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16篇
内科学   16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329篇
预防医学   149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36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述信息化技术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领域中风险预测、警报接收与上报、抗凝防治管理、医护人员相关继续医学教育、患者疾病预后管理的应用现状,总结其应用阻碍因素,旨在为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常用中药紫苏叶和紫苏叶油的基原植物应为PA型紫苏。课题组对全国紫苏资源全面调查后发现,PA型紫苏资源十分紧缺。而PA型栽培紫苏都属株型矮小、叶片轻薄的回回苏变种,单株叶片产量较低。该研究以2份药用PA型紫苏为材料,在5个种植密度(D1,2 500株/亩;D2,5 500株/亩;D3,8 500株/亩;D4,11 500株/亩;D5,14 500株/亩,1亩≈667 m^2)下种植。选取叶型、株型、产量、挥发油含量和挥发油成分构成等17个性状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叶型、株型变窄、变小,落叶增加,单株叶产量降低,而叶亩产量增加,且达到D4后基本稳定。叶挥发油提取率在种植密度D2~D5较D1高约0.1%,各个密度下紫苏醛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各个密度下紫苏醛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2份PA种质的耐密植特性有较大差异,与其株型的特征有关,尤其收敛型株型更能适应密植环境。为达到高叶亩产量,推荐以D4(株行距15 cm×40 cm)密度下种植;而综合叶产量、叶型、株型,推荐以D2(株行距30 cm×40 cm)密度下种植。落叶节数、二级分枝数,株型可作为PA型紫苏种质耐密性评价的特征,收敛株型可作为紫苏种质高产育种的评价指标。该研究为PA型紫苏适宜种植的密度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紫苏的耐密植特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半参数与非参数可加风险模型在事件发生时间分析(time-to-event analysis)方面的应用,并比较它们结果的异同。方法利用鞅方法得到半参数可加风险模型的参数估计,运用核密度估计非参数可加风险模型,用R软件进行相应的计算及统计分析。结果半参数可加风险模型中的系数相当于非参数可加风险模型可变系数的平均。相对于对照组,达菲组、中药组、达菲加中药组分别治疗53、56、29个发热病人就能多一个发热消退的病例。两个模型的生存概率图都表明,达菲、中药、达菲加中药相对不吃药都能有效治疗H1N1流感,中药与达菲的疗效相当,中西药结合的疗效最好。结论在研究者需要对风险的绝对变化进行刻画或Cox比例风险假定不满足时,可加风险模型或许是一个合适的替代。  相似文献   
4.
枳实薤白桂枝汤HPLC指纹图谱及10种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海建  李卫  祝一飞  张光际  封亮  贾晓斌  王卉  周涛 《中草药》2020,51(9):2448-2459
目的建立枳实薤白桂枝汤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和复方中10种指标成分(辛弗林、槲皮素、桂皮酸、厚朴酚、柚皮苷、腺苷、香豆素、橙皮苷、和厚朴酚、新橙皮苷)含量测定方法,开展相关评价分析。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枳实薤白桂枝汤指纹图谱,开展相似度评价研究;测定复方中10个指标成分,分析复方中药材不同配伍对其量的变化影响;采用聚类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枳实薤白桂枝汤的质量控制相关指标的影响和价值。结果 10批样品的相似度在0.376~0.990,部分批次相似度大于0.9(5批),说明10批样品相似度差异较大。10批样品中S1~S3、S5、S6、S8、S10为一组,S4、S9为一组,S7单独为一组。共标定了30个特征峰,经主成分分析,主成分1~6是影响药材样品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30个特征峰中对样品分组起关键作用的成分为21(新橙皮苷)、26、29(和厚朴酚)、3、23、17、30(厚朴酚)、5、24(香豆素)、28和7。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除槲皮素外,其余9种成分在测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不同配伍会对药材中相关成分产生增加或抑制溶出的作用。结论所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枳实薤白桂枝汤中10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该方法高效、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枳实薤白桂枝汤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儿童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的咀嚼肌肌电变化规律.方法:对20例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牙合)儿童及20名正常(牙合)儿童进行咀嚼肌肌电图检查,测量嚼肌深浅层和颞肌前后束在姿势位、牙尖交错咬合位、前伸运动边缘位、后退运动边缘位的肌电活动,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姿势位嚼肌与颞肌的肌电活动均大于正常(牙合);牙尖交错咬合位嚼肌、颞肌肌电位均较正常(牙合)小;下颌前伸时颞肌前束肌电显著性高于正常(牙合);下颌后退时,嚼肌显著性高于正常(牙合).结论: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牙合)肌电有其特征性,提示早期矫治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牙合)不仅能解决美观问题,更有利于改善咀嚼肌收缩功能,减少肌功能对颅面形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房室及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与相关血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卫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7):579-58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不同类型房室、室内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与相关病变血管的关系.方法 98例确诊为AMI患者中发生房室、室内束支传导阻滞的13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用电影记录资料,比较各类型传导阻滞的发生与相关病变血管的关系及发生率.结果 AMI合并各类传导阻滞发生率13.27%.其中2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为7.69%,3度AVB发生率15.38%.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发生率15.38%.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发生率15.38%.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H)发生率15.38%.RBBB合并LAH发生率23.07%.RBBB合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发生率7.69%.病变可见于冠状动脉3支主要血管中的任何一支严重或多支病变,其中以左前降支近段及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重度病变发生率高.结论 AMI患者新近发生传导阻滞意味着梗死面积广泛,心功能受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应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用2D、M型、多普勒与智能声学定量及彩色室壁动力技术联合检查室早的各种图像表现与心功能;将正常、室早、代偿期、代偿后4个相连的周期为一组,综合分析血流动力的变化。结果:早搏周期心率快,舒张期明显缩短,主/肺动脉瓣口CO假性增加,左室SV、FS、EF明显下降。代偿期DT明显延长,心率减慢,主/肺动脉CO下降;左室SV上升,FS、EF略有好转。代偿后期基本恢复正常。AQi显示室早出现在舒张早、中、晚不同时期血流动力表现不一,室早出现愈早心功能下降愈重。CK显示早搏在T波后舒张期消失看不到彩图;代偿期舒张彩图延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我们误诊的12例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JME),就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7例,就诊年龄3~28岁,肌阵孪发作起病年龄3~19岁,伴强直一阵挛发作8例,伴失神发作2例,癫痫病程3个月~16a,平均2.8a,延迟诊断时间2.4a。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被应用于周围神经移植来抑制或减弱移植排斥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转化生长因子又表现出正向免疫调节作用。所以有必要进行量效关系研究获取可靠的数据佐证。 目的:从剂量学上观察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与免疫排斥反应的量效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选用雄性Wistar大鼠20只为供体。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为受体,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自体神经移植组、空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低、中、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AdTrack—CMV—TGF-β1质粒,pAdEasy—1—Bj51833细胞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传染病实验室曾令兰教授惠赠。 方法:于手术显微镜下,从犁状肌下孔0.5cm处整齐剪下长约1cm的坐骨神经,将供体神经桥接于神经缺损处,异体神经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注射剂量为10,20,40μg/只,空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注射空质粒。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周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病理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轴突计数检查。 结果: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轴突计数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接近(P〉0.05),并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0.05)。病理学及透射电镜显示,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移植神经段效果接近于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P〉0.05),并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迟发性超敏反应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0.05)。 结论: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减轻大鼠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在10~40μg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卟啉单甲醚声动力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hyperplastic scar,HS)的疗效。方法成年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成5组。在声动力治疗第2、4、6、8周分别切取两组瘢痕组织,进行指标检测。结果治疗组可降低成纤维细胞密度、瘢痕增生指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可降低胶原纤维的面密度,从上皮化后第4周开始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声动力效应能够显著降低兔耳HS,可望为HS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