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关节磨损微粒在界面中的分布及运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人工关节置换中的磨损微粒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运动。 方法 :取成年新西兰兔 32只 ,在兔的股骨远端沿股骨轴线钻孔 ,植入直径 4mm ,长 15mm的圆柱形钛合金棒作为模拟假体。按膝关节内注入微粒的不同随机分为四组 ,即注入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钛合金微粒、骨水泥微粒和等渗盐水组。在第 16周处死动物 ,取股骨远端及膝关节囊 ,观察磨损微粒在界面中的分布及运动情况。 结果 :各实验组假体隧道边缘产生一层纤维结缔组织界膜 ,其中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在这层界膜组织下可见明显的骨吸收和骨破坏现象。聚乙烯组、钛合金组、骨水泥组假体隧道边缘的组织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隧道一区的组织细胞含量明显高于二区 (P <0 .0 5 )。 结论 :人工关节磨损微粒的沉积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限制微粒在假体骨界面之间的移动可能会减少假体松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假体骨溶解模型动物外周血清和关节液中IL-6与骨溶解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三组及对照组,各10只。于动物右股骨髁间窝钻孔,股骨髓腔内置入1枚直径3mm、长15mm的不锈钢圆针。术后6周开始向三个实验组动物右侧膝关节腔内注入聚乙烯悬液0.5mL;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每2周注射1次,共5次,分别于第16、18、20周处死三组实验动物,第20周处死对照组动物,分别取得标本液。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段外周血清和关节液中IL-6的含量。结果:在不同时间段,各组外周血清中IL-6含量的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关节液中IL-6含量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在兔骨溶解动物模型中,动物外周血清IL-6水平在骨溶解过程中没有受到影响,而关节液中的IL-6水平随着骨溶解的进展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假体磨损微粒引起骨溶解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个微粒物质刺激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兔动物模型,以便研究假体磨损微粒在无菌性松动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兔膝关节在股骨髁间逆向植入1枚骨圆针,随后每隔2周向膝关节腔内注入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12周后回收局部组织。组织学检查发现骨圆针周围纤维结缔组织膜形成,含有大量组织细胞,并可见骨吸收现象。对照侧膝关节未注入微粒,则在骨圆针周围形成一层新生骨,未见结缔组织形成及骨吸收。实验证实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是引起假体骨溶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病因。方法 选择 7例松动人工髋关节病例 ,翻修手术时取松动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 ;选择 1 0例骨折内固定患者 ,拆除内固定时取内固定物周围瘢痕组织。标本作组织学检查 ,并作肿瘤坏死因子(TNF)测定。结果 松动人工髋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中含大量组织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组织细胞标记抗体、溶菌酶和 α1 -抗胰蛋白酶染色阳性。而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的瘢痕组织主要为纤维成分。松动人工髋关节周围界膜组织中的TNF浓度明显高于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的瘢痕组织 (P<0 .0 1 )。结论 在生物性因素方面 ,磨损微粒是松动发生的关键性因素 ,它可刺激组织细胞分泌 TNF等溶骨性因子 ,这些溶骨性因子直接或间接地激活破骨细胞 ,从而引起人工关节周围骨吸收、骨溶解 ,最终导致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磷酸盐类药物-阿可达(帕米磷酸钠)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准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17例。采集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每例标本分成5份:A组:仅单核细胞,为对照组;B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C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5μg/ml);D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10μg/ml);E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20μg/ml)。培养48h后,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组的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组的TNF含量明显低于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组(P<0.01)。而不同浓度阿可达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尼微粒可刺激单核细胞分泌TNF,而阿可达能有效地抑制单核细胞的这种分泌。二磷酸盐能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由TNF等溶骨性因子引起的人工关节周围的骨溶解,由此二磷酸盐有望成为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自体骨—骨膜转移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自体骨-骨膜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探讨骨膜间充质细胞对关节透明软骨组织全层缺损修复的作用与机制。方法:以成年兔胫骨内上侧的骨-骨膜组织作为供体,镶嵌式植入兔自体髌股关节之股骨滑车关节软骨等大、相同形状的全层缺损区,术后4-24周分别对缺损修复情况进行大体、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自体骨-骨膜移植组织与缺损周围组织完全愈合,组织学及电镜观察显示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组织。结论:自体骨-骨膜组织移植修补关节软骨缺损可以诱导关节软骨缺损以透明软骨方式进行修复,这为临床应用自体骨-骨膜组织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歌  蒋电明 《西部医学》2004,16(1):34-37
目的 探讨钙磷骨水泥 /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后的血供重建 ,以及与成骨能力的关系。方法 取新鲜新西兰大白兔股骨下段 (15 mm)制作成脱蛋白骨关节 ,并将 rh BMP、rh TNFα分别与脱蛋白骨关节和钙磷骨水泥进行复合。手术造成兔股骨下段 15 mm骨与关节缺损实验模型 ,将动物随机分成两组 ,A组 :将复合有 rn BMP和 rh TNFα的钙磷骨水泥在异体复合脱蛋白骨关节表面涂层和髓腔内填塞后 ,置换一侧股骨下端 ;B组 :单纯异体脱蛋白关节股骨下端移植 (对照组 )。植入后 4、8、12、16周分别行组织学检查以及 X线摄片 ,并于 16周行股动脉血管造影 ,了解局部血供重建情况。结果  A组在移植后第 4周即可观察到大量新生血管出现 ,网织状骨形成。至第 12 - 16周时 ,复合脱蛋白骨关节完全存活 ,断端愈合。光镜下各时期的成骨面积 A组均大于 B组。股动脉血管造影示 A组移植部位周围血管数量明显多于B组和正常组。结论  CPC/ DPB/ rh BMP/ rh TNFα复合脱蛋白骨关节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 ,在体内能促进蛋白骨关节的血供重建、愈合和替代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大鼠门脉高压模型上,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门脉高压大鼠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门脉高压性肠病中的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门静脉两步结扎法加左肾上腺静脉结扎,并于门静脉完全结扎后两周测量门静脉压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TNF-α和cGRP在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门静脉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肠组织中的TNF-α、CGRP呈强阳性表达,而对照组呈阴性和弱阳性表达。结论:TNF-α、CGRP在门静脉高压症的肠黏膜病变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TNF-α反义寡核苷酸对TNF-α的阻断作用。方法:用DNA合成仪合成17聚体的TNF-α正义寡核苷酸和反义寡核苷酸。24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包括人工脑脊液组、正义链组和反义链组)。实验组动物用已建成的颅脑爆炸伤模型装置致伤,伤前经小脑-延髓池分别注入人工脑脊液、TNF-α正义寡核苷酸和TNF-α反义寡核苷酸,比较3组动物脑组织TNF-α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人工脑脊液组和正义链组相比,伤前经小脑-延髓池脑内局部应用TNF-α反义寡核苷酸组,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内TNF-α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经小脑延髓池局部应用反义寡核苷酸可有效阻断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Pluronic复合物对兔全厚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7只。在每只兔双侧股骨的髌股关节面中心各造成一直径为3.5mm的软骨缺损,深度以穿透软骨至刚好出现渗出血为宜。随机将兔分为A、B、C三组。A组(18膝);注入Pluronic凝胶,B组(18膝):注入rhBMP-2/Pluronic复合物。C组(18膝):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取材,对修复组织进行大体,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B组组织修复,质量好,4周缺损区完全填充,8周、12周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的外观相近;光镜下见近乎正常关节软骨组织;扫描电镜下见形态成熟的透明软骨细胞和Ⅱ型胶原。A组和C组的修复质量差,4周缺损仍有浅表凹陷,8周、12周再生组织韧,缺乏弹性,表面粗糙,不规则;光镜下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扫描电镜下多为纤维软骨和纤维组织。Pluronic平均降解时间为6-8周,与正常软骨的再生速度基本一致。A组和C组的组织学评分在各个时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和C组在各个时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rhBMP-2能促进和改善关节软骨的修复。Pluronic可作为rhBMP-2安全有效的载体,二者复合体的应用为治疗大面积,不规则的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一种由较大直径钛颗粒介导的生物性人工关节假体松动动物模型,初步验证该模型在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只平均体质量为3.0kg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动物均从双侧的股骨膝关节面将钛棒假体沿轴线方向植入到髓腔内,实验组在假体植入前于其表面均匀涂抹50μg直径20μm的钛颗粒。术后12周处死动物,处死前2d行X线检查,观察假体周围成骨及骨溶解程度。动物处死后取包含假体的股骨段及膝关节滑膜囊,股骨段制作成厚度为50μm的骨磨片,行Masson Trichrom Goldner染色及Kossa染色;关节滑膜做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观察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炎性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动物X线检查均未见明显骨溶解。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实验组的骨假体接触率、假体周围骨体积分数、骨皮质处钙盐沉积岛平均面积均低于对照组,而钙盐沉积岛数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3~10.200,P<0.05),且实验组假体周围及关节滑膜的炎性反应较对照组明显活跃。结论成功制备了较大直径钛颗粒介导的新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松动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制作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对兔膝关节退变软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对兔膝关节炎模型中退变软骨的影响。方法:以24只成年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建立Hulth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实验组(12只)于术后第8周开始,每周关节内注射1%透明质酸钠1ml,连续注射5次,对照组(12只)不作任何治疗。注射后6周处死动物,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膝关节表面,取股骨内髁软骨标本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取内侧胫骨髁软骨作氨基己糖测定。结果:实验组动物软骨细胞退变程度  相似文献   

13.
牙周炎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典型、稳定的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将24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磨牙颈部结扎钢丝,在兔的牙周组织注射IL-1-β、TNF-α,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分不同时期取材做组织学观察和评价。结果:实验组15d后牙龈组织血管扩张充血,牙槽骨改建活跃,有大量的骨吸收陷窝及破骨细胞,并有新骨形成和成骨细胞出现,30d后仅表现为大量的骨吸收陷窝及破骨细胞,无成骨现象,且以联合应用IL-1-β、TNF-α组最为显著。结论:IL-1-β、TNF-α在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对兔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保护和软骨下骨重塑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5月龄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CLT)组和ESWT+ACLT组,每组12只。两组行左侧ACLT造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2个月ESWT+ACLT组实施体外冲击波干预治疗:在左膝关节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平台内外侧,以能量为0.16 MPa/次、1 200次/侧进行干预。每周干预3次,间隔一周再干预,干预4周共6次。ACLT组术后未行任何干预。干预完成后,两组取左侧膝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作宏观形态计量学评价;每组取6只动物行关节软骨微观形态计量学评价、软骨下骨骨矿物质密度(BMD)测定以及微观形态计量学分析;其余6只行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MMP-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分析;取关节滑液作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分析。结果 ACLT+ESWT组较ACLT组,股骨内侧髁软骨宏观和微观形态计量学评分降低(P<0.05),其他部位与ACL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远端BMD升高(P<0.05);股骨和胫骨软骨下骨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间隙降低(P<0.05),骨小梁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软骨中MMP-1、MMP-3和TIMP-1基因表达降低(P<0.05);关节滑液中IL-1β、TNF-α和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WT(能量0.16 MPa/次、1 200次/侧、每周干预3次、共计6次/4周)可对兔膝骨关节炎的软骨损伤和软骨下骨硬化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帕米膦酸钠对聚乙烯微粒刺激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间接探讨帕米膦酸钠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可能性。方法:分离新生新西兰兔长骨中的破骨细胞,与骨片共同培养2、4、6天,试验分3组:对照组、10^9/m1聚乙烯微粒组、10^9/m1聚乙烯微粒和10μg/ml帕米膦酸钠共培养组,观察帕米磷酸钠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作用。结果:聚乙烯微粒与破骨细胞共同培养6天可以增强其骨吸收功能,帕米磷酸钠可以抑制聚乙烯微粒对破骨细胞的作用。结论:帕米膦酸钠可以抑制聚乙烯微粒对破骨细胞的刺激作用,可用来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结合微骨折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16膝),均造成股骨髁间窝3.5mm全层软骨缺损并在缺损区造成微骨折.实验组软骨缺损区注入20μg BMP-2和0.1 ml纤维蛋白胶.对照组软骨缺损区注入0.1 ml纤维蛋白胶.术后8、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每次每组4只(8膝),大体观察膝关节活动度及修复组织与周边组织的结合情况,苏木素一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修复组织的形态.根据Wakitani评分测定各组不同时间点标本光镜组织学评分.结果 术后8、12周大体观察与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关节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形态发生蛋白对软骨再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支架术后不同时间局部食管组织中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与局部再狭窄形成的关系。方法:采取“自体阔筋膜移植固定法”置入“Z”型自扩张金属食管支架,于术后1、2、4、8周分批处死动物,取出置架部位的再狭窄食管组织,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支架术后食管周组织中TNF-α、TGF-β1、PDGF、ET1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支架术后1周组织即开始表达TNF-α、ET1;术后2周TNF-α、TGF-β1、PDGF、ET1表达均明显增强;术后4周仍有少量TGF-β1表达;术后8周所有细胞因子均极少表达。着色阳性的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ET1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结论:TNF-α、TGF-β1、PDGF、ET1作为炎性细胞的表达产物,对纤维化及再狭窄的形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松动和假体远期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在临床上存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大量科研及临床事实证明,假体产生微粒与溶骨是无法消除的,后者与假体松动关系密切。在一定条件下,术后关节感染与假体松动又是相互促进的,关节的摩擦和微动,必然会在假体周围形成界膜和微粒,这就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条件 反之,关节周围的感染所造成的骨破坏,也是关节松动下沉的一个原因。因此预防感染和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对于预防人工关节的松动延长人工关节使用寿命意义重大。本文就预防感染和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0年始,对广例膝关节病施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经16个月至4年随访,近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3岁。术前诊断: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强直2例,关节内骨折致关节僵硬2例,大骨节病关节炎2例,膝关节结核1例。2人工关节材料来源5关节:Freeman-Swason(美国Zalmmer厂);11关节:仿(SWason(北京航天部621所);人工关节导具:北京航天部621所;骨粘合剂:天津产。3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3.1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在止血带下进行。切口:取股骨分内侧常规切口,暴露膝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兔肝细胞的凋亡及其调控,并探讨凋亡在血吸虫肝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以腹部敷贴法建立家兔血吸虫病模型。以感染尾蚴12周的兔20只为实验组,正常家兔5只为对照组。采用普通病理学,透射电镜,TNF-α、C-Fos和iNOS免疫组化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结果:免疫组化:TNF-α、C-Fos和iNO强阳性反应均位于细胞浆内,阳性细胞呈弥漫性分布,以虫卵和虫卵肉芽肿周围多见,透射电镜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术元血吸虫病兔肝细胞凋亡百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吸虫病兔肝细胞坏死外,同时还胡有肝细胞凋亡。TNF-α、C-Fos和iNOS参与血吸虫病时肝细胞凋亡的调控和作反传导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