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葛属资源记载情况进行整理和历代本草学的研究认为,南北朝以前时期用的葛根品种为野葛,南北朝至汉唐时期记载为甘葛藤,宋代及明清以后本草记载葛根品种开始多样化发展,出现家种和野生两品种并列的情况,为甘葛藤和野葛,药食两用一直沿用至今。《本草品汇精要》记载以江浙、南康、庐陵为道地,当今道地产区不明显。葛类中药古今用药功效基本一致。野葛和甘葛藤为主流品种,该属其它资源是否都能药用需进一步临床验证。《中国药典》分列葛根和粉葛两药,应以临床为导向更加完善质量标准。该研究为葛类中药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车前子及车前草中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含量差异,为车前质量控制与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40∶60),同时测定车前子及车前草中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流速0.6 m 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30nm。结果:车前子与车前草中毛蕊花糖苷质量分数分别为9.70,0.32 mg·g-1,异毛蕊花糖苷质量分数分别为1.28,1.51 mg·g-1。结论:车前子中毛蕊花糖苷含量高于车前草,异毛蕊花糖苷含量低于车前草,临床应合理用药,并建议车前增加异毛蕊花糖苷为质控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引起栀子炭疽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江西省不同地区栀子炭疽病病叶标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基于柯赫氏法则,检测病原菌的致病性,采用形态观察、显微鉴定、真菌r DNA-ITS序列分析,系统的鉴定病原菌,选取常用的11种抑菌剂对其进行室内药剂毒力测定,并建立抑制率与药剂浓度的相关回归方程;筛选出有明显抑菌作用的药剂,为防治该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从收集的栀子炭疽病病原菌感染的叶片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和科赫氏验证确定使栀子发病快且病情严重的菌株,通过形态和显微鉴定并对扩增得到的r DNA-ITS序列进行Blast对比分析,确定该病害为茎点霉菌Phoma.sp。选用的药剂中武夷菌素、链霉素和寡糖链蛋白无明显的抑菌效果,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好,回归方程为Y=79.97X-1.75[r=0.965,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0.65 mg·L~(-1)],其次为咪鲜三环唑和五硝多菌灵,回归方程分别为Y=6.142X+19.47(r=0.902,EC50=4.97 mg·L~(-1)),Y=6.1X+17.23(r=0.93,EC_(50)=5.37 mg·L~(-1)),其他药剂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结论:确定了栀子炭疽病病原菌并筛选出了抑制病原菌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波长HPLC-DAD,同时测定栀子不同部位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羟异栀子苷、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竹节参皂苷Ⅳa 7种化合物的含量,比较各成分在栀子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栀子中各成分在各部位分布不同,且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栀子苷主要分布在果实和叶中,竹节参皂苷IVa主要分布于根和茎中,西红花苷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果实中,绿原酸以叶和茎含量较高,羟异栀子苷在叶和根中含量较高,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在根和茎中含量较高。通过分析栀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为栀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药车前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有关车前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该药材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防风类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covia divaricata(Turz.)Schisck未抽花茎植株的干燥根。迄今为止,已从生药防风中分离出来的各种化学成分达100种以上[1],但主要以升麻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素和亥茅酚苷4种色原酮成分的含量为质量控制和评价指标[2]。经调查我国23个省市防风使用情况,查明目前这些地区大多使用正品防风,但也有将伞形科另外l0种植物的根作防风使用[3]。近年来防风需求量日益增大,而野生资源日益匮乏,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栀子中有效成分对A549细胞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栀子中5个化合物(栀子苷、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山栀苷甲酯和去乙酰车前草酸甲酯),研究其对A549细胞体内XOD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采用RT-PCR检测别嘌呤醇、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对XOD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栀子苷、西红花苷-I和山栀苷甲酯50、100μmol·L-1处理组细胞XOD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对XOD抑制作用较强,西红花苷-II和去乙酰车前草酸甲酯对A549细胞XOD活性的抑制较弱,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别嘌呤醇、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各剂量处理组的XOD mRNA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对XOD活性抑制作用可能是栀子降尿酸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集成靶细胞捕集、液-质联用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藏药短管兔耳草调控尿酸转运体1(URAT1)成分及其与URAT1的结合机制,为基于藏族药短管兔耳草的降尿酸新药开发奠定物质与理论基础。方法:以可表达URAT1的HK-2细胞为靶细胞捕集藏族药短管兔耳草成分,运用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捕集成分进行鉴定,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捕集成分与URAT1的结合机制。结果:HK-2细胞共捕集了短管兔耳草8个成分,经UPLC-Q-TOF-MS鉴定,分别为金丝桃甘、大车前苷、山柰酚-3-O-葡萄糖苷、黄大花洋地黄苷、假荆芥属苷、异黄大花洋地黄苷、高车前苷和木犀草素。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这些成分可与URAT1通过氢键,范德华力,pi-pi作用和疏水作用等方式进行结合,但化合物与URAT1的结合机制和强弱,与化合物结构和类型密切相关。结论:靶细胞捕集,UPLC-Q-TOF-MS与分子对接集成技术可成功阐明藏族药短管兔耳草调控URAT1成分及成分与URAT1的结合机制,研究结果为基于藏族药短管兔耳草的降尿酸新药开发奠定一定的物质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车前子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对不同产地的24批车前子样品进行综合评价。方法:计算24批车前子样品10个共有峰面积的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确定主成分、计算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结果:在综合评价中,第1,第2,第3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45%;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序可知,综合品质最好的样品为江西吉水婆婆庙产大车前子;主成分投影图可以将车前子大致分为两个大类。结论: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很好的对车前子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测定蔓荆子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方法,明确生活力与发芽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5个不同产地的蔓荆子作为实验材料,分别用四氮唑染色法、红墨水染色法、BTB指示剂法测定种子的生活力。测定不同培养床(滤纸、海绵、沙子、蛭石)和不同温度(15,20,25,30,30/20,25/15℃)对发芽率的影响,优化种子发芽条件。结果:四氮唑染色法测定种子的生活力是3种测定方法中最准确的,在蛭石培养床、30℃恒温培养条件下,蔓荆子的发芽率最高。四氮唑染色法测定的蔓荆子生活力与发芽力比值为0.992,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进一步求得蔓荆子四氮唑测定生活力X与发芽率Y的回归方程为Y=0.967X+6.038。结论:四氮唑染色法是蔓荆子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最佳方法,生活力与发芽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