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抑制剂INCB024360类似物与铝佐剂联合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1)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以评价其复合佐剂效应.方法 分别将三种不同剂量的INCB024360类似物(150 μg,100 μg,50 μg)与Al(OH)3(300 μg)复合后与HepA-1共同免疫ICR小鼠分别作为复合佐剂1组,2组,3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单纯疫苗组、铝佐剂对照组和单一INCB024360类似物(100 μg)组,共免疫一次,于免疫后4周、8周、12周、16周进行尾静脉采血,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甲型肝炎病毒(HAV) IgG抗体水平.结果 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免疫后4周、8周、12周、16周,均产生抗HAV IgG抗体,抗体水平随免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于12周达到峰值.复合佐剂2组[HepA-118 EU+Al(OH)3 300 μg+INCB024360类似物100 μg]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在8周和12周时,其对HepA-1的免疫增强效应显著高于单一佐剂组以及铝佐剂对照组(P<0.05,t值分别为3.169、2.439).4周、8周、12周、16周,单一佐剂组与单纯疫苗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O抑制剂INCB024360类似物与铝佐剂复合后具有较强的复合佐剂效应,免疫增强效应优于铝佐剂对照组;但是单一的INCB024360类似物不具有显著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1)、乙型肝炎疫苗(Hbv)以及HepA-1、Hbv分别与佐剂硫酸乙酰肝素(HS)联合对树鼩进行免疫后树鼩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按照疫苗种类、佐剂以及免疫途径将树鼩随机分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末次免疫后的4周、8周、12周、16周和20周尾静脉采血,用ELISA法检测树鼩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除空白对照组外,实验组均在末次免疫的第四周检测到抗甲型肝炎病毒(HAV)及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抗体,抗体水平随着免疫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并于12周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同时,联合HS佐剂组的体液免疫效果均优于单纯疫苗免疫组.并且不同抗原以及联合佐剂采用不同的免疫途径免疫树鼩其免疫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过对树鼩进行疫苗免疫原性和增强免疫效果检测,证实以树鼩作为动物模型进行疫苗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硒化卡拉胶(KSC)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1)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成7个组,每组7只ICR小鼠。分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单纯抗原组(18EU HepA-1)、铝佐剂组[Al(OH)_3 0.3 mg+18EU HepA-1]、KSC实验组(KSC 1 mg+18EU HepA-1、KSC 0.5 mg+18EU Hep A-1、KSC 0.25 mg+18EU HepA-1、KSC 0.1 mg+18EU HepA-1),皮下多点免疫注射,注射总体积300μL,免疫1次。免疫注射后及其后4周、8周、12周、16周尾静脉采血,取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抗-甲型肝炎病毒(HAV)IgG抗体滴度。在实验期间,观察小鼠的健康状况,并于免疫后16周,取KSC最佳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小鼠肾脏、脾脏、肝脏、肺脏、心脏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各个检测时间点均检测到抗HAVIgG抗体,且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铝佐剂组在12周达到峰值,其余各组在8周达到峰值。KSC0.5 mg组在8周、12周抗体水平高于单纯抗原组(t=3.103,t=2.573,P0.05),KSC 0.25 mg组在12周抗体水平高于单纯抗原组(t=2.602,P0.05)。本次实验的最佳剂量为KSC0.5mg。试验期内,观察小鼠各项生理指标未见异常,KSC0.5mg组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组织均未观察到病变。结论 KSC能够作为佐剂增强HepA-1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壬二酸作为佐剂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1)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以评价其佐剂效应。方法分别将四种不同剂量的壬二酸(0.5 mg,1 mg,2 mg,3 mg)与HepA-1共同免疫ICR小鼠分别作为佐剂组1、佐剂组2、佐剂组3、佐剂组4,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单纯抗原组、铝佐剂组,共免疫1次,于免疫后4周、8周、12周、16周进行尾静脉采血,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甲型肝炎病毒(HAV)IgG抗体水平。结果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免疫后4周、8周、12周、16周,均产生抗HAVIgG抗体,抗体水平随免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于8、12周达到峰值。免疫后4周,佐剂组4(壬二酸3 mg)产生的抗甲型肝炎病毒(HAV)IgG抗体水平与铝佐剂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640)。同时,佐剂组4在免疫后4周、8周和12周产生的抗甲型肝炎病毒(HAV)IgG抗体水平较高,显著高于单纯抗原组(P0.05,t值分别为3.134、2.751、2.743)。结论适当剂量的壬二酸可快速、显著提高HepA-1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人用疫苗佐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sodium,LMWH-Na)佐剂对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成8组,6只/组,分别为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 A-l(18 EU)与5种不同剂量(100μL,20μL,10μL,1μL,0.1μL)的低分子量肝素钠混合免疫小鼠作为实验组,并取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Blank)、Hep A-l(18 EU)作为阳性对照组、Hep A-l混合Al(OH)3(300μg)作为铝佐剂对照组,共免疫一次,于免疫后第4、8、12、16周进行尾静脉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AV抗原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在试验期间,对小鼠的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并于免疫16周后,取低分子量肝素钠最大剂量组100μL组及生理盐水组小鼠肾脏、脾脏、肝脏、肺脏、心脏各主要器官制作病理切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免疫后第4周后均产生抗-HAV Ig G,并随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逐渐升高,于第8周达到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同一时间不同组的抗体水平不同。其中,第4周,第8周,铝佐剂对照组,低分子量肝素钠100μL组,低分子量肝素钠20μL组,低分子量肝素钠10μL组的抗体水平高于阳性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铝佐剂对照组,低分子量肝素钠20μL组和低分子量肝素钠10μL组的抗体水平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第16周,铝佐剂对照组和低分子量肝素钠10μL组的抗体水平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但在整个实验期间,低分子量肝素钠各组的抗体水平都低于铝佐剂对照组的抗体水平。表明低分子量肝素钠可增强HAV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具有佐剂效应,最佳剂量为10μL/组,但其佐剂效应低于铝佐剂效应。试验期间,各组小鼠均未出现异常。低分子量肝素钠100μL组小鼠肾、脾、肝、肺、心组织均未观察到病变。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钠可明显增强HAV抗原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具有成为新型疫苗佐剂的研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原核表达、纯化树鼩CD4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检测树鼩体内的CD4蛋白.方法 克隆树鼩CD4基因并连接到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0a(+)-CD4和pGEX-5X-1-CD4,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His-CD4和GST-CD4,用不同佐剂[弗氏佐剂、MF59和A1(OH)3]制备多抗,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抗体特异性.结果 蛋白表达产物His-CD4和GST-CD4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3.5×103和70.0×103,纯化后蛋白浓度分别为600 μg/mL和1 mg/mL;三组佐剂均能诱导产生抗体,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的比较结果为:弗氏佐剂组(GMT:97 420)>Al(OH)3佐剂组(GMT:67 202)>MF59佐剂组(GMT:55 128);其中弗氏佐剂组显著高于原蛋白组(P<0.001);Al(OH)3组显著高于原蛋白组(P<0.01);而MF59组显著高于原蛋白组(P<0.05).结论 制备了特异性良好的小鼠抗血清,能够特异性地结合树鼩的CD4蛋白.为下一步本实验室制备CD4单克隆抗体、CD4蛋白分子的功能研究以及树鼩的病毒感染模型等免疫相关实验的进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新型皮内免疫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重组S1(rS1)蛋白的免疫效果。方法 1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只注射Al(OH)3佐剂]、5μg S1组、5μg S1+Al(OH)3组、10μg S1组、10μg S1+Al(OH)3组、20μg S1组、20μg S1+Al(OH)3组,每组分别进行肌内免疫和微针皮内免疫,各组免疫所用S1蛋白与佐剂Al(OH)3质量比为1∶10,共14组,每组8只。免疫程序为0、2和4周3次免疫。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比较不同免疫途径和免疫剂量诱导的IgG、IgG1和IgG2a结合抗体水平。用SARS-CoV-2野生型(WT)和Omicron(BA. 5)假病毒来评估中和抗体的水平。通过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spot,ELISpot)对细胞免疫反应进行评估。抗体终点滴度和中和数据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分析,细胞免疫数据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结果 皮内免疫新型冠状病毒rS1蛋白诱导Ig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寻常性天疱疮(PV)抗体亚型在PV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完全弗氏佐剂(CFA)、铝[Al(OH)3]佐剂联合重组寻常型天疱疮抗原(PVA)细胞外区1~2融和蛋白免疫C57BL/6小鼠。免疫后对其细胞因子的类别、特异性抗体滴度和抗体亚型进行检测;并通过诱导新生鼠的动物模型评价其致病性。结果免疫后经细胞因子检测显示CFA组小鼠产生较多的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Al(OH)3组则以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为主;抗体亚型的型别在CFA组中以IgG2a为主,而Al(OH)3组以IgG1为主。新生鼠被动转移实验显示,转移Al(OH)3组小鼠的抗血清可使被转移鼠皮肤出现糜烂,组织病理、免疫荧光均符合PV的表现,而CFA组小鼠的抗血清不能出现上述表现。结论相同PVA在不同免疫佐剂作用下可诱导产生不同抗体亚型;不同亚型的抗PVA抗体其致病性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重组质粒pcDNA3-Kan/CD40L辅佐HSV-2 DNA疫苗增强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效果,探讨其作为HSV-2 DNA疫苗佐剂的潜力。 方法 (1)构建鼠CD40L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Kan/CD40L。(2)体外细胞实验:检测重组质粒pCD40L刺激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脾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3)体内动物实验:4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个免疫组pK组、pgD组、pcCD40L+pgD组和pK+pgD组。小鼠后腿肌内注射,共免疫2次,间隔3周。末次免疫3周后,每组随机取4只小鼠进行致死剂量攻毒实验验证疫苗的保护作用。 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HSV-2 IgG抗体水平和趋化因子RANTES;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中CD4+和CD8+T细胞百分率以及分泌IFN-γ和IL-4的T细胞的百分率;MTS法检测小鼠脾脏T细胞的增殖能力。 结果 (1)体外实验结果:重组质粒pcDNA3-Kan/CD40L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刺激脾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均显著大于空质粒pcDNA3-Kan(P<0.05)。(2)体内实验结果:小鼠血清抗HSV-2 IgG水平、趋化因子RANTES、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和外周血CD4+T细胞数和分泌IFN-γ的Th1细胞数均高于其他免疫组(P<0.05)。pcDNA3-Kan/CD40L+pgD组预防小鼠感染HSV-2效果好于其他免疫组。 结论 (1)重组质粒pcDNA3-Kan/CD40L能够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并刺激脾细胞分泌IFN-γ具有作为疫苗佐剂的潜力。(2)pcDNA3-Kan/CD40L可以辅助HSV-2 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HSV-2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备作为HSV-2 DNA疫苗免疫佐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pG 2006佐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重组RSV疫苗G1F/M2与CpG佐剂混合,鼻腔或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3次,最后一次免疫2周后取血,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IgG、IgG1和IgG2a水平。结果鼻腔免疫途径:CpG佐剂组诱导的IgG1均显著低于无佐剂组(t=3.365,P0.05),而IgG2a显著高于无佐剂组(t=2.675,P0.05),佐剂组IgG1/IgG2a的比值(1.05)明显低于无佐剂组(1.25)。腹腔免疫途径:CpG佐剂组的IgG1明显低于无佐剂组(t=6.869,P0.05),而IgG2a显著高于无佐剂组(t=2.893,P0.05),且前者IgG1/IgG2a的比值(0.97)明显低于后者(1.30)。结论CpG 2006作为G1F/M2的佐剂,对体液免疫应答无增强作用,但可以调节免疫应答的类型,使Th1型应答升高,Th2型应答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M2型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2exos)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极化RAW264.7细胞并收集M2型巨噬细胞上清,提取并鉴定M2exos。通过免疫荧光观察L929真皮成纤维细胞对M2exos的摄取情况,设对照组和M2exos组,通过CCK-8、细胞划痕实验分别观察在0、24、48、72 h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作用。建立皮肤创口模型,随机将12只C57BL/6J小鼠分为PBS组和M2exos组。两组分别注射200 μL PBS、M2exos(500 μg/mL),在第1、4、7天观察、拍摄记录,并取材进行HE染色。结果:成功极化得到M2型巨噬细胞,提取和鉴定了M2exos。与对照组相比,M2exos组在48、72 h对成纤维细胞具有促进增殖(t=26.73,P<0.000 1;t=6.648,P<0.01)、迁移(t=5.196,P<0.05;t=22.00,P<0.000 1)作用。对C57BL/6J小鼠的研究显示,与PBS组相比,在第4、7天时M2exos组创面显著缩小(t=32.80、 51.16,均P<0.000 1)。结论:M2exos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对小鼠创面愈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LA-4Ig融合蛋白对高脂饮食饲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ApoE-/-)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抑制作用&#65377;【方法】 25只10周龄ApoE-/-小鼠,高脂饮食饲养4周后,随机取5只验证AS病变(对照组);剩余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继续高脂饮食饲养,分别采用CTLA-4Ig&#65380;PBS&#65380;IgG1腹腔注射,第4组不予处理;8周后取小鼠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AS相关指标,包括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65380;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斑块内脂质&#65380;胶原和平滑肌细胞含量&#65377;【结果】 高脂饮食饲养4周后,出现明显AS病变&#65377;继续高脂饮食饲养8周,形成典型AS斑块,CTLA-4Ig组&#65380;PBS组&#65380;IgG1组和空白组的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分别为0.27 ± 0.08&#65380;0.40 ± 0.08&#65380;0.43 ± 0.08和0.46 ± 0.10,较4周时(0.05 ± 0.01)明显增加(P < 0.05),4组的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分别为2.6 ± 0.6&#65380;6.0 ± 0.9&#65380;5.7 ± 0.8和5.9 ± 0.6,高于对照组(0.5 ± 0.1,P < 0.05),4组斑块内脂质含量(%)分别为26.0 ± 3.0&#65380;40.8 ± 5.7&#65380;40.6 ± 3.0和43.2 ± 5.7较4周时明显增加(7.2 ± 1.4,P < 0.05 )&#65377;采用CTLA-4Ig进行干预后,其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65380;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和斑块内脂质含量显著低于PBS&#65380;IgG1和空白处理组(P < 0.05),而后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TLA-4Ig组斑块内胶原含量(16.0 ± 1.1)% 高于其他3组[(8.6 ± 1.2)%&#65380;(9.2 ± 1.5)%和(9.0 ± 1.3)%,P < 0.05)],其斑块内平滑肌细胞含量(11.8 ± 1.0)%明显高于其他3组[(7.8 ± 0.8)%&#65380;(7.5 ± 0.9)%和(7.3 ± 0.7)%,P < 0.05)],另外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5377;【结论】 CTLA-4Ig融合蛋白能够阻抑高脂饮食饲养的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其增加斑块内血管平滑肌细胞生成胶原作用有助增加AS斑块的稳定性&#65377;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品系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IsGI/IgG2a的动态变化。方法NaOH消化法粪检虫卵,ELISA法测定不同品系小鼠感染后4、8和12w血清中抗体IsG、IsGI/IgG2a的动态变化。结果三个品系小鼠血清IsG均于感染后第4~8w升高,约在第10w达到高峰,此后开始下降并维持至观察结束的第12w;IgGI/IgG2a比值感染后逐渐增高,并持续至第12w。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免疫应答发生了由Th1免疫应答向Th2免疫应答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对糖尿病KKAy小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q-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延缓肾脏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20只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予以高脂饮食至14周,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和黄芪甲苷组,每组10只,黄芪甲苷组给予黄芪甲苷40 mg·kg-·d-1,模型组与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期间,各组动物自由饮食、饮水.血糖仪测量16、20、24周龄时各组小鼠的血糖水平.24周时处死,观察各组小鼠肾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TGF-β1、SMAD2/3、α-SMA的表达.结果 (1)血糖:与对照组相比,14周龄的KKAy小鼠血糖明显升高,模型组血糖在16、20、24周时血糖明显升高(P<0.05),黄芪甲苷组与其相比,血糖下降(P<0.05).(2)肾组织形态学:对照组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清晰,未出现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宽,系膜细胞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质空泡样变性,肾间质炎性细胞增多,黄芪甲苷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质较少,未呈现明显的纤维化.(3)肾组织TGF-β1、SMAD2/3、α-SMA的表达:对照组TGF-β1表达微弱,而模型组TGF-β1显著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质(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组TGF-β1、α-SMA表达明显下调(P<0.05);对照组肾小管与肾小球细胞核有少量磷酸化的SMAD2/3表达,模型组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组表达减少(P<0.05).结论 黄芪甲苷通过影响TGF-β/SMADS信号通路,下调TGF-β1、α-SMA表达,改善糖尿病小鼠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过氧化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1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皮下注射DL-蛋氨酸、正常对照组同量注射生理盐水12周;辛伐他汀组从第5周开始按5 mg.kg-1灌胃。分别于第0、4、8、12周检测血清Hcy、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及相关阻力指数。第12周处死取主动脉弓,免疫组织法检测Lox-1、vWF蛋白和RT-PCR法检测Lox-1mRNA的表达。结果第4周可形成HHcy、内中膜厚度开始增加;第8周模型组MDA开始上升;第12周Lox-1、vWF和Lox-1mRNA表达明显增高;辛伐他汀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结论皮下注射DL-蛋氨酸4周可产生HHcy,随后出现血液和组织的过氧化损伤,AS形成,辛伐他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或慢性给予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ESC)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小鼠行为的影响.方法 给予小鼠慢性应激8周,每2周进行行为学测试实验,同时急性或慢性给予艾司西酞普兰灌胃,比较急慢性给药的药效差异.结果 (1)自应激第2周起,5个应激组体质量较对照组[(18.5±1.1)g]轻(P<0.01),第8周时慢性给药组体质量[(18.5±0.6)g]较其他应激组重(P<0.01).(2)第2,4周,与对照组比较,5个应激组运动距离、站立次数及中央活动路程增加(P<0.05),而第6,8周减低(P<0.05);第8周慢性给药组上述指标[(57.4±11.0)m(74.2±6.1)次(12.0±3.0)m]高于其他应激组(P<0.05).(3)各应激组糖水偏好值在第6,8周低于对照组(P<0.05),第8周慢性给药组[(79.0±2.7)%]高于其他应激组(P<0.05).(4)各应激组在第4,6,8周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第8周慢性给药组不动时间[(124.70±8.00)s]比其他应激组短(P<0.05).(5)急性给药组小鼠的各项行为学指标与单纯的慢性应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给予应激模型小鼠艾司西酞普兰,显现出抗抑郁作用,而急性给药无抗抑郁效果.  相似文献   

17.
应用α-胞衬蛋白鼻黏膜免疫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α-胞衬蛋白鼻黏膜给药对干燥综合征自发鼠模型NOD小鼠SS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NOD小鼠作为干燥综合征自发鼠模型,8只1组,自4周龄开始分别鼻吸入法给予α-胞衬蛋白1 μg和1O μg,隔天给药1次,对照组分别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10 μl及谷胱甘肽转移酶(GST)10 μg,观察小鼠饮水量的改变.测定血清中的抗α-胞衬蛋白及M3受体蛋白多肽(M3RP)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SS)A抗体、SSB抗体、类风湿因子(RF)及抗核抗体(ANA)等自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L)-10和干扰素-γ,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FoxP3+ T细胞的表达,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 分别检测小鼠颌下腺、腮腺的病理学改变及α-胞衬蛋白的表达.结果 (1)鼻吸入α-胞衬蛋白可以抑制NOD小鼠自身抗体的产生.α-胞衬蛋白鼻黏膜免疫组的α-胞衬蛋白抗体和M3RP抗体滴度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小鼠17周龄,对照组分别有5只鼠出现ANA阳性,而1 μg组和10 μg组分别有2只和3只鼠ANA阳性.(2)鼻吸入α-胞衬蛋白可使NOD小鼠血清IFN-γ水平降低.α-胞衬蛋白1 μg组、10 μg组、PBS组及GST组小鼠血清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42±16)、(37±15)、(87±18)及(72±11)pg/ml,α-胞衬蛋白给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0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鼻吸入α-胞衬蛋白可上调NOD小鼠Foxp3+ T细胞的数量:1 μg、10 μg、PBS及GST组小鼠脾细胞的表达Foxp3+的CD4+ CD25+ T细胞占CD4+CD25+ 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0±1.7)%、(4.3±1.0)%、(2.2±0.6)%、(2.3±0.7)%,α-胞衬蛋白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4)鼻吸入α-胞衬蛋白可以抑制NOD小鼠腺体淋巴细胞浸润和α-胞衬蛋白的表达.α-胞衬蛋白给药组淋巴细胞浸润较对照组少,且应用α-胞衬蛋白多抗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α-胞衬蛋白给药组的α-胞衬蛋白表达明显减少.(5)鼻吸入α-胞衬蛋白可以降低NOD小鼠的饮水量.α-胞衬蛋白1 μg、10 μg、PBS及GST组的小鼠于16周龄时饮水量分别为(39.2±2.1)、(40.4±2.5)、(49.3±3.1)及(51.6±2.8)ml,与对照组相比,α-胞衬蛋白免疫诱导后可减少患鼠的饮水量(P<0.05).结论α-胞衬蛋白是SS的致病性抗原,利用该蛋白鼻黏膜免疫可以上调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抑制SS动物自身抗体的产生及腺体中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