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基于TCMSP中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借助LC-MS技术对所筛成分进行分析,通过TCMSP检索和Pharmmapper软件预测获取各成分主要的作用靶标,并通过DIP数据库,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药物靶标与炎症疼痛靶标的关联,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的作用靶标,阐释其抗炎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根据网络分析,共有44个炎症疼痛靶点与气滞胃痛颗粒密切相关,其中直接作用靶点有20个,主要是对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等蛋白酶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疼痛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药古方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基于黄疸模型比较栀子根与栀子果实的保肝作用,为扩大栀子的药用部位提供药理学依据,为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将KM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联苯双酯组(150 mg·kg-1),栀子果实和根部位不同剂量给药组(各设高、中、低3个剂量),提前灌胃给药5 d后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复制小鼠黄疸型肝炎模型,继续给药,造模48 h后处理动物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转运体胆盐输出泵(BSEP),钠离子-牛磺胆酸协同转运多肽(NTCP)和胆固醇12α羟化酶(Cyp8b1)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ALT,AST,γ-GT,TBIL,TBA水平显著升高,组织中SOD,GSH-Px,GSH的活性显著降低,NTCP,Cyp8b1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TNF-α,IL-6,BSEP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栀子果实与根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中ALT,AST,γ-GT,TBIL,TBA,明显增强肝组织中SOD,GSH-Px,GSH的活性,对肝脏病理损伤有减轻作用,且能明显增加NTCP,Cyp8b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TNF-α,IL-6,BSEP mRNA的表达(P0.05,P0.01);而低剂量组仅对单项指标或几项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栀子果实和根部位对ANIT诱导的黄疸模型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个部位各剂量对不同指标有不同影响,栀子果实保肝机制可能主要与抗氧化作用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而栀子根保肝作用可能主要与胆汁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波长HPLC-DAD,同时测定栀子不同部位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羟异栀子苷、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竹节参皂苷Ⅳa 7种化合物的含量,比较各成分在栀子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栀子中各成分在各部位分布不同,且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栀子苷主要分布在果实和叶中,竹节参皂苷IVa主要分布于根和茎中,西红花苷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果实中,绿原酸以叶和茎含量较高,羟异栀子苷在叶和根中含量较高,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在根和茎中含量较高。通过分析栀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为栀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千伏胸片(HKV)、数字X线成像系统(DR)及高分辨率CT(HRCT)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本院受理的184例疑似尘肺病患者,同时实施HKV、DR及HRCT摄片,将其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HKV与DR在尘肺病诊断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R胸片一级优片率(91.30%)明显高于HKV(63.04%)(P<0.05).HRCT在尘肺Ⅰ期、尘肺Ⅲ期的诊断率及尘肺并发症的判断方面均高于HKV(P<0.05). 结论 DR在尘肺病中诊断技术质量优于传统的HKV,HRCT在尘肺病的早期发现、小阴影聚集及尘肺并发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栀子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鉴定了10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2),19α-羟基-3-乙酰-乌苏酸(3),栀子花乙酸(4),3-乙酰-栀子花甲酸(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熊果酸(8),3α-羟基-熊果酸(9),常春藤皂苷元(10).结论 化合物4,5,9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粗齿兔耳风提取物对大鼠的利尿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兔耳风提取物高、中、低剂量(2.5,10,20 g·kg-1)和呋塞米(10 mg·kg-1)灌胃给药。第1次给药后,收集大鼠1,2,4,6,24 h的尿液,研究并比较各给药组对大鼠排尿量和尿中Na+,K+,Cl-排泄量的影响。连续给药8 d,取其肾脏研究各给药组对肾髓质水通道蛋白(AQP)1,AQP2,AQP3的mRNA表达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单次给药后粗齿兔耳风提取物在4 h后能明显增加大鼠的尿液量,24 h尿液中Na+,K+,Cl-的浓度明显增加。每天给药1次,给药8 d后与正常组比较,粗齿兔耳风提取物给药组能显著下调大鼠肾髓质水通道蛋白AQP2的mRNA表达,对AQP3的mRNA表达也有一定的下调作用,对AQP1的mRNA表达调节作用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粗齿兔耳风提取物具有利尿作用,促进Na+,K+,Cl-的排泄和抑制水通道蛋白AQP2,AQP3mRNA表达是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樟帮栀子饮片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樟帮栀子饮片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P-HPLC,Agilent Zorbax Eclipse XBD-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238 nm(0~20 min),440 nm(20~40 min)。结果:初步建立了樟帮栀子饮片HPLC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9个。将11批不同产地、相同炮制方法的栀子饮片指纹图谱与樟帮栀子饮片对照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相似度在0.495~0.952。结论:用于建立樟帮栀子饮片指纹图谱的10批天齐堂饮片厂提供的栀子饮片相似度理想,而收集于不同产地、采用相同的炮制方法炮制的栀子饮片内在质量具有较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完善栀子药材的HPLC质量控制指标. 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6%~16%A;15~22 min,16%~21%A;22~34 min,21%~24%A;34~50 min,24%~42%A),京尼平苷、西红花苷-1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38,440 nm. 结果: 不同产地栀子中京尼平苷质量分数23.025~53.693 mg·g-1,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1.8%的规定;其中2批栀子的外观颜色为灰棕色、棕黄色,西红花苷-1的含量极低,分别为1.963,3.434 mg·g-1,应为不合格药材. 结论: 仅以京尼平苷作为栀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不够合理,建议增加西红花苷-1的含量测定,为新版《中国药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栀子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的干燥成熟果实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鉴定了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芦丁(3)、5-羟基-7,3′,4′,5′-四甲氧基黄酮(4)、5,3′-二羟基-7,4′,5′-三甲氧基黄酮(5)、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6)、5,7,3′-三羟基-8,4′,5′-三甲氧基黄酮(7)、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8)、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9)、5-羟基-6,7,3′,4′,5′-五甲氧基黄酮(10)、5,7,3′,5′-四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1)和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2).结论:化合物6和8为首次从栀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