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针对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药渣,开展小分子资源性成分提取及定性、定量研究,明确该药渣中残留小分子化学成分情况,探讨其可资源化利用途径。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定性分析芍药甘草汤药渣中残留的小分子化学物质,使用Agilent C18色谱柱(3.0 mm×100 mm,2.7 μm),流速0.4 mL·min-1,进样量5 μL,流动相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 min,14%~17.5%B;1~3 min,17.5%~19%B;3~4 min,19%~20%B;4~5 min,20%B;5~6 min,20%~21%B;6~9 min,21%B;9~22 min,21%~36%B;22~23 min,36%B;23~32 min,36%~43%B),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50~1 200;对其主要成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方法,使用Agilent C18反相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检测波长235 nm,流速0.8 mL·min-1,流动相0.05%磷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 min,14%~19%B;1~4 min,19%B;4~18 min,19%~50%B);比较有机溶剂提取、酶法提取2种不同技术处理前后芍药甘草汤药渣中主要成分含量变化。结果 定性分析了芍药甘草汤药渣中16个化学成分,定量分析发现药渣中化学成分残留较多,其中芍药苷、甘草苷等6个指标成分残留量达到原饮片中的70%以上;药渣经纤维素酶酶解后,甘草苷可转化为甘草素;酶法提取药渣中粗多糖含量是空白组的6倍,质量分数高达12%。结论 芍药甘草汤药渣仍存在较多的小分子资源成分,有较大开发潜力,可利用有机溶剂对药渣中目标成分进行再提取,亦可采用生物酶解技术将甘草苷转化为甘草素,还可通过酶法提取药渣中粗多糖后开发动物饲料。该研究可为芍药甘草汤制剂及配方颗粒等生产带来的药渣提供资源再利用参考依据和途径,以实现芍药甘草汤药渣的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序贯代谢方法,结合液质联用技术鉴定五味子入血和入脑脊液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方法 雄性SD大鼠在灌胃给药和在体肠灌流给药后收集其综合代谢、肠代谢、肝代谢血浆和脑脊液样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 Q-Exactive Orbitrap MS)分析并比对五味子提取液、空白血浆、含药血浆、空白脑脊液、含药脑脊液样品谱图差异,采用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7 min,95%B;7~12 min,95%~35%B;12~17 min,35%~15%B;17~20 min,15%~12%B;20~22 min,12%~5%B;22~23 min,5%B;23~25 min,5%~95%B;25~28 min,95%B),加热电喷雾离子化源(HESI),正、负离子检测模式,扫描范围m/z 100~1 500。根据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特征碎片、分子式及对照品信息鉴定五味子入血及脑脊液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结果 从五味子提取物中共鉴定出42个化学成分,包含木脂素、黄酮、氨基酸、鞣质等化合物,其中以木脂素类化合物为主。从不同部位获取的血浆样品中共鉴定出27种原型入血成分与14种代谢产物;在脑脊液中共鉴定出15种原型成分和9种代谢产物;代谢产物生成过程中涉及的代谢反应主要有去甲基化、甲基化、去甲氧基化和羟基化等。结论 通过对五味子在大鼠体内的原型成分与代谢产物的系统鉴定,为后续更好地挖掘五味子中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序贯代谢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UPLC-HRMS),鉴定痛风定胶囊在大鼠体内的原型成分和代谢物。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 min,5%B;1~2.4 min,5%~10%B;2.4~13.5 min,10%~32%B;13.5~18.5 min,32%~90%B;18.5~19 min,90%~5%B;19~21 min,5%B),流速0.3 mL·min-1,进样量2 μL,柱温35 ℃,运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扫描范围m/z 100~1 500,正、负离子模式检测。通过比较给药血浆和空白血浆的差异,对由肠道灌流并行采血制备得到的肠代谢、肝代谢血浆样品及灌胃给药方法制备得到的综合代谢血浆样品中的原型入血成分和代谢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从肠代谢、肝代谢及综合代谢样品中分别检测到了76、53、74个化学成分,从上述不同血浆样品中共鉴定出100个化学成分,包括64种原型入血成分(34个生物碱类、12个萜类、9个有机酸类、6个黄酮类与3个其他类成分)与36种代谢产物,代谢产物生成过程中涉及的代谢反应主要有葡萄糖醛酸化、去葡萄糖基化、脱氢化与羟基化。结论 痛风定胶囊中化学成分在肠道与肝脏处会发生一系列代谢反应,生成大量代谢产物,其中生物碱类可能是其主要成分群,可为该制剂体内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阐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分析青海不同地区麻花秦艽地上部分与根部的化学成分,完成其主要色谱峰和不同部分差异性成分的鉴定。方法 色谱条件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 min,1%~13%B;1~5 min,13%~18%B;5~7 min,18%~50%B;7~9.5 min,50%~60%B;9.5~11 min,60%~99%B;11~14 min,99%B;14~15 min,99%~1%B;15~16 min,1%B),流速0.3 mL·min-1,柱温40 ℃。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全扫描模式采集数据,检测范围m/z 50~1 200。结合对照品信息、文献信息及ChemSpider在线数据库,完成麻花秦艽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综合分析麻花秦艽地上部分与根部的分组趋势、相关性和差异性化学成分。结果 从麻花秦艽地上部分初步鉴定了24个环烯醚萜类、13个黄酮类、8个三萜类、6个氧杂蒽酮类、5个脂肪酸类、4个糖类、3个酚酸苷类、2个生物碱、2个甾醇类和1个木脂素共68个成分,其中有42个成分为首次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4种秦艽植物中报道;筛选出了8个差异性成分,即蔗糖、麦芽三糖、马钱苷酸、山栀苷甲酯、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异牡荆素。结论 麻花秦艽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潜力;其地上部分与根部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成分主要为活性成分环烯醚萜类,可为探究秦艽不同部分的药效差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黄连水炒吴茱萸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为深入阐明该饮片的炮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Titank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正离子模式:0~0.01 min,5%B;0.01~20 min,5%~35%B;20~25 min,35%~45%B;25~50 min,45%~95%B;50~52 min,95%B;52~52.1 min,95%~5%B;52.1~55 min,5%B。负离子模式:0~0.01 min,5%B;0.01~25 min,5%~30%B;25~40 min,30%~55%B;40~45 min,55%~95%B;45~47 min,95%B;47~47.1 min,95%~5%B),柱温40 ℃,流速0.25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ESI),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扫描范围均为m/z 50~1 250。采用对照品比对、数据库匹配和文献参照对黄连水炒吴茱萸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通过MarkerView? 1.2.1软件对所得数据归一化处理,应用SIMCA-P 14.1软件对生品和炮制品的MS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炮制前后差异性成分。结果 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其中黄连水炒吴茱萸48种、生品44种,炮制后新增了丹参素、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氧化小檗碱、原阿片碱、13-methylberberrubine、canadine共6种化合物,(S)-7-hydroxysecorutaecarpine、wuchuyuamide Ⅱ在炮制后未被检出,酚酸类和黄酮类成分在炮制后总体含量明显下降,柠檬苦素类成分含量总体有所上升,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总体下降不明显。PCA及OPLS-DA结果表明吴茱萸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共筛选得到槲皮素、二氢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等12个炮制差异性成分。结论 黄连水炒吴茱萸中主要含有酚酸、黄酮、柠檬苦素及生物碱类成分,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一定变化,炮制辅料的加入和热水浸泡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为该樟帮特色炮制品种的炮制机制阐释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野葛花、粉葛花及葛麻姆花3个不同变种来源葛花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0 min,10%~30%B;20~30 min,30%~55%B;30~35 min,55%~95%B;35~37 min,95%B;37~40 min,95%~10%B),流速0.25 mL·min-1;运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进行扫描并采集MS数据,扫描范围m/z 50~1 500。结合文献信息及化学成分数据库对葛花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通过MarkerViewTM 1.2.1软件对所得数据归一化处理,应用SICMA-P 14.1软件对3个变种来源葛花的MS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出不同变种来源葛花的显著差异性成分。结果 从3个不同变种来源的葛花中共鉴定35个化合物,其中异黄酮类成分22种,黄酮类成分6种,皂苷类成分7种;野葛花、粉葛花及葛麻姆花分别包含了32,35,33个。正、负离子模式下筛选得到葛花苷,鸢尾苷,6"-O-木糖鸢尾苷,黄豆黄苷,4''-甲氧基鸢尾黄素-7-葡萄糖苷,6"-O-木糖黄豆黄苷,葛花苷元,槐花皂苷Ⅲ,6"-O-丙二酰基黄豆苷,次葛花苷,鸢尾苷元,芦丁,大豆皂苷BB,牡荆素,鹰嘴豆芽素A,染料木苷,葛花亭,赤豆皂苷Ⅱ共18个差异化合物。结论 该研究首次对葛麻姆花中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葛麻姆花虽作为混伪品,但鸢尾苷和6"-O-木糖鸢尾苷的含量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葛花苷、鸢尾苷等功效成分在3个变种来源的葛花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将这3个变种均作为葛花应用需谨慎考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及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v2.0,探索胆南星防治中风的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 采用UPLC-QTOF-MS/MS,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0~3 min,0.2%~5%B;3~5 min,5%~8%B;5~8 min,8%~10%B;8~14 min,10%~25%B;14~18 min,25%~50%B;18~20 min,50%~70%B;20~21 min,70%~98%B;21~23 min,98%B;23~24 min,98%~0.2%B;24~26 min,0.2%B),流速0.5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进行扫描并采集高质量MS/MS数据;扫描范围m/z 50~1 500。利用UNIFI 1.8建立胆南星药材化学成分的本地数据库。借助高分辨质谱仪提供的化合物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等信息,与本地数据库匹配,并结合文献和对照品的相应信息,完成对胆南星化学成分的定性鉴别;利用TCMIP v2.0收集胆南星化学成分对应的候选靶标谱和中风的疾病基因集,进行“疾病-方剂”关联分析,通过拓扑特征值筛选核心靶标;利用DAVID 6.8进行核心靶标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根据质量标志物“五原则”结合文献报道对胆南星防治中风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得到作用于这些目标基因的核心成分,运用Cytoscape 3.8.0绘制“药材-活性成分-目标基因-通路”网络图。应用AutoDock Vina 1.2.2对候选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计算和验证。结果 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初步鉴定了76个化学成分;通过“疾病-方剂”关联分析得到胆南星防治中风的85个核心靶标,将核心靶标导入KEGG数据库,筛选出与中风相关通路31条,目标基因23个,作用于目标基因的核心成分9个;结合质量标志物成分可测性、特征性和传递性,预测出胆南星防治中风可能的质量标志物4个。结论 胆南星防治中风的可能质量标志物为没食子酸、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芹菜素、胆酸,这4个成分的作用靶点可能是雌激素受体α(ESR1)。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研究潜阳育阴颗粒的化学成分,探讨其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LC/Q-TOF-MS)对潜阳育阴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分析,检测条件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3.0 mm×100 mm,2.7 μm),流速0.4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25~1 000;正离子模式的流动相A为水+10 mmol·L-1甲酸铵+0.125%甲酸+0.1%甲醇,B为乙腈-水(9∶1)+10 mmol·L-1甲酸铵+0.125%甲酸;负离子模式的流动相A为水+10 mmol·L-1甲酸铵+0.1%甲醇,B为乙腈-水(9∶1)+10 mmol·L-1甲酸铵;梯度洗脱程序均设定为0~3.5 min,5%B;3.5~4 min,5%~10%B;4~9 min,10%~25%B;9~18 min,25%~30%B;18~25 min,30%~50%B;25~27 min,50%~90%B;27~32 min,90%B;32~33 min,90%~5%B;33~39 min,5%B。根据化合物的一级、二级质谱信息,与对照品或文献数据比对,快速识别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潜阳育阴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靶标分析、功能富集,初步筛选出主要药效物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从潜阳育阴颗粒中共识别出99个化学成分,从中筛选出43个与高血压肾损害相关的活性成分及48个核心靶点。核心成分包括山柰酚,槲皮素,阿魏酸,木樨草素,咖啡酸甲酯,肉桂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N-反式-阿魏酰酪胺,没食子酸,异红草素,8-O-阿魏酰基哈巴苷,咖啡酸乙酯,异奥卡宁,杯苋甾酮,二苯乙烯苷,马钱苷,23-乙酰泽泻醇B和哈巴苷;核心靶点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Jun原癌基因(JUN),G蛋白β1(GNB1),肿瘤蛋白p53(TP53),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等。结论 潜阳育阴颗粒主要从调控血管内皮、血管生成、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免疫应答等方面发挥清肝补肾、化瘀通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瓜蒌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温晾干、晒干,热风干燥(40,60,80 ℃),变温干燥(50~80,80~50 ℃)等方式干燥瓜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比较不同方式处理后瓜蒌皮、籽中核苷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差异,流动相乙腈-0.2%乙酸水溶液(3∶7)(A)-乙腈(B)梯度洗脱(0~15 min,97%~95%B;15~30 min,95%~90%B;30~35 min,90%~87%B;35~40 min,87%~86.5%B;40~48 min,86.5%~97%B;48~50 min,97%B),检测波长选择260 nm,流速设定0.4 mL·min-1。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比较不同方式处理后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变化,SE-54毛细管色谱柱(0.32 mm×30 m,0.25 μm),于80 ℃,500 r·min-1孵育15 min,进样针温度85 ℃,进样量400 μL,分析时间35 min,载气为高纯氮气,载气流速2.0 mL·min-1,漂移气体流速150 mL·min-1,IMS探测器温度45 ℃。结果 尿苷、腺苷、腺嘌呤在50 ℃以上的热风干燥处理后含量较高,较低温度干燥有利于保持胞苷、胞嘧啶、芦丁、木犀草苷和2?-脱氧腺苷的稳定。GC-IMS技术可较好地实现不同方式处理后瓜蒌样品的分析和识别,80 ℃热风干燥和变温干燥后具有更多的挥发性成分。结论 40 ℃和60 ℃热风干燥能较好地保留核苷类和黄酮类成分,并且挥发性成分与传统干燥方式下相似,具有高效可控、适宜工业化生产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赤箭(天麻地上部分)和天麻中腺苷、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B和A 的成分含量,以及赤箭水提液和天麻水提液调节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作用进行比较,评价赤箭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6种成分的含量,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4 min,0.5%B; 4~5 min,0.5%~2%B;5~10 min,2%~15%B;10~12 min,15%~20%B; 12~15 min,20%~95%B;15~17 min,95%B;17~17.5 min,95%~0.5%B;17.5~20 min,0.5%B),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采用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测定廓清指数、校正廓清指数及外周血象,采用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B淋巴细胞增殖,基于16S rDNA技术测定肠道菌群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赤箭水提液和天麻水提液进行药理活性比较。结果 赤箭粉末、醇提液中6个成分总量分别高于天麻粉末,醇提液,赤箭水提液和天麻水提液中6个成分含量总和相近,且赤箭粉末和天麻粉末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量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相关要求。与空白组比较,赤箭水提液中剂量(10 g·kg-1)组和天麻水提液中、低剂量(10,5 g·kg-1)组可明显增加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廓清指数(P<0.05);赤箭水提液、天麻水提液高剂量组(20 g·kg-1)均可明显增高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水平(P<0.05,P<0.01);400 g·L-1天麻水提液和100 g·L-1赤箭水提液对脂多糖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肠道菌群研究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在门水平上,赤箭水提液和天麻水提液增加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赤箭水提液、天麻水提液均可增加Prevotellaceae_UCG-001和Ruminococcaceae_UCG-005的相对丰度,降低厌氧棍状菌属,unclassified_f_ErysipelotrichaceaeCandidatus_Stoquefichus的相对丰度,这些肠道菌与免疫系统、细胞增殖、调节代谢等相关结论 赤箭粉末、醇提液、水提液所测腺苷、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B和A总量高于或者接近于天麻相应样品;赤箭水提液与天麻水提液药理活性相似,提示赤箭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8.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