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于胎龄儿低血糖特点及其与皮质醇、胰岛素的关系。方法将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4例小于胎龄儿按血糖情况分为低血糖组和血糖正常组,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24h内、生后3d、生后7d的皮质醇及胰岛素水平。结果84例小于胎龄儿共发生低血糖26例(31.0%),58例(69.0%)血糖正常。低血糖组患儿在生后24h 内、生后3d皮质醇水平均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生后7d皮质醇水平及各时间点胰岛素水平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于胎龄儿低血糖的发生率较高,且低血糖的发生可能与相对低的皮质醇水平有关,而与胰岛素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2.
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s)动员入血,能够到达肿瘤组织,并在局部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ECs),共同参与血管生成.由于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而EPCs和ECs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了解胃癌患者外周血EPCs和ECs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匹多莫德预防过敏性紫癜复发的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预防过敏性紫癜(HSP)复发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78例HS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匹多莫德颗粒剂口服。观察住院期间、2个月内、6个月内的反复、复发率及测定治疗前、治疗2个月时血CD3+、CD4+、CD8+、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HSP患儿治疗前血CD3+、CD4+、IL-2、IFN-γ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CD8+细胞水平各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血CD3+、CD4+、IL-2、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期间治疗组的反复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个月及6个月内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匹多莫德能降低HSP患儿的复发率,可能与其对HSP患儿T细胞功能的调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灰值患者心力衰竭判别模型并评价。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进行NT-proBNP实验室检测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信息,数据清洗后纳入研究对象,并按7∶3的比例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用L1范数正则化和递归特征消除方法对特征进行筛选。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和XGBoost算法构建模型,比较4种方法构建的模型对NT-proBNP灰值患者心力衰竭判别价值。结果按重要性筛选出模型因子年龄、性别、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酐、肌红蛋白、肌钙蛋白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和XGBoost四种模型灵敏度分别为58.42%、56.83%、65.74%和60.04%;特异度分别为57.47%、68.18%、60.13%、65.93%。结论基于机器学习建立的NT-proBNP灰值患者心力衰竭判别模型有一定临床价值,本研究结果应用价值有待于更大样本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新生儿窒息后严重并发症 ,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常留下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2〕。近年来 ,对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已有报道 ,但剂量差异很大。我院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等剂量纳洛酮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2月~ 2 0 0 2年 3月入住我院的 4 3例中重度HIE患儿 ,诊断及临床分度符合 1996年杭州会议韩玉昆等〔3〕修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并排除先天性畸形、产伤性颅内出血、多胎及各种感染性、代谢性疾病。按随机原则分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滋阴补肾方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及kisspeptin分子的影响,以期探讨该方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评价条件的肾阴虚型PMS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滋阴补肾方,对照组服用更年安片,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评价两组的综合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RK、磷酸化ERK(pERK)及kisspeptin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在综合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证候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可明显下调外周血pERK和kisspeptin-10水平(P0.01),而对ERK无明显影响;对照组可下调pERK水平(P0.05),但对ERK和kisspeptin-10均无明显影响(P0.05)。治疗组对于pERK和kisspeptin-10的调节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滋阴补肾方可能通过上游途径,以kisspeptin-10和pERK分子为介导而发挥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脐血CD34+细胞诱导树突细胞(DC)的方法及其特性.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经GM-CSF及IL-4诱导获得DC.磁性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CS)分选脐血CD34+细胞,以GM-CSF、IL-4、TNF-α、SCF、FL、TPO等细胞因子诱导获得DC.用电镜、普通显微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MLR)观察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因子GM-CSF、IL-4、TNF-α,脐血CD34+细胞在GM-CSF、IL-4、TNF-α、SCF、FL、TPO等因子作用下,可生成DC,并表达相应的DC分化抗原CD14、CD80、CD83、CD86、HLA-DR.脐血CD34+细胞具有较强的扩增能力,经2周诱导,体系细胞数可增加173.8士26.7倍,两种来源的DC均能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均可诱导成DC,并具有相应的DC分化抗原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TP导致共伴侣分子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从人热休克蛋白90(HSP90)复合体解离的可能机制,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免疫共沉淀法(IP)捕获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细胞)中HSP90复合体后,进行以下实验:(1)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经过ADP、17-烯丙基胺格尔德霉素(1...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尿液分析仪和破膜剂,探讨快速鉴定尿路感染(UTI)病原菌的方法。方法收集200例健康人中段尿液,采用尿液分析仪UF-1000i检测标本中的细菌数,以此建立健康人中段尿液细菌数基线值。收集200例疑似UTI患者中段尿液标本,UF-1000i检测细菌数后,用破膜剂碱性十二烷基硫酸钠(NaOHSDS)溶液处理高于基线值的标本3min,计算处理前后细菌减少比值(DR)。以细菌培养为标准,分析DR对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的鉴别能力,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健康人中段尿液细菌数检测结果呈偏态分布,以百分位数法(P≤95%)统计计算细菌数基线值为≤1 510/μL。DR鉴别G+菌和G-菌的曲线下面积为0.88。当DR为2.035时,G-菌的检测灵敏度为0.892,特异度为0.800。3min内,G+菌的DR较G+菌显著降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尿液分析仪UF-1000i和破膜剂NaOH-SDS,能够快速、简便地鉴别不同革兰染色特性的细菌,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窒息新生儿急性肾脏损伤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窒息新生儿52例为病例组,其中轻度窒息新生儿36例,重度窒息新生儿16例,同时选取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的尿微量α1微球蛋白(α1-M)、尿微量白蛋白(Alb)、尿微量β2微球蛋白(β2-M)、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新生儿Scr、BUN升高的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新生儿出生第3天的尿α1-M为(9.31±2.54)mg/L、尿Alb为(28.71±7.59)mg/L、尿β2-M为(4.02±1.19)mg/L,出生第7天的尿α1-M为(6.36±2.21)mg/L、尿β2-M为(3.02±1.33)m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第3天的尿α1-M为(11.67±3.18)mg/L、尿Alb为(38.23±6.94)mg/L、尿β2-M为(5.09±1.27)mg/L,出生第7天的尿α1-M为(8.31±2.31)mg/L、尿β2-M为(3.91±1.80)mg/L,均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有利于评估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的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