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16(HPV16)和细胞角蛋白(cyto keratin,CK)对宫颈鳞癌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以HPV16 E6/E7特异引物通过PCR方法,检测81例宫颈鳞癌组织及435枚盆腔淋巴结中HPV16DNA;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CK的表达。结果①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为62.96%(51/81);CK的表达率为100%(81/81)。②HE染色有转移的淋巴结中,HPV16阳性检出率为90.38%(47/52),CK阳性表达率为100%(52/52);HE染色无转移的淋巴结中,HPV16阳性检出率为11.75%(45/383),CK阳性表达率为7.05%(27/383)。③盆腔淋巴结中HPV16存在和CK表达与患者的FIGO分期、年龄、宫颈肌层浸润深度、宫颈肿瘤大小、大体类型、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鳞癌中HE染色无转移的淋巴结内存在HPV16基因和CK阳性表达可以提示淋巴结微转移。  相似文献   

2.
自噬基因Beclin 1在宫颈鳞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Beclin 1在宫颈鳞癌中的蛋白表达以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1例宫颈鳞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级)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自噬基因Beclin 1的蛋白表达。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Beclin 1阴性、弱阳性、强阳性表达率依次是43.2%(35/81)、34.6%(28/81)、22.2%(18/81),与正常宫颈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相比,Beclin 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1)。宫颈鳞癌中Beclin 1的表达在不同FIGO分期、年龄、宫颈肌层浸润深度、宫颈肿瘤大小、大体类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不同肿瘤分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噬基因Beckn 1在宫颈鳞癌中蛋白表达下调,并与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宫颈鳞癌组织中肿瘤转移基因1、上皮钙黏素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基因1( MTA1)、上皮钙黏素(E-cadherin) mRNA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2例宫颈鳞癌组织、3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28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MTA1、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①宫颈鳞癌组织、CIN组织和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MTA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5%(46/52)、63.6%(21/34)和7.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织、CIN组织和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E-cadherin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2%(23/52)、55.9%(19/34)和100.0%(28/2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有淋巴结转移组MTA1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E-cadherin mRNA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③宫颈鳞癌组织中MTA1与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284,χ2=4.204,P<0.05).结论:MTA1 mRNA的高表达及E-cadherin mRNA表达缺失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TGF-β1 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ⅠA2 ~ⅡA 宫颈鳞癌及盆腔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
TGF-β1 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TGF-β1 在20
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70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100 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在肿瘤的
不同临床阶段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检测TGF-β1 在宫颈鳞癌相应盆腔淋巴结HE 染色无转移中的表达。
果:
TGF-β1 蛋白在正常宫颈、CIN 和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强度逐渐增强,三者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且TGF-β1 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强度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都密切相关( P<
0.05) 。TGF-β1 在宫颈鳞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与在盆腔淋巴结HE 染色无转移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P<
0.05) 。术后随访所有HE 染色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病人中,TGF-β1 阳性表达的病人2a 内复发率及3a 内复发率
明显高于TGF-β1 阴性表达的病人,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而1a 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宫颈鳞癌
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转移方面,TGF-β1 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转移有关,可
能有望作为判断宫颈鳞癌恶性程度、有无淋巴结微转移的一项指标,并能更好的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xl及其配体Gas6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87例经手术切除的宫颈鳞癌组织、4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和28例正常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Axl及其配体Gas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在良恶性组织之间和不同临床病理状态下的差异。结果:Axl及Gas6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而在CIN组及正常宫颈组织中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xl及Gas6蛋白的表达在不同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程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宫颈鳞癌组织中Axl和Gas6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rs=0.74,P=0.03)。结论:Axl及其配体Gas6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发生、增殖、侵袭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深入机制的研究可能使Axl蛋白成为宫颈鳞癌靶向治疗一个新的潜在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53结合蛋白1(53BPI)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灶大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52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3BP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53B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中高分化组中53B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鳞癌低分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53B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FIGO I期组和FIGO Ⅱ期组以及宫颈鳞癌大病灶组和小病灶组间53B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3BP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减低,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病灶大小、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cDNA微阵列进行宫颈鳞癌的分子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cDNA微阵列筛选浸润性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方法应用包含18 432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测定IB期宫颈鳞癌的全基因序列,包括已知功能的人类转录子和表达序列标签ESTs,分为正常组、淋巴转移组、无淋巴转移三组宫颈组织。为了证实不同的基因表达,选择3个基因进行了冰冻组织的RT-PCR检测和石蜡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与无淋巴转移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比较,有淋巴转移的癌组织有677个基因大于2倍差异,其中上调494个(72.97%),下调183个(27.03%),表达序列标签EST为61个(9.01%),这些基因涉及代谢、发育、信号传导、分化、DNA结合转录和离子通道等。6倍差异基因14个,其中只有nel(chicken)like-2下调,其余为上调基因。RT-PCR和免疫组化的结果与cDNA微阵列结果一致。结论利用cDNA微阵列检测基因的表达状态可以预测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和宫颈癌的预后情况。Cx43的低表达、ETV5和整合素alpha 2的高表达可能会成为评估浸润性宫颈鳞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这些分子有利于预测浸润性宫颈鳞癌的预后及其相应的分子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K19(cytokeratin19)和EMA(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在Ⅰ~Ⅱ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与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微小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Ⅰ~Ⅱ期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中CK19和EMA的表达.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1例经常规HE病理检测阳性的盆腔淋巴结13枚,皆呈强阳性表达,CK19、EMA阳性表达率均为100%.65例经常规HE病理检测阴性的盆腔淋巴结中CK19呈阳性表达23例,阳性淋巴结33枚(33/241),阳性表达率13.7%,EMA呈阳性表达21例,阳性淋巴结31(31/241)枚,阳性表达率为12.9%,两组差异显著(P<0.05).②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与年龄、FIGO分期、病理分级无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①在淋巴结中CK19、EMA表达,可以作为Ⅰ~Ⅱ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生物学指标,提示可能存在宫颈鳞癌淋巴结微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激光微切割(LMD)和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从中进一步确定在胃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有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采用LMD技术,从17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中获取高纯度的正常胃黏膜细胞及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肿瘤细胞。用基因芯片比较其中2例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半定量RT-PCR方法验证芯片结果;并在另15份标本中,进一步确定在胃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有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发现49个基因的表达在胃癌原发灶肿瘤细胞中比淋巴结转移灶明显上调,37个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mRNA水平的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同时,筛选出4个在胃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有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3个基因(OPCML,RNASE1和YES1)的表达规律与肿瘤抑制基因相似,即正常黏膜中表达最高,肿瘤原发灶次之,淋巴结转移灶表达最低;而另一个基因(AKC1)的表达规律则与癌基因相似。结论:采用LMD和基因芯片技术,成功筛选出胃癌进展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胃癌发生和转移的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G蛋白偶联受体81(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81,GPR81)、单羧酸转运体(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MCT)1和4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GPR81,MCT1,MCT4在宫颈鳞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 组织化学法(SP二步法)检测GPR81,MCT1,MCT4在16例正常宫颈组织、44 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 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和病理的关系,研究GPR81,MCT1,MCT4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鳞癌组中的GPR81,MCT1,MCT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P<0.01)。在宫颈鳞癌组中,临床分期为 I~II期宫颈鳞癌组织中的GPR81,MCT1,MCT4表达低于临床分期为III~IV期者,其中GPR8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MCT1和MCT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肿瘤组的GPR81,MCT1,MCT4表达低于低 分化肿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与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的GPR81, MCT1,MCT4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GPR81,MCT1,MCT4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 结论:GPR81,MCT1,MCT4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病有关,GPR81可能与宫颈鳞癌的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早期子宫颈鳞癌淋巴转移相关基因。方法利用代表人类全基因组的Affymetrix U133 plus 2.0基因表达谱芯片筛查淋巴转移的早期子宫颈鳞癌组织、未转移子宫颈鳞癌组织及正常子宫颈上皮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未转移子宫颈鳞癌相比,淋巴转移宫颈癌2倍以上差异表达的基因322条,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182条,表达下调的基因140条;4倍以上差异基因37条,其中在淋巴转移组织中上调基因21条,下调基因16条。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类包括:DNA依赖的转录调节基因、发育基因、免疫反应基因、蛋白质水解基因和细胞问信号传导基因等。而三组间两两比较发现,在正常子宫颈与无转移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无差异的基因中,发现转移组和未转移组表达水平具有2倍以上差异的基因有23条,其中在转移组中,上调基因16条,下调基因7条。与正常子宫颈相比,未转移组中表达上调的基因中有8条基因在转移组表达下调;与正常组相比。未转移组中表达下调的基因中有6条基因在转移组表达上调。在所有未转移宫颈癌组织较正常宫颈组织表达上调的基因中,未发现在转移组有进一步表达上调的基因;在所有未转移宫颈癌组织较正常宫颈组织表达下调的基因中,也未发现在转移组有进一步表达下调的基因。结论早期子宫颈鳞癌淋巴转移是复杂的多基因作用的结果。本实验初步提供了宫颈癌发生淋巴转移的总体基因表达改变图谱。  相似文献   

12.
转移宫颈鳞癌中Ets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使用cDNA芯片技术研究转移宫颈鳞癌中Ets突变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Ets突变基因的cDNA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测定IB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的基因表达水平 ,比较正常、未转移和淋巴转移的三组宫颈组织中Ets突变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 与无淋巴转移癌组织比较 ,有淋巴转移癌组织中Ets突变基因的表达上调了 2倍。结论 使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癌组织中Ets突变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宫颈癌淋巴转移和判断宫颈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Feng YM  Gao G  Zhang F  Chen H  Wan YF  Li X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9):2749-2755
目的 通过乳腺原发癌与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筛选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方法 首先利用mRNA差异显示(mRNA DD)技术筛选乳腺原发癌与其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癌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将差异基因片段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同源性比较;然后利用同位素标记的反向斑点杂交和荧光标记的基因芯片杂交方法验证筛选得到的差异基因;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差异表达基因在7个不同生物学行为乳腺癌细胞系的mRNA表达。结果 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癌与其原发癌的基因表达谱具有高度一致性,但也有少量差异表达的基因;mRNADD筛选得到16个差异基因,包括4个未知基因并已登录在GenBank,序列号为BG518428、BG518429、BM005520、BM005521,4个已知序列未知功能基因和8个已知基因。其中驱动蛋白样DNA结合蛋白(KNSL4)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YPD)为在同位素标记的反向斑点杂交和基因芯片杂交的验证结果中证实在转移癌中的表达较原发癌下调的基因。KNSL4 mRNA在7个不同生物学行为乳腺癌细胞系的表达,随着细胞转移能力的增强呈下调趋势。结论 乳腺原发癌与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癌基因表达谱的相似性证实,淋巴结转移癌是其原发癌的转移亚克隆,二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细胞的转移表型相关;KNSL4和DYPD为3种方法均证实的在转移癌中表达下调的基因,是潜在的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KNSL4与乳腺癌细胞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相关,提示其可能在乳腺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差异表达基因,探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理,寻找可能用于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的分子靶标,探讨表达谱新篇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冷冻微切割取3例病人癌旁上皮组织、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癌组织,提取总RNA,反转录,采用罗氏NimbleGen基因表达谱芯片筛查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enCLi...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4)及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DKK1(Dickkopf-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
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66例宫颈鳞癌组织中及2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DKK1和SFRP4 mRNA
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6例宫颈鳞癌组织中及2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DKK1和SFRP4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DKK1和SFRP4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主要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宫颈鳞
癌SFRP4表达高于正常宫颈(P<0.01)。宫颈鳞癌DKK1表达低于正常宫颈(P<0.05)。DKK1和SFRP4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
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DKK1与SFRP4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
0.01)。结论Wnt信号通路上游因子SFRP4和DKK1在宫颈鳞癌发生中起关键作用,并且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性肿瘤拟制基因(P16)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在不同分期鼻咽部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鼻咽部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40例不同分期鼻咽部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6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P16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在鼻咽部炎症组织中高表达,癌组织中低表达,P16的表达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P16基因表达较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在癌组织中高表达,炎症组织中低表达。结论 Bcl-2是在鼻咽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的凋亡抑制基因,P16是鼻咽鳞状细胞癌中低表达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P21、CDK6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0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21及CDK6的表达情况,分析他们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的P21及CDK6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组及正常组;P21的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P<0.05)有关,与肿瘤分化程度(P>0.05)无关;CDK6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P<0.05)均有关.结论 P21及CDK6表达异常可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对判断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通过研究鳞状细胞癌EZH2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程度高低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96~2006年本院
心胸外科食管鳞癌术后病人随访,纳入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中鳞癌组织(102例)、癌旁组织(30例)、正常组织(30
例)中EZH2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该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分化、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合随访资料,采
用生存分析研究蛋白表达高低对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EZH2表达高于非癌组织,中低分化鳞癌组
织表达高于高分化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组织表达高于无转移组织,临床TNM分期Ⅱ、Ⅲ期患者表达高于Ⅰ期患者,低于Ⅳ期患
者,高表达组患者术后远期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EZH2促进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降低分化程度。
术后患者EZH2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