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38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346篇
预防医学   172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69篇
  7篇
中国医学   137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手持式体外振动排痰法与高频震荡排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SHI机械通气患者42例,每天进行辅助排痰3次。随机分为体外振动排痰组、高频胸壁震荡排痰组。比较2组排痰前后收缩压、心率以及排痰量。结果 2组患者排痰后的生命体征指标较排痰前显著改善,且高频胸壁震荡排痰组排痰后的心率、收缩压显著低于体外振动排痰组(P 0. 05)。体外振动排痰组排痰的痰液量为(5. 56±2. 45) m L,显著少于高频胸壁震荡排痰组的(6. 23±3. 12) m L(P 0. 05)。结论高频胸壁震荡排痰法对SHI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更小,排痰作用较好,可操作性高,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牵拉力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率和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探讨RGCs自噬水平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0.15N组、0.3N组、0.6N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采用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视神经损伤大鼠模型。空白组大鼠不予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视神经,不予牵拉。造模后第1、3d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第3d取视网膜组织行Brn-3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RGCs存活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小体,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C3BⅡ/Ⅰ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造模后第3d,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VEP P2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视网膜组织中RGCs存活率降低,LC3BⅡ/Ⅰ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均可见自噬小体。

结论:视神经牵拉伤会降低大鼠早期视网膜自噬水平,导致RGCs死亡和相应的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且不同牵拉力造成的损伤程度不同,RGCs存活情况可能与其自噬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线粒体功能、代谢水平变化与骨骼肌功能障碍(SMD)的相关性。方法 将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 60 例 COPD 患者,根据是否并发 SMD分为 COPD-SMD 组(n=21)和 COPD 组(n=39),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 3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mtDNA 拷贝数、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活性氧(ROS)、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瘦素 (LP)和空腹胰岛素 (FINS) 等指标,分析线粒体功能、代谢水平与股神经动作电位时间和股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 组和 COPD-SMD 组 PBMCs 中 mtDNA 拷贝数和膜电位显著下降,ROS 则显著升高(t=4.03~9.97,2.92~6.75 和 2.73~3.92, 均 P<0.05),上述指标在 COPD-SMD 组与 COPD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5.28和 9.24, 均 P<0.05)。COPD-SMD 组、COPD 组 LP 和 FINS 显著高于对照组,IGF-1 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5.57~8.50,5.27~6.64和3.27~11.57, 均P<0.05)。COPD-SMD组LP和FINS显著高于COPD组,IGF-1较COPD组显著降低(t=10.25,14.26 和 8.01, 均 P<0.05)。股神经传导时间与 mtDNA,膜电位和 LP 均呈显著负相关(r=-0.475,-0.440 和 -0.416,均 P<0.05),与 ROS 和 IGF-1 呈显著正相关性(r=0.421 和 0.471,P<0.05);股神经动作电位幅度与 mtDNA,膜电位、LP 和 FINS 均呈显著正相关(r=0.451,0.464,0.435 和 0.375,均 P<0.05),与 ROS 和 IGF-1 呈显著负相关(r=-0.447和 -0.391,均 P<0.05)。结论 COPD 患者存在线粒体功能减退,代谢水平异常,且与 SMD 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RRS1(核糖体合成调节因子1)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GEO数据库明确RRS1在cSCC与正常皮肤中表达的差异。慢病毒感染法建立RRS1敲低的cSCC细胞系SCL-1细胞。MTT实验、Celigo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研究RRS1敲低后SCL-1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性的变化。QRT-PCR法检测增殖、转移和侵袭相关基因表达。结果:RRS1在cSCC细胞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RRS1敲低后SCL-1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性均降低。RRS1敲低后,增殖相关基因FGF2,AREG,cyclin E1显著降低。转移和侵袭相关基因VIM,CXCL1,CXCL3,CXCL8,MMP1表达显著降低。 结论:RRS1可能参与了cSCC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过程。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联合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管理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石家庄市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对象来源,选取高血压患者5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为对照组(250例)和干预组(250例)。对照组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常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定期血压监测、用药指导和常规健康教育等。干预组实施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综合干预模式,2组管理时间均为6个月。所有入组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相关问卷,对2组干预前后的防治知识、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评分。 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防治知识、自我管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防治知识、自我管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血压较对照组更早达到平稳水平。 结论 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联合社区综合干预高血压管理的模式有利于改善社区高血压人群防治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估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影响,为糖尿病慢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面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8月31日,收集糖尿病患者口服n-3 PUFAs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研究,614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补充n-3 PUFAs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MD=-2.65,95%CI(-4.67,-0.62),P=0.01]和血肌酐水平[MD=-2.60,95%CI(-4.98,-0.22),P=0.03],并延缓肌酐清除率下降[MD=9.23,95%CI(4.37,14.09),P=0.0002]。但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尿素氮、尿酸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3 PUFAs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和血肌酐水平,延缓肌酐清除率下降,但对尿素氮、尿酸及肾小球滤过率均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多反转时间动脉自旋标记(multiple inversion time-pulsed arterial spin labeling,mTI-ASL)技术,定量分析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不同,进一步评估该技术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3.0 T Skyra扫描仪,收集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MR增强扫描出现异常强化灶的患者,并经手术后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脑胶质瘤二次复发20例,放射性损伤10例,行mTI-ASL序列扫描。mTI-ASL原始图像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和动脉通过时间(arterial transit time,ATT)图,应用MRIcron软件手动勾画感兴趣区,测量术后异常强化区的定量CBF值和ATT值。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感兴趣区相关参数值,评价定量参数CBF值和ATT值的差异,从而评估mTI-ASL技术对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结果(1)对比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CBF值,脑胶质瘤术后复发CBF值(6.38±1.41),比放射性损伤CBF值(2.30±0.37)高,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比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ATT值,脑胶质瘤术后复发ATT值(0.19±0.30),比放射性损伤CBF值(0.16±0.12)高,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I-ASL技术中定量CBF及ATT值可以对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价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技术,对已确诊肿瘤病人或偶发局部病变而了解全身状况的评估及
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0 例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病人,其中已确诊原发肿瘤病史
的病人42 例,8 例病人未明确原发肿瘤及10 例临床体检病人。通过对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结果的观察,对肿瘤进
行N 分期,观察原发肿瘤及转移瘤的部位、大小,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肿瘤病人的原发病灶及全
身转移灶的评估。结果: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病人的原发病灶及全身转移病变,结合局
部全身MRI 冠状位T2WI 脂肪抑制序列,可以更好的区别病灶及伪影。头颈部的DWI 图像有不可攻克的伪影,
必须结合平扫,以免遗漏病变。结论: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清晰的显示肿瘤的原发病灶及全身转
移灶,能够较精准的为临床医师提供客观影像依据,因其无创无辐射的优点,使其成为临床医师首选的检查
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