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波  黄志刚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2):1353-1354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G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54例EG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采用Cox回归方法研究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病灶浸润至黏膜下层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23.5%)高于黏膜层组(8.1%),=0.008。病灶≤2 cm、~3 cm及≥3 cm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7%,17.2%和35.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0。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肿瘤浸润深度、病灶大小及出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浸润深度、病灶大小及出现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各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对117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相关性。结果本组117例EGC患者中18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5.38%。EGC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密切相关(P〈0.05或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灶数、病理类型无关。结论确定早期胃癌手术方案时,可参考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癌栓等因素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决定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联合脏器切除、肿瘤浸润度、淋巴结转移数、脉管内是否有癌栓、术后有无化疗和TNM分期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度、淋巴结转移数量、脉管内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淋巴结转移数≤15枚者和>15枚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2%和27.8%,P=0.005.脉管内无癌栓者和有癌栓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31.0%,P=0.023.肿瘤浸润深度<1/2者和≥1/2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1%和32.4%,P=0.044.结论 肿瘤浸润度、淋巴结转移度、脉管内癌栓可以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老年早期胃癌浸润深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10例中老年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10例患者中有54例肿瘤局限在黏膜层,其中53例无淋巴结转移,1例有淋巴结转移,56例肿瘤侵及黏膜下层,其中44例无淋巴结转移,12例有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表明,浸润深度不同的2组性别(P=0.739)、年龄(P=0.336)、大体分型(P=0.815)、肿瘤位置(P=0.410)、分化程度(P=0.519)、脉管癌栓(P=0.057)及神经侵犯(P=0.2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大小≥2 cm(P=0.005)及有淋巴结转移(P=0.001)的患者肿瘤侵及黏膜下层的比例高于黏膜层。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16)为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浸润深度(P=0.044)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中老年早期胃癌浸润深度与肿瘤大小相关,肿瘤直径≥2 cm更容易出现肿瘤浸润黏膜下层,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越大,建议临床上对于肿瘤直径≥2 cm且侵犯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患者选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根治胃癌切除术时缩小手术清扫范围需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食管上中段鳞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 ,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方法 对 90例经手术根治性切除及病理证实的食管上中段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淋巴结转移率 5 6 .7% ,转移度 11.2 % ,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 ;有淋巴结转移者 5年生存率 (9.80 % )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43.5 8% ) (P<0 .0 1)。 结论 食管上中段癌淋巴结转移表现为上、下双向性及远距离纵轴扩散的特点 ,淋巴结转移程度是食管癌根治术后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对病期较早的食管癌病例应适当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 ,选择“三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1 年1 月—2012 年4 月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200 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 例胃癌患者 中,根治术后1 年生存175 例,3 年生存134 例,5 年生存113 例,生存率分别为87.5%、67.0%、56.5%。患者 不同年龄、手术类型、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术后病理、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神经侵犯、脉 管癌栓及术前白蛋白水平的1、3 和5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显示,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直径[Rl ^ R=1.688(95% CI :1.266,2.250)]、浸润深度 [Rl ^ R=1.583(95%CI :1.262,1.986)]、淋巴结转移[Rl ^ R=1.584(95% CI :1.340,1.872)]。结论 影响胃癌 根治术后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08年3月收治的24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r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研究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40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67.5%(162/240),5年生存率为39.6%(95/240),影响术后生存率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肿瘤大小、P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是否接受辅助化疗等因素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经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4个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因素,按照其价值大小排列(Wald值):淋巴结转移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肿瘤大小。根据表中相对危险度可得出:淋巴结转移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肿瘤大小每增加1个等级,胃癌根治术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增高3.381倍、2.375倍、1.657倍、1.570倍。结论经过胃癌根治术患者淋巴结转移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及PTNM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胸段食管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62例胸段食管癌采用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262例共清扫淋巴结5766枚,平均22枚/例,其中749枚见淋巴结转移,全组152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8.1%。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中上纵隔及颈部,中段癌颈、胸、腹三区域皆可转移。胸下段癌主要向中下纵隔及腹部转移。结论胸段食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生物学特性、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范围等因素密切相关。胸上段、中段癌可选择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癌慎选该术式。该术式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率及临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率,特别是少数淋巴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张严东 《吉林医学》2015,(7):1400-1401
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60例行胃癌根治切除手术患者,根据淋巴结清扫范围将患者分为试验组(D2清扫术)、对照组(D1清扫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术后生存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肿瘤浸润深度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着肿瘤必须根治这一原则,在无法对患者淋巴转移情况作出确切评估时,D2清扫术应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阴茎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1例阴茎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皮瓣坏死,约占8.2%,术后5年的生存率为82.0%,术后10年生存率为60.7%,随着区域淋巴结侵犯增加,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在严格掌握淋巴结清扫术的适用条件和清扫范围的前提下,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3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术式选择.结果:343例早期胃癌患者中,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206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D2)58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79例(D2).其中51例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4.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等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大体分型、肿瘤部位、病理学类型等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对于术前判断淋巴结转移、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并通过与手术治疗对比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32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外科手术治疗198例,ESD治疗122例。分析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总结符合ESD绝对及扩大适应证的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一步比较ESD和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远期疗效,从而评价目前ESD治疗早期胃癌的绝对适应证和扩大适应证的合理性。结果:198例早期胃癌患者共有22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χ2=5.525,P=0.019)、浸润深度(χ2=8.235,P=0.004)、分化程度(χ2=6.323,P=0.012)、脉管浸润(χ2=12.273,P<0.001)与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Wald=7.575,P=0.006)和分化程度(Wald=6.317,P=0.012)是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符合ESD绝对适应证和扩大适应证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均为0%;符合ESD绝对适应证而行手术和ESD治疗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7.6%和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7);符合ESD扩大适应证而行手术和ESD治疗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和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1,P=0.303)。结论: 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本组数据显示ESD治疗早期胃癌无论是绝对适应证还是扩大适应证都跟手术疗效相当,但仍需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纳米炭示踪早期胃癌(EGC)前哨淋巴结(SLN),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价值,探索SLN的分布情况。 方法 45例EGC患者在完成开腹探查后,将1 mL纳米炭混悬液分4~6个位点于肿瘤周围经浆膜下注射,将最先黑染的淋巴结确认为SLN,术后将SLN和清扫的各组淋巴结送病理组织学检查,计算其预测价值。 结果 45例EGC患者中有43例染色成功,检出率为95.6%,总共检出SLN 53枚,平均(1.23±0.53)枚/例。43例染色成功的患者中有11例(25.6%)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有3例(7.0%)患者出现假阴性,其预测胃周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及敏感性分别为93.0%和72.7%,假阴性率及阴性预测值则分别为27.3%及91.4%。在36例胃窦癌患者中,有23例(63.9%)患者检出的SLN位于第3组。黏膜内癌与黏膜下癌两组比较,肿瘤长径(P=0.042)和淋巴结转移率(P=0.001)两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这两组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纳米炭示踪EGC的SLN,染色率、准确性和敏感性高,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胃周淋巴结的转移状态。  相似文献   

14.
Early gastric cancer with juxta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ring the 12 years from 1977 to 1988, a total of 425 case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EGC) were treated by resection. Of these, 53 (13%) had lymph node metastases, occurring in 6 cases of mucosal cancer (m-cancer) and 47 cases of submucosal cancer (sm-cancer).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positive lymph node metastases, 46 (87%) had metastases in the Group 1 perigastric regional nodes, and 8 (2%) had metastases in Group 2 lymph node. These data support the general view that lymph node metastasis occurs in only 2-5% of m-cancers and 15-20% of sm-cancers, and then mainly in Group 1 lymph nodes. A rare case of early cancer with Group 3 juxta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n3+) is described in this report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and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2010年手术治疗的719例早期胃癌中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4.9%.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有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脉管侵润.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脉管侵润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脉管侵润因素相关;缩小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以及预后,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38例可手术的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通过生存分析研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1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DFS)率为77.46%,5年总生存(OS)率为8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DFS及OS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以及放疗(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是乳腺癌患D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对82例经手术治疗的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32%,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溃疡情况(P=0.031)、浸润深度(P=0.023)、肿瘤大小(P=0.035)及脉管癌栓(P<0.001)有关,合并有溃疡(P=0.042)、浸润至黏膜下层(P=0.035)、肿瘤直径≥20 mm(P=0.032)及有脉管癌栓(P=0.002)是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合并有溃疡、浸润至黏膜下、肿瘤直径≥20 mm及有脉管癌栓的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应作为早期胃印戒细胞癌临床内镜治疗的重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纳米炭示踪早期胃癌(EGC)的前哨淋巴结(SN)的最佳方法.方法 在46例EGC患者手术中,将1 mL纳米炭于肿瘤周围分4~6个位点行浆膜下注射,采用3种不同的方式检测SN,将最先染色的淋巴结定义为第一SN(FSN),FSN所在的整组淋巴结认定为整组SN(GSN),将5 min内显色的所有淋巴结标记为全部SN(ASN),术后将认定的SN和其他清扫的淋巴结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检测出SN,其检出率为100%;FSN、GSN、ASN数目分别为(1.04±0.21)、(3.93±1.90)、(13.61±4.36)枚,3种方法检测的SN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N、GSN、ASN对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率分别为95.65%,100%、100%.结论 纳米炭示踪EGC的SN染色率较高,对预测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准确性;GSN的准确性高且创伤较小,是最适合的SN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周存荣  张明仪  王崇高  胡昇庠 《四川医学》2010,31(11):1587-1589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水平,并了解其与进展期胃癌的侵袭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法)检测8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证实伴淋巴结转移组50例,不伴淋巴结转移组38例,10例早期胃癌患者,10例胃溃疡患者术前血清VEGF-C的水平,并探讨其与进展期胃癌的侵袭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结果进展期胃癌血清中VEGF-C的水平明显高于胃溃疡组(P〈0.05),和早期胃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随胃癌浸润深度的增加,浸润深度为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P〈0.05)。低分化型癌的患者血清VEGF-C水平明显高于高、中分化型癌的患者(P〈0.05)。而在性别、肿瘤位置、组织病理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血清中高水平的VEGF-C与进展期胃癌的侵袭和淋巴道转移密切相关,血清VEGF-C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标记物,对术前判定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9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9.8%(99/249).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年龄<45岁、肿瘤多灶、肿瘤直径>5 mm、肿瘤穿透被膜是影响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对于年龄<45岁、肿瘤多灶、肿瘤直径>5 mm、肿瘤穿透被膜的患者更应警惕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