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为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后早期应用十二味蒲公英糖浆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10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腹部手术治疗,在术后为其采取禁食、肠外营养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方案。为106例治疗组患者在采取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为其在术后第1d使用十二味蒲公英糖浆(经胃管给药、灌肠或口服)进行治疗,每4h用药一次,每次用药50ml,用药15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及术后2年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早期应用十二味蒲公英糖浆可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效降低其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及其对SAP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4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对照组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0d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0水平,并评价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白细胞、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白细胞、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1d,两组患者TNF-α、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3、6、10d,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P〈O.01),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TNF-α分泌,上调IL-10水平,对SAP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KLF6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以p53非依赖方式上调p21,进而导致细胞增殖的抑制,其表达异常或活性缺失与前列腺癌、肝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异丙酚组.异丙酚组在ANP制模后经阴茎背静脉持续泵输注异丙酚10 mg·kg~(-1)·h~(-1).制模后3、6、12 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一氧化氮(NO)、TNF-a、IL-6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取胰腺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并评分.结果 制模后6 h,假手术组、ANP组和异丙酚组的血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743±370)U/L、(7745±1030)U/L和(5529±874)U/L;脂肪酶为(274.9±36.1)U/L、(1672±262)u/L和(1219±207)U/L;TNF-a为(1.110±0.276)mg/L、(3.191±0.279)mg/L和(2.361±0.281)mg/L;IL-6为(102.6±28.5)ng/L、(334.1±34.0)ng/L和(268.6±29.8)ng/L;NO为(42.2±18.1)μmol/L、(120.7±22.3)μmol/L和(73.6±19.3)μmol/L;SOD为(120.6±20.1)U/ml、(54.1±15.3)U/ml和(85.7±17.1)U/ml;胰腺病理评分为0.333±0.408、4.417±0.665和3.500±0.707.ANP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IL-6、TNF-a、NO水平及胰腺病理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异丙酚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IL-6、TNF-a、NO水平及胰腺病理评分均较ANP组明显降低(P<0.05),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 异丙酚可降低ANP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减轻胰腺组织的损害,对ANP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医源性脾损伤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5年来420例胃癌根治术中出现14例医源性脾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近端胃大部切除和全胃切除中,分别发生脾损伤8例、4例、2例。脾损伤按Pachter分级,Ⅰ级3例、Ⅱ级9例、Ⅲ级2例。经电凝加医用生物蛋白胶止血、大网膜缝合、明胶海绵压迫止血3例,缝合修补术9例,全脾切除2例。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胃癌根治术导致的医源性脾损伤的发生,与术式相关,通过提高认识、改进操作、妥善处理,这种损伤是可以预防或降到最低限度的。  相似文献   
6.
胃手术后胃瘫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 18例病人的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瘫的临床表现为胃潴留 ,而无明显腹痛 ,大多数肛门排气正常。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平衡、应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以及中医方法 ,18例均得以缓解。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胃镜检查有重要价值 ,排除存在机械性梗阻后应采用积极非手术治疗 ,不应盲目手术。  相似文献   
7.
<正> 创伤性膈疝往往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尤其闭合性损伤所致者,且易被合并胸、腹部脏器伤,及颅脑损伤的症状所掩盖而导致误漏诊。我们自1996年1月~2001年1月收治急慢性膈疝10例,均为钝性伤所致急慢性闭合性膈疝。综合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闭合性创伤性膈疝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8~63岁,右侧1例,左侧9例,均系钝性伤。交通事故伤5例,塌方3例,高处坠落伤2例。受伤部位:7例位于下胸部左上腹部水平之间,3例位于下腹部。术前诊断6例,术中诊断4例,疝入脏器依次为胃、大网膜、脾、结肠、小肠及部分肝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了解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治疗与单用生长抑素治疗胰腺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6项研究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治疗胰腺炎的病死率、并发症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病死率同质性检验χ2=3.156,P>0.05,并发症同质性检验χ2=1.210,P>0.05,均具有同质性,可以合并进行分析。病死率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合并=3.164,R合并95%可信区间为1.390~7.200,OR合并的检验P<0.05,并发症合并效应量估计OR合并=3.209,R合并95%可信区间为1.747~5.900。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治疗组的病死率低于单用生长抑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生长抑素单用组。  相似文献   
9.
由于Braun代胃术术后出现返流性食管炎 ,故近年来已较少应用。但该手术简单易行 ,吻合口小 ,如能克服返流性食管炎 ,对那些全身情况较差或病变较晚而行姑息性切除者仍有使用价值。 1998年底我们采用改良Braun代胃术 ,通过对 2 1例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 ,获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4 2~ 74岁。病变部位 :全胃癌 (皮革胃 ) 3例 ,胃体、胃底贲门癌 14例 ,贲门癌 2例 ,残胃癌 2例。其中有 4例患者为我院和外院行全胃切除Braun代胃术术后 ,因出现返流性食管炎而行改良手术。1 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皮样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epithelioi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E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肠系膜EIMT的临床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以及治疗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排列疏密不等,部分呈片状或弥散,间质明显黏液样变性,见大量炎细胞浸润;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少数为梭形,胞质丰富,嗜双色性,呈上皮样,染色质空泡状,见明显大核仁,核分裂象罕见;未见肿瘤性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ALK、desmin、vimentin、CD30和D2-40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30%,CK(AE1/AE3)、EMA、CD117、DOG1、CD34、SMA、S-100蛋白、HMB-45、CAM5.2、CD31、BCL-2、CD99、Calretinin、FⅧRAg和HBME-1均阴性。FISH检测显示ALK基因重排。结论 EIMT是一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罕见组织学类型,其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组织学改变、免疫表型,特别是ALK在核膜和胞质阳性,分子遗传学改变将为靶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