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心房颤动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药物复律的影响,评估CPAP治疗在心房颤动伴OSAS患者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将诊断为轻中度OSAS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非CPAP治疗组(n=19)及CPAP治疗组(n=19)两组。两组患者经抗凝后予以胺碘酮针静脉复律,同时CPAP组于抗凝期间及用药后1周行CPAP治疗。观察两组之间用药后24小时内心房颤动复律成功率,心房颤动复律时间及住院期间心房颤动复发率。结果用药后24小时内CPAP组复律成功率大于非CPA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47%比57.89%,P0.05)。CPAP组住院期间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低于非CPAP组(45.46%比5.88%,P0.05)。而两组间心房颤动复律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伴OSAS患者辅助CPAP能更有效地改善药物的疗效,同时在OSAS早期行CPAP等干预治疗起到早期改善患者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胞浆内α-颗粒上的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影响。方法: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入院后24h内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结果:两组hs-CRP、CD62p、CD63水平,变化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4周后即可显现,8周后更为明显。结论:早期应用通心络胶囊可进一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s-CRP、CD62p、CD63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联合测定脑钠素(BNP)与QT离散度对心脏恶性事件及梗死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AMI患者急性期(发病后72h内)测定血浆BNP浓度及心电图QTd水平,并与对照组(CHD患者)进行对照;AMI患者中发生心脏恶性事件者与未发生者进行对照。结果AMI早期BNP浓度及QTd度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发生心脏恶性事件者其BNP与QT离散度增加更为显著,与未发生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BNP与QT离散度的联合测定对AMI早期心脏恶性事件的发生及梗死预后的判断具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评估支架置入术后局部冠状动脉损伤程度,并探讨两者的联合测定对早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患者行支架置入治疗者72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稳定型心绞痛19例,有心肌梗死史者11例。术前及术后,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MMP-9,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随访其早期心血管事件3个月。结果治疗后MMP-9及hs-CRP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组MMP-9、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且两者升高程度呈正相关(r=0.74,P<0.01)。结论支架置入治疗后早期测定血MMP-9和hs-CRP,可反映冠状动脉局部内膜损伤和炎症反应程度,还可作为早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卢孔杰 《海峡药学》2013,(6):166-168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压、心率的改善和逆转心室重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且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予以卡维地洛治疗,疗效均为6个月。于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HR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SBP、DB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的IVST、PWT、LVD、LVMI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观察组IVST、PWT、LVM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但LVD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4.44%、6.6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有效控制了血压和心率,更逆转了心室重塑,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能是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比较优化、有效、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案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严重冠状动脉痉挛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常规药物治疗后,心绞痛仍频发的2例严重冠状动脉痉挛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中远期预后。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绞痛未再发作,分别随访半年及一年半,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结论对典型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除扩冠、解痉、抗凝、防栓、调脂治疗外,积极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望达到预防心肌梗死及猝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比较右心室间隔部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血流动力学及血脑钠肽的影响。方法 48例病窦综合征及2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68例,均植入DDD型起搏器,按心室导线固定部位不同随机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组,对比观察两组安置起搏器前后心电图QRS波宽度和形态,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差异)和血脑钠肽(BNP)的变化;两组病窦综合征患者于术后3个月时再行程控优化,继续观察程控优化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BNP的变化。结果 RVA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间期显著长于RVS组(P<0.05)。术前两组LVEF、CI、SV和血BNP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时RVA组LVEF、CI、SV较RVS组均有显著降低(均P<0.05);BNP则较RVS组有显著升高(P<0.01)。RVA组病窦综合征患者程控优化前后相比,LVEF、CI、SV有显著增加(均P<0.05),BNP有显著降低(P<0.01),优化后与术前相比,BNP仍有显著升高(P<0. 05)。RVS组病窦综合征患者程控优化前后相比,LVEF、CI、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NP有显著降低(P<005),优化后与术前相比,BN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VA起搏扰乱了双心室电同步,恶化了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RVS起搏尽可能地维持了双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收缩同步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RVS起搏比RVA起搏更为接近生理性起搏。  相似文献   
9.
<正>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可合并焦虑、抑郁情绪,对这部分患者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常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我们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心理干预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口服,观察其对心房颤动治疗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伴有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共112例,男性73例,女性  相似文献   
10.
胡晖  卢孔杰  袁高辉 《当代医师》2013,(11):1502-1504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内脂素(Visfatin)及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8例UAP经PCI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24、72h及50d测定血清Visfatin水平及cTnI水平。入选同期52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随访3年,观察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与Visfatin和cTnI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UAP患者Visfatin和cTnI水平PCI术后24h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Visfatin水平在术后30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cTnI水平在术后30d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2);Visfatin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r=0.523,P=0.01);发生MACE的PCI患者术后血清Visfatin与cTnI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MACE患者(P:0.03);Visfatin与cTnI是MACE独立危险因素(OR=3.27,2.85,P〈0.05)。结论UAP患者PCI术后血清Visfatin与cTnI水平均一过性升高,且与发生MACE相关,两者在UAP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方面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