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t(6;11)(p21;q12)转录因子EB(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对1例t(6;11)(p21;q12)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边界清楚,切面灰黄、灰红色伴出血囊性变。镜下肿瘤由大、小两种细胞构成,大细胞呈巢状、腺泡样,乳头状排列;小细胞围绕透明基质呈特征的"玫瑰花环"样结构,瘤细胞胞质透明,部分嗜酸。免疫组化:TFEB、HMB45和melan A(+)。鉴别诊断主要有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及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等。结论 t(6;11)(p21;q12)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肿瘤,明确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s,G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征,分析其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2018年诊断的7例GCA的临床资料,进行形态学观察,按照2019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重新分级,并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及电镜观察,随访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48~72岁,中位年龄58岁。1例为阑尾游离端出现局限性肿物,切面灰白实性,质地中等;其余6例阑尾弥漫增粗;镜下观察均可见低级别GCA,5例同时伴有高级别GCA,3例分级为1级,3例分级为2级及1例分级为3级。6例可见神经侵犯,1例可见脉管癌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嗜铬粒素A、突触素、CD56、广谱细胞角蛋白、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20、MLH1、MSH2、MSH6和PMS2均阳性,Ki-67阳性指数5%~50%,p53在高级别GCA的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高于低级别GCA。随访14~46个月,6例患者生存,1例患者死亡。结论GCA为阑尾较少见的肿瘤,同时具有神经内分泌及腺上皮的分化,生物学行为从惰性到高度侵袭性均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Hürthle cell tumor,HC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甲状腺结节行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HCT且不合并其他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结果:符合上述条件者共100例,均为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Hürthle cell adenoma,HCA),男女比例为1:3.3,其中51例患者因体检行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而就诊,49例有症状的患者中,69.4%的患者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物。83.0%的患者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multinodular goiter,MNG)。HCA超声多表现为较大、实性、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结节内及周边血流(较)丰富,结节内无钙化,颈部淋巴结无肿大。术中冰冻病理切片(frozen section,FS)诊断HCA的准确率为97.4%。术后2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49.2±22.1)个月,均无局部复发或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患者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例因替代过量出现甲状腺毒症。结论:HCA好发于女性,常无症状或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物,常合并MNG。HCA超声无特征性表现,术中FS可较准确地判断HCT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4.
5.
B淋巴细胞分化相关的基因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抗体产生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细胞.骨髓及胎肝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pluri-pot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PHSC)可以分化为具有向髓系以及淋巴系分化能力的多能前体细胞,它进一步分化为早期淋巴祖细胞.早期淋巴祖细胞在骨髓中分化为共同淋巴祖细胞.共同淋巴祖细胞能够分化产生B细胞、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以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经历了顺序性分化:原B细胞(pro-B)→前B细胞(pre-B,包括pre-B Ⅰ和pre-BⅡ)→未成熟B细胞(immature B).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断性低氧暴露及复氧休息对红细胞参数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方法:制备间断性低氧动物模型,检测全血RBC、Hb、HCT红细胞参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IF-1α、EPO水平,结合现场调查,检测间断性高原作业人员红细胞参数及EPO水平.结果:IH7、14、21、28 d组大鼠RBC、Hb、HCT水平明显高于常氧对照组(P<0.05),复氧后各参数水平下降.IH3、7、14 d组HIF-1α高于常氧对照组(P<0.05),EPO在IH3、7 d组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后HIF-1α、EPO水平下降.8个月组高原作业人员RBC水平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Hb在2年组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HCT与RBC大致呈同一规律,且2年组HCT仍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与平原对照组比较,各组EPO的差异不显著.结论:间断性低氧暴露可以增加血清HIF-1α、EPO的含量,提高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并随低氧周期的延长存在一定变化规律;复氧休息有利于低氧后机体的调整,使升高的红细胞参数及HIF-1、EPO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ESD)治疗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9年6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67例SiewertⅡ型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资料,对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治愈性切除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7例病变中隆起型病变5例,浅表型病变59例,凹陷型病变3例。病变中位直径1.6(1.8)cm,中位手术时间60.0(56.0)min。整块切除率97.0%(65/67),完全切除率91.0%(61/67),治愈性切除率82.1%(55/67)。肿瘤最大径(OR=8.457,95%CI:1.227~58.302,P=0.030)及病理类型(OR=15.133,95%CI:1.518~150.870,P=0.021)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3例(4.5%)患者发生ESD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迟发出血,内镜下止血后好转;2例术后瘢痕狭窄,内镜引导下探条扩张后好转。58例随访患者中1例垂直切缘阳性且未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出现复发;1例患者随访中发现异时性早期胃癌,再次ESD切除。结论 ESD治疗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操作前应对病变大小、边界、浸润深度进行准确评判,制定适宜的治疗方式及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橡皮圈组织夹内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rubber band and clip facilitate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RAC ESD)治疗结直肠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9月—2019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15例结直肠病变患者,依照ESD手术方式分为RAC ESD组(n=34)及传统ESD组(n=81),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单位时间切除面积、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等指标。结果RAC ESD组中位标本面积632(753) cm2,中位手术时间400(550) min,中位单位时间切除面积014(020) cm2/min。传统ESD组中位标本面积471(502) cm2,中位手术时间500(500) min,中位单位时间切除面积009(007) cm2/min。RAC ESD组标本面积略大于传统ESD组,手术时间略短于传统ESD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C ESD组单位时间切除面积明显大于传统ESD组(P=0008)。RAC ESD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1000%(34/34)、1000%(34/34)及971%(33/34),传统ESD组分别为1000%(81/81)、963%(78/81)和914%(74/81)。两组均无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经过(100±55)个月随访,两组均无局部复发。结论RAC ESD治疗结直肠病变可提高手术效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1988年3月~1999年6月在486例食管贲门癌切除行消化道重建手术当中应用沪产GF-Ι型吻合器,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但其中12例(2.47%)出现失误甚至失败。本文仅对此组病例作一总结,并提出几点防范措施。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46岁~79岁。食管癌8例,贲门癌4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衰竭(acuterespiratorafailure,ARF)是普胸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早期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病死率高(52%~73.1%)。1995年2月~1999年10月我们共治疗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5例为严重胸外伤,4例为胸中段食管癌。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26~63岁,中位年龄44岁。5例严重胸外伤均有左侧多发肋骨折、血气胸。其中1例并发左主支气管裂伤、左上肺严重挫伤,2例伴左侧创伤性膈疝,1例并发气管纵形破裂,1例并发纵膈血肿压迫气管。手术时间3~7h,平均5h。4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均行肺功能检查,结果实测值FVC为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