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胸腺瘤的CT表现,探讨最新病理分型,以利于分期及计划治疗。方法:对38例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胸腺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及其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8例胸腺瘤中A型5例,AB型10例,B型18例,C型5例。肿块最大径>10cm共4例,5~10cm共24例,<5cm10例。5例A型、8例AB型、6例B型患者的肿块形态均较规则,其余患者形态均不规则。结论:轮廓光整且包膜完整的多为A型胸腺瘤,肿块最大径>10cm且轮廓不规则或分叶状以B和C型多见,但CT较难区分此两型。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技术用于胃癌根治性手术已有近20年的历史[1],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完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我国的开展也日趋广泛.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52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55例大肠癌和2017例非大肠癌进行肠镜检查,对41例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和269例非大肠癌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进行研究。结果: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发病年龄较大,大肠息肉、大肠多发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多发腺瘤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发息肉及多发腺瘤在大肠癌患者中的比例较高;腺瘤中广基的比例高、混合性腺瘤较管状腺瘤比例高,重度异型增生比例高。结论: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恶性潜能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利用常规器械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自制单孔腔镜防漏气装置,利用常规腹腔镜手术器械完成手术的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癌患者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传统5孔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手术切口2.5~4.0cm,平均3.6cm;手术时间140~210 min,平均186min;术中出血10~60ml,平均34 ml;病理示肿瘤长径2.0~4.5cm,平均3.6 cm;清扫淋巴结10~22枚,平均14.8枚;上切缘距肿瘤长度8~17cm,平均12.5 cm,下切缘距肿瘤长度3.5~6cm,平均4.5 cm;术后2~4d恢复排气,术后住院6~9d,平均6.8 d.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及肿瘤复发、种植.结论 使用自制单孔腔镜防漏气装置,利用常规腔镜手术器械,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的相关因素。方法将3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是否施行保肛手术而分为APR组和SP组,对两组病例临床资料(包括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患者年龄、性别、BMI)及病理资料(包括肿瘤周径、肿瘤位置、肿瘤大体分型、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PR组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显著小于SP组,肿瘤周径小于1/2周、1/2~3/4周、大于3/4周及全周四者保肛率依次下降(P〈0.01),对于肿瘤周径小于1/2周者,肿瘤主体位于后壁、侧壁及前壁者三者保肛率依次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体分型中,肿块型、溃疡型及浸润型三者保肛率依次下降(P〈0.05),肿瘤病理呈高、中、低分化癌者三者保肛率逐渐下降(P〈0.01),低位直肠癌Dukes A、B、C、D期四者保肛率呈逐渐下降趋势。青年人、男性、BMI≥23的患者其保肛率显著低于中老年人、女性及BMI〈23的患者(P〈0.05)。结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或肛缘的距离是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肿瘤周径、肿瘤病理分期、肿瘤主体位置、肿瘤大体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及患者的性别及BMI等均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远端切缘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远端切缘的定位。方法总结分析52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远端切缘定位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术中直接定位、经肛门定位和直肠CT水成像三维重建,评估肿瘤与腹腔镜手术中能看到的正常解剖结构(参照物)的关系,并根据参照物对肿瘤及远端切缘进行定位并完成手术。本组行Miles术16例,Dixon术29例,Hartmann术2例,Parks术4例及Bacon术1例。其中33例肿瘤远端切除长度大于2cm。肿瘤远端切除长度不足2cm者3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1例发生吻合口瘘,并发吻合口狭窄;1例发生套管孔肿瘤种植;2例死于肿瘤转移,其中1例伴术后吻合口局部复发;其余无肿瘤复发等情况。结论术中根据参照物对肿瘤及远端切缘进行定位能较好的保证肿瘤与切缘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腹腔镜处理及其适应证。方法对32例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腹腔镜处理和19例单纯大肠息肉腹腔镜处理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大肠息肉腹腔镜治疗后无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随访2个月~4 a,无息肉复发。结论大肠息肉腹腔镜处理有其本身的适应证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同一手术组所行的腹腔镜及开腹直肠癌miles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及医疗费用。结果共有30例行miles术:14例行腹腔镜手术,16例行开腹手术。腹腔镜组在手术相关指标、根治性指标方面与开腹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手术费用高于开腹组(P<0.01),但2组在总体费用方面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miles术在根治的同时,无明显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可能更易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方法。结果CT检查8例见腹膜后游离气体。腹部X线检查4例见膈下游离气体,2例见腹膜后气泡。28例行手术治疗。24例治愈,5例死亡。结论对十二指肠损伤强调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重视术前辅助检查及术中探查十二指肠的指征,个体化选择术式,施行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对82例经手术治疗的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32%,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溃疡情况(P=0.031)、浸润深度(P=0.023)、肿瘤大小(P=0.035)及脉管癌栓(P<0.001)有关,合并有溃疡(P=0.042)、浸润至黏膜下层(P=0.035)、肿瘤直径≥20 mm(P=0.032)及有脉管癌栓(P=0.002)是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合并有溃疡、浸润至黏膜下、肿瘤直径≥20 mm及有脉管癌栓的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应作为早期胃印戒细胞癌临床内镜治疗的重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