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蛋白激酶C在红细胞生成素介导的早期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fosluc 2质粒转染对Epo刺激有反应的ELM-I-1细胞系细胞,测定c-fos表达活性的研究方法观察蛋白激酶C在Epo介导的早期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c-fos表达活性以光子量表示。pfosluc 2质粒转染的细胞加PMA 50 nmol/L刺激,光子量由2 501±126/1×10~5细胞升高到4272±242/1×10~5细胞(n=3,P<0.001);PMA刺激诱导的c-fos活性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以Epo 2 U/ml刺激细胞同时以 PMA 50 nmol/L刺激时,光子增加量明显比单独用Epo和PMA刺激时的光子增加量之和增多,结果提示PMA不仅本身能诱导c-fos表达活性,同时能增强Epo刺激诱导的c-fos表达活性。另一方面蛋白激酶C抑制剂H7明显抑制Epo和PMA诱导的c-fos表达活性,Epo诱导的c-fos表达活性下降57.8%。本研究结果提示蛋白激酶C在Epo介导的早期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正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WT1基因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WT1基因表达与白血病疗效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初治及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73例治疗前WT1基因的表达,结合临床观察WT1表达阳性与急性白血病治疗疗效关系,并观察缓解后患者WT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7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WT1阳性53例(72.6%),其中4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阳性32例(69.6%),2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阳性17例(73.9%)。3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及1例急性浆细胞白血病均表达阳性。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M3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WT1表达阳性对治疗缓解率无明显影响。对21例患者治疗后动态观察,当完全缓解时,WT1表达转阴性;复发时WT1表达又转阳性。结论 WT1在急性白血病阳性率较高,但阳性与否对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WT1基因作为白血病标志用于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来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f-1抑制剂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试图进一步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f-1抑制剂抗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利用cDNA基因芯片研究10例成人AML,用两种不同的荧光素cy3和cy5通过逆转录反应将白血病细胞经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f-1抑制剂作用前后的RNA分别标记成两种探针,并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通过计算机扫描分析得出这些基因在经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f-1抑制剂处理前后的表达差异。结果基因表达谱分析两次重复实验结果,最后筛选出包括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等相关表达差异的基因共20条,其中12条表达上调,8条表达下调。结论结果提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f-1抑制剂抗成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机制与抑制白血病细胞周期和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背景:口服白消安剂型胃肠道吸收不稳定,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疗效且毒性增加。静脉剂型白消安在国内最近几年用于临床,但在非亲缘异基因移植预处理中应用的相关报道甚少。 目的:探讨静脉剂型白消安在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应用的疗效并观察其毒副作用。 方法:14例非亲缘异基因干细胞移植采用静脉剂型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18例亲缘异基因干细胞移植采用口服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观察两组造血重建、植入率等疗效指标及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出血性膀胱炎、肝功能损害、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相关毒性指标。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植入率均为100%。静脉剂型组肝脏毒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剂型组(14% vs. 67%,7% vs. 5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而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造血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局限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可见静脉剂型白消安应用于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可获得满意疗效,且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白血病的主要方法,但经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仍面临着复发的风险,髓肉瘤为一种罕见的髓外复发方式,且临床疗效差,因此了解髓肉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十分必要。 目的:分析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髓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心膈角髓肉瘤患者1例,先后予手术切除肿块、化疗、放疗等联合方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和生存情况。 结果与结论:患者在2个疗程的化疗过程中出现了败血症、真菌性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之后接受了纵隔放疗,髓肉瘤未再复发。无病生存25个月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髓肉瘤罕见且临床表现多变,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可采用手术、化疗、放疗、二次移植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方法,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报道用丹那唑(danazol)治疗热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5例。其中原发性7例,伴有非恶性疾病者5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结节病1例,胆汁性肝硬化1例)。存在潜在性肿瘤3例。患者都经临床、骨髓细胞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用法:丹那唑200mg 每日3~4次,常与其它已在使用的治疗药物联合应用,持续用药至少2个月,血液学检查明显缓解后,减量或停用其它药物,单用丹那唑或/  相似文献   
10.
骨髓细胞学的诊断 ,是以骨髓细胞涂片为基础 ,通过对细胞涂片进行染色后 ,在一定的计数范围内 ,对各系统细胞进行分类与分析 ,观察细胞形态特点 ,有无异常病理改变 ,确认每个细胞 ,方可得到正确的诊断 ;为避免由于在涂片制作、染色、观察、分析等方面出现偏差 ,提高骨髓细胞学确诊率 ,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 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检查是以涂片为基本 ,辩认每一个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显示各系统细胞特点 ,进行分析诊断 ,所以涂片的制作是关键。涂片太厚 ,细胞分布不均或聚集成堆 ,可导致染色欠佳 ,甚至细胞固缩 ;幼稚细胞可能因染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