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索复发脑胶质瘤病人再手术治疗的指征,以求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及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总结2000年月1月至2004年1月间我科再手术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病人31例,并对其两次手术时间间隔、术后生存时间,再次手术前后的KP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级别低者两次手术间间隔及再次术后生存时间较长,级别高者再次手术前后KPS评分提高较明显,两次手术时间间隔长者再次手术后生存期延长。结论对于复发脑胶质瘤病人,为了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和/或改善生存质量应积极选择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一治疗方法(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不能完全治愈颅内动脉瘤的再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13例患者中,4例初次治疗选用开颅夹闭,9例初次治疗选用血管内栓塞。共患有动脉瘤18个,其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3个,前交通动脉动脉瘤8个,后交通动脉动脉瘤4个,胼周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尖端动脉瘤1个。13例中4例有多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后,7例复发或残余动脉瘤行再次开颅夹闭术;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栓塞处理颅内多发动脉瘤3例;开颅夹闭后残余动脉瘤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临床随访1个月至3年,患者临床症状无复发表现。结论开颅夹闭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初次处理复发、残余动脉瘤以及颅内多发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常见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出血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脑AVM出血与血管构筑、血液动力学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3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s)的效果。【方法】经股动脉插管用微导管技术超选择注入病灶NBCA栓塞治疗脑AVMs,共369例。男159例,女210例,年龄4~75岁,平均32. 4岁。首发症状头痛头晕246例,癫痫发作48例,意识障碍(昏迷) 36例,肢体麻木16例,肢体无力(偏瘫)23例。AVM的直径1. 5~8cm,其中病变大于6cm者141例, 3 ~6cm者194例,小于3cm者34例。单支供血动脉58例, 2支108例, 3支以上203例。栓塞加手术切除巨大型脑AVMs27例。【结果】完全栓塞病变74例, 90%以上104例, 70% ~90% 129例, 50% ~70% 51例,栓塞<50%者11例。【结论】NBCA应作为栓塞治疗脑AVMs的首选材料。根据脑AVM的部位、大小以及供血动脉数,酌情选择血管内栓塞、手术切除、栓塞加手术切除、γ-刀或栓塞加γ-刀治疗。  相似文献   
5.
颅脑颌面伤为一种较严重而复杂的创伤。从1982年12月至1986年4月,我院成功抢救了4例此类伤伤员,现报告如下。 例1,男,33岁,工人,患者于1982年12月19日骑两用车急驰中,头面部撞在水泥柱上,当时昏迷约15min,呕吐4次为血性胃内容物,伤后30min来院。检查:神清,烦躁,血压12.0/9.33kPa(120/70mmHg),脉搏80/min,呼吸20/min,右前额部裂伤8cm,出血,舌裂伤,面部裂伤变形。头颅X线平片提示右前额凹陷粉碎性骨折,上、下颌骨粉碎骨折。即送手术室,术前行气管切开并插管,两鼻腔用碘仿纱条填塞,但口咽部仍有  相似文献   
6.
经面静脉-眼静脉途径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面静脉-眼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s)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5年9月采用经股静脉-面静脉-眼静脉途径插管,以弹簧圈栓塞治疗CSDAVFs病人9例。结果7例病人导管均成功插入海绵窦,其中6例病人栓塞后完全治愈,另1例病人不全栓塞,但病人突眼、球结膜充血等症状完全好转。1例病人由于术中眼静脉痉挛导致插管失败,术后症状加重,但2个月后眼部症状完全恢复正常。1例病人由于插管失败,改行眼静脉切开穿刺插管成功栓塞。随访4~51个月,9例病人均未复发。结论对于岩下窦插管困难、面静脉和眼静脉扩张明显而无明显迂曲的CSDAVFs病人采取经面静脉-眼静脉栓塞治疗,其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一海绵窦瘘(TCCF)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避免引起这些问题的技术方法。方法以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68例TCCF患者,共进行栓塞术75次。1例经颈部切开穿刺,以球囊栓塞;2例经眼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其余则经股动脉入路栓塞。结果颈内动脉通畅率为66.2%,有3例在瘘口近端闭塞颈内动脉,有5例在栓塞术后3d内球囊过早泄漏,再次行栓塞术,1例栓塞瘘口后出现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眼静脉的动静脉瘘。结论以可脱性球囊栓塞TCCF是可靠的方法,但目前球囊的性能有待提高,以微弹簧圈栓塞海绵窦瘘可提高颈内动脉通畅率.双侧股动脉穿刺置管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22岁,主诉“双眼视物不清并行走不稳1个月余,头痛1W”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觉双眼视物不清,并行走不稳,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眼科就诊,双眼视力、视野检查以及眼底检查均未见异常,给予对症处理。1个月来患者感觉前诉症状未见好转。1W前患者感头痛,以枕颈部为主。查体:右眼睑下垂,右眼复视,眼球运动外展受限,无眼球震颤,右眼颞侧视野缺损,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降低残障率.方法对14例海绵窦内肿瘤行硬膜下入路切除5例,行硬膜外入路切除9例,比较两种入路的方法及疗效.结果行硬膜下入路者中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4例.行硬膜外入路者中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出现新的脑神经功能障碍3例,其中1例完全恢复.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及生长特性,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有效提高全切率,降低残障率.  相似文献   
10.
15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栓塞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资料与方法 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48.3岁,14例有肢体缓慢进行性肌力下降,1例表现为突然肢体不全瘫痪,有腰或背部疼痛者8例,有不同程度括约肌障碍者7例。MRI均可发现脊髓背侧异常增粗的血管迂曲影,脊髓选择性动脉造影均证实为硬脊膜动静脉瘘并向脊髓表面引流。早期6例以聚乙烯醇(PVA)或硬脑膜颗粒栓塞,1例以正丁基-2-氰基丙烯酸酯(NBCA)栓塞,8例均行手术单纯夹闭硬膜下从瘘口传入的已动脉化的脊髓背侧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