C和FFA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和心血管自主神经各项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自变量TC、TG、LDL-C、HDL-C和FFA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仅FF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FFA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孕妇血糖血脂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产检的孕妇152例,依据有无糖尿病分成正常妊娠组(82例)和妊娠糖尿病(GDM)组(70例),另设同期在本院体检未怀孕健康妇女77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妊娠组TC、TG和LDL—C浓度均高于对照组,HDL-C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中GDM组TC、TG和LDL—C浓度高于正常妊娠组,而HDL—C浓度要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经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血脂除HDL—C高于治疗前,其他如TG、TC和LDL—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的血脂水平比未孕妇女高,GDM患者血脂水平高于同期正常妊娠妇女,GDM是以高血糖为特征,同时伴有高血脂和脂代谢紊乱,GDM经治疗后血糖浓度得到明显控制,血脂紊乱得到有效纠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脂肪乳剂灌胃对小鼠形成脂肪肝的可能。方法:4月龄S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NS),高脂高糖组(普通饲食+高脂高糖乳剂灌胃)和高脂组(普通饲食+脂肪乳剂灌胃),每组8只。灌胃量2 mL/kg,每日1次,连续8周,且每周称重1次。实验结束后,测小鼠血糖,眼眶取血处死小鼠,分离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观察肝脏的肝质量指数、病理切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高脂组8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明显下降(P〈0.01),肝脏出现脂肪细胞和炎症浸润等病理变化。结论:长期脂肪乳剂灌胃可建立小鼠脂肪肝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匹伐他汀钙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I(MCP-1)的影响.方法 选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26例,平均年龄(62.6±2.8)岁,随机分为A组(匹伐他汀钙2 mg组)和B组(匹伐他汀钙1 mg组),每组63例,治疗6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液常规生化指标及MCP-1.结果 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MCP-1、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水平降低(P<0.05),TC和LDL-C A组比B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e)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A组与B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高剂量匹伐他汀钙能更好地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MCP-1水平,发挥其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