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山豆根颗粒及其饮片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山豆根颗粒及其饮片对肝癌H22腹水瘤、S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小鼠移植性肝癌H22腹水瘤、S180实体瘤的体内实验方法,以环磷酰胺(CTX)为阳性对照,分别取种瘤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9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山豆根饮片高、中、低剂量组(生药7.0,3.5,1.75 g·kg-1)、山豆根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生药7.0,3.5,1.75 g·kg-1)、CTX组(0.02 g·kg-1).于分组第2天,CTX组ip给药,其余各组ig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11 d,每日1次,给药体积均为20 mL·kg-1体重,分别观察山豆根颗粒及其饮片对荷瘤肝癌H22腹水瘤小鼠和S180实体瘤小鼠瘤重、抑瘤率的影响,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2(IL-2)的含量. 结果: 山豆根颗粒及其饮片均能显著抑制小鼠肝癌H22腹水瘤、S180实体瘤的生长,且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TNF-α,INF-γ,IL-2的水平(P<0.0,或P<0.01). 结论: 山豆根颗粒及其饮片均可对抗肝癌H22腹水瘤、S180实体瘤,其作用机制均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山豆根颗粒抗肿瘤作用与其饮片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形态学、脑和脾脏脏器指数、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的影响. 方法: 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吡拉西坦0.62 g·kg-1组、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37.06,18.53,9.26 g·kg-1).以同遗传背景的C57小鼠为正常对照组.ig给予补阳还五汤,连续治疗28 d后取材,观察小鼠海马镜下形态结构、脑和脾脏脏器指数,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海马组织Aβ水平. 结果: 与C57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神经元数量减少、发生变性,脑和脾脏的脏器指数明显降低(P<0.05),Aβ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改善明显,脑和脾脏脏器指数明显升高(P<0.05),Aβ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维持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神经元的正常形态结构,升高脑和脾脏脏器指数,降低Aβ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白芍、赤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 方法: 采用综合放血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白芍、赤芍水提物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进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比较研究. 结果: 造模第7天,2 g·kg-1白芍和2 g·kg-1赤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造模第14天,2 g·kg-1白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明显(P<0.01),2 g·kg-1赤芍作用不明显,同剂量组相比,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造模第7天,120 mg·kg-1芍药苷、12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60 mg·kg-1芍药内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提升作用(P<0.05);造模第14天,120 mg·kg-1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血红蛋白有较好的提升作用,与同剂量组的芍药苷相比,120,30 mg·kg-1芍药内酯苷的红细胞数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5);30 mg·kg-1芍药内酯苷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 白芍的补血作用略优于赤芍;芍药内酯苷具有补血作用且补血作用优于芍药苷;白芍有较强的补血作用可能与白芍中含有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厚朴与姜厚朴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促进胃肠运动功能的药效. 方法: 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阴性(或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多潘立酮35 mg·kg-1或雷尼替丁45.5 mg·kg-1组和厚朴高、中、低剂量(0.678,0.452,0.226 g·kg-1),姜厚朴高、中、低剂量(0.708,0.472,0.236 g·kg-1)给药组,各组小鼠均连续ig 3 d,比较小肠推进率、盐酸性溃疡率、血清胃泌素含量. 结果: 厚朴和姜厚朴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均能不同程度促进胃肠动力功能,在促进小肠推进率上,各给药组与阴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阳性药组无显著差异.在抑制溃疡上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胃泌素含量厚朴低、中剂量与姜厚朴中剂量组血清胃泌素升高与阴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姜厚朴与厚朴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具有促进胃肠运动功能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姜厚朴药效优于厚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诃子醇提物对动物胃肠运动和血清胃动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吗丁啉(小鼠0.005 g·kg-1,大鼠0.003 g·kg-1)组,诃子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小鼠3.5,1.75,0.875 g·kg-1,大鼠2.4,1.2,0.6 g·kg-1),按10 mL·kg-1给药,采用小鼠在体胃肠运动实验、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胃动素含量和家兔离体肠平滑肌运动实验,观察诃子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运动和大鼠血清胃动素含量以及家兔离体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结果: 诃子提取物高、中剂量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运动有显著抑制作用,可以降低大鼠血清胃动素的含量,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收缩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氯化乙酰胆碱引起的肠平滑肌兴奋有显著拮抗作用(P<0.05或P<0.01)。 结论: 诃子醇提物对动物胃肠运动有抑制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M胆碱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6.
温中益气胶囊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温中益气胶囊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 方法: 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取清洁级健康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三九胃泰颗粒组(3.69 g·kg-1),温中益气胶囊高、中、低剂量组(2.21,1.11,0.55 g·kg-1)。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第5天给药后各组动物禁食不禁水48 h,末次给药后2 h麻醉,进行幽门结扎手术,缝合后直肠给药1次,禁食水。18 h后麻醉大鼠,颈总动脉取血。取全胃观察大鼠胃溃疡面积和溃疡指数,胃组织匀浆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H+-K+-ATP酶、生长抑素(SS)含量。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热板刺激法进行抗炎和镇痛实验,测定小鼠耳肿胀度、抑制率及痛阈值的大小。分别取清洁级小鼠5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阳性对照药三九胃泰颗粒组(5.19 g·kg-1)、温中益气胶囊高、中、低剂量组(3.12,1.56,0.78 g·kg-1)。 结果: 胃溃疡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K+-ATP酶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SS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中益气胶囊能显著减小大鼠胃溃疡面积和溃疡指数,降低H+-K+-ATP酶的活性和MDA含量并增加胃组织中SS和SOD水平(P<0.01,P<0.05)。抗炎、镇痛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温中益气胶囊能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提高小鼠痛阈值(P<0.01或P<0.05)。 结论: 温中益气胶囊可能通过降低H+-K+-ATP酶活性和MDA含量、增强SOD活性、增加SS的含量来实现抗幽门结扎型胃溃疡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研究肠炎清口服液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用TNBS对雄性BALB/c小鼠进行造模,将造模后的实验动物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组(SASP,0.5 g·kg-1),肠炎清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0.176,0.352,0.528 g·kg-1);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BALB/c小鼠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方法,观察各组小鼠结肠部位紧密连接相关蛋白水闸蛋白1(claudin-1)、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的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 结果: 肠炎清口服液各剂量组的小鼠血浆中DAO的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ZO-1,occludin,claudin-1 mRNA在肠炎清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小鼠体内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小鼠,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大,claudin-1,ZO-1,occludin mRNA表达水平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ZO-1及occludin蛋白在肠炎清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小鼠,且表达差异显著(P<0.05). 结论: 肠炎清口服液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与肠道黏膜通透性有密切关系;肠炎清口服液可能是通过调节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从而改善小鼠肠道黏膜通透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白花蛇舌草总黄酮(FOD)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结肠NF-κB及IL-8,TNF-α,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UC的免疫学机制。方法: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Cont)蒸馏水灌胃,其余5组均自由饮用4%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7 d以造成急性UC,同时给予下列药物灌胃:蒸馏水(DSS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500 mg·kg-1·d-1(DSS+SASP组),FOD 60 mg·kg-1·d-1(DSS+FOD-H组),FOD 40 mg·kg-1·d-1(DSS+FOD-M组),FOD 26.7 mg·kg-1·d-1(DSS+FOD-L组)。造模给药期间,每天对各组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造模7 d后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标本,对结肠黏膜进行病理组织学损伤评估;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8,TNF-α及IL-10的表达。结果:自由饮用4%DSS水溶液7 d可成功造成小鼠急性UC,与对照组比较,DSS组小鼠的DAI、结肠病理组织学损伤评分明显上升,结肠组织中NF-κB p65及IL-8,TNF-α表达显著增多,IL-10表达明显降低(P<0.05)。 FOD可对抗DSS所致的小鼠急性UC,FOD以60,40 mg·kg-1·d-1预防给药7 d,可完全或部分对抗DSS引起的上述改变。与DSS组比较,DSS+FOD-H组、DSS+FOD-M组的DAI、结肠病理组织学损伤评分降低,IL-8,TNF-α及NF-κB p65表达下调,IL-10 表达上调(P<0.05)。结论:FOD有明显的抗小鼠UC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p65激活,从而减少促炎因子IL-8,TNF-α的表达,增加抗炎因子IL-1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雷公藤片发挥抗炎作用剂量下伴随的肝毒性作用,为其"病-效-毒"相关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0只KM小鼠,全部雄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片剂量1~5组(51.48,36.55,25.74,18.28,12.87 μg·kg-1)和环磷酰胺组(73 m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以1% 2,4-二硝基氟苯(DNFB)溶液建立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雷公藤片,观察小鼠的耳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检测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前白蛋白(P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并计算脏器和体重的比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耳肿胀血清中PGE2,TNF-α,IL-2,P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片可明显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致小鼠耳肿胀血中PGE2,TNF-α和IL-2含量的降低,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小鼠血中ALT,AST,TBA,TBIL活性升高,PA含量降低,肝体比值变大(P<0.01)。结论:雷公藤片在14.58 μg·kg-1 (7.01~19.06 μg·kg-1)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与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有关。剂量14.58 μg·kg-1 (7.01~19.06 μg·kg-1)的雷公藤片还可对小鼠肝脏产生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车前子部位群的抗痛风活性与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车前子。9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0.01 g·kg-1),总提物组(25 g·kg-1),石油醚组(25 g·kg-1),二氯乙烷组(25 g·kg-1),乙酸乙酯组(25 g·kg-1),正丁醇组(25 g·kg-1),水部位组(25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氧嗪酸钾盐诱导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ig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观察车前子总提物及5个部位对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的影响。结果: 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车前子得到5个部位,分别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水部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尿酸的水平与XOD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别嘌呤醇、车前子总提物及各不同部位均可降低小鼠血清尿酸的水平与XOD活性(P<0.05,P<0.01)。结论: 车前子及不同提取部位具有一定的抗痛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动力的物质基础。方法:正常大鼠、阿托品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慢性水浸束缚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分别ig给予蒸馏水、多潘立酮(0.01 g·kg-1)、半夏泻心汤(2 g·kg-1)、辛开药液(1.5 g·kg-1)、苦降药液(1.5 g·kg-1)、甘补药液(1.5 g·kg-1),连续4 d,通过测定大鼠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筛选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动力的有效药物组分;灌胃蒸馏水、多潘立酮(0.01 g·kg-1)、半夏泻心汤醇沉药液(2 g·kg-1)、半夏泻心汤醇沉水溶药液(2 g·kg-1)、苦降醇沉药液(1.5 g·kg-1)、苦降醇沉水溶药液(1.5 g·kg-1),同法筛选其有效部位。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两种模型大鼠,胃残留率明显上升,小肠推进率明显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给予不同药液后,两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半夏泻心汤能降低阿托品模型大鼠胃残留率,半夏泻心汤醇沉药液、苦降药液和苦降醇沉药液能降低正常大鼠和两种模型大鼠的胃残留率,以上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有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其有效药物组分主要为苦降药组,其有效部位为苦降药的醇沉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要药"升麻、柴胡的配伍对脾虚小鼠的影响,验证方剂中"要药"的客观存在及其关键性的增效作用。方法:9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虚模型组,莫沙必利组(1.93×10-3g·kg-1),补中益气汤组(8.58g·kg-1),原方去当归陈皮汤组(7.41g·kg-1),原方去升麻柴胡汤组(7.02g·kg-1),升麻柴胡汤组(1.56g·kg-1),原方去升柴加羌独防汤组(10.53g·kg-1)、原方去升柴加葛根汤组(8.32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大黄法、游泳力竭法、饥饿法3个因素复合的方法复制脾虚小鼠模型。各组分别ig给药7d后,进行抗疲劳机能试验,并观察不同药物对脾虚小鼠免疫器官脾脏、胸腺的脏器指数及小肠炭末推进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的游泳时间、脾脏和胸腺质量及小肠推进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升麻、柴胡汤组小鼠的游泳时间、胸腺质量及小肠推进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其余各给药组游泳时间和小肠推进率均高于模型组(P<0.01);补中益气汤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明显长于莫沙必利组(P<0.05),但脾脏和胸腺质量及小肠推进率差异不显著;各加减方组小鼠的游泳时间、脾脏和胸腺质量及小肠推进率均明显低于补中益气汤组(P<0.01);补中益气去升柴汤组小鼠的游泳时间及小肠推进率均明显低于补中益气去归陈组(P<0.01,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的"要药"升麻、柴胡较其他佐药对全方的抗疲劳作用、改善免疫功能作用以及胃肠推进作用的贡献度大,证明了"要药"的关键性增效作用;补中益气汤的"要药"升麻、柴胡不能被羌活、独活和防风等升阳药物及升举脾胃清阳的葛根所替代,证明了"要药"的最佳性配伍;本文从实验研究角度验证了方剂"要药"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黄芩汤对伊立替康(CPT-11)所致小鼠迟发型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健康雄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腹泻组ip伊立替康连续5d制备迟发性腹泻模型,正常组等量生理盐水代替,黄芩汤低(5 g·kg-1)、中(10 g·kg-1)、高(20 g·kg-1)剂量组ip伊立替康前1d分别按剂量ig给药,连续用药8d,观察迟发性腹泻发生情况及体重变化;实验第9天将小鼠处死,取血、结肠、盲肠、空肠、回肠组织.光镜下根据Chiu肠黏膜损伤评分方法对肠组织进行分级;Griess法检测肠组织匀浆液一氧化氮(NO)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瑞士-吉姆萨染色法测定中性粒细胞数.结果:小鼠腹腔注射CPT-11后,出现明显的迟发性腹泻.黄芩汤中、高剂量组小鼠腹泻发生率较腹泻组显著降低(P<0.05);体重下降率较腹泻模型组降低;肠黏膜损伤程度比腹泻模型组显著降低,盲肠及结肠的中、高剂量组损伤较腹泻组显著且降低(P<0.05),与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肠的NO表达含量明显增加且PCNA表达减少(P<0.05);还可增加血中性粒细胞数量(P<0.01).结论:黄芩汤通过改善肠黏膜损伤程度、增加肠组织NO含量和减少PCNA表达,从而对CPT-11所致迟发性腹泻具有预防作用,还可缓解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筛选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建立药效物质基础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洗脱溶剂分别为水,30%乙醇,70%乙醇)获得半夏泻心汤水煎液的3个分离部位;取健康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水煎液组(半夏泻心汤水煎液),水洗脱液组(以下简称蒸馏水组),30%乙醇洗脱液组(以下简称30%组),70%乙醇洗脱液组(以下简称70%组),除正常组外,按5 m L·kg-1的剂量以无水乙醇ig建立急性胃炎的实验动物模型,另取健康的成年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组同上,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采用综合造模法来建立大鼠慢性胃炎的模型,对比各分离部位对实验性急、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结果:70%乙醇洗脱液对胃炎的疗效较好,胃黏膜表面呈淡粉色且较光滑,无明显的溃疡点,溃疡抑制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HPLC法对70%乙醇分离部位中的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论:半夏泻心汤的药效活性物质大多存在于大孔吸附树脂70%乙醇洗脱部位,其治疗胃炎的活性成分与生物碱、黄酮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模型构建过程中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理中汤对AAD模型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先选取81只雄性BALB/c小鼠进行预实验,用高、中、低剂量(5,1,0.5 g·kg-1)氨苄青霉素构建肠道菌群紊乱模型,再灌胃艰难梭菌(1.6×108CFU)构建AAD模型,并用高、中、低剂量(7.5,5.5,3.5 g·kg-1)理中汤进行治疗。按动物表型变化得出最佳造模及治疗条件,再选取2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n=5):空白组、肠道菌群紊乱组、AAD组、理中汤治疗组(7.5 g·kg-1)按最优化步骤进行造模及治疗,各组粪便混合为样品XL1,XL2,XL3,XL4,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菌群变化。结果:AAD模型构建的表型变化符合AAD临床表现。XL1~XL4 4组样品菌群基于最小操作分类单元(OTUs)的变化为:860,282,385,394个;基于门水平的丰度变化为:变形菌门(6.94%,41.77%,1.99%,2.89%),厚壁菌门(44.34%,34.89%,36.82%,32.11%),拟杆菌门(46.6%,22.74%,60.8%,64.49%);基于属水平的数量变化为:88,58,52,59个,各组间菌群变化明显,(P0.05)。结论:AAD模型构建过程中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剧烈,多样性及丰度均下降;理中汤能改变AAD模型肠道菌群结构,增加菌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调中颗粒对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调中颗粒组、半夏泻心汤组、西沙必利组、空白模型组、假手术组),用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法制备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于给药12 d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食道黏膜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食管黏膜VIP,SP,NOS的水平。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调中颗粒组、半夏泻心汤组、西沙必利组光镜下食管黏膜组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食管黏膜VIP和NOS表达明显增强,而SP表达减弱;3个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 调中颗粒可能通过使SP表达增强、VIP和NOS表达减少调节胃肠运动,从而抑制胃肠内容物的反流和促进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红曲发酵炮制对脾虚食积证小鼠的胃肠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曲类中药的健脾消食作用机制探索新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50只昆明小鼠分为5组,包括空白组、模型组、红曲未发酵组(1. 17 g·kg~(-1)·d~(-1)),红曲发酵组(1. 17 g·kg~(-1)·d~(-1)),多潘立酮组(3. 9 mg·kg~(-1)·d~(-1)),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10 d。对比红曲发酵炮制前后对脾虚食积证小鼠行为学、体质量、进食量、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红曲对脾虚食积证小鼠血清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5-羟色胺(5-HT)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研究红曲对脾虚食积证小鼠胃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V3-V4区,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MiSeq研究红曲对脾虚食积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曲发酵后可恢复脾虚食积证小鼠的体质量和进食量,显著降低胃内残留率(P 0. 01)和显著升高小肠推进率(P 0. 01)。红曲可增加脾虚食积证小鼠胃肠激素MTL和5-HT的水平,降低VIP水平;红曲能改善脾虚食积证小鼠胃肠组织形态,改善脾虚食积证小鼠胃黏膜的轻微充血和局部腺体排列不整齐,显著升高脾虚食积证小鼠小肠绒毛长度、增加小肠黏膜厚度;红曲可以恢复脾虚食积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增加有益菌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有害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的相对丰度。结论:红曲发酵后能调节脾虚食积证小鼠的胃肠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胃肠组织形态、恢复肠道菌群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及不同配伍药组含药血清对胃癌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设BMSCs常规培养为空白组;模型组采用transwell小室将人胃癌BCG-823细胞与大鼠BMSCs非接触共培养建立胃癌微环境;半夏泻心汤及不同配伍含药血清组(全方组、辛开组、苦降组、甘补组)在上室内加入体积浓度为10%的相应配伍药含药血清。倒置显微镜观察BMSCs细胞形态、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BMSCs的增殖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BMSCs的细胞周期,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原癌基因(c-Myc)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Myc和TERT mRNA的表达。结果:全方组、辛开组、苦降组、甘补组含药血清在4,5,6,7 d对BMSCs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全方组明显优于甘补组(P0.05);第7天的检测结果显示全方组、辛开组、苦降组、甘补组含药血清均可降低c-Myc和TERT表达水平,升高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全方组明显优于甘补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及不同配伍药组含药血可抑制胃癌微环境中BMSCs的异常增殖,半夏泻心汤全方为最佳配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15年6月20日,检索所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追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评价者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有效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研究,共9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综合疗效[OR=3.41,95%CI(2.22,5.23),P0.000 01],提高胃镜下疗效[OR=1.58,95%CI(1.04,2.41),P=0.03]以及降低复发率[OR=0.23,95%CI(0.14,0.40),P0.000 01],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方面,1项研究跟踪报道: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1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恶心4例、头痛7例、腹痛2例、腰酸1例,但均能坚持服药至疗程结束,且继续服药后上述不良反应有所减轻。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疗效评价结果较稳定;"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不对称,可能有潜在发表偏倚存在。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常规西医组,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鉴于纳入研究方法学和报告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少,故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双盲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