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口腔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形态、表型和功能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口腔癌患者(实验组)及正常人(对照组)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及TNF-α诱导培养, 获取成熟DC, 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如CD1a,CD83,CD80,CD86和HLA-DR等分子的表达变化,用噻唑蓝(MTT)法检测DC与自体和同种异体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 结果: 正常人及口腔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7 d诱导培养,均诱导出具有典型形态和表型的DC,其中实验组细胞的CD83,CD1a表达率分别为49.3±9.5和48.1±7.3,与对照组两者表达率62.1±7.9和60.2±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6,CD80和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85.5±8.7,83.2±8.1和78.3±5.4,与对照组三者表达率89.2±6.7,87.7±7.2和82.3±4.1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DC细胞CD83,CD1a,CD86,CD80和HLA-DR表达的平均荧光指数(MFI)分别为4.80±2.13,3.96±1.15,12.33±6.75,19.63±8.12和39.44±7.9, 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癌患者来源的DC在体外具有诱导同种异体和自体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能力. 结论: 口腔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可诱导成为具有功能性的成熟DC,该细胞可应用于口腔癌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C),经体外诱导培养获取树突状细胞(DC)并鉴定其表型.[方法]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扩增,培养出DC,动态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其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经诱导培养出具有典型特征的DC,高表达CD86、CD80,DC特征性标志CD1a平均为49.28%,在体外能诱导强烈的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该方法能可靠地诱导培养出DC,为DC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脐血CD34+细胞诱导树突细胞(DC)的方法及其特性.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经GM-CSF及IL-4诱导获得DC.磁性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CS)分选脐血CD34+细胞,以GM-CSF、IL-4、TNF-α、SCF、FL、TPO等细胞因子诱导获得DC.用电镜、普通显微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MLR)观察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因子GM-CSF、IL-4、TNF-α,脐血CD34+细胞在GM-CSF、IL-4、TNF-α、SCF、FL、TPO等因子作用下,可生成DC,并表达相应的DC分化抗原CD14、CD80、CD83、CD86、HLA-DR.脐血CD34+细胞具有较强的扩增能力,经2周诱导,体系细胞数可增加173.8士26.7倍,两种来源的DC均能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均可诱导成DC,并具有相应的DC分化抗原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及正常人外周血两种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及功能上的差异。方法 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有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NFFα)的无血清培养基AVI-M中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并采用MLR方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诱导可获得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但CD80表达较正常人低,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低于正常人。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功能较正常人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经动员富集的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为来源,建立体外诱导培养临床级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其形态、表型及功能的鉴定。方法:以化疗联合皮下注射G-CSF对肿瘤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富集外周血MNC,聚苯乙烯细胞培养板贴壁纯化后,加入无血清培养液X-vivo15,以GM-CSF和IL-4联合诱导DC分化,诱导d5加入TNF-α促进DC成熟,观察DC形态及表型变化;并检测其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以该法诱导的患者DC显示出典型的树突细胞形态表型特征,同时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以经动员富集的肿瘤患者外周血MNC为来源,联合应用GM-CSF、IL-4及TNF-α,在体外可诱导培养出临床级具有典型形态、表型及免疫活性的DC。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人脐血中不同的前体细胞扩增树突状细胞(DCs),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 细胞,以GM—CSF、TNF-α、FL、SCF和IL-4诱导生成DC;用Ficoll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2h贴壁后的细胞,以GM-CSF、IL-4和TNF-α诱导生成DC。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表面标志(CDla、CD80、HLA-DR),并检测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人脐血CD34^ 细胞和贴壁细胞体外诱导生成的细胞均具有典型的DC形态特征,表达高水平的DC分化抗原CDla,MHCⅡ类抗原递呈分子HLA—DR和CD80共刺激分子,并具有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前者扩增DC的效率更高。结论 从人脐血CD34^ 细胞和贴壁细胞均可诱生出功能性DC,是DC理想的组织来源。  相似文献   

7.
人脐血不同前体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裴莉  陈洁平  梁后杰 《重庆医学》2004,33(6):835-837
目的从人脐血不同的前体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树突状细胞(DCs),并对生成的细胞进行鉴定,探讨脐血在DC体外大量扩增的组织来源作用.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 细胞,以GM-CSF、TNF-α、FL、SCF、IL-4诱导生成DC;用Ficoll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2h贴壁后的细胞,以GM-CSF、IL-4、TNF-α诱导生成DC.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并检测其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人脐血CD34 细胞和贴壁细胞体外诱导生成的DC均具有典型的DC 形态特征,表达高水平的DC特异性标志CDla,MHCⅡ类抗原递呈分子HLA-DR和CD80共刺激分子.两种方法获得的DC的形态、CDla表面抗原的表达没有显著的差异,两者均具有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前者扩增DC的效率更高.结论从人脐血中CD34 细胞和贴壁细胞两种DC的前体细胞均可诱生出DC,脐带血是DC理想的组织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立合适的大鼠骨髓源性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的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价。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IL)-4诱导分化获得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比较收获率及特异性标记蛋白(OX62)阳性的DC数量,获得最佳细胞因子浓度。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测定MLR上清IL-12、γ-免疫反应性纤维结合素(IFN-γ)水平。结果 GM-CSF 5 ng/ml可诱导出更高的收获率及OX62的阳性率。GM-CSF 5 ng/ml培养7 d的DC,表达中等水平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Ⅱ类(MHC II)和低水平的CD86;其分泌少量IL-12;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极低。脂多糖(LPS)刺激后MHCⅡ、CD86表达明显增加;分泌IL-12和IFN-γ增加;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结论 GM-CSF 5 ng/ml为诱导大鼠骨髓源性imDC的最佳剂量,培养7~9 d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和纯度的imDC。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从人外周血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及检测其表型与诱导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方法.方法: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GM-CSF、IL-4、TNF-α的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为D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出具有典型形态及生物学活性的DC.患者DC的HLA-DR、CD80、CD86的表达率分别为(44.77±8.127)%、(36.65±6.867)%、(32.16±6.340)%,CHB患者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SI为1.39±0.375.与正常人DC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CHB患者单个核细胞能被诱导培养为DC;通过检测DC表型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可以了解CHB患者抗HBV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14例Ib期及以上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24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其中附壁成分在含GM-CSF/IL-4的完全淋巴细胞培养液培养。光镜和电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变化。培养7d后,计算树突状细胞的产量,流式细胞术分析HLA-ABC、HLA-DR、CD40、CD80、CD1a和CD14的表达,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混合淋巴反应(MLR)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经过7d培养,两组均诱导出典型形态和表型的DC。宫颈癌患者单位体积外周血的未成熟DC(ImDC)的产量为67.3×106±33.8×106,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的CD40、CD80和CD1a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为18±9,15±6和71±11,均较对照组低(P<0.05);而两组ImDC的HLA-ABC、HLA-DR表达强度相似(P>0.05)。相同PBL/DC比值,研究组Im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的树突状细胞(ImDC)和健康对照组的ImDC具有免疫学差异,提示在应用树突状细胞进行免疫治疗时应考虑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1.
慢性髓系白血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体外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原代细胞分化生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方法: 分离初诊13例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和5例正常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用rhGM -CSF 1 000 U/ml、rhIL-4 500 U/ml和TNF-α50 U/ml联合培养10 d;形态学(Wright染色、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免疫学(CD80、CD86、CD83、CD 1a、HLA-DR)鉴定,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ELISA检测分泌IL- 12的能力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抗原递呈功能.结果:慢性白血病细胞体外诱导后,大部分细胞呈现树突状细胞的典型形态,而且有免疫标记的明显上调(CD 86 24.49±25.87 vs 61.73±28.54;CD1a 10.41±9.52 vs 47.26±3 5.60,P<0.05);FISH证实这类DC还携带有白血病克隆,并且具有分泌IL-12和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在体外可成功地将CML细胞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 ,这类DC与正常DC无论在形态学和免疫学表达方面均相似,但是功能较弱.  相似文献   

12.
肿瘤坏死因子—α预刺激培养成熟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作用原理培养成熟DC的新方法。方法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640培养基培养。TNF-α预刺激4h后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IL-4,48、96h再次同时加入上述3种细胞因子并继续培养,第8—10天收集细胞,记作T—DC。FCM检测FDC表型,用^3H-TdR检测同、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及抗原提呈功能;MTT法检测FDC诱导T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T—DC表达CD83、CDla、CD54、CDlla、CD80、CD86、HLA—DR、CD83HLA—DR并能刺激T细胞增殖与MLR(同基因、异基因)反应;T—DC具有抗原提呈功能、可诱导特异性杀伤。结论 用TNF-α预刺激4h的方法并在含有GM—CSF、IL-4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8d可获得成熟的DC。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TO)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初步阐明DC是否为ATO治疗SLE的作用靶点。方法:分离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细胞因子诱导DC成熟,加入不同浓度ATO培养。培养第9d收集DC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混和淋巴细胞反应培养上清IL-10和IFN-γ水平。结果:1.ATO处理后的DC表达CD80、CD86和HLA-DR百分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且随ATO浓度的增加DC表达CD80、CD86和HLA-DR百分数降低;2.ATO处理后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其刺激T细胞增殖相应的OD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随浓度增加降低越明显。3.其混合培养的上清液中IL-10水平较无ATO处理的DC与T细胞的混合培养上清液明显降低,P〈0.05,而IFN-γ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TO在体外可抑制SLE患者外周血DC的成熟,未成熟DC能抑制T细胞增殖及T细胞向Th2细胞转化,从而纠正SLE患者的部分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组织树突状细胞(DC)功能缺陷机制,研究卵巢癌细胞对DC成熟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共培养卵巢癌细胞与DC,观察DC表面标志、吞噬功能及对T淋巴细刺激胞能力的变化,检测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 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rhGM-CSF和rhIL-4诱导生成DC后,表达CD1a(55.0%±10.3%)、CD86(63.5%±11.1%)、HLA-DR(89.4±19.7%)和CD83(9.7%±3.4%),经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促成熟后,DC成熟标志CD83(39.5%±7.5%)升高.与卵巢癌细胞共培养,DC特异性标志CD1a(19.1%±4.0%)表达减少,成熟特异性标志CD83(44.2%±8.3%)增高且时间提前,对TNF-α诱导无反应.卵巢癌细胞使DC对葡聚糖的吞噬功能下降43.05%,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刺激活性降低56.35%;抑制DC分泌白细胞介素(IL)-12及与IL-12相关的p38磷酸化,使MLR中T细胞分泌干扰素(IFN)-γ降低而IL-10增高.结论 卵巢癌细胞影响DC成熟及功能,DC吞噬能力及抗原处理功能下降,不能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特异性CTL活化,造成T细胞对肿瘤细胞耐受.可能是肿瘤逃避机体免疫监视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郭运芬  杨波  李盛丽  张兵 《西部医学》2009,21(2):286-288
目的比较健康人和肝癌(HC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细胞表型。方法贴壁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和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次加入IL-4与GM—CSF共同诱导培养6天;给予单核细胞调控培养基(MCM)诱导成熟2天。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成熟DC形态;流氏细胞术(FCM)检测成熟DC细胞表型。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能够在体外发育为成熟DC,其特征性Marker与健康志愿者DC相比,在细胞表达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每个细胞的平均表达量上却明显降低。结论肝癌患者PBMC来源的DC细胞可以具有成熟的细胞形态和表型,适用于基于DC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cyte,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1a、CD83、CD4 0、CD86的表达 ,以及其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能力 ,为进一步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取哮喘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以Thomas法分离出PBMC ,然后加入相关的细胞因子及抗原培养并诱导出相应的成熟的DC细胞。用流式细胞仪 (fluorescentactivatedcellsortor,FACS)检测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1a、CD83、CD4 0、CD86的表达。成熟的DC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后用细胞计数板计数得出T淋巴细胞总数。结果 :哮喘患者DC的CD86表达比正常人高 (t =7.35 ,P <0 .0 0 1 ) ,但其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能力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强。结论 :哮喘患者可表达较高水平的CD86并且有较强的激发的能力 ,表明DC在哮喘的发病中可能扮演较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体外联合诱导培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树突状细胞(DCs)的表型和抗原递呈、分泌和迁移功能的变化.方法:分离CML患者(CML组)和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s),经培养获取贴壁细胞,将CML组和正常组的贴壁细胞及K562细胞用细胞因子rhGM-CSF、rhIL-4、TNF-α体外诱导10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培养5 d后,用ELISA检测细胞的内吞功能;应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析3组DCs对静息T细胞的免疫刺激活性.结果:正常组、CML组、K562组DCs的特异性标志CD83和共刺激分子标记CD80和CD86以及CD11和HLA-D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的抗原吞噬、迁移能力和对T细胞的免疫刺激活性,CML组和K56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L组和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L患者DCs的免疫表型和正常人相似,但其抗原捕获、递呈和迁移功能有缺陷.  相似文献   

18.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体外诱导、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获得不同成熟阶段的树突状细胞(DCs)。方法:用贴壁法从健康人外周血浓缩白细胞获取单核细胞,第一阶段在GM-CSF+IL-4存在的条件下培养7 d,获得未成熟DCs;第二阶段在GM-CSF+TNF-α联合诱导下培养至14 d,获得成熟的DCs。对DCs的形态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用MTT的方法对DCs的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获得的未成熟DCs中度表达CD1a、共刺激分子,高表达HLA-DR分子,在DCs的成熟期共刺激分子、HLA-DR及CD83、CD25分子均高度表达,刺激同种异型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强。结论:成功地建立了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获得不同发育阶段DCs的方法,并获得了大量纯度较高的DCs。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含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片段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对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方法ELISA试剂盒检测DCs培养液中IL-12水平;混合白细胞(MLR)反应检测含hTERT片段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的DCs(hTERT-DCs)和未感染的DCs(N-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分子CD80、CD83、CD86和HLA-DR的变化;CytoTox96非放射性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结果hTERT-DCs和N-DCs在分泌IL-12的水平、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方面无明显差异;hTERT-DCs的CD83表达水平低于N-DCs,同时,hTERT-DCs激发的CTL对端粒酶阳性的靶细胞杀伤率明显高于端粒酶阴性的靶细胞(P〈0.05)。结论hTERT-DCs尽管有可能阻止DCs自身的成熟,但在活化淋巴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分化增殖的能力方面并没发生明显改变,并且还能激发hTERT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人脐血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带血70 ml,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分3组进行培养。阴性对照组(N组):只加rhGM-CSF 50 ng/ml和rhIL-4 10 ng/ml培养10 d;阳性对照组(P组):在加入rhGM-CSF、rhIL-4培养的同时加入rhTNF-α50 ng/ml培养10 d诱导成熟树突状细胞;药物组(S组):加入rhGM-CSF、rhIL-4的同时加入舒芬太尼其浓度分别为(0.2、0.5、1.0)ng/ml(S_(0.2)、S_(0.5)、S_(1.0)培养10 d。培养过程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免疫表型CD80、CD86、CD83、HLA-DR分子的表达;ELISA法测定其分泌IL-12的水平;MTT法检测DCs刺激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N组比较,S组和P组细胞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学特征,CD80、CD86、CD83和HLA-DR分子的表达增加(P<0.05),促进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强(P<0.05),IL-12表达增加(P<0.05);与P组比较,S组细胞随舒芬太尼药物浓度增加树突状伪足逐渐不明显,CD80、CD86、CD83和HLA-DR分子表达以及促进混合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呈不典型的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P<0.05),IL-1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可在舒芬太尼的刺激下诱导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但舒芬太尼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