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3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148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203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1109篇
内科学   444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73篇
特种医学   165篇
外科学   137篇
综合类   1773篇
预防医学   750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656篇
  7篇
中国医学   796篇
肿瘤学   1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足月新生儿黄疸、维生素D(VD)水平及NADSYN1基因rs1278587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患有黄疸的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血清VD水平,高分辨熔解曲线(HRM)分析NADSYN1基因rs12785878位点SNP。以患儿是否>14 d分组并分别分析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于≤14 d患儿,感染、剖宫产、母乳喂养为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14 d患儿,感染、低血浆蛋白为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的rs12785878位点HRM方法扩增反应良好,GG、GT、TT基因型区分明显。高胆组患儿携带GG基因型、G等位基因的比例更高。≤14 d患儿,TT基因型新生儿VD水平高于GG基因型新生儿[(12.61±5.23)μg/L vs.(9.62±4.24)μg/L,P<0.05]。结论 NADSYN1基因rs12785878位点GG基因型为高胆红素血症、≤14 d新生儿低VD水平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的新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持续性次氯酸灌注对内镜终末漂洗水的消毒效果。方法 基线采集内镜终末漂洗水的水样,进行微生物培养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鉴定。引入微酸性次氯酸水发生机后,在安装后的特定时间收集水样进行培养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析。结果 安装前共采集水样27份,其中10份合格,合格率为37.03%。不合格水样可检出放线根瘤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黄色微杆菌、贪铜菌、藤泽甲基杆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等水源性细菌;安装后共采集水样54份,均为合格。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析显示,安装前的样本中可检测出大量皮氏罗尔斯顿菌、耐金属贪铜菌、奥斯陆莫拉菌、日本慢生根瘤菌、水生甲基杆菌、戈登分枝杆菌、新鞘氨醇杆菌等细菌序列,消毒后主要为宏基因测序分析常见的背景细菌。结论 持续性次氯酸灌注消毒可有效清除水管路中的细菌,并降低水管路中生物膜的形成,提升内镜终末漂洗水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中国农村居民的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对分别代表中国东、中、西部的山东省、山西省和云南省3个省一共6个县的3 834名15岁以上农村居民的体力活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获得有效问卷3 780份,其中山东省1 251人(33.1%),山西省1 256人(33.2%),云南省1 273人(33.7%)。男性1 867人(49.4%),女性1 913人(50.6%)。农村居民高、中、低水平体力活动人数分别为1 691人(44.7%)、1 248人(33%)、841人(22.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是否患慢性病以及地区是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其中,男性(OR = 0.832,95%CI: 0.704~0.985)、年龄36~59岁的人群(OR = 0.760,95%CI: 0.625~0.925)为农村居民体力活动的保护因素;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离退休人员(OR = 1.469,95%CI: 1.017~2.124)、在校学生(OR = 1.925,95%CI: 1.127~3.286)、失业、无业人员(OR = 3.062,95%CI: 2.470~3.796)、患慢性病的人群(OR = 1.366,95%CI:1.133~1.645)为农村居民体力活动不足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老年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离退休人员、在校学生、失业、无业人员、患慢性病的人群发生体力活动不足的可能性更高,针对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居民体力活动的干预,应重点关注此类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RCC1基因的DNA甲基化对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辅助化疗胃癌患者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16例,接受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类联合的方案化疗至少6周期。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对胃癌手术标本进行XRCC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检测,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是否淋巴结转移、不同肿瘤直径、不同分化程度、是否接受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之间XRCC1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接受化疗和未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2.82±3.57)个月和(25.68±4.90)个月,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生存期更长(χ~2=7.208,P=0.07)。化疗有效组的平均甲基化率为51.60%,化疗无效组为38.3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RCC1基因的DNA甲基化率与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呈正相关,是潜在的预测胃癌患者化疗有效性及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机制涉及影响人体能量吸收、炎症反应、自身免疫、肠道通透性等多个方面。研究表明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可以有效改善肥胖。中医"脾"与肠道菌群联系密切,以肠道微生态为靶点的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已逐步展开。然而,现有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中医证候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以脾胃证候为多,但现行研究未能系统阐明各种中医证候与肠道菌群变化规律的关系;研究以单一中医证候模型多见,对中医病证结合模型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较少;对各类中药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多以动物实验为主,临床实验鲜见。目前中医药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治疗肥胖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需深入探讨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及肠道稳态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为从整体层面阐明中医药治疗肥胖的机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且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针对实体肿瘤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并辅以围术期的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手段,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疾病的发展,最终约90%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关键环节。对于手术患者而言,围术期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手术会诱发不同程度的全身炎症反应,手术及麻醉过程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麻醉方式和麻醉用药的选择也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在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转变的今天,麻醉科医师需密切关注围术期各方面因素,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及用药,力求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本文拟对丙泊酚和七氟醚对恶性肿瘤细胞增殖与转移的影响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中药质量标志物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新概念、新模式,将引领中药质量发展新方向。其中,如何表征中药整体质量属性及其生物学效应,是质量标志物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此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整合药理学的中药质量标志物发现与确证的研究思路,即通过"化学指纹-代谢指纹-网络靶标-生物效应-中医功效"多维关联系统筛选候选中药质量标志物,在此基础上,基于"肠吸收-活性评价-数据挖掘"体系建立中药质量标志物与生物活性之间精确定量模型并明确其贡献度。以元胡止痛片和心速宁胶囊为案例,介绍基于整合药理学的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