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程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和全凭丙泊酚对体外循环后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30例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S组)和全凭丙泊酚组(P组),每组15例.S组患者从手术切皮开始至手术结束(包括体外循环),全程吸入1%~2%七氟烷复合丙泊酚1.0μg/ml静脉泵入;P组则全程TCI泵入丙泊酚2.0~ 4.0μg/ml.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0)和体外循环停机后20min(T1)、1h(T2)、2h(T3)、6h(T4)和24h(T5)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02)]、呼吸指数(RI),测定动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PMN)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TNF-α水平.结果 与体外循环前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后P(A-aD02)和RI、SP-A、TNF-α及PMN水平均有所升高,T3达高峰(P<0.01);与P组比较,S组T2~T5时点P(A-aD02)和RI、SP-A、TNF-α及PMN水平较低(P<0.05或0.01).结论 与单纯丙泊酚比较,全程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能改善体外循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肺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岁以内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n=30)。预处理组患儿在全身麻醉诱导完成气管插管后开始持续吸入1.0最小肺内浓度(MAC)七氟烷,直至CPB开始;对照组患儿不吸入七氟烷。记录2组患儿的呼吸机支持时间,比较2组患儿在主动脉阻断前(T0)、主动脉开放30min(T1)、CPB结束后2h(T2)和CPB结束后6h(T3)4个时间点气道平台压(Pplate)、肺顺应性(CL)、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呼吸指数(RI)及肺隔离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预处理组患儿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缩短(P < 0.05)。与T0时间点比较,2组患儿在T1、T2和T3时间点CL和OI均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Pplate 、 A-aDO2、 RI、肺隔离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与对照组比较,在T1、T2和T3时间点预处理组患儿CL和OI均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Pplate 、 A-aDO2、 RI、肺隔离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结论:在婴幼儿CPB手术中应用七氟烷预处理可以减少白细胞的黏附,保护患儿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不同阶段应用等剂量七氟醚对体外循环(CPB)下术后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C 组:手术期间未吸入七氟醚)、七氟醚全程处理组(S1组:手术中全程吸入1 MAC 七氟醚,CPB 期间经膜肺吹入1 MAC 七氟醚)、七氟醚预处理组(S2组:麻醉插管后即刻应用1 MAC 七氟醚到 CPB 开始前停用)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3组:升主动脉开放后即刻应用1 MAC 七氟醚直到手术结束)。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 h(T2)、术后6 h(T3)、拔出气管导管前30 min(T4)行血气分析,计算 M 指数(PaO2/PA O2)、呼吸指数(RI)及氧合指数(OI),并观察患者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患者带气管导管时间、呼吸系统并发症及 ICU 滞留时间。结果术后与 C 组比较,S1、S2、S3组患者在 T1、T2和 T3时刻的肺功能指标水平较优(P <0.05),同时 S1更优于 S2、S3(P <0.05);与 C 组比较,S1、S2、S3组患者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患者带气管导管时间及 ICU 滞留时间均缩短(P <0.05),同时 S1组更短于 S2、S3组(P <0.05);S1、S2、S3组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C 组。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应用1 MAC 七氟醚对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全程应用七氟醚优于预处理和后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转流期间经氧合器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连续7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9例。S组体外循环开始后经氧合器吸入七氟烷,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监测转流期间两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并测定两组麻醉前、术后8小时、术后24小时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结果转流期间两组BIS、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和混合静脉血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小时、24小时血浆cTnI浓度S组明显低于P组(P〈0.01)。结论体外循环转流期间经氧合器吸入七氟烷安全、可行;与丙泊酚相比,七氟烷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用于宫腔镜电切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宫腔镜电切术患者3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七氟烷组(A组)和舒芬太尼+七氟烷组(B组),每组15例。手术操作前10minA组一次性匀速泵注地佐辛1.5μg/kg,B组一次性匀速泵注舒芬太尼0.15μg/kg,两组注药时间均持续5min,均以诱导浓度为5%七氟烷和5IVmin氧流量快速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用2%七氟烷和3L/min氧流量吸入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开始前(To)、吸入麻醉后2min(T1)、扩宫颈时(T2)、术毕清醒时(T3)、清醒后5min(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情况;观察术后清醒时间、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T0、T1、T3两组MAP、Sp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2时MAP、HR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体动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术后宫缩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地佐辛或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吸入用于宫腔镜电切术麻醉效果相似,但地佐辛复合七氟烷吸入用于宫腔镜电切术麻醉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或后处理对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OLV的患者分为4组:全凭静脉组(P组),七氟烷预处理组(S1组),七氟烷后处理组(S2组),七氟烷全程吸入组(S3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前(T0)、OLV前(T1)即七氟烷预处理30 min后、OLV 30 min(T2)、OLV 60 min(T3)、OLV结束前(T4)、OLV结束后30 min(T5)采集桡动脉及右心房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相关的临床数据。结果 OLV期间,4组患者氧分压较双肺通气时明显降低(P<0.05),但4组间的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肺内分流较双肺通气时明显增加( P<0.05),但S1、S2、S3组的肺内分流较P组低( P<0.05),S1、S2、S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后处理全程处理能降低OLV患者肺内分流,但3种处理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也不能明显提高动脉氧分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全程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体外循环(cpb)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根据七氟烷的吸入浓度,将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1%组(S1组)、2%组(S2组)和3%组(S3组),每组14例。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自机械通气开始三组患儿连续分别地吸入1%、2%、3%的七氟烷直到手术结束。在术前(T0)、开放主动脉后6 h (T1)、24 h (T2)、48 h (T3)和72 h (T4)分别采集静脉血,测量血浆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介素-6 (IL-6)、白介素-8 (IL-8)及细胞粘附因子-1 (ICAM-1)的血浆浓度。记录下麻醉诱导以前后、切皮后、开胸骨后和术毕的MAP、HR的变化以及体外循环(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ACC)时间。结果三组患儿年龄、性别和体重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三组患儿CPB、ACC时长及各时点MAP、HR水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术前cTnI、CK-... 更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依托咪酯麻醉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腹部手术患者7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七氟烷组(38例)和依托咪酯组(32例)。分别在术前(T0)、术后2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7 d(T4)比较两组MMSE评分、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及发生与未发生POCD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结果:两组比较MMSE评分及S100β蛋白含量,七氟烷组术后T1、T2、T3与T0时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依托咪酯组术后T1、T2与T0时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七氟烷组与依托咪酯组在术后T1、T2、T3时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共有19例在术后1 d发生POCD,七氟烷组13例(34.2%)比依托咪酯组6例(18.8%)发生率上升(P<0.05)。结论:七氟烷和依托咪酯麻醉均可引起老年腹部患者术后短期内认知功能下降,与七氟烷比较,依托咪酯麻醉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案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行介入手术的120例患者,分为异丙酚组(60例)和七氟烷组(60例)。记录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检测麻醉前(T0)、术后6h(T1)、24h(T2)、48h(T3)、72h(T4)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1)两组患者在T2和T3的SOD、CAT、GSH‐Px活性显著低于术前(P<0.05)。(2)异丙酚组SOD在T1~T4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0.05),CAT在T1、T2上高于七氟烷组(P<0.05),GSH‐Px活性在T1~T3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0.05)。(3)两组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烷相比,异丙酚麻醉能更好地对抗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4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例: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在麻醉开始前和体外循环开始前经静脉给盐酸戊乙奎醚各一次,剂量均为0.02mg/kg;常规对照组(C组)在相应给药时间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在围术期不同时间点检测肺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评估肺功能的变化;同时检测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均较术前低(P〈0.05);P组术中和术后多个时间点的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血TNF—α、IL-6、IL-8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七氟醚组于手术开始后持续吸入1.1%七氟醚,至CPB开始时结束;对照组不用任何吸入性麻醉药。分剐于麻醉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1h、术后8h和24h抽取桡动脉血,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以及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MDA、SOD、cTnI、CK与CK.MB均在正常范围,MDA、cTnI、CK与CK.MB在主动脉开放后各观察时点明显升高(P〈0.05),SOD则明显下降(P〈0.05);七氟醚组血清中MDA和cTnI在各观察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SOD、CK和CK-MB比较没有明显差别。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以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围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ison injury,MI/R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择期拟行先心病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 C组,n=20),不给予吸入性麻醉药;七氟醚预处理组( S组,n=20),于劈开胸骨后持续吸入2MAC (2×1.71%)浓度的七氟醚,至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开始前结束。2组均采用咪唑安定0.08~0.12mg/kg、芬太尼5~10μg/kg、维库溴铵0.1mg/kg行全身麻醉诱导,3min后气管内插管。术中按需追加咪唑安定、芬太尼及维库溴铵。分别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自动复跳及电除颤情况。于麻醉后切皮前(T0)、主动脉开放后10min(T1)、CPB停机即刻(T2)、CPB停机后6h(T3)和CPB停机后24h(T4)5个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检测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reatine phosphokinase isoenzyme,CK-MB)、心肌肌钙蛋白I( cardiac troponin I,cTnI)、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2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cTnI、CK-MB、MDA水平均于T1时升高,T3时达到峰值,T4时出现下降。组内比较,在T1~4时cTnI、MDA水平均高于T0(p<0.01);各时点cTnI、MDA水平组间比较,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4时S组cTnI、MDA水平低于C组(p<0.01)。各时点CK-MB水平组间比较,T0~3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S组CK-MB水平低于C组(p<0.01)。C组SOD活性于T1时开始降低,T2时达最低值,T3时出现回升,T4时恢复T0水平;T1、T2及T3时SOD活性均低于T0( p<0.01),S组T1~4时SOD活性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时点SOD活性组间比较,T0、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小儿心脏手术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选择24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例。s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至夹闭主动脉前吸入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2%),而c组只吸入纯氧。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主动脉开放后20min(T1)、停CPB4b(T2)、24h(T3)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T1~3时TNF—α.和cTnI水平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T1-3时TNF-α浓度降低,T2~3时cTnI水平降低(P〈0.05)。cTnI与TNF—α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67。结论七氟醚预处理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小儿CPB患者心肌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心肺转流期间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对单瓣膜置换术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2例拟择期行单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4例。心肺转流期间对照组静脉微泵输注丙泊酚4~6 mg·kg-1·h-1;静吸复合组静脉微泵输注丙泊酚2~3 mg·kg-1·h-1,同时经膜式氧合器吸入0.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醚;七氟醚组经膜式氧合器吸入1~1.5 MAC七氟醚。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主动脉阻断后5 min(T2)、心肺转流30 min(T3)和停机后30 min(T4)共4个时点记录rSO2。于术前1 d和术后7 d通过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复合组与七氟醚组在T3、T4时点rSO2均明显升高(P<0.05)。3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心肺转流期间吸入一定浓度七氟醚可提高rSO2,但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术后心脏损伤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18例。S组(七氟烷组)和I组(异氟烷组)在麻醉诱导后至体外循环转流前分别吸入七氟烷和异氟烷进行心脏预处理:监测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1.3 MAC,持续30 min,并洗脱15 min。C组(对照组)吸入纯氧。3组患者麻醉维持选用芬太尼(40~45μg/kg)和咪达唑仑,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3组施行相同的CPB和手术方式。观察心脏自主复跳率和复跳时间,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使用时间,种类及使用数量。并观察手术前,主动脉开放4 h、24 h、36 h的静脉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结果 3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主动脉开放后S组和I组在相同时间点的CK-MB和cTnI的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S组的CK-MB和cTnI在相同时间点略低于I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组和I组的心脏复跳时间,低于C组(P<0.01);S组的辅助循环时间低于I组和C组(P<0.01)。结论七氟烷和异氟烷一样,预处理后可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引起的心肌酶释放;有利于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但不能说明七氟烷优于异氟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程七氟烷吸入对体外循环(CPB)下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早期肺炎症递质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CPB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30例,年龄45- 75岁,术前心功能Ⅱ-Ⅲ级,按单盲法随机分为2组,七氟烷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经静脉依次注入咪唑安定0.05 mg/kg、舒芬太尼1.0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和维库溴铵0.15 mg/kg,并予气管插管.插管后S组全程吸入七氟烷,P组全程靶向控制输注(TCI)丙泊酚维持麻醉,其余用药相同.于打开心包后,CPB前(T0)、心脏复跳后5 min (T1)、15 min (T2)、30 min (T3)、1 h(T4),留取肺动脉(PA)和肺静脉(Pv)血,以测定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NE)、白介素-6(IL-6)、白介素-10 (IL-10)浓度,并计算PV和PA的浓度比,同时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CPB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总量、术后气管导管留存时间、冠心病监测治疗室(CCU)住院时间.结果:2组HNE、IL-6、IL-10在PV、PA中浓度之比在T0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心脏复跳后2组HNE、IL-6在PV、PA中含量之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S组在各时点的上升程度均低于P组(P<0.01或P< 0.05);IL-10在CPB后PV/PA比值亦明显上升,且S组上升程度明显高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 0.05);此外,与P组比较,S组在CPB期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少(P<0.05),术后气管导管留存时间和CCU住院时间更短(P< 0.05).结论:全程七氟烷吸入能有效减轻CPB下冠脉搭桥术后早期肺炎症反应,缩短气管导管留存时间和患者在CCU治疗的时间,且更有利于CPB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七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三种全程麻醉维持方式对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患者,随机分丙泊酚组(P组)、七氟醚组(S组)、丙泊酚复合七氟醚组(PS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丙泊酚、七氟醚、丙泊酚复合七氟醚全程维持麻醉。在诱导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手术结束即刻分别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在手术前(T0),升主动脉开放后2 h(T2)、4 h(T4)、8 h(T8)、24 h(T24)、48 h(T48),采集动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三组各时点HR、MAP、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浆cTnI、CK-MB在T2、T4、T8、T24、T48明显升高,P组、PS组于T8达高峰,而S组于T4达高峰。与P组、PS组相比,S组cTnI在T2、T4、T8、T24、T48明显降低(P<0.05),CK-MB在T2、T4、T8、T24、T48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与全程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相比,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体外循环(CPB)犬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杂种犬N =12,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IP组(Y组),麻醉后行双腔气管插管,开胸建立CPB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组在左肺行缺血再灌注,Y组在阻断左肺动脉前进行IP.于CPB前(T1)、阻断左肺动脉前(T2)、停机时(T3)、停机后2h(T4)取肺组织称湿、干重及行光镜学检查.在T1、T3、T4时点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结果 ①湿、干重比:组内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5);组间Y组T3、T4时点明显低于C组(P<0.05);②病理学变化及评分:组内T3、T4时点病理评分明显高于T1时点(P<0.05).组间Y组T3、T4时点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③RI和OI的变化:组内随时间推移RI逐渐升高,OI则降低(P<0.05);组间Y组T3、T4时点RI明显低于C组,OI则相反(P<0.05).结论 IP可降低CPB犬RI,提高其OI,改善犬的肺功能,对犬CPB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SMI)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术前ASA分级和NYHA分级均为Ⅱ~Ⅲ级,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6分。患者随机分为SMI组(S组,n=20)及对照组(C组,n=20)。麻醉诱导后转机前,S组静脉滴注SMI(0.6mL/kg加至250mL0.9%氯化钠溶液中),C组滴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记录患者主动脉阻断、CPB及麻醉维持时间,观察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0min(T1)、复温至36℃(T2)、CPB停机1h(T3)、6h(T4)、24h(T5)、48h(T6)、72h(T7)时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结果,术后3d复测MMSE并评估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C组T1~T2、T4~T7时、S组T1、T4~T7时血氧饱和度(SJvO2)、血氧分压(PJvO2)下降(P<0.05或P<0.01);与C组比较,S组T2~T3时SJvO2、PJvO2升高(P<0.01);术后3d,S组MMSE评分高于C组(P<0.01),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发生障碍,而SMI可通过提高脑组织的氧供应,从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