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二甲胺四环素(minocycline)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后应用二甲胺四环素的治疗组(A组)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N-OS的表达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采用开放场地试验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评价神经功能.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A、B两组均发现凋亡细胞及iNOS表达,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iNOS表达均为B组>A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B组.结论二甲胺四环素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B组)及E2治疗组(C组)。应用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A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分别于伤后7、14、21及28d,按照改良Tarlov评分法和Rivlin斜板试验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伤后6、24h和3、7、14、28d分别处死动物取材,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均表明大鼠脊髓损伤后存在细胞凋亡。TUNEL法显示细胞凋亡在伤后3d达高峰,C组伤后24h、3d及7d凋亡细胞比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1或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凋亡率在伤后7d达高峰,C组细胞凋亡率在24h以后各观察时间点均显著低于B组(P〈0.01或P〈0.05)。14d以后,C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显著好于B组(P〈0.01或P〈0.05)。结论E2能减少继发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慢性压迫脊髓损伤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0只大鼠建立慢性压迫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MT治疗组(A 组)和含50 mL/L无水乙醇的生理盐水对照组(B 组),于损伤1,4,11,21,35,60和90 d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慢性压迫脊髓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染色检测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并用改良的Tarlov评分法和斜板实验观察大鼠脊髓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A,B两组均发现Caspase-3表达及TUNEL标记阳性凋亡细胞,Caspase-3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B组>A组(P<0.05),与大鼠脊髓神经功能变化有平行的变化趋势.结论:MT能抑制大鼠慢性压迫脊髓损伤Caspase-3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方法 将78只成年健康Sprague-Dawley(SD)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T8、T9)急性压迫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测定各时间点AIF和caapase-3的表达变化,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dUTP)标记法(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及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神经细胞caspase-3,AIF,TUNEL阳性细胞较少,脊髓损伤后1 d,AI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5 d表达减弱.caspase-3阳性细胞数在脊髓损伤后8 h明显增多,3 d迭高峰(P<0.01),7 d表达减弱.TUNEL阳性细胞数也在8 h明显增多,3 d达高峰(P<0.01),7 d表达减弱.结论 脊髓损伤后存在广泛的细胞凋亡现象,caspase-3、AIF均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早期不同时间段内脊髓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表达变化规律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两组:①假损伤组(对照组,n=8)与②损伤组(实验组,48只);假损伤组仅打开T10及部分T,、Tn椎板,实验组均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不同时间点(12h、24h、3d、5d、7d、10d)随机处死8只取材;分别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脊髓组织中Survivin表达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脱氧核糖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指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大鼠在损伤及周边脊髓灰、白质中偶有Survivin蛋白表达、实验组12h有极少表达、3d时可见较多Survivin蛋白表达,然后开始下降;10d时与对熙组比较仍有统计意义(P<0.05).在脊髓损伤后对照组有少量细胞凋亡;而试验组12h就出现大量凋亡细胞,3d达高峰,5d和7d明显减少,10d仍有少量表达;实验组24h、3d、5d、7d、10d细胞凋亡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Survivin表达呈上升趋势并有一定的规律性,与细胞凋亡成正相关,脊髓损伤后Survivin的表达升高参与了押制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减轻脊髓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腺苷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
蛋白酶12(caspase 1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阻断大鼠肾动脉水平的腹主动脉90 min建立大
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7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组);腺苷预处
理组(C组)。于再灌注6、12、24 h观察大鼠并对其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取再灌注24 h大鼠的L2-L5节段脊髓组织作HE染
色及TUNEL 染色,Western blot检测GRP-78和caspase 12蛋白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C组细胞水肿等组织形态学变
化较B组轻;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的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与B组相比,C组凋亡细胞数量较少。WB检
测结果显示:相较于B组,C组GRP-78蛋白表达增多(P<0.01),caspase 12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腺苷通过上调GRP-78
的表达,下调caspase 12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和脊髓损伤EPO治疗组。其中脊髓损伤组和EPO治疗组采用改良A 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假手术对照组同法显露脊髓,但不打击。EPO治疗组大鼠于术后1h腹腔一次性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1000 IU/kg),其余两组大鼠则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4h,3组大鼠均麻醉处死,切取损伤段脊髓,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同时检测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术后24h,HE染色发现该段脊髓出现大量囊腔,伴炎症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亦出现水肿以及部分溶解消失,而EPO治疗组上述病理变化程度较轻微。免疫组化结果发现,损伤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显著增加,EPO治疗组该蛋白表达亦比假手术组增加,但比脊髓损伤组大鼠表达减少,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损伤处脊髓发生明显的组织坏死和炎性反应,而EPO治疗能明显减轻上述反应,同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亦明显减少,而这可能是其脊髓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损伤神经脊细胞caspase-3的表达与病理变化。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30只制作大鼠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30只坐骨神经显露后即关闭切口,空白对照组30只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制模后6h~5d神经脊细胞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HE染色及电镜观察神经脊细胞病理学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制模后6h~5d神经脊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神经脊细胞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凋亡较少,而模型组在周围神经损伤后6h即出现细胞凋亡,24~72h达高峰;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也在6h明显增多,24h达高峰,72h表达减弱。神经脊细胞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凋亡呈正相关(r=0.821,P<0.01)。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脊细胞存在大量凋亡,其凋亡水平与caspase-3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人参皂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dides,Gs)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Gs治疗组。每组36只,分别于术后6h、12h、1d、3d、7d、14d完整取大鼠Tq脊髓段。斜板实验和BBB行为学评分评价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TUNEL法标记脊髓组织凋亡细胞;Westernblot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cl伴随蛋白x(Bax)蛋白表达;RT—PCR方法检测半胱氨酸基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结果损伤组和Gs组大鼠术后14d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Gs组恢复优于损伤组(P〈0.05或P〈0.01);损伤组大鼠脊髓TUNEL标记的阳性细胞数于术后3d达高峰,Gs组于相应各时间点均低于损伤组(P〈0.01);术后各时间点Gs组大鼠脊髓Bcl-2蛋白表达高于损伤组(P〈0.01),术后12h、1d、3d、7d、14dGs组大鼠脊髓Bax蛋白表达均低于损伤组(P〈0.05或P〈0.01);术后各时间点Gs组大鼠脊髓caspase-3mRNA表达低于损伤组(P〈0.01)。结论通过提高Bcl-2/Bax比值并抑制caspase-3mRNA表达减少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是Gs对脊髓损伤后具有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应用环孢素A(CsA)对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单纯椎板切除组(对照组)、脊髓损伤组(损伤组)、脊髓损伤后CsA治疗组(治疗组),治疗组通过腹腔注射CsA,在术后6、12 h及1、3、7、14 d处死大鼠,取材,取受损节段脊髓行HE染色及免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他莫昔芬对脊髓损伤大鼠核因子kappa B抑制蛋白激酶复合体/核因子kappa B(IKK/NF-κB)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51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7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对照组(脊髓损伤后硬膜下注射2%二甲基亚砜5 m L/kg)和他莫昔芬组[脊髓损伤后硬膜下注射他莫昔芬5 mg/kg(溶于2%二甲基亚砜1 mg/m L)]。改良Allen法(25 g·cm)制作T12节段脊髓损伤模型。术后24 h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损伤节段脊髓核因子kappa B p65(NF-κB p65)、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p I-κBα)和活性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表达水平,应用Gel Pro Analyser 4.0定量灰度值(OD);比色法检测脊髓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ni检验。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他莫昔芬组术后24 h炎症相关指标NF-κB p65[(0.31±0.03)比(3.17±0.12)比(1.55±0.07),P〈0.05]、p I-κBα[(0.12±0.01)比(0.98±0.05)比(0.53±0.03),P〈0.05]的表达水平及MPO活性较高[(0.06±0.01)U/mg比(0.64±0.03)U/mg比(0.35±0.02)U/mg,P〈0.05],但他莫昔芬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凋亡相关的活性caspase-3在假手术组表达水平极低,另外两组则明显升高,其中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0.08±0.01)比(1.03±0.05)比(0.36±0.02),P〈0.05]。结论他莫昔芬能够调控脊髓损伤部位的细胞凋亡,并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大剂量 Vitam in C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 (SCI)疗效并与甲基强的松龙 (MP)相比较。方法SD大鼠 4 8只随机分为 A组 (SCI+MP) ,B组 (SCI+Vitam in C) ,C组〔 SCI+生理盐水 (NS)〕,Allen's模型 (7g× 4cm )致大鼠 T1 1 急性 SCI;伤后 0 .5 h A组、B组分别腹腔注射 MP 30 m g/ kg、Vitam in C 2 0 0 mg/ kg,C组腹腔注射等量 NS。观察伤后 4 8h脊髓 HE染色 +尼氏染色、含水量及伤后 2周斜板实验 +Gale评分。结果  A、B组伤后 4 8h脊髓出血坏死程度及含水量明显轻于创伤组 ,神经元残存 Olsiwski氏小体数量及伤后 2周斜板实验 +Gale评分也明显高于 C组 (P<0 .0 5 ) ,而 A、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大剂量 Vitamin C早期使用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 ,但效果不优于大剂量 MP。  相似文献   

13.
IGF-1抑制SCI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凋亡的体内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体内转基因对急性脊髓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使用半横断法制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IGF-1治疗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将阳性脂质体LipofectAmine同重组质粒pcDNA-hIGF-1混合注入治疗组大鼠脊髓病灶,模型组大鼠在损伤区域注射pcDNA3.1、LipfectAmine和生理盐水混合液。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IGF-1蛋白表达,通过TUNEL染色进行凋亡细胞组织定量分析。BBB 法进行动物肢体功能评分。 结果:同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神经细胞中IGF-1在伤后1和4周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5)。BBB评分结果显示,肢体功能BBB评分伤后1和4周时,治疗组 (7.00±0.53、11.20±0.56)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4.40±0.49、8.70±0.4 4)(P<0.05)。 结论:IGF-1体内转基因可减少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对急性损伤后的脊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损伤对照组(A组),损伤后胚胎脊髓移植组(B组),移植后10周,对SCI区的脊髓切片组织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9TUNEL)以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法)。结果 两组中均发现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凋亡率为A>B,BCL-2蛋白阳性表达A<B。结论 胚胎脊髓移植能抑制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剂量泼尼松(MP)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SD成年雌性大鼠78只,随机分成13组:即假损伤组;脊髓挫伤组(SCI组)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MP组),再分为:1d组、3d组、7d组、14d组、21d组、28d组;用改良的Allen装置造成T12脊髓节段挫裂伤。在手术前及术后进行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术后立即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腹腔注射MP30mg/kg,伤后1h开始,按5.4mg/(k·h)计算23h总量,分4次腹腔注射,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取损伤节段上、下长约0.5cm脊髓连续冰冻切片,间隔取片后分别以抗神经丝蛋白、突触素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NF、SYP在SD大鼠脊髓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MP明显改善损伤脊髓的病理形态。7,14,21,28d时MP组NF染色轴突数目均明显高于SCI组。而灰度值均明显低于SCI组。MP治疗组较SCI组相同时间点神经学功能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大剂量MP在脊髓损伤中后期明显促进其损伤后的再生,具有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运动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Caspase-3 mRNA表达与运动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用72只SD大鼠制作成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VEGF组和VEGF拮抗组。伤后6、12、24h和3、7、14d取材。应用原位杂交、TUNEL技术研究运动神经元的凋亡。结果Caspase-3 mRNA在VEGF组脊髓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在VEGF拮抗组中表达增高。TUNEL阳性细胞计数显示脊髓损伤后VEGF拮抗组有多量神经元丢失,而VEGF组神经元丢失数量明显减少。结论VEGF可以防止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凋亡,其作用可能是由Caspase-3介导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于大鼠损伤脊髓后对其IκBα的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家兔10只用于制备兔坐骨神经组织的胞悬液。成年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微囊组(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组,n=36)、细胞组(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组,71—36)、单损组(单纯损伤组,n=36)、假手术组(n=12)。微囊组、细胞组和单损组大鼠在脊髓半横断伤后,立即于损伤处分别植入明胶海绵吸附的10uL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明胶海绵吸附的10uL坐骨神经组织细胞以及明胶海绵吸附的10uL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6h、12h、24h、3d、7d、14d(每个时相取6只大鼠)取出损伤部位脊髓标本,假手术组(每个时相取2只大鼠)则取相应节段脊髓。石蜡包埋后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IκBα的表达变化。结果IκBα阳性细胞主要见于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的胞浆内。大鼠脊髓损伤后上述细胞IκBα表达降低,24h降到最低点.3d后表达开始回升,7d逐步恢复正常水平。微囊组与单损组、细胞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于大鼠损伤脊髓后,可以通过抑制IκBα磷酸化降解环节,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