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调节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制造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分别用Western bolt法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MR和GR及下丘脑CRH蛋白的表达,检测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结果:治疗组大鼠海马GR蛋白表达明显增高,下丘脑CRH蛋白表达及血浆ACTH和血清CORT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柴胡疏肝散能够抑制慢性应激所致的大鼠HPA轴功能的亢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海马GR蛋白表达、进而发挥对HPA轴功能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调和肝脾之四逆散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影响。方法实验设正常组、模型1组、模型2组、四逆散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电刺激法制备慢性应激动物模型,并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大鼠行为学指标的变化,测定血浆皮质酮(CORT)、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同时检测大鼠下丘脑CRH mRNA和垂体ACTH mRNA含量变化。结果四逆散能改善大鼠行为表现,降低大鼠血浆ACTH、下丘脑CRH、血浆CORT的含量及下丘脑CRH mRNA和垂体ACTH mRNA的过度表达。结论四逆散可有效调整慢性应激大鼠HPA轴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舒郁散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的变化及对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百忧解组、小剂量舒郁散组、大剂量舒郁散组。对大鼠进行21 d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模型,采用open-field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2 min内行走路线及格子交叉点数的变化,了解行为改变,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RH、ACTH和CORT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造模成功。百忧解组、大剂量舒郁散组大鼠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明显多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的CRH、ACTH、CORT含量比正常组明显增加。大剂量舒郁散组ACTH,CORT与模型组比含量明显减少。结论舒郁散可以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下调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血清CORT和ACTH含量,这可能是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健脾益气中药对慢性应激大鼠HPA轴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之中药复方四君子汤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影响。方法:设正常组、模型1组、模型2组、四君子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电刺激法制备慢性应激动物模型,观察行为学指标的变化.测定血浆皮质酮(CORT)、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同时检测大鼠下丘脑CRHmRNA和垂体ACTHmRNA含量变化。结果:四君子汤能改善大鼠行为表现,降低大鼠血浆ACTH、下丘脑CRH、血浆CORT的含量.控制下丘脑CRHmRNA和垂体ACTHmRNA的过量表达。结论:健脾益气中药复方可有效调整慢性应激大鼠HPA轴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郁证雌性大鼠的神经内分泌状态及因证治方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组,柴胡疏肝散大、小剂量组共4组,每组10只。慢性束缚法复制肝郁证模型,连续4周。2个中药干预组大鼠在造模第2周末,分别按1.26 g/(kg·d)和0.31 g/(kg·d)剂量给予柴胡疏肝散灌胃,每日1次,连续2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蒸馏水。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下丘脑组织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五羟色胺(5-TH)、多巴胺(DA)、β内啡肽(β-EP);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_2)、睾酮(T)。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5-HT、DA、NE降低,血浆E、β-EP升高(P0.05,P0.01);下丘脑组织CRH、TRH,血清ACTH、CORT、T3、T4均升高,血清TSH降低(P0.01);下丘脑组织GnRH,血清FSH、LH、PRL、P、T、E_2均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大剂量组血浆5-HT、NE升高,E、β-EP降低(P0.05,P0.01),下丘脑组织CRH,血清ACTH、CORT降低(P0.01),下丘脑组织TRH,血清T3、T4降低,TSH升高(P0.01),下丘脑组织GnRH,血清FSH、LH、PRL、P、T均降低(P0.05,P0.01);柴胡疏肝散小剂量组大鼠下丘脑CRH,血浆β-EP和血清ACTH、T4、FSH、LH、PRL、P、E_2均降低(P0.05,P0.01),血浆DA升高(P0.01)。结论慢性束缚法雌性肝郁模型大鼠存在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失调,表现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轴的功能亢进,并伴有下丘脑和(或)垂体的负反馈调节障碍。柴胡疏肝散对该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轴的异常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大剂量作用优于小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郁证与神经内分泌网络中大鼠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的关系和血管舒缩平衡紊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颈部带枷单笼喂养法"复制大鼠肝郁证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模型2周组、4周组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血浆内皮素(ET)含量,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结果:实验显示应激大鼠呈现急性应激躁狂,2周和4周应激大鼠呈现慢性应激肝郁证时的抑郁状态;肝郁证模型大鼠下丘脑CRH、血浆ACTH、CORT和ET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清NO含量降低;而且肝脏组织有明显损伤,血清ALT活性增加。结论:肝郁证与HPA轴有相关性,并且出现血管舒缩功能的紊乱,肝脏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影响。方法:复制慢性应激和孤养大鼠抑郁模型,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醇(CORT)。结果:半夏厚朴汤能够降低下丘脑CRH、血浆ACTH及血清CORT的表达。结论:半夏厚朴汤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机理与抑制HPA轴功能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对心理应激大鼠HPA轴中枢调控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醇(CORT)及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1 (IL-1)的影响,探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心理应激的机制。方法 5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子午流注开穴组、针刺对照组、造模组、正常组,每组13只。采用旁观电击实验建立心理应激模型。子午流注开穴组以养子时刻开穴法定时开穴治疗,针刺对照组针刺取百会穴。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CORT和ACTH含量、下丘脑中CRH含量、垂体中ACTH含量、肾上腺中CORT含量,免疫组化法、RT-PCR法分别检测下丘脑、垂体中IL-1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大鼠血清CORT和ACTH水平、下丘脑中CRH含量、垂体中ACTH含量、肾上腺中CORT含量显著升高(P0.01),下丘脑、垂体中IL-1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造模组比较,子午流注开穴组大鼠血清CORT和ACTH水平、下丘脑中CRH含量、垂体中ACTH含量、肾上腺中CORT含量显著降低(P0.01),下丘脑、垂体中IL-1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针刺对照组比较,子午流注开穴组大鼠血清CORT和ACTH水平、下丘脑中CRH含量、垂体中ACTH含量、肾上腺中CORT含量明显降低(P0.05),下丘脑、垂体中IL-1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子午流注开穴针法可以调控心理应激大鼠CRH、ACTH、CORT的异常分泌,促进处于异常状态的HPA轴向正常状态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L-1 mRNA,减少诱发ACTH的分泌,传递信号参与大脑中枢调控有关,从而改善机体出现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逆散、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4种中药复方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应激行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散组、半夏厚朴汤组、甘麦大枣汤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组,测试各组大鼠应激行为、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血清皮质酮(CORT)。结果:四逆散减少旷场实验的爬格次数(P<0.01),降低CRH,CORT的含量(P<0.01,P<0.05);半夏厚朴汤延长尾悬挂试验静止时间(P<0.05),降低CRH含量(P<0.05);甘麦大枣汤延长尾悬挂试验静止时间(P<0.05),减少挣扎次数(P<0.01),降低CRH,ACTH,CORT的含量(P<0.01,P<0.05);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减少旷场实验的爬格次数(P<0.01),延长尾悬挂试验静止时间(P<0.05),减少尾悬挂试验挣扎次数(P<0.01),降低CRH,ACTH,CORT的含量(P<0.01,P<0.05)。结论:4种中药复方分别通过理气、化痰、补气、温阳等作用于HPA轴不同环节,改变应激行为方式,从而增强机体应对急性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逆灸命门穴对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及游泳力竭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游泳能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逆灸命门组、力竭对照组、逆灸命门+力竭组,分别干预20d后进行力竭游泳,观察力竭时间的差别,并采用生化法检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醇(CORT)的含量。结果:逆灸命门+力竭组力竭游泳时间较力竭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各组内HPA轴的3种激素表现同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逆灸命门组大鼠的下丘脑CRH、垂体ACTH、肾上腺CORT含量无明显变化;力竭对照组大鼠的下丘脑CRH、垂体ACTH、肾上腺CORT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力竭对照组比较,逆灸命门+力竭组大鼠的下丘脑CRH、垂体ACTH、肾上腺CORT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运动力竭后HPA轴出现过度应激,逆灸命门穴可缓和其应激程度,这可能是逆灸命门穴能提高大鼠的运动耐力,延长其游泳力竭时间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状态下大鼠血清皮质酮(CORT)及胃肠激素(GAS、MOT)水平的变化及逍遥散与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及逍遥散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复制慢性多相性应激模型,同时,柴胡疏肝散组及逍遥散组分别灌服柴胡疏肝散及逍遥散21d,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灌服等容积生理盐水。以旷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以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ORT、GAS及血浆MOT。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1),旷场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1),血清CORT明显升高(P<0.01),血清GAS及血浆MOT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及逍遥散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P<0.01),旷场活动次数明显增加(P<0.05,P<0.01),血清CORT明显下降(P<0.01),血清GAS与血浆MOT也明显回升(P<0.05)。结论慢性多相性应激通过对大鼠血清CORT、GAS及血浆MOT的影响,致使大鼠精神状态异常、胃肠功能紊乱以及生长发育减缓。中药柴胡疏肝散及逍遥散通过对大鼠CORT、GAS及MOT的调节来抑制慢性应激对大鼠精神状态、胃肠功能及生长状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94例PSD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予柴胡疏肝散加味,对照组予氟西汀,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HAMD评分和测定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以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升高患者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60只4~5月龄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共4组,每组15只。采用孤养和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利用敞箱实验、糖水偏爱度和体重检测等指标评定大鼠行为学改变,并用电镜观察大鼠脑海马CA3区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A3区的细胞凋亡数目。结果造模21 d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体重和糖水偏爱度明显降低(P<0.01或P<0.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中药组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糖水偏爱度与体重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01);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海马CA3区凋亡细胞平均数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组海马CA3区凋亡细胞平均数明显减少(P<0.05)。同时,电镜观察结果也显示,海马凋亡细胞主要集中在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结论柴胡疏肝散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拮抗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大椎”“命门”穴后下丘脑CRH、血浆ACTH、血清Cort、TNF-α含量的关系,分析电针不同穴位对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大椎”组、电针“命门”组。观察电针对关节炎症局部及下丘脑CRH、血浆ACTH、血清Cort、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大椎”组、“命门”组经治疗右后足足爪肿胀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极明显降低(P<0.01),“大椎”组下丘脑CRH含量、血清Cort、TNF-α含量,“命门”组血清Cort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对CRH、Cort等应激相关因子的调节,减轻疾病应激程度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法及其组方丹七柴胡疏肝散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NIH-CPSI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法,将60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左氧氟沙星治疗组(A组),左氧氟沙星合丹七柴胡疏肝散治疗组(B组)。A组内服左氧氟沙星;B组内服左氧氟沙星及丹七柴胡疏肝散。观察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NIH-CP-SI总分。结果: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疗效评价,B组(86.67%)与A组(53.33%)比较,收到满意效果(P<0.01),且B组NIH-CPSI总分(15.80±6.96)较A组(9.77±6.39)明显下降(P<0.001)。结论:加用疏肝活血法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能明显提高疗效,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柴胡舒肝散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体外抑制作用及Bcl-2与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SD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他莫昔芬组和柴胡疏肝散高、低剂量组。利用他莫昔芬片和不同浓度的柴胡疏肝散进行干预,留取含药血清检测MCF-7细胞凋亡,Bcl-2的蛋白表达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柴胡疏肝散组、他莫昔芬组均可以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其中柴胡舒肝散高剂量组诱导MCF-7细胞凋亡率高于低剂量组和他莫昔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在干预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柴胡疏肝散高、低剂量组及他莫昔芬组、空白对照组中含药血清上清液中VEGF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含药血清可以通过抑制Bcl-2蛋白和VEGF因子的水平来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吴磊  刘雅琳  黄熙 《中草药》2021,52(9):2617-2625
目的在生物方剂分析药理(bioanalyticalpharmacology,BAP)策略的指导下,检测柴胡疏肝散水提物中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可吸收生物活性物质,为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疗效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柴胡疏肝散水提取物中的28种成分;大鼠ig柴胡疏肝散水提取物,定性分析大鼠血浆中的化合物,筛选生物活性物质,探索具有抗抑郁作用的Q-Marker。结果从柴胡疏肝散水提物中的28种成分中确定了吸收入血的22个成分,筛选出的10个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与柴胡疏肝散类似的抗抑郁疗效。结论芍药内酯苷、阿魏酸、柚皮苷、橙皮苷、水合橙皮内酯、甘草酸、柴胡皂苷A、川陈皮素、橘皮素、甘草次酸为柴胡疏肝散抗抑郁作用的Q-Marker。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柴胡疏肝散对便秘模型大鼠疗效,对便秘从肝论治进行探讨。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柴胡疏肝散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用复方地芬诺酯片造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柴胡疏肝散组给予柴胡疏肝散汤剂灌胃治疗,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连续14 d;记录治疗最后7 d各组大鼠大便次数、大便重量。治疗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测大鼠活性炭推进速率,血浆中胃动素、胃泌素、P物质浓度,远段结肠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情况。结果柴胡疏肝散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活性炭推进速率增加,大便总重量增加,AQP3表达上调,血浆中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P物质)浓度上升。柴胡疏肝散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结论以柴胡疏肝散汤剂治疗便秘模型大鼠,其便秘症状得到改善,说明该方剂汤剂治疗便秘大鼠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治疗气滞心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将全部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柴胡疏肝散组。两组给予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柴胡疏肝散组在氯吡格雷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检测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射血分数(LVEF)、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缺血修饰蛋白(IMA)、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统计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柴胡疏肝散组治疗后CO、LVEF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治疗后,LVEDD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治疗后(P<0.05)。柴胡疏肝散组治疗后H-FABP、CTnI、IMA、D-二聚体、hs-CRP及PCT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治疗后(P<0.05)。柴胡疏肝散组治疗有效率高于氯吡格雷组治疗有效率(P<0.05)。柴胡疏肝散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对气滞心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显著,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与炎症反应,有效降低H-FAB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