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绝经7年宫颈妊娠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47岁.因绝经7年,阴道出血5天,于1997年8月15日下午9时50分急诊车送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1990年12月下旬。3个月前自觉疲乏、恶心呕吐,于当地区院按“胃肠炎”治疗后症状缓解。近2个月自觉下腹部隆起,近半个月自觉有胎动,因绝经,未引起注意,5天前劳动后出现阴道大量出血,于当地医院拟“先兆流产”予保胎,止血治疗,阴道出血仍淋漓不尽,并出现头昏,心悸、气促入院。患者已婚,孕6产4,人工流产2次,体查:生命征稳定,贫血外貌,心肺无异常,腹隆起如孕5个多月,子宫轮廓不清,股方位及胎心音不清。明检:…  相似文献   
2.
Ⅰb2~Ⅱb期宫颈癌术前单疗程化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Ⅰb2~Ⅱb期宫颈癌术前单疗程化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 33例Ⅰb2~Ⅱb期宫颈癌进行术前单疗程化疗配合手术和放疗 ,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化疗结束后 1 0d左右宫颈和阴道病灶完全消失、手术后病理证实镜下无病灶残留者 3例。宫颈和阴道病灶完全消失、手术后病理证实镜下有病灶残留者 6例。化疗后宫颈阴道病灶缩小 5 0 %以上者 1 3例。化疗前后病灶无明显变化者 1 1例。 6例Ⅱb期患者化疗后有 4例病灶缩小 5 0 %以上 ,子宫活动度增大 ,进入手术治疗程序。 2例患者病灶无明显变化 ,进入放疗程序。结论 宫颈癌术前单疗程化疗的近期疗效比较明显 ,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卵巢上皮癌中HLA-DR及HLA-ABC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癌(EOC)中HLA-DR及HLA-AB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以HLA为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卵巢上皮癌、35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LA-DR及HLA-ABC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卵巢癌HLA-DR阳性率(33/57)显著高于良性肿瘤(4/35)及正常卵巢组织(1/20),P<0.05;Ⅰ期卵巢癌HLA-D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Ⅲ期与Ⅳ期,P<0.01;高分化组HLA-D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组,P<0.05.②卵巢癌HLA-ABC的阳性率(37/57)显著低于良性肿瘤(30/35)及正常卵巢组织(20/20),P<0.05;Ⅰ期卵巢癌HLA-ABC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Ⅲ期与Ⅳ期,P<0.01.③HLA-DR及HLA-ABC的阳性率与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均呈正相关,阳性表达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HLA-DR、HLA-ABC异常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LA-DR及HLA-ABC可以作为评估卵巢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14例Ib期及以上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24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其中附壁成分在含GM-CSF/IL-4的完全淋巴细胞培养液培养。光镜和电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变化。培养7d后,计算树突状细胞的产量,流式细胞术分析HLA-ABC、HLA-DR、CD40、CD80、CD1a和CD14的表达,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混合淋巴反应(MLR)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经过7d培养,两组均诱导出典型形态和表型的DC。宫颈癌患者单位体积外周血的未成熟DC(ImDC)的产量为67.3×106±33.8×106,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的CD40、CD80和CD1a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为18±9,15±6和71±11,均较对照组低(P<0.05);而两组ImDC的HLA-ABC、HLA-DR表达强度相似(P>0.05)。相同PBL/DC比值,研究组Im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的树突状细胞(ImDC)和健康对照组的ImDC具有免疫学差异,提示在应用树突状细胞进行免疫治疗时应考虑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卵巢侧面移位术后卵巢内分泌功能及并发症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宫颈鳞癌年轻患者卵巢侧面移位术后(LOT)卵巢内分泌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及LOT治疗的47例早期宫颈鳞癌年轻患者进行3次相隔半年的调查,通过围绝经期综合征量表结合血中卵泡刺激素(FSH)值判断卵巢内分泌功能;超声检查移位卵巢了解LOT术后并发症。结果3次调查中,保留正常卵巢内分泌功能的比率在术后没有辅助盆腔外放疗组分别为90.9%,88.5%,85.7%;术后加用辅助放疗组分别为81.3%,73.3%,71.4%;两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手术年龄低于40岁的患者中为96.4%,93.5%,93.3%;手术年龄40-45岁的患者中为60.0%,50.0%,41.7%;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卵巢移位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症状性卵巢囊肿,其发生率分别为5.3%,4.9%,4.8%。结论LOT能够保护卵巢不受盆腔外放疗的损伤;手术年龄与移位卵巢内分泌功能的保留有相关性;LOT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主要为症状性卵巢囊肿,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子宫纵隔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监视下行官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对子宫纵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有自然流产或不孕病史,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纵隔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并在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术后随访追踪患者妊娠和分娩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作出讨论。结果:44例患者中,自然流产患者31人,原发不孕患者13人,术前自然流产发生率为94.6%,早产2例,足月妊娠2例。全部患者施行了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44例术中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术后31例自然流产患者失访3例,追踪28例中,总怀孕次数41次,计划内妊娠33次,自然流产发生率21.2%,足月妊娠率66.7%,早产12.1%;13例不孕患者中失访3例,随访10例中,有4例足月妊娠,1例现妊娠4个月。结论:腹腔镜监视下行官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纵隔的方法,术后患者足月妊娠率明显升高,自然流产率下降,对于原发不孕患者则可以提高怀孕率。  相似文献   
7.
康金玉  林仲秋 《新医学》2004,35(6):323-324,368
1 病历摘要患者 ,女 ,5 9岁 ,已婚。因腹胀 10日于 2 0 0 3- 0 2 - 2 0由门诊收入院。 10日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 ,进食减少 ,妇科检查发现盆腔包块 ,2月 17日妇科B超提示 :宫腔内中等回声光团 (考虑息肉 ) ,子宫右后方实性包块 6 8cm× 6 4cm (性质待查 ) ;宫颈多发囊肿 ,腹腔大量积液。2月 18日行腹腔穿刺 ,抽出腹水 10 0 0mL ,其后自觉腹胀明显缓解。腹水涂片检查提示 :腹水中见大量散在及成团的恶性肿瘤细胞 ,考虑为黏液腺癌。起病以来 ,患者精神、胃纳欠佳 ,便秘 ,3~ 4日 1次大便 ,较硬。无畏寒、发热、盗汗、乏力 ,无咳嗽、…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对岁,已婚,四川人,因停经6个月,上腹部疼痛不适10天,加重1天于lop年12月16日spo。拟“阑尾炎”收住普外科。患者平素月经规则,现停经6个月,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于潮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3天好转出院(具体不详)。出院后仍存上腹部不适感,l天前突发上腹剧痛,迅速扩散至全腹,无向他处放射,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于当地卫生院诊治,病情无好转;遂来我院就诊,急诊拟“妊娠合并腹膜炎”收位普外。G3po,lop年及lop年行人工流产术二次。查体:T36.4TP:120次/分。R28次/分,BP1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